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了《国内哲学动态》1984年第3期发表的罗贵秋同志《谈“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形态”、“社会有机体”概念》的文章后颇受教益,又感到有些问题。该文正确地指出社会经济形态不应排除生产力,但却认为社会经济形态中也包含上层建筑,进而把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两个不同的概念看作是没有区别的同一概念。我认为,这种见解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赋予社会经济形态概念的内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不包括上层建筑;而赋予社会形态概念的内容则是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因此,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同属如马克思所说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社会形态。”这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说法。对这个说法,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1988年12月26日《瞭望》杂志上摘登的马仲良同志的文章是赞同这个说法的。这个说法究竟对不对?在这里,愿就马仲良同志的文章谈谈自己的意见,并请教于赞同这个说法的其他同志。马克思在1857——1858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也称“伦敦手稿”)中,讲过这样一段话:“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  相似文献   

3.
刘乐扬先生在《略谈曾国藩的历史功罪与学术地位》一文中(见《江海学刊》 1987年第4期,下简称刘文),对曾国藩的历史功罪与学术作了全面的评价,给我们很大启示。但刘文的某些论点,笔者不敢苟同。特作此文,就正于刘先生及史学界的专家学者。 刘文的第五个小标题是“曾国藩主张‘先清关内’,‘暂弃关外’,情同投降卖国”。接着写道:“现在,是否需要给曾国藩戴上汉奸卖国贼的帽子,我认为可以斟酌,但他不知民族大义,没有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4.
“个人自主活动”与社会发展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把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个人自主活动”概念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社会发展理论联系起来考察后,认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不过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也就是“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的自主活动能力不断从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中提升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对语气词“呢”、“哩”的来源,吕叔湘先生和太田辰夫先生均作过考察。吕先生的意见是:“‘呢’即‘哩’之变形,而‘哩’又源于‘在裏’”,“此一语助词,当以‘在裏’为最完具之形式,唐人多单言‘在’,以‘在’概‘裏’;宋人多单言‘裏’,以‘裏’概‘在’,‘裏’字俗出多简作‘里’。本义既湮,遂更着‘口’。传世宋代话本,率已作‘哩’,或宋世已然,或后人改写,殆未易定。”按照吕先生意见,“呢”的来源大体如下所示:  相似文献   

6.
台湾得名始于明朝万历年间。一九七八年,周维衍同志在《历史研究》第十期中撰文认为“早期台湾的名称最先是‘岛夷’,尔后则为‘雕题’、‘东鯷’;再由‘东鳀’演化成‘夷洲’。前三者音近意通,是以‘人’为本义;‘夷洲’则指‘地’而言,都是今天的台湾。”我以为三者都非台湾早期之名称。《禹贡》的“岛夷”不是台湾,亦非指岛居的夷人最早提到“岛夷”的是《禹贡》,有两处提及:一在冀州,“岛夷皮服”;一在扬州,  相似文献   

7.
说“诗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一提起“诗眼”、“词眼”就会使人想起那些几经锤炼,在诗、词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字眼。这是不错的。但如果我们进一步作些考察,就会发现这样的理解还是不够全面的。“诗眼”、“词眼”这些概念的出现,并不太早。一般只能追溯到宋、元。如有人曾指出:“‘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范成大也在诗中写到‘诗眼’:‘道眼已空诗眼在。梅花欲动雪花稀。’范温的诗话更以‘诗眼’为名,题为《潜溪诗眼》。‘词眼’一词,首见于元代陆友仁的《词旨》。《词旨》分八部分,其六专论‘词眼’。虽然‘诗…  相似文献   

8.
诸葛亮“隆中对策”中有这样一句话:“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句中的“挟天子”当作何解?传统的意见以为:“挟”即“挟持、胁持、控制”,“挟天子而令诸侯”也即“挟制着皇帝,打着皇帝的旗号号令诸侯”。不久前,《文史知识》刊载了一篇短文,方始提出异议,谓:“这个‘挟’字,应释为倚重、借重之意。新《辞海》‘挟’字义项之四:‘倚仗,倚以自重’,所以,‘挟天子’意思就是借重天子的威望(或名义)。语义略近曹操《自明本志令》‘奉国威灵’,而敬意稍逊”。衡此二说,我们以为:传统的看法确是误解了的,而后者的似也未中肯綮。故特不揣浅陋,为作新解。  相似文献   

9.
一九六三年《民族团结》第二、三合期上,发表了《宋代壮族地区在土官统治下的经济形态》一文(以下简称《形态》),有些意见是正确的,但作者对于根本问题的看法,即对桂西壮族地区在宋代的社会性质所作的结论以及所持的几个论点,仍然是值得商榷的。我们不同意把宋代在土官统治下的广西壮族地区(以下简称“桂西”或“土官”地区)的社会划为“后期奴隶制社会”,更不同意把“峒丁”、“家奴”看作是普遍意义上的奴隶,因此提出几点商榷意见,求教于博雅之前。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与社会经济形态理论陈勇社会经济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分析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反映人类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我们认为,在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过程中,恩格斯作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列宁指出:“要正确评...  相似文献   

11.
刘亚文同志撰文指出:“五形态”理论和“跨越论”同属较低层次的理论,“由于它们具有地域性,因而不能作为普遍的历史规律。”(见《理论与改革》1991年第2期“社会形态的演进与历史发展的规律体系”一文,以下筒称刘文)这种探索精神是可敬的,然而其结论却不敢苟同。笔者愿以文会友,诚恳地就教于刘亚文同志和理论界同仁,以求共识。  相似文献   

12.
“然”可作叹词,本应没有什么问题。可是自从《马氏文通》在“叹字”这一节提出“《书》之‘都’‘俞’,《礼》之‘唯’、‘俞’、‘然’、‘诺’,并是应答之声”①以  相似文献   

13.
读了许凯同志的《黑格尔的‘上帝’与基督教的‘上帝’的涵义‘截然不同’吗?》一文(见《武汉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二期),感到文章所论,对于深入理解黑格尔的“上帝”观念和黑格尔哲学的实质都是很有意义的。但在一些问题上,我和许凯同志又有不同的看法,愿提出来向许凯同志请教。 一 许凯同志虽然在文章中声称黑格尔“心目中的‘上帝’又不能完全等同于基督教的‘上帝’”;但他基本观点则认为黑格尔的“上帝”与“基督教的‘上帝’的涵义基本上一致”,并从四个方面论证“黑格尔心目中的‘上帝’就是基督教的‘上帝’”。我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 我们都知道,“上帝”这一概念是一个历史概念,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哲学家,对于“上帝”这一概念所赋予的涵义是不一样的。西方哲学史上不少的哲学家都曾把自己哲学的核心概念推崇到“上帝”的地位,象斯宾诺莎就明确说过他的“实体就是上帝”。爱尔维修也把他的哲学体系推崇到“唯一宗教”即“世界宗教”的地位。可是,我们却不因为他们讲“上帝”,讲“宗教”,就说他们是上帝论者,基督教徒。与此同理,要考查黑格尔心目中的“上帝”涵义,首先就要考察黑格尔本人究竟是不是传统的基督教论者。如果黑格尔终身都  相似文献   

14.
我和周烽同志的拙作《从‘斯’字看论语》一文,发表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六期后,该刊编辑部转来杨剑桥同志《关于‘斯’字词义的一点意见》(以下简称杨文)。杨文否定了我们所肯定的‘斯’字应当是动词,作分析之义解的论断,论据有四点,兹一一答复如下: 杨文第一个论据:“《说文》探究的是字的本义,但字义不一定等于词义。”《说文》确实探究的是字的本义,然而先秦的字义实际上就是词义。张世禄先生写的《古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第25页上说:“‘字’是和‘词’紧密联系的。我们阅读任何作品,必须坚持‘字不离词’的  相似文献   

15.
文学形态中人物与环境辩证运动的审美描述刘中英关于人与环境的关系,马克思思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针对唯心主义的历史观指出:“历史并不是作为‘产生于精神的精神”消融在‘自我意识’中,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有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和自然...  相似文献   

16.
古诗创作历来有强调“炼字”之功 ,看重一字之妙的一派。如宋代范温《潜溪诗眼》“炼字”条云 :“好句要须好字 ,如李白诗 :‘吴姬压酒唤客尝’ ,见酒初熟、江南风物之美 ,工在‘压’字。老杜《画马》诗 :‘戏拈秃笔扫骅骝’ ,初无意于画 ,偶然天成 ,工在‘拈”字。柳涛 :‘汲井漱寒齿’ ,工在‘汲’字。工部又有所喜之字 ,如‘修竹不受暑’、‘野航恰受二三人’、‘吹面受和风’、‘轻燕受风斜’ ,‘受’字皆入妙。老坡尤爱‘轻燕受风斜’ ,以谓燕迎风低飞 ,乍前乍却 ,非‘受”字不能形容也。”再如清代贺贻孙《诗笺》中指出 :“前辈有教人…  相似文献   

17.
周原出土甲骨“虫伯”卜辞,有的认为:“‘虫’与‘崇’疑为同声字。‘虫伯’,似为‘岽伯’。……《周本纪》‘文王……伐崇侯虎,而作丰邑,自歧下而徙都丰’。二十二号卜甲的‘虫伯’(崇伯)疑即崇侯虎。持相同观点者还认为‘崇为方国名’。但对其地望提出不同意见,说“商末周初之崇伯,亦即崇侯虎,皇甫谧以为崇在丰、镐之间,恐误会《诗》‘诗伐于崇,作邑于丰’的意思,……按‘崇’一作,崈’亦作‘嵩’、‘崧’。王念孙谓古无‘嵩’字,原作‘崇’。其地望“据《水经注》青要山在新安县,即在今崇山附近”。而持相反观点者则进一步指出;“‘虫伯’即‘崇伯’,即指‘崇侯虎’,‘虫’和‘崇’声音  相似文献   

18.
新修《辞源》第二册1067页“仿佛”条下说:“大概相似。同‘仿佛’,‘髣髴.《楚辞》宋玉《九辩》:‘颜淫溢而将罢兮,柯彷佛而萎黄。’唐李白《李太白诗》中《赠崔郎中之金陵》:‘登高望浮云,彷佛如旧丘。”又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仿”字下列了三个义项,其第二义云:“[仿佛]好像,似乎.杨雄《甘泉赋》:‘犹仿佛其若梦’.又写作‘彷佛’.”准此,“彷佛如旧丘”和“犹仿佛其若梦”两句如何解释?“仿佛”跟“如”和“若”岂不重复了?查《说  相似文献   

19.
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第一首首句“我不如陶生”,宋景定本作“我生不如陶”。纪昀说:“于义应作‘我生不如陶’。然(第)四句乃有‘生’字,则原本固‘陶生’矣。此称未免生造。”王文诰《苏诗编注集成》认为。“一本作‘我生不如陶’,此后人疑‘陶生’二字不类而妄改也。……今据渊明《饮酒》诗云:‘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下  相似文献   

20.
张传湘同志在《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第一期上发表的《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前吗?》一文,对黑格尔的“绝对理念”的涵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读后获益匪浅。但我觉得有的观点还值得讨论,特提出来同传湘同志商榷。 传湘同志认为,黑格尔“所讲的‘上帝’,同基督教所诽的‘上帝’有着截然不同的涵义”,黑格尔讲的“上帝”是“世界的本质”,是“共性、普遍”,是“无限的整体”。我认为,这一解释不完全符合黑格尔的本意。 第一,从黑格尔对旧玄学证明上帝存在的论述来看,黑格尔心目中的“上帝”就是基督教的“上帝”。传湘同志在指出黑格尔“批评了宇宙论对‘上帝’存在的证明方法”之后,引了黑格尔的一句话——“当然不适合于表达我们所了解或我们所应了解的上帝的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