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从众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在甲型流感病毒流行之时,人们受到媒体宣传以及社会舆论的影响,不考虑自身的适用情况,大量囤积特效药奥司他韦,导致该药“一药难求”。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社会从众案例。从概念上来看,从众指个体在群体内其他成员的影响下,放弃自己的决策判断,转而与大多数人保持相同的行动和想法,也就是说它是个体因人或事的影响所产生的与群体保持一致的行为或态度。  相似文献   

2.
一、从众心理及其产生原因在传播学中,从众是指个体在传播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一个群体的真实的或臆想的压力,而在知觉、行为或观点上所发生的与群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人的心理上的复杂反应,就叫做从众心理。从众可以表现为思想上从众,大家怎么说我也怎么说;也可以表现为行动上从众,大家怎么做我也怎么做。那么,“人为什么会有从众”这一行为呢?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作了以下解释:门)对信息和信任的缺失。一名口渴的旅行家在撒哈拉大沙漠的一个绿洲上,看到阿拉伯人从这口井里打水喝而避免喝另一口井的水,他同样…  相似文献   

3.
基于两项调查数据,论文探讨“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城市一孩育龄夫妇在二孩生育中发生从众行为的可能性及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一孩育龄人群在二孩生育上受周围他人行为影响而发生从众行为的比例大约在10%左右。其中,想生二孩者发生从众行为改变原有意愿的可能性相对较大,而不想生二孩者发生从众行为改变原有意愿的可能性则非常小。研究结果提示,在从众心理影响下,城市育龄人群的二孩生育水平只可能比生育意愿调查所显示的比例更低。这一结果对于更准确地预判“全面二孩”政策实际效果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当前对青年的研究不外乎是从两个方面开展的。一是与青年外观的行为活动有关的各种社会问题,二是青年自身内部的心理活动。然而在这后一个方面过去往往着重于从普通心理学的意义上对个体青年的研究,也就是说更侧重于研究个体的青年在感觉、知觉、情绪、思维和个性等心理过程及其心理的生理机制这些方面的问题。事实上,青年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他们作为社会的成员同样是多种社会角色的承担者。在他们广泛的社会交往活动中必然形成多种多样的人际关系,从而也就必然会在行为上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社会心理现象,如青年的社会知觉、社会动机、社会态度、相符行为、从众行为、互动行为、模仿、暗示、感染、社会舆论和集体的心理气氛等等。由此可见,对青年心理活动的研究,远不止是一个普通心理学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一个社会心理学的问题。一般来说,对青年社会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下大学生从众行为及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从众行为的界定及分类,分析大学生从众行为产生的主客观因 素,确定大学生从众行为的管理及内容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道德从众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 ,对大学生在道德领域中的从众现象进行分析 ,可以看到个体在道德选择时与群体中的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同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一般意义上的从众现象有着共同的本质 ;大学生道德从众的存在是客观的、普遍的 ,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 ;心理归属机制和外部赏罚机制是大学生道德从众的主要原因 ;对大学生道德从众现象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消除 ,而是要积极引导 ,使其纳入弘扬社会正气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梅琼林  李毅 《学术论坛》2005,(2):152-156
时尚在广告传播中的运用,可通过价值观的倡导、个人榜样的感召、社会热点的助力这三种形式来实现。广告传播中利用时尚效应应注意借势与造势、从众行为中的求异心理、品牌理念的更新发展、广告与时尚的整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心理、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受到社会各界极大关注。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在主观上存在的无知、从众、侥幸、不平衡和吃亏等不良心理因素 ,是使大学生产生失信行为的内在动机。重构大学生诚信 ,应采取加强诚信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 ,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和信用档案 ,努力保障社会信用秩序、培育社会诚信道德文化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现代人对炒股票越来越有兴趣,纷纷将资金投入股市中。然而,不少人对炒股票可能导致的风险缺乏思想准备,容易出现情绪紧张、悔恨绝望、乐极生悲等一系列心理不平衡的症状,称之为“股市综合症”。 股市中,从众心理是这些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重要根源。从众心理的主要特征为不愿吃亏、好冲动、不负责任、情绪多变、情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于通过考察孙中山和黄兴关于民元共和建设的思想与实践,挖掘其推进民初中国近代化的潜在意识,揭示其所以与袁世凯合作、热诚维护民元政局的心理归因。 从众感:拥袁以稳固民国 从众感,是孙中山和黄兴在“非袁不可”的社会舆论压力下,于军事态势、政治力量整合等利弊得失的权衡之中,逐步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所产生的适应社会心理要求和现实需要的拥袁信念与行为。这种从众意识显然缺乏对袁世凯认知的基础。“和平收革命之功”与“早巩国基”即是其拥袁的主要心理归因。 应该指出,孙中山、黄兴的让位,受制于当时深刻的政治的、社会的历史氛围:当武汉还在激战的时候,弥漫着全国的总统非袁莫属的舆论声浪,逐渐促成了国人“非袁不可”的心理定势。这种心理定势,已经完全不以孙黄及其革命党人的意志为  相似文献   

11.
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而人的行为,从心理学角度讲,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和环境影响的结果。因此,把握人的行为规律,对促进人的行为文明有重要意义。而行为文明是社会文明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环境是社会文明与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因素。社会文明与社会进步与人、行为及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人是社会文明与社会进步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社会的文明、社会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无一不渗透或体现着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做一个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的社会心理学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语言的使用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青少年群体是创造并使用网络语言的主体.现代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有三个特点,即网络语言中混杂地方方言、高调使用"火星文"和手机短信成为网络语言的传播平台.进一步分析显示,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的社会心理基础主要有张扬个性、从众心理、娱乐心理、减压心理和抗争心理.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社会角色状态,对其使用网络语言的行为宜疏不宜堵,同时应采用开设心理咨询室、减压课等方式,引导其正确使用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13.
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及其市场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是一种从众行为。可以通过分析基金持股量的变动情况来判断基金的交易过程是否存在羊群行为。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发现,证券投资基金的交易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羊群行为;并且,羊群行为对股价的影响是长期的,相对于卖出羊群而言,买入羊群能给股票带来较高的超常收益。这表明羊群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的市场信息,加快了股价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4,(8):226-231
强制性追随是指在领导者非正当的直接或间接要求下,追随者被迫表现出的一种角色内行为。通过与强制性公民行为、服从、强制性说服理论、从众和被动追随等相关概念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出,强制性追随作为一个概念,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强制性追随概念界定及实证研究等方面仍有待今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对强制性行为的探索,不仅有利于深入了解企业中影响员工身心状况的因素,而且对于如何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和谐共生,如何推动企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社会选择研究是关于群体、组织和社会的选择行为研究.社会选择作为一种理论兴起是在阿罗阐述了不可能定理以后.虽然社会选择理论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但它关于经济理性人的假设过于狭隘.公共选择理论对经济学的社会选择研究提出了切中要害的批判,把研究视角引向制度分析,这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公共选择理论仍坚持经济理性人假设,同样无法超越经济学社会选择研究的局限.本文认为,从社会学的角度开展社会选择研究,要明确社会选择是社会现象,是人们交往互动的结果.要超越不可能性.就必须重视文化传统、价值信念、模仿从众等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6.
谣言核实行为实际上扮演着庞杂信息系统之中的“滤波器”角色,核心在于为公众创造一个开放性、社会化的谣言治理平台.当前的谣言核实行动仍是分散化的、从众式的.有必要从分散的公民个体行为转向常态化的集体行动,并在全社会形成认同,通过这样多方联动机制的创新,建立谣言的社会化治理模式.而如何提升谣言核实行动的“滤波器”效果,长期保持作为社会化角色的公信力,进一步实现社会组织、大众媒体与政府机构在信息治理上的深度联动机制,仍是有待深入探索的现实命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实证调查所获得的材料和体验基础上,通过把生育主体农民纳入研究视野,从政府与农民互动的视角,详细分析了在一个具体的时空场域中农民的生男偏好行为。认为压力与从众是村民把生男意愿转变为生男行动的催化剂,强化了其生男动机和行为,生男的价值合理性行动使得农村性别比偏高。  相似文献   

18.
社会控制是保证社会稳定、有秩序发展的一种重要机制。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和改革不断深入的基本前提是社会稳定、有秩序的发展。在此,我们从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的人们的逆向行为入手,探讨改革年代社会控制发展模式。逆向行为是社会控制的主要对象之一。它是指人们在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与社会现实要求(如政策、措施)相反的心理和行动。改革中出现的人们的逆向行为类型较多,本文主要从挫折导致的逆向行为即“挫折型逆向行为”角度,展开对社会控制发展模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求职择业中从众心理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众心理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从众心理的现象、形成产生的内外部因素以及提出消除大学生消极的从众心理的应对措施,有利于促进新形势下大学生的顺利和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20.
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揭示了消费社会从"物"的消费,向"符号消费"的过渡,也揭示了符号、符号消费对消费者的诱导、导向作用.在消费过程中,绝大多数消费者并不能理性地解读符号,各种所谓个个性化消费,实际上已被趋同化、从众化的"隐性"潮流所遮蔽.符号误读是一种对消费文化的误读,是消费文化趋同化、从众化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