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政之的新闻职业伦理观,在新闻报道方面具体表现为公开地获得新闻、真实地报道新闻,在新闻评论方面表现为"不媚强梁"和"不媚世俗",自主地发表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些主张,集中反映了民国以后新闻界对新闻职业伦理的积极探索,也表明当时新闻界一部分优秀的从业者,已经能够自觉地在新闻实践中遵循新闻职业伦理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新闻传播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十年来,我国新闻传播理论滞后于国际精神同辈,滞后于传媒发展.经营管理缺乏企业理念.传媒成为以政治目标为主、兼顾经济利益的组织.媒介结构和体制与先进的生产关系不适应,面临新媒体和全球化的多重冲击与压力,中国新闻传播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武器,对传统的新闻理论进行历史性检讨,建构新时期新闻传播理论.  相似文献   

3.
"洛桑模式"是全球酒店职业教育的成功典范,其精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学以致用的教学传统;求是创新的发展意识;团结敬业的职业精神.比照"洛桑模式",我国酒店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努力解决好产教结合、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革新、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4.
"浙江现象"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现象"是由发展绩效、发展特征、发展条件、制度创新、"浙江精神"所共同展现的一幅全方位图景;"浙江现象"的生成,赖于区位、人力资源、制度创新、初始资本的累积优势,扬长避短的发展战略和"浙江精神"的交互作用.内涵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浙江精神",贯穿于"浙江现象"展现和生成的各个方面,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浙江现象"并非发展效绩与发展条件不对应形成的"错位现象",而是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在中国东部和沿海地区,以"区位"为共有解的"区位现象".浙江的特殊性在于其独有的展现和成因;发展条件在新形势下的转变可能会影响"浙江现象"的持续辉煌而须亟谋良策.  相似文献   

5.
陕西作家创作上的成败得失,都与其"楞娃"做派密切相关.他们对文学生死以之,并因此而具有一种悲壮精神,但却是在不需要壮烈的对象上过于壮烈的悲壮.他们在创作题材、创作潮流上缺乏开创精神,却往往以将其推向极端的方式推波助澜.把握"一根筋"的"度",对陕西作家及当代文学都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6.
对于22岁的安徽女大学生金娟来说,如果物色"白马王子"时找一个精神层面"门当户对"的心仪男孩.她就不会在貌似都市爱情童话故事中痛苦挣扎:如果分道扬镳时多一分果断或"决绝",她就不会被滥施的善良而困扰;如果在最后吻别时不主动为前男友朱家旺宽衣解带.  相似文献   

7.
重视"软"素质培养关键在于要明确人才观念,转变就业观念;明确职业化观念,培养未来职业人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树立诚信、严谨、高质量的办学理念,强调人文精神的现代大学精神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重要保证;加强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佛教与茶结缘甚早,禅宗兴盛以后,更形成了"茶禅一味"的佳构,为茶道形成奠定了基础.中国茶道重自然,轻礼法;重精神,轻形式;日本茶圣千利休总结出"和、敬、清、寂"的 "茶道四谛",促进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的形成.韩国茶礼亦有"四谛",略近于日本茶道精神.近年来,海峡两岸学者致力于总结具有华夏特色的"茶道四谛".诸家"四谛"之说,如出于开悟众生的方便,亦无不可,若要从中拣择,定出一尊,便索然无味,有违禅宗精神.  相似文献   

9.
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人类飞升到一个理想世界的愿望.精神活动依靠信息,但其本质不在于储存而是创造.这种创造的"力",不仅需从当代生活中获得灵感,而且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才能摆脱当代文化现象中的扁平化、平均化.文化的"深层结构",才是虚拟现实的"底蕴".  相似文献   

10.
新闻传播学科教育是培养传播文化、谱写历史、主持正义、主导舆论、维护社会的人才,必须重视"读书".时下新闻传播业界、学界存在着"浮躁、浮夸、浮肿"的"三浮"之病.高校新闻传播学科的学生文化基础存在"先天不足",大学目前的教育体制、课程设置和传授方式又难以使他们匮乏阅读的状况得到补救.把新闻传播绝对意识形态化和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的低俗、媚俗之风,对学生的读书求知也造成负面影响.打造"书山"文化、营造读书氛围,在教育教学的诸多环节强化"读书"意识,敦促读书,开展"三年级读书活动",则是我们根据自身的条件所作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全面准确地理解孔子的"安贫乐道"思想不仅关乎对古人人格理想、思想建构的评价,还牵涉到如何维系当代社会精神生态平衡、防止价值理性迷失等问题.孔子"安贫乐道"的核心不是安于贫穷、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不为"、穷不改志;是为"守道"而"安贫","志于道,据于德",保持心境的安坦."安贫乐道"和"富而可求",积极用世和"有所不为"共同组成孔子人生态度的"太极图".  相似文献   

12.
"儒商"现象,是一种典型的"路径依赖",一种文化依赖."儒商"精神的核心,是强调经济行为的群体和合.此外,它还强调"洞悉天下物情"的宏阔眼光.它是中国式"智慧"在经济活动中的体现."儒商"精神的局限一是普遍性劳作价值核心和超越性经济动力的稀缺;二是商务活动中以契约精神为核心的经营法制意识和规程的缺乏.融汇中西商业伦理精华,熔铸全新的商业精神,是新时期经济伦理建设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3.
新闻人作为社会公正的承当者,历来都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可随着大众传媒的新闻浪潮的"波澜壮阔",这种信念受到强劲的挑战.一种取向是以大众的话语权为神话,另一种是对大众作无聊和贫乏的拼命填充.新闻人人文关怀的失落由此表现在人文理性与人文激情的双重淡薄.这实际上是生命感的麻木,是人格的卑琐怯懦、精神的萎缩软化.  相似文献   

14.
强化"工程素质"教育,对于应用型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养成笃行务实的理性精神,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应用型高校可通过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念、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强化产学合作、发挥专业性社会实践育人功能、抓好就业指导等措施培育大学生的"工程素质",进而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与"断裂"的困惑--关于"五四与传统文化"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文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些否定五四的议论,引人深思.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保守体系的批判是猛烈而果断的,这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路程,既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也也不等于"全盘西化",而是极力地提倡文化拿来主义.五四精神不仅涉及文化选择,更重要的是涉及到人性的改造、人的解放问题.五四精神不仅同现在我们的改革开放大计不抵触,而且有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界对魏晋玄学精神的概括,素有"自然"、"自觉"、"自由"三说,其中尤以"自由说"影响较大.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所谓魏晋玄学的"自由"精神,乃是一种旨在减少外在强制压力的"消极自由",或曰"防卫性自由",是魏晋士人试图摆脱皇权专制束缚的一种政治追求.然而,在现实专制政治挤压下,魏晋士人的"自由"追求不得不从政治层面转向心理层面.  相似文献   

17.
王弼的"圣人体无"就是和"无"建立感和应,让"无"内化于生命之中,并作为修正生命的准则.万物和谐共处而又蓬勃生长,都是"无"之用的外在显露,从万物的蓬勃生长中可以直接体悟到"无"的神妙.从"圣人体无"到"体冲和以通无",王弼的主要目的是要开拓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为当时士人树立起精神信仰,这一信仰就是"道",是"自然",是"无",也就是和天地合德.  相似文献   

18.
从"方言性"亦即本土文化针对性的角度观之,中国生态美学与西方生态学有着根本的分际.作为一种"和合美学",中国生态美学在自然观上秉持物我无分、人与自然同情同构的"生命整体观".就现实起点而言,其忧患意识及人文关怀则基本呈现为一种"生存忧患",也就是对13亿国人尤其是草根民众的物质-精神生活与当下生存状态的人文反思,而非西方语境中的生态忧患.  相似文献   

19.
"奇"为李白之特质,具体表现在其生死、家世、才华、气质、个性、志向、爱好、经历、行为、诗文诸方面.李白之"奇",既源于其人之本真,也有其笔下自我之夸饰,但更多是他人在此基础上的加工衍绎."奇",展示出李白突出的个体特征,体现了鲜明的"李白文化精神".李白之"奇",充分表现了人性的美好需求,满足了人们好奇夸异的心态.就文化背景看,在以权力为中心、皇权至上的专制时代,李白之"奇"更具反叛性的积极意义.李白之"奇"是新奇,奇得明白自然,既超乎想象,又合情合理,奇而不怪.李白之"奇",既是盛唐时代精神最生动的体现,也是盛唐这一特殊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梦"与"花":顾城和海子诗歌创作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梦"与"花",分别是顾城和海子诗歌文本中重要的意象.在"梦"的世界里,在"花"的掩映中,深藏着诗人的心灵追求和精神渴望.顾城在他的 "梦境"中表达了对"未来"和"远方"的追寻,而海子诗歌的"花朵"开放在"返乡"的路途,"回望"和"留守"是他的精神姿态.顾城用"梦"建造了一个"童话世界",海子则用"花"营造了一个"神性世界",他们诗歌的书写方式就是他们生命的书写方式."梦"与"花",和他们所生活的现实语境分别构成一种"对抗"和"超越"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