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国两制”构想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发展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是我们党  相似文献   

2.
全面抗战的爆发造成了中国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动,国共两党再度合作,携手走进抗战阵营。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两个截然不同的抗日政权同时并存,形成了抗战时期的"一国两制"格局。两种政权既统一又独立,虽然其合作目的和革命目标并非一致,但都为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发挥了重要的和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是邓小平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重新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特征,总结历史经验,根据国际国内的条件提出的和平统一的总方针总政策。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指导下获得的巨大成功,它对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被,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着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  相似文献   

4.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佳方案。这一构想,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中国统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5.
"一国两制"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实际情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成功范例."一国两制"这一科学论断,不仅为和平统一祖国的伟大实践奠定了政策基础,提供了最佳模式,而且在多个方面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显著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国两制"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把"一国两制"纳入中国社会的历史长河中进行考察,探索其历史渊源、社会背景,以及不同社会形态下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进而对这种社会现象进行了历史反思.  相似文献   

7.
在“一国两制”条件下,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与以利己主义为基本原则的资产阶级道德是两种阶级属性相对立的道德体系,二者有渗透、互补,也有摩擦和矛盾。为确保集体主义原则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逐步消除利己主义影响,一是坚持和发扬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二是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8.
一“一国两制”是我国政府为解决香港问题而提出的具有政治远见的构想和模式。按照这一构想,在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之后,中国政府将对香港采取一整套不同于中国大陆的特殊政策,五十年内不变,其中包括香港现行的法律基本不变。中英联合声明明确指出:“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后,香港原有法律(即普通法与衡平法、条例、附属立法、习惯法)除与《基本法》相抵触或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修改者外,予以保留。”“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从上述规定中可以看到,在收回香港主权之后的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香港将继续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区域,实  相似文献   

9.
“一国两制”构想的现实意义李清德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处理,就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和平统一祖国的科学构想和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我党从中国的具体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解决历史遗留的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争取用和平手段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并保持港、澳、台的稳定和繁荣,以利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一国两制”条件下并存的两种伦理道德体系在道德原则上是尖锐对立的。要解决这一矛盾,在道德建设领域应坚持和发扬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两大共同原则,在经济建设领域,则有赖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成长、壮大和信息化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国两制”构想的发端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最初构想,是1978年下半年,在中美建交谈判过程中,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来的,它反映在邓小平当时的一系列谈话中。如1978年10月8日,会见日本著名文艺评论家江腾淳的谈话,11月14日会见缅甸总统吴奈温的谈话...  相似文献   

13.
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它的确立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坚持和平统一祖国方针的必然产物,是邓小平正确把握时代主题,深刻分析香港、澳门、台湾和大陆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结晶。  相似文献   

14.
“一国两制”这一特定理论课题的特定本质内容,就是用和平的方式,实现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这是“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理论前提,离开了这个前提,就失去了“一国两制”的全部意义.而“一国两制”能够由科学构想变成客观现实,是由矛盾同一性的本质、社会主义祖国的主体地位所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必然代作资本主义这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所规定的.  相似文献   

15.
“一国两制”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辩证法思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它作为一项主观决策,恰当地反映了客观实际,贯彻了唯物辩证法的客观性原则。第二,它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求同存异,让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也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典范。第三,它的目的是要在稳定、开放中寻求更好的发展,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中体现了运动和静止、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一国两制”的香港模式●施汉荣恢复行使主权结束殖民统治1997年7月1日,将成为香港历史的转折点,按照《中英联合声明》的规定,从这一天起,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恢复行使主权的主要标志是:由全国人大制定和颁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17.
“一国两制”是我们党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运用具体矛盾具体分析的方法,根据世界的现实、历史状况和我国的实际,为解决香港、台湾问题,为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而提出来的战略决策。它反映了包括香港和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为发展经济、保持繁荣稳定、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是对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的发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任何理论的产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能凭空臆造,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并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关系。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正是基于特定的条件,根据我国国情及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在汲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提出的,它是历史与现实的反映。本文试就“一国两制”的历史渊源问题作些探讨。一、历史背景:和平统一时机成熟七十年代后期,由于世界人民和平愿望日益增长和高科技革命对战争的遏制,世界主题由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转变,世界各国的国际国内政策…  相似文献   

19.
两岸关系要从世界发展的全局来看,两岸关系应是热为好、和为贵、通为先、谈为上、统为终。两岸双方的统一方案相距甚远,而采用“国中之国”的新方案也许是上策。  相似文献   

20.
值此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十周年之际,回顾一下“一国两制”观点的提出和形成,探讨它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无疑是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制定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并逐步提出了有关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实施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