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时期以来,被冷落多时的西方史学的研究,在中国史坛也勃然兴起,且成绩斐然,令人瞩目。前几年,我们已读到过若干这方面的著作,最近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化丛书”之一、由张广智、张广勇合撰的《史学,文化中的文化—文化视野中的西方史学》一书,无论在考察西方史学的视角、全书的布局、构架,还是在行文写作等方面,都富有新意,颇具特色。在这里,我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西方史学史教学与研究的实践,谈谈个人读后的一些感受。(一) 文化视野中的西方史学“文化视野中的西方史学”,这是本书的副题,它既是对书名《史学,文化中的文化》的一种诠释,更是和盘托出作者写作本书的宗旨。文化视野中的西方史学即西方史学之文化分析这一课题的提出,一下改变了人们对西方史学观察的视点,以这种写作宗旨为导引,使本书有别于传统的史学史,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呈现于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2.
史学与学术刍议——张岂之先生主编《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读后张越(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员)一、史学史与学术史本书首先提出了一个十分新颖的概念范畴:史学学术史。我国学者一直注重对学术史的研究和撰述,从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到刘向、歆父子的《别录》、《七略...  相似文献   

3.
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452年)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西方的历史学是和他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希罗多德的不朽之作《历史》,是西方第一部真正的历史著作,也是人类史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由于希罗多德对史学的卓越贡献,从古罗马时代开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西塞罗就尊  相似文献   

4.
文萃与信息     
中世纪阿拉伯历史学的成就 王建娥在《西北师大学报》1995年第4期中撰文说:中世纪阿拉伯史学成就不仅体现在它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史学著作、产生了灿若群星的历史学家,更体现于阿拉伯史学所具有的广博视野、深刻内容和对历史、社会、文化的独到见解。它不仅记载了阿拉伯帝国的朝代更替、治乱兴衰,而且涵盖了阿拉伯疆域以外的众多地区、众多民族和众多国家的历史变迁。它不仅记载了伊斯兰世界的经济文化、宗教法律,而且记述了伊斯兰世界之外的异教世界的山川、地理、风物人情。这种广阔的社会文化史视野,是希罗多德以后直到伏尔泰之前的西方历史学家所不曾拥有的。阿拉伯历史学的思想是深刻的:一些杰出的阿拉伯史学家已经开始形  相似文献   

5.
中西史学,分途发展。中国自春秋以来,以司马迁为旗帜,史学酝酿发展,两千余年,蔚为一博大精深的学问。而西方世界则以希罗多得为先锋,承继希腊传统,迄至今日,史学绚丽辉煌。司马迁与希罗多德,《史记》与《历史》,看上去,两者风格迥然相异,无可比较,然而他们同属历史学家,一东一西,相互辉映,司马迁的《史记》被中国史家奉为“正始之祖”,希罗多德由于撰成《历史》,被西方史家尊为“历史之父”。我们可以说,中西方史籍浩若烟海,其中恐怕就是《史记》和《历史》对于东西方史学乃至整个文化影响最大。将两者互作比较,究其短长,将有益于新史学。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视野下希尔作品研究》从文化角度解析了当代英国作家希尔的中国三部曲。《研究》一书独具特色:以跨文化视野来对文学文本进行解读,以东方主义理论来分析西方中国形象的渊源,同时借助希尔文本来批驳新东方主义,本书富有时代意义,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号召,体现出中国学者对文学文本的跨文化解读的领悟性,为全球多元文化主义语境下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解读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大量翻译介绍到中国来,这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无疑是很有帮助的,但对西方文化的研究却很不够。值此,赵林教授却作出了新的贡献。他的一部系统研究西方宗教文化的学术专著——《西方宗教文化》(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已面世。该著是当今难得的研究西方文化的力作。其特点:第一,历史的叙述与哲理的分析完美统一。本书的叙述方式是历史的,自古希腊经罗马、中世纪到近现代。这种线性的流程使全书线索非常清晰,便于不同学养层次的读者阅读。但该书并非一部历史著作,它只是取历史的叙述方式,而其特色则是哲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常金仓先生是在"史学危机"中开始史学新探索的一位学者.他结合自己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和对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的体会,反思传统史学的弊病,由此开始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历史,提出了颇具特色的文化史学研究策略:史学的革新之路在于其研究的着眼点应该从历史事件向文化现象转换;在对文化现象进行要素分析时,史学研究才会为人类提供有益的知识,才会摆脱"软科学"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一、马克·布洛赫:《法国农村史》马克·布洛赫的《法国农村史》今天在西方史学界已被公认为一部古典名著。著者马克·布洛赫(Marc Bloch,1886—1944)是法国当代负有国际盛誉的历史学家,曾任斯特拉斯堡大学(1921—36)、巴黎大学(1937—40)、蒙彼利埃大学(1941—42)等校教授,著有《法国农村史》、《封建社会史》(二卷,1939—40,英译本,1961)、《史学罪言》和《史学论文集》(二卷,1963)等书。他于1929年与同事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法国历史学家卢契  相似文献   

10.
卫礼贤是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来华的德国新教传教士。他在青岛生活、工作 2 0余年 ,致力于办学、研究和翻译中国古典经籍等文化活动 ,把《论语》、《道德经》、《易经》等十余部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学作品译介到德国和西方社会。卫礼贤通过反省 ,对西方文化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他从东西方比较的角度来探讨中国文化 ,揭示出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从而指出人类今天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创造一种新的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艺术文化研究课题的提出我国近几年兴起“文化热”,人们从文化学的视野去观察、思考和探索各种文化现象,形成文化学的多种分支学科。艺术作为人类创造的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自然是很快地进入文化学的视野,人们开始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研究艺术现象,提出具有特殊意义的范畴——“艺术文化”。这一范畴一方面表明艺术是人类文化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另一方面突出了艺术现象的整体性、系统性,强调各种艺术活动以及各门艺术之间的有机联系。“艺术文化”研究课题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把艺术作为文化的子系统进行研究,也就是将艺术活动或艺术现象放在人类文化背  相似文献   

12.
米留科夫首先是一位历史学家,其次是自由主义思想家,然后才是政治活动家。他一身著述颇丰,主要代表作有《俄国史学思想主要流派》和《俄国文化史纲》等。米留科夫不仅史学方法远远超出他同时代的俄国历史学家,就其史学成就而言,也大大地超越了其前辈历史学家,他的作品完全可以与同期的大不列颠和欧洲大陆的类似作品相媲美。他为俄罗斯史学的发展作出了许多独创性的贡献,在俄罗斯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阎世平博士撰写的《制度视野中的企业文化》一书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于 2 0 0 3年 5月出版。本书是作者在宝钢集团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做课题研究期间 ,在系统地研究、考察了宝钢集团与国内数十家国有、民营企业的“文化”之后而撰写的学术论著。本书在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上与其它的企业文化专著都有很大不同 :第一 ,从制度化的角度来研究企业文化 ,在研究方法上具有独创性 ,开拓了研究企业文化的新方法、新视角和新领域。第二 ,系统地研究了企业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作者指出 :“企业本位”与“顾客本位”分别是卖方市场与买方市场下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笔者的博士论文《〈故事新编〉与人类文化问题》中的一部分。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说明鲁迅写于五四时期的历史小说《补天》对人类文化创世精神的表现:一,女娲的创世精神所体现的民族性特征;二,女娲的创世精神与西方现代思想文化的深刻联系而表现出的人类性特点;三,鲁迅对女娲创世精神的表现中寄寓了自己五四时期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15.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郑祥福、洪伟撰著的《认识论的自然化之后———哲学视野中的智能及其模拟》一书,于2005年由上海三联书店正式出版,本书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研究课题成果并得到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本书阐述了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走势与基本特征,概括地描述了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的几个转折点,对认识论的自然化作了系统阐述与评价,笔者对认识论的自然化倾向作了总的肯定,认为这是一种哲学研究客观化的趋势,是一种具体研究人类认知的转折,因为只有对人类的认知作出发生学的探讨,对人类认知…  相似文献   

16.
陶东风,1959年生于浙江,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首席专家,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文化研究》丛刊主编,担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研究领域为文艺学基本理论、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代表性著作有:《中国古代心理美学六论》、《文学史哲学》、《文体演变及其文化意味》、《从超迈到随俗--庄子与中国美学》、《后殖民主义》、《阐释中国的焦虑--转型时代的文化解读》、《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从美学到文化--陶东风学术自选集》、《90年代审美文化研究》、《文化研究:西方与中国》、《社会理论视野中的文学与文化》等,主编《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知识分子与社会转型》,翻译《文化研究导论》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成果曾获得中国文联第四届优秀文艺评论一等奖,第一届、第三届全国青年优秀美学学术成果奖,第三、第五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新时期20年优秀文学理论论文奖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民族与文化研究的新收获——评《唐代民族与文化新论》安作璋傅永聚教授的新作《唐代民族与文化新论》,原是他的博士论文,经过多次修改,于最近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资料翔实、视野开阔、立意新颖、不落俗套的佳作。读后感到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以马...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基本工具,术语则是人类科学知识在语言中的结晶。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而史学术语在历史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历史研究得以不断深入和发展提供可能。马克·布洛赫早在上个世纪就已意识到术语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并在《历史学家的技艺》一书中专节论述,至今仍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重新审视史学术语的相关问题,对于术语学的完善,历史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跨学科研究的方法是当代西方史学发展的强大趋势,借助于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历史研究,是这种跨学科研究的突出表现之一.本文评述了西方精神分析史学的发展及其趋势,认为精神分析心理学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和方法,扩大了历史学家的视野,使历史学的领域向纵深开拓.但是,精神分析的作用并不像有时所说的那样直接,它只是补充了历史研究中的其他解释,而不是取代这些解释.  相似文献   

20.
世界历史从world history到global history的转变,意味着"新世纪需要新史学"。纵观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与纵向发展,世界历史逐渐演变为全球史,20世纪末中国探讨全球史,史学家本着重新认识历史的使命,开始试图站在平衡立场的角度来解释东西方史学,并取得重大成果——全球史观否定国家本位;冲出传统史学在理论与方法上的束缚;重新评估人类活动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联;打破西方中心论。在这样的前提下,中国学术界开始重新思考、审视历史研究中遇到的所谓"东方主义"、"西方中心论"等学说,更深入地探究东西方文明、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