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略论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几种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5 3年开始实施“一五”经济发展战略 ,核心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中国自主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最早尝试起自“大跃进” ,其方针是高速度的赶超战略和工农业并举的全面增长战略。三年“大跃进”之后 ,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时期 ,其战略是“一五”模式的复归 ,也有一定的体制创新 ;“文革”时期是回归“大跃进”发展之路的经济新“跃进”战略 ;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徘徊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为“洋跃进”。  相似文献   

2.
为了落实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党中央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是确保“分三步走”的目标如期实现的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同时也是从思想观念到发展实践的深刻的革命。  相似文献   

3.
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是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富带后富”的指导思想、“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以及“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是这一发展战略的主要内涵。这一发展战略的实质是非均衡协调发展,既包含着对非均衡发展的战略选择,也强调未来均衡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既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 ,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的必然选择。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 ,如何“走”以及“走向何方”才能“一路走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只有像“引进来”一样 ,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走出去”的战略格局 ,才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优化资源配置 ,中国经济也才能在“走出去”中增大发展的空间和动力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东亚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走出了一条特点显著的发展之路,创造过“东亚奇迹”,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也暴露了引人注目的缺陷。分析东亚经济发展战略的特征,总结经验教训,对发展中国家制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东亚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走出了一条特点显著的发展之路,创造过“东亚奇迹”,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也暴露了引入注目的缺陷。分析东亚经济发展战略的特征,总结经验教训,对发展中国家制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东 《中华魂》2012,(18):53-53
十六大报告提出,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七大报告进一步要求“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二五”规划继续认定“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7月23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再一次强调:“综合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8.
“先发制人”战略是新世纪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之要核,反映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布什政府对“9·11”事件后世界总体形势的判断,也印证了美国单超独霸的计划和理论,而伊拉克战争又是此战略的首次实验。“先发制人”战略的确立,意味着美国进行了自冷战后的最重大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调整,表明美国在某些场合已经放弃了在冷战时期所奉行的“遏制与威慑”战略,已经并必将对国际秩序和机制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所谓战略方法,即战略管理方法,其核心是战略决策。“战略”一词指战略决策的结果。近年来,我国对战略方法的应用,特别是对“战略”一词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这是战略决策实践的可喜进展。但同时,也出现了“战略”一词使用“泛化”和战略决策应用不规范化的倾向。这些倾向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战略决策理论方法本身之不完善造成的。本文从完善战略方法的角度试就战略决策的几个理论方法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随即开始了由全面“遏制”向“威慑”战略的演进,新世纪初又借“9.11”之机直接出台“先发制人”战略并加以实施。这一“由守转攻”的演进并没有改变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一贯所追求的美国主导全球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手段。尽管“先发制人”战略在短期内强化了美国控制世界权力资源的能力和单极主导地位,但从长远上将削弱美国的世界影响力,也会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先发制人”战略挑战现有国际机制,将加剧单边主义,刺激军备竞赛,加大国际安全困境。“先发制人”的战略必遭国际社会的反对而终将难以维系。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只有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合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协商与对话的机制来应对全球化中的争端,才是确保和实现国家安全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新保守主义思潮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冷战结束后,新保守主义在美国外交理念和对外政策的调整中走上复兴之路。“9·11”为新保守派把其思想化为实际政策提供了一个契机,从而确立了新保守主义在布什政府外交中的强势地位。当其影响在伊拉克战争前后达到顶峰时,战争的非预期性后果使新保守主义陷入困顿与衰落。  相似文献   

12.
伊拉克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尽。伊拉克战争充分反映了布什政府在处理涉及到美国利益方面的五个需要原则,体现了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已经达到了更为深刻的程度,但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的实施并不能改变世界多极化、全球化的趋势,只不过这种"单边主义"政策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又增添了一定的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3.
伊拉克战争与"布什原则"的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之后,布什政府看到了利用美国军事力量建立一个世界新秩序和美国永久领先地位的机会。新的“布什原则”倡导一个鲁莽的“先发制人战争”和“政权更替”,以清除独裁政权,传播民主。伊拉克是这一原则的最早试验品。由于对伊拉克现实、国际制度权力结构和美国力量范围的错误百出的先入之见,布什原则彻底失败了,并导致美国权势的明显削弱。实际上,布什原则在伊拉克的运用事与愿违,美国的军事力量陷入了一个四面楚歌、代价昂贵的失败事业中。经历了这一宏大野心的失败,布什政府在剩下的两年任期里不得不面对两难选择:或者收拾残局,重建美国的实力;或者面对进一步衰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接触与遏制并举是冷战后的美国两任政府对朝政策的重要特征。克林顿政府时期,"接触"占主导地位,是在接触的基础上寻求外交解决,实质上是一种"妥协性"的政策;小布什政府采取的是"鹰派接触政策",遏制占主导地位,其实质是"对抗性"的。导致两任政府对朝政策产生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任政府在全球战略应对的政策手段上及战略指导思想不同。在朝鲜核问题上,对伊拉克战争的胜利使小布什政府更倾向于实力解决问题,可以预期的是,在实现其核问题、导弹问题等方面的基本政策之前,小布什政府不会改变对朝政策的强硬立场,将继续坚持"国际化"方针,并进一步加强美、日、韩在对朝政策上的协调立场。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思想和外交政策的重大变化,是中国外交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探讨了"和谐世界"与"和谐社会"的逻辑关系。深入剖析了"和谐世界"思想的精神蕴涵:以国家平等为前提,以和平共处为基础,维护并体现全人类的共同愿望;以国际合作为契机,以广泛交流为媒介,寻求和拓展全世界的共同利益;以互利共赢为宗旨,以和平发展为主题,促进并实现全世界的共同发展和普遍繁荣。概括指出了建设"和谐世界"思想所具有的现实针对性、思想创新性和文化包容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和平繁荣政策,是卢武铉担任韩国总统后在继承金大中"阳光政策"的基础上,为了促进朝鲜半岛的和平,谋求南北双方和东北亚的共同繁荣而提出的战略构想。它体现了卢武铉总统对朝鲜以及整个东北亚外交的基本战略,该战略的实施,必将对半岛南北关系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学术界对本课题的研究却十分薄弱,韩国国内有部分学者也对卢武铉总统的和平繁荣政策提出质疑。笔者通过对卢武铉和平繁荣政策产生的背景、主要战略目标和实施步骤的探讨,以分析"和平繁荣"政策对半岛南北关系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01年“911”袭击发生后,华盛顿认为中东某些国家独裁专制的政治制度是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于是高举“反恐”大旗,接连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并加大了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是核武器扩散的遏制.德黑兰对这两场战争分别做出部分配合支持和强烈反对的不同反应.高举反恐大旗的华盛顿对伊朗的核发展也疑虑重重,认为伊朗此举是对地区安全的挑战,基于此种认识,华盛顿在伊朗核问题上对德黑兰实施了强力遏制政策,这也使得美伊对抗加剧,“伊朗核危机”生成.不管是美国乔治·W·布什总统时期,还是奥巴马任职以来,美国伊朗对抗一直在延续,但是华盛顿已经越来越不倾向于以战争的方式推翻伊朗现政权.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美国对华"和平"政策,是美国在纵观中外局势、汇集各方意见形成的.<望厦条约>的签订是这一政策的产物,这一政策为其日后推行"合作政策"、"门户开放"政策打下了基础.因此研究这一时期的"和平"政策,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对研究19世纪下半叶美国对华政策也具有追根溯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布什当政以来的中美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布什及其主要助手是怀着对中国的战略疑虑进入政府的。 2 0 0 1年 4月的海南撞机事件使中美关系又遭遇一次危机。“9·11”及其以后的反恐战争促使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它结束了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辩论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中美两国在反恐和朝核问题上的合作表明 ,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扩大。中美关系的关键仍然是妥善处理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的意义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出去”与西部大开发一样,是中央在新形势下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需求,是把握“入世”挑战与契机的现实需求,也是我国步入对外开放新阶段的必然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