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岭南是唐朝境内有关奴婢记载高度集中的地区,并因此成为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历史现象。文章详细地讨论了唐代岭南地区奴婢盛行的历史原因、奴婢的使用范围和作为一个特定社会阶层逐步走向萎缩的历史过程,揭示了唐代岭南区域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深刻变化。作者认为六朝以来岭南“夷獠杂居”的“溪洞”地区特殊的社会结构和部族制、奴隶制的残余,是岭南奴婢问题严重的历史根源。作者还认为,唐朝中、后期在岭南所推行的一系列限制奴婢的措施,实际上也是岭南“溪洞”社会完成封建化过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汉代田庄主以雇佣劳动或收取地租为手段控制的宗族、宾客、徒附、部曲、奴婢等众多依附人口,除奴婢外,他们不仅在法律上是国家的编户齐民,而且在社会现实中,其绝大多数也处在国家掌控之中,承担国家的义务.即使是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的非正常社会状态下,田庄中的依附人口即便不在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也在地方割据政权的控制之下.否则,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权都将无法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3.
文字的书写状况是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用字状况的直接反映 ,也是一个时期文化状况的反映。隋唐五代时期是楷书的成熟期 ,也是我国历史上政治统一、文化繁荣的时期 ,通过测查我们知道 ,该时期碑志楷书的书写是比较规范的 ,这和当时特定的时代以及学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4.
探究汉初有关奴婢的法律思想,可以对汉代关于奴婢的法律思想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通过对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有关奴婢的法律规定的分析,使视奴婢如财产、限制奴婢与平民通婚、主张奴婢犯罪主人不连坐等法律思想十分清晰地体现出来,它们构成了汉初有关奴婢法律思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与历史上的“宫怨诗”、“市民文学”之类有些相似,中国文学史上也出现过专门以奴婢为题材或主要反映权婢生活的文学作品。这一类“奴婢文学”虽未蔚为大观,上也为数不少。这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历史文化现象,值得人们去挖掘、探讨与研究。本文主要从诗歌、戏剧、小说几方面入手,力图揭示其与奴婢问题相关的历史背景、创作思想、文化内涵及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6.
西汉时期,江南地区处于半开发或不开发状态,但到了东汉末期和三国之初,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已获得巨大发展,这种发展都是在东汉时期实现的。故近人多有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论述东汉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状况之文,但都未能从东汉人文状况的变化去论述,本文正是从东汉时期江南地区入仕者与知名人士的涌现数量大大超过西汉时期的人文状况来论证这一问题,可补前人及今人论述之缺。  相似文献   

7.
论宗教与法律协调的几点理论根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政教合一国家中,宗教教义也是法律规范,法律与宗教是完全协调一致的。当今世界上除极少数国家外,都采用政教分离的政治制度,在政教分离国家中,宗教与法律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不同范围。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同时,宗教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很大的影响,正确认识法与宗教的协调关系对国家制定有关法律及宗教政策有重要意义。下面试根据我国历史上和当代的实际情况探讨宗教与法律协调的理论根据。一、法律不直接规范调整人们的内心信仰,确认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宗教活动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从根本上避免了法律与宗教的…  相似文献   

8.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刑法中的共同犯罪制度也不例外。为了深入了解和研究我国刑法中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有必要对共同犯罪制度作一个历史的考察。一共同犯罪如同单独犯罪一样,是一种社会现象。刑法中的共同犯罪制度不过是社会上共同犯罪现象的法律反映。至于在法律上如何反映,则受着社会性质和刑法思潮的影响;并且归根结底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由于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专政,在刑法上盛行着  相似文献   

9.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这是法学中的基本范畴,是法制建设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它不仅明确反映了公民在国家中的法律地位,直接涉及人们的切身利益;而且明确反映了国家的文明程度,直接涉及公民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和人们的相互关系。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内容,是每个公民必须树立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0.
唐代太常寺番上乐户中有许多属于官奴婢、官户或杂户,他们一般来源于罪犯的家属和战俘,在法律地位上还远远不及平民。尽管太常寺乐户的法律地位不高,他们却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许多太常寺乐工升任较高的官职,一些乐工与皇帝关系密切,一些乐工在当时颇有声名。即使是普通的乐工,在一定时期内也拥有与其法律地位不相称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1.
同德是藏族聚居县,县公务员以藏族和汉族为主。虽有近90%的双语人(藏汉双语人59.5%),但在家庭和族内,汉族主要使用当地汉语,藏族主要使用安多藏语,不同民族被试在公务活动和族际交往中主要使用当地汉语。全部被试会汉文,超过半数藏族小学阶段接受过藏汉双语教育,且会藏文。不同民族对普通话的认同度、心理预期最高,实际行为最积极;对藏语文和英语的社会地位、实用功能评价及心理预期、实际行为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2.
论汉代的豪民役使与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身依附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中的重大课题 ,关系到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认识 ,也直接影响对不同王朝政权性质的判断。人身依附关系早在战国时期就已产生 ,但由于秦及西汉时期中央集权统治相对强大、户籍管理较为周密、赋役制度重人轻地 ,加之私人蓄奴盛行 ,都使人身依附关系在西汉始终没有取代奴隶制进而上升为阶级剥削的主导形式。西汉末叶以后 ,上述限制条件丧失殆尽 ,从而使人身依附关系迅猛发展 ,“真正的依附农制度”历东汉一朝到魏晋时期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13.
在中世纪晚期近代早期的西欧城市中,女仆人是大量存在的.女仆大致包括女家仆以及女学徒两类.从占据女性人口比例、劳动形式以及社会经济和法律地位等方面来看,这部分人构成了当时较为独特的一个社会群体.尽管她们的劳动不被重视,社会法律地位较为低下,但是大量女仆仍不避艰辛,参与到劳动力大军中,这种情况恰恰说明女性在历史发展中并非只是一个消极的角色.女仆通过离开家门、扩展劳动空间的行动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秦汉时代,民众对法律知识有着广泛的了解,已经形成了尊重法律、敬畏法律的意识,即便是在复仇风俗的影响下,不少人出于"私义"走上复仇之路,但是在完成复仇行为之后,许多复仇者主动选择就"公法",向官府投案自首,接受国家刑律的制裁;民众熟知许多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法律规定,普遍懂得利用法律手段、诉诸官府来解决纠纷,维护自身利益;与此同时,民众也有较强的法律参与意识,他们通过对执法官吏的毁誉评价、对重大案件的关注论议、集体或个人诣阙告诉、为人"讼冤"等各种途径表达自身对法律的诉求和执法官吏的期待。  相似文献   

15.
美国构建了基于职位分类制度的公务员薪酬体系,具体涉及以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为主的公务员工资;以年休假、家庭与医疗休假、病假为主的公务员福利;以健康保险、集体人寿保险、养老金为主的公务员保险。美国公务员薪酬制度具有法制化、高绩效化、分权化、弹性化、人性化、市场化等特点。有必要借鉴美国公务员薪酬制度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推动中国公务员薪酬法制化建设,规范公务员薪酬结构,健全公务员绩效评估体系,引进科学的市场化薪酬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6.
探讨公务员制度的代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制度是官吏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官吏制度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其代表性不断扩展的历史。西方国家现代公务员制度的代表是基于公务员的"政治中立"原则之上的,虽然在谋求公务员制度的代表性方面作出了大量努力,但是,它追求的只是形式上的代表性。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所要实现的是实质性的代表性,它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公共利益取向,注重提高公务员个人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以保证最大可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于振波 《南都学坛》2006,26(6):13-17
贫民总是处在社会的底层,衣食无着,生活悲惨,秦、汉两个时代都是如此。然而,贫民在这两个时代的法律地位并不完全一样,统治者对待贫民的政策也明显不同,究其原因,固然与统治思想的转变有关,但更根本的原因,应该是土地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武帝以前高祖、惠帝和高后时期,由于国势不振,汉朝试图通过和亲来“约束”匈奴侵扰。但是,匈奴一再背约的现实,迫使汉朝统治者对以往单纯依靠和亲以消弭匈奴入寇的政策进行反思和调整。文景之世,在继续与匈奴和亲的同时,还采取了向西北边地移民和入粟于边以拜爵、除罪,建立官营牧马苑和鼓励民间养马等积极防御措施,使汉朝在西、北边塞的被动局面有所改变,从而为汉武帝武力反击匈奴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论汉明帝     
汉明帝在政治上的统治是成功的,汉明帝的永平之政与光武帝的建武之政相比毫不逊色。汉明帝在经济上采取了适当的政策,社会经济发展很迅速。化事业的繁荣,也是汉明帝统治时期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20.
秦朝所推行的“书同文字”政策,是我国由国家最高行政权力所推行的一项汉字规范政策,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秦王朝实施“书同文字”的具体办法是成功的,有效的。西汉初期中央朝廷将用字的规范作为选拔、考核官吏的重要标准,从中看出,汉字规范政策的推行实施,从一个方面也是国家政权是否安定、社会经济是否繁荣、文化教育是否发达的体现和标志。许慎之作《说文》,旨在是正文字。《说文》之为书及其成就,实与汉字规范化问题有着非常直接而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