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也是世界近代史上最稳定的一部宪法。这部制定于18世纪80年代的宪法,连同以后陆续制定的26条修正案,仍然是今天美国的“根本法”。自它问世至今的200年来,学术界对它有褒有贬,众说纷纭。正确认识1787年美国宪法,对我们研究美国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近现代历史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1787年宪法的产生,它首先确定的分权与制衡原则以及1787年宪法的历史地位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美国宪法是世界上首一成文宪法,由1787年制立宪章时起,到如今一百九十多年,除有枝节的更改和增添外,全部宪法行施如新,合应时代的需要.英国的宪制早于美国,但是英国从未将其宪法形成文字;除开些许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英国历史上一直没有系统地列撰宪文,是称为"不成文宪法".八百年来演进滞缓,英国政府和人民依习于其法治习俗成例,成为世界上最早法治国.此外较美国早行施民主政体的有瑞士和荷兰二国,但此两国都没有明确书制宪文.美国于1776年宣布独立,继之对英战争五年,没有英雄先知预怀雄心大略,要在北美  相似文献   

3.
4.
美国宪法是世界资产阶级宪法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宪法。它制定于1787年,批准施行于1789年,到现在已有190多年的历史了。美国政府在实施这部宪法的过程中,除进行了一些枝节性的修改和补充以外,全部宪法条文仍然沿用至今。 宪法是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与工具,它是反映阶级力量的实际对比的,同时也是反映一定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列宁指出:“宪法的本质在于:一般国家的根本法以及有  相似文献   

5.
堪称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的美国宪法到今年9月17日恰好200周年。200年来,这部宪法对美国的内政外交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西方学术界,长期以来,关于美国宪法与内政的论著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关于美国宪法与外交的关系问题却很少有人问津,结果造成了两方面近乎极端的倾向。近年来,不少美国学者呼吁建立一门外交法学,以扭转上述偏向。这一学术动向已引起我国学者的关注。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初探,就美国宪法中关于外交权的内容、特点及其实质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美、韩两国宪法虽不属于一个法系,但两部宪法在体系结构、内容与修改程序等方面有不少共同点与不同点.本文试就几个方面进行初步比较,讨论两部宪法中存在的不同特色。一、立法技术视角:体系结构、文字的不同特  相似文献   

7.
扣船制度是解决海事争议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在我国主要用于海事请求保全,而美国的扣船制度又颇具特色,不但用于对人诉讼,还用于对物诉讼。目前规范美国扣船制度的主要是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海事诉讼补充规定和一些判例。扣船制度有利于尽早查明诉因,迫使对方的当事人及早现身提供担保以解除扣船,能有效保障海事请求人的合法权利,促进纠纷解决。  相似文献   

8.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是一件存在风险的开创性工作;首先是必须先把当时具有宪法权威的《邦联条例》推倒,这就要遇到举国上下是否能够接受的问题;其二,是怎样才能制定一部得到资产阶级内部多数人满意的新宪法;其三,当时世界上没有一部成文宪法可供参考和借。法学家詹姆斯·麦迪逊(1751—1836年)才华横溢,思想开拓,在宪法制成及其初步完备的每一个进程中,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功绩昭彰。1987年是美国宪法诞生二百周年,本文对麦迪逊的制宪业绩书以浅见。  相似文献   

9.
托马斯·杰斐逊不但致力于反英的独立革命,而且也念念不忘地关切美国的政治前途及国家制度。1784—1789年他任美国驻法公使,恰恰在这个期间美国宪法经历了巨大变化:美国第一部宪法——《邦联条例》被废弃,取而代之的是《联邦宪法》。他身居海外而不能亲身参与这件大事,其忧思焦虑,可想而知。那末杰斐逊对于在国内出现的宪法问题抱什么态度?他对于国内发生的宪法上的变动作  相似文献   

10.
略论美国宪法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宪法的形成,有着深远而广阔的历史背景。国内对此有所研究,本文拟做进一步的论述。美国宪法的形成,与北美殖民地社会中的民主因素密切相关。欧洲移民为摆脱封建的压迫和剥削,远涉重洋来到一望无际的北美大陆,愿望、理想与自然环境和现实生活的结合,在社会中形成了各种民主因素,可归纳为:  相似文献   

11.
美国宪法稳定性的反思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美国宪法的稳定性为学界所公认。这一稳定性特征是在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宪法文本的独特品质和联邦最高法院的宪法解释以及美国公众的宪法信仰及宪事诉讼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美国宪法的稳定性更多地是形式上的,其内容却是不断完善的。这种形式上的稳定和内容上的变化有利有弊。对美国宪法稳定性的研究,从利弊两方面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1775年4月18日,美国人民在列克星顿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1776年7月4日,由杰弗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正式发布,宣布“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独立的合众国,他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他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一美国人民在与英国军队进行殊死斗争的同时,为积极争取国内的政治民主而进行了艰苦的斗争。1777年11月15日,大陆会议最终通过了第一部基本上反映民主派主张的宪法——《邦联条例》(全名《邦联和永久联合条例》),1781年正式生效。《邦联条例》的主要内容如下:<一>中央的权力极小。合众国的最高机构是一院制的  相似文献   

13.
美国宪法与军事原则陈海宏,戚渊200多年前制定的美国宪法,一直是个热门研究课题,但是很少有人从军事角度对其进行研究,而有关军事上的内容又恰恰在这部宪法中占重要地位,它对于美国军事的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仅就美国宪法的军事特点作一探讨。一在独立战...  相似文献   

14.
美国宪法是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部成文宪法,它巩固了十八世纪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鼓舞了当时欧洲各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美国宪法的序言中宣告:制定这部宪法的目的在于“树立公平和正义”,“增进一般人民的福利”和“确保”美国人民“从自由得来的幸福”等。但是,它所说的“一般  相似文献   

15.
<正>人们提到美国建国先驱时,一般反映的是写出《美国宪法》并建立了一个新国家的那55个人。他们确实是一个异乎寻常的杰出人物群体,他们不仅“有钱和出身高贵”,而且受过良好教育、才华出众、睿智过人。当时驻巴黎公使托马斯·杰斐逊第一次看到出席1787年立宪会议的代表名单时,给驻伦敦的公使约翰·亚当斯写信说:“那真是哲人的集合”。出席立宪会议的都是从全国知识界和经济界选拔出来的,其中有土地占有者、大商人和进口商、金融家、放贷者、土地和不动产投资家以及公债和证券持有者。当时的社会名流和显赫人物没出席这次会议的很少,杰斐逊和亚当斯是这少数中的两位。  相似文献   

16.
法官在违宪审查中能否根据社会的发展趋势对宪法文本做出突破立宪者原意的解释是至今仍存在争议的问题。宪法解释并不仅仅是一种体现司法技术理性的活动,它同时从宪政的层面反映了法官的能动性、法治的确定性以及与民主的关联性。通过对法官能动性在宪法解释中的质疑及回应,阐明了法官能动地解释宪法是不可避免的,法官的能动性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法治社会稳定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民族政策分两类:非歧视政策和民族优惠政策。非歧视就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禁止基于民族、种族、肤色和族源的一切形式的歧视。民族优惠政策,是指国家对特定少数民族采取特殊的照顾和优惠措施。民族优惠政策在美国被称为“积极行动”政策。经过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美国在法律上已经确立了非歧视原则,但“积极行动”政策却充满了争议。  相似文献   

18.
过去,关于美国宪法的思想渊源,人们一般认为是新教改革运动和启蒙运动。近年,卡斯尔顿州立学院的布鲁斯·伯顿通过研究易洛魁人发现,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与美国宪法体现的思想,存在着一系列相似之处。伯顿指出,在第一个把殖民地有效地联合起来的文件——《邦联条例》中,曾称呼这个联合体为“友好联盟”,这是易洛魁人称呼他们的联盟的术语。易洛魁联盟的五个部落都实行自治,每一部落本身都是一个专制共和国,都在联盟议  相似文献   

19.
二百年前,在北美费城召开的制宪会议上通过一部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宪法。四年以后,即1791年,在人民群众的压力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第一届国会又在宪法中追加了十项权利法案,也就是人权的补充条款。这个附有人权法案的美国宪法,是世界上最早以完整、系统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与文字来表达的一部宪法。宪法确认了民主共和制、权力分立与制衡、人民的基本权利与自由等制度和原则。不仅对美国资本主义巩固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处在殖民主义压迫下的人民开展反对殖民当局、争取政治和经济权利的斗争,是极大的鼓舞。在以后的二百年中,对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及西方国家宪法的  相似文献   

20.
美国宪法监督模式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宪法之所以没有明确将司宪权授予联邦法院,主要是制宪者们担心司法权过于强大而使司法机关成为一个“专制暴虐的机构”,从而使权力制衡机制失灵。以宪法判例形式存在的普通法院违宪审查制度,则很巧妙地消除了制宪者们的担心,因为这一制度并不从整体上对立法权和行政权构成侵犯和威胁。美国宪政实践证明,宪法司法化即政治问题法律解决的方式,虽然也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带来广泛的社会影响,但不会导致社会的巨大震动和动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