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土小说创作与“五四”时期乡土作家们“感时忧国”、“隐现着乡愁”的写实方式不同,对故乡表现出“拒绝”、“仇恨”的情感倾向,营造出了一系列关于故乡的历史神话和反神话,标志着乡土小说创作情感和写作方式的流变。故乡不再是精神的家园和灵魂的寄托,而变成了一种文学性的资源,一种可以诗性抒发和艺术虚构的空间。作家们关注的已不再是故乡的具体内涵,而是对故乡的言说方式。乡土小说创作也从原来的拯民救世的实用性中偏离了出来,走向了主观和抒情性。  相似文献   

2.
从“文学场”理论出发,通过建构“先锋文学”和“先锋文学支持网络”这一对概念,寻找一种有效地重新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先锋小说的方法。通过对“先锋派”、“新状态”、“新生代”等20世纪90年代相对复杂的先锋小说的情状的甄别,找出在20世纪90年代文化语境下小说的先锋性的特质所在,以及它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逐渐形成的中国当代先锋文学传统之间悖论关系,用一种总体的眼光,从一个新的视角对20世纪90年代的先锋小说提供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香港小说与“香港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2 0世纪 90年代的香港小说中 ,经常出现“此地他乡”与“失却城市”的主题 :可能是漂流异国怀念故乡 ,可能是感慨眼前的城市面目全非 ,或者是新旧移民在安居乐业中透露对城市的陌生感 ,更对现代都市形态(噪音、建筑、生活方式 )感到疏离。文章将具体分析以上几种“他乡”与“失城”故事类型 ,试图探讨这些小说创作与所谓“香港意识”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4.
"新写实小说"的自然主义美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轫于19世纪40年代法国的自然主义小说建立在一系列自然学科的发展与成熟之上,其哲学思想以实证主义为基础,注重环境生存与生理遗传对人类精神与情感的影响和塑造。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新写实小说具有鲜明的自然主义小说的美学特征,其“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的创作观念与自然主义小说主张的任何事物“都有以其本原面貌进入文学表现领域的权利”的理念高度一致,两者都自觉采取客观化的叙述态度,与创作主体主观情感的流露与张扬保持距离,力图在最大限度上客观真实地逼近和反映人类社会与人类的精神现象。新写实小说与自然主义小说一样,具有强烈的实证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5.
王蒙的“季节系列”之所以被看成王蒙五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路标性的作品 ,被看作当代长篇小说创作重要的收获 ,不仅仅由于它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思想深度 ,而且由于它在小说文体上有着相当成功的探索与创造。王蒙的小说文体探索不是从“季节系列”开始 ,但“季节系列”应该说是其小说文体探索与创造的总结。我把“季节系列”所创造的文体称为骚体小说。所谓骚体小说 ,指的是承袭楚骚、辞赋所开启的 ,在结构、叙述与语言上均具有鲜明特色的一种小说文体。“季节系列”作为骚体小说比较典范的文本 ,其最主要的特征乃是杂语喧哗和语言上的狂欢 ,其次还有极致化的描写以及主观化的叙述、跳跃交错的结构形式和象征、反讽的运用等等。“季节系列”的文体特征以及骚体小说的研究 ,是当代小说文体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仅仅是这种研究的抛砖引玉之举。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坛对“新小说派”及其作家作品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取得进展。流派研究的标志是80年代开始出现直接以“法国新小说派”为研究对象的论文。90年代后,学者们更为关注这一流派的艺术观念与表现手法。21世纪以来,学者们对新小说派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如有些文章开始对“新小说派”的技巧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理性总结,有些文章跨越国别、民族对新小说派展开比较研究。中国对新小说作家和作品的研究也开始于80年代,至今为止,对“新小说派”四大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故乡》是鲁迅第一本小说集《呐喊》中的篇目,是一篇脍炙人口之作,百读不厌。小说中那“深蓝的天空”和“金黄的圆月”,“西瓜地上小英雄的影像”和“皮毛是油一般的滑”的猹,还有那“细脚伶仃的圆规”和“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等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鲜明的印象能从小说中凸现出来,正是因为《故乡》在艺术手法上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这就是对比的运用。 对比在文中好似一面镜子,照出故乡的面目,照出故乡人的形象。《故乡》全文突出一个“变”,故乡在变,故乡的人也在变。这“变”使故乡的过去与现在、人物的过去与…  相似文献   

8.
美国评论界一般将汤亭亭归入少数族裔女性作家一类,将《女勇士》作为非虚构类的自传来接受,结果导致对汤亭亭的边缘化以及对其作品的文学成就的忽视。加拿大著名文学理论家林达.哈琴在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美文坛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潮流进行研究时,提出了“历史编纂元小说”的概念。《女勇士》通过戏仿华裔自传,对这一文类所承载的意识形态内涵,尤其是对华裔女性通过“被同化”、“被美国化”而受到主流社会接纳、实现“美国梦”的成功故事模式提出了质疑和挑战。该作品对华裔历史叙事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重新思考和再加工,从而成为典型的历史编纂元小说。  相似文献   

9.
迟子建小说分为两类故乡小说和非故乡小说.她的故乡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作品中蕴含的浓厚而美丽的故乡情结,这个故乡情结的形成有三方面的原因心理学方面来自人类精神溯源性,美学方面来自作家审美理想的唯美主义,文化方面来自作家对现代文明的疏离感,即对乡村文化的亲和.  相似文献   

10.
刘震云是80年代后期出现的“新写实”小说的重要作家。他的小说侧重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描写人在社会结构中的尴尬处境,为我们展现了权力对人的驱使和捉弄。他以冷峻的叙述风格揭示了权力对人性的扭曲和灵魂的残害,充满了对普通人的生存现实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自宋代朱熹以来,许多人把"百夫之特"的"特"解释为"杰出的".本文从本诗、他诗和方言等三个方面提供证据,证明"特"应训为"匹",并分析错误训释的来源和流变.  相似文献   

12.
易学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即有“易学在蜀”之说;同时,“蜀学”一词也在此时形成。根据各个历史时期蜀易的表现,说明有独创精神和包容特性,足以体现蜀学以易学为旗帜。  相似文献   

13.
德国莱辛的"诗画异质"理论曾在文学艺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打破了在其之前占统治地位的"诗画一致"说,推动了欧洲文学艺术研究的发展和繁荣。但与之不同的是,中国有着一以贯之的"诗画一律"思想。东西方这种艺术观念的差异不仅仅是因研究对象的不同所导致的文学艺术表层的差异,东西方思维模式的异质所形成的逻辑推演、语言文字、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差别才是导致艺术不同特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释道两家的经典中,都有关于飞天的记载,而且其形象、作用皆有不少相同之处,故而以往的学术界把飞天主要视作印度佛教东传之后的艺术产物的说法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相似文献   

15.
孔子十分重视交友。孔子认为朋友间的相互切磋、相互择善可以增进彼此的学业,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孔子乐于交友但不主张滥交友,提出了择友应该遵循的原则:有仁德,品德高尚;遵礼循义;中庸之道;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在朋友之间如何相处的问题上,孔子提出如下几条法则:诚信为先;义之与比;宽以待人,恭敬有礼;适度中节。这些交友原则和方法对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仍具有指导作用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杜佑的《通典·兵典》以《孙子》的说法为经,以历代的相关见解、战例、军事设施、器具等等为纬,来布局谋篇,因而对于军事制度的考证显得十分薄弱,达不到全书中其它制度那种溯源明流、贯通古今的效果,但依然给读者了解和研究古代军事诸多方面提供了方便。杜佑认为军事附属于刑法,美化府兵制,否定募兵制,对安禄山叛乱的必然性作出机械的解释,是其不足之处;但对迷信运用于战争持批判和分析态度,闪烁着唯物主义的光芒。  相似文献   

17.
导致“五四”新文学运动诞生、成功和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笔者认为,“国语的文学”与“文学的国语”之互动是其中重要的一条。文章从晚清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外国文学和国语的历史、对文学本质认识的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了“国语的文学”和“文学的国语”之互动的历史成因。  相似文献   

18.
苏辙在文学史上的评价呈逐渐走低的态势。古代文章“一门三父子”的千古美誉,苏辙成为最黯淡无光的一位。人们通常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苏轼光环的遮蔽所致,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对苏辙研究不够,认识不深。苏辙一生重“学”重“道”,强调学道既是学习之本,更是立身行世之要;他毕生追求道德文章相统一,故其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致。苏轼与秦观不约而同地对此高度推崇,现代研究者不能熟视无睹。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在注重字词讲授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历史文化的讲授,这样才能更充分的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也可以使更准确的理解词义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先民所创造的灿烂的民族文化,培养他们的人文修养,从而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古人为什么采用养生一词来标识有关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知识和行为 ?其原因有二 :一是古人高度重视人和生命 ,将人与天地等量齐观 ,认为生命是万物之尊。把生看作是天地间大德 ,认为爱惜身体就是对父母尽孝。二是养字含有供养、敬养之义 ,认为供养的关键在于减少或免除供养对象为自己生存所需应付出的劳动。养生 ,即供养生命、供养身体 ,亦如供养父母。因此古人亦认为养生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地节制和减少生命力的消耗 ,其最佳的途径则是“静”。因此传统养生学以静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