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培玲 《社科纵横》2004,19(5):124-126
源于西方的民族主义思潮以其建立民族国家、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理念 ,极大地启发和鼓舞了梁启超关于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理想 ,但从近代中国社会寻求变革的艰难历程中 ,他清醒地认识到公民意识的缺失正是中国社会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症结所在。梁启超主张通过政治变革和文化改造 ,培养一代具有明确的国家认同思想、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高度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能力的新国民 ,引领中国步入现代民族国家的发展序列。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60年的实践,为普遍意义的宪政文明提供了一条鲜明中国特色的宪政建设新路,探索出了一套具有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全球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突出。随着经济关系、社会关系和文化传播越来越多地在跨越民族国家边界的范围内快速发展,许多问题都只有在超越民族国家界限的全球范围内才能得到解决,并由此形成了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既对原有的民族国家理论带来了挑战,也使全球化对民族国家形成的挑战以及解决挑战的方式问题一跃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贾英健的新著《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出发,以国内外既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符合中国实际、富有中国特色,概括了其根本特征与具体特征。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的重要意义为我们研究世界现代化问题给出了更高的定位和新的分析视角。本篇笔谈的几位作者均为我国日本问题研究界的专家,他们从中国现代化的个性与共性出发,基于借鉴世界现代化共同特征的视角,从不同方面分析了日本现代化发展的问题,包括世界现代化的理论演变即对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的分析批判,日本现代化视域下战后日本政治思想的转型,从现代化视角对日本社会治理的分析等。他们所作的创新尝试将开启新时代国际现代化问题研究的新序幕。  相似文献   

5.
钱锦宇 《学术交流》2020,(1):5-14+191
执政党的自我革命是现代政治文明国家的重要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语境下,坚持、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内涵要求,也是中国国家治理现代性构建的内在逻辑。党要成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强领导核心并实现其现代性塑造,必须始终推进执政党续造,即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自我净化是加强和改善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逻辑前提,自我完善是加强和改善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条件,自我革新是加强和改善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要求,自我提高是提升党对全面依法治国领导的科学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6,(4):34-39
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根本任务。应当弄清什么是国家治理能力,它的内涵及其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可行的路径。国家治理能力,是国家安全能力,是制度合法性能力,是国家应对压力实现变革的能力。国家治理体系应当具有并能够不断提高应对治理生态形成的由要求表达、输入形成的压力膨胀、压力超载或系统负担过重的问题并实现变革创新的能力。最根本的是要推进国家职能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刘锦 《探求》2014,(4):52-63
中华民族作为我国几千年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自在民族实体,鸦片战争后人们在接受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中经历了一个变化且不断调整的过程。学界对于如何系统理解和分析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发展史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也提出了认识和理解的理论框架。其中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是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构成的有力工具和钥匙,也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维护国家的统一作出了贡献。但随着近年来我国接连发生的爆恐事件,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与汉族和少数民族之关系则再度引起人们的思考。文章从费孝通之认识开始探讨,结合文化生态学及中国文化大小传统来重新梳理、思考当下中国民族及其民族内部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8.
福利国家问题是西方当代社会论争的焦点,福利国家不仅是一个政治学概念,而且汇集了自由、民主、平等、效率、正义等各种不同甚至相悖的价值理念,影响福利国家产生、发展及变化的主要理论流派为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公民权理论.各流派论争的实质反映的是自由主义与集体主义之争.  相似文献   

9.
冯静 《学术交流》2012,(1):42-48
在现代民族国家建设中,将从前在国家法律规范之外的会馆、公所、同业公会等民间组织纳入了国家控制的目标,并以辅助官治的名义获得了合法性,在近代中国地方社会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这些民间组织并非西方民族国家构建经验中的市民社会,而是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产物,与其西方的对应物发挥的功能大相径庭。近代中国精英组织网络在地方社会治理中发挥的功能,必须放在中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宏观视野下考察。在国家基础结构能力薄弱的背景下,国家采取了利用民间组织渗透和嵌入社会,以弥补国家基础性权力不足的策略。由此,国家实现了将合法性基础扩展到社会精英阶层、增强国家渗透能力、平衡社会动员和政治控制、增进国家绩效合理性、提高国家整合程度等目标。但这种利用民间组织构建国家主权的策略,却有着以下缺陷:政策执行效力不稳固;国家渗透能力和支持基础仅限于精英阶层;妨碍了公民权的形成;降低了民间组织的动员能力。最终,这种国家构建策略在新中国建立后被彻底改造旧的社会组织的策略所取代。  相似文献   

10.
曾姝 《日本研究》2011,(2):20-26
就竞争力的研究而言,理论界多是针对某个领域、某个产业(中观层面)的竞争力分析。本文则从国家(宏观)层面,对中日两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国家竞争力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基于IMD和WEF历年报告的分析表明,中国的排名与其大国地位不匹配,与日本差距显著。针对我国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日本经验,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从而提升我国的国家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欧国家在社会民主主义倡导的福利国家的基础上,实现了战后重建与复兴的再现代化。西欧国家战后的再现代化,与战前的现代化的质的区别,就在于这是一次国家福利化的社会民主主义的历史性实践。在西方的学术语境中,福利国家与欧洲发达国家是同义语,也是西方关于国家与社会形态学术话语的合法性的源泉,更是当下西方世界软霸权的历史性例证。以福利国家构建为内涵的西欧战后再现代化,作为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新质形态,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和谐社会建设也具有参考与借鉴价值。福利国家:从社会战争到社会和…  相似文献   

12.
13.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全国民族地区的经济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东部地区仍有很大差距。甘肃民族地区的经济欠发达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临夏回族自治州是甘肃两个民族自治州之一,临夏的经济发展在甘肃民族地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以临夏州为视角,就甘肃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发展做初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它反映在国家制度上就表现为国家结构形式问题.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单一制下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国家结构形式,从而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的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深受西方的影响,不少人忽略了中国对西方文化现代化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助长了"西方文化中心论"和"民族文化虚无论"。在17—19世纪,以英国为代表的近代欧洲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在园林、绘画、审美方式上出现了经验主义、自然主义的新趋向,极大地推进了西方文化的现代化步伐。但是,受近代中国在中西文化交往格局中所处被动地位与状态的影响,中国学界长期有人轻视传统文化特色及其现代性价值,对传统艺术不免多一些打压、否定,助长了"西方文化中心论"、"传统文化虚无论"。在今天,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学术视野更加开阔,有必要站在更加开放的文化立场上审视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化特色及其现代性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民族的冲突与融合进一步发展.雄踞北方的辽朝和金朝.以及后来的元朝和清朝,对中国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契丹、女真、蒙古和满族在建立国家政权和相关制度的过程中,根据各自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要求,或"因俗而治",或易俗而"行汉法",在结合本民族历史文化风俗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吸收了历史上或当时主流意识的国家观及其制度,分别建立起颇具特色的国家政权.这一时期的史学家和政治家们则从历史之势、历史之变与常相统一的思想出发,对其进行总结和阐述,为中国古代国家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乔小明 《创新》2016,(2):27-38
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国家治理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当代中国国家治理在理论建设和发展战略的制定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与应把握的关系是:第一,四个方面的问题。国家治理理论产生的背景——对现代性危机的反应,当代中国的现实国情——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国家治理理论中国化应预防两个错误倾向——国家主义和多元主义,建构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理论和国家治理的战略——竞争-合作模式。第二,建构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理论和国家治理的战略应把握六个有机统一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8.
段珂 《社科纵横》2014,(6):176-178
少数民族风土人情是幼儿民族文化教育知识建构的奠基石。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民族文化教育必须将民族与本土相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家庭教育的方向性、学校教育的高效性、幼儿自我教育的可能性构成了幼儿民族文化教育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9.
张威 《社会工作》2016,(3):33-46
本文以中国、德国和美国三个国家为例,分析对比三个国家国家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其对社会政策、第三部门和社会工作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国家模式直接影响着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体系的构建。德国是保守型福利国家,较强的国家性、理论性和立法性造就了高度发达的社会政策/社会保障体系和高度职业化的社会工作,第三部门以公益原则为主;美国是自由经济型国家,较弱的国家性、较强的社会性和对个人责任的强调造就了局限于最低程度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以私立慈善组织和教会为主体的高度职业化的社会工作,第三部门以自愿原则为主;中国转型期的国家模式较为特殊,是一种同时具有福利国家和自由经济型国家特征的中央集中管理型国家,较强的国家性和较弱的社会性决定了第三部门和社会工作“以国家为本”、“政府主导”的发展方向。分析也表明,中国社会工作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在宏观层面建立社会工作的理论体系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90年代起,俄罗斯、东欧国家以及中国采取不同的转轨方式,纷纷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与此相适应,转轨国家在金融领域也以不同的方式启动金融改革.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扩展,转轨国家金融体制转换的不同效应日益显现,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深层次思考.本文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例,从多个层面对转轨国家金融体制转换及其效应加以比较分析和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转轨国家未来金融体制转换的制度安排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