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赵英兰教授所著《清代东北人口社会研究》一书,作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文库”之一,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1年1月出版,全书分为九章,共计31万4千字。众所周知,人口暴增是清代社会历史的突出问题,而清代东北又是内地大量人口的迁入地,以至东北地区形成了移民社会。因此探讨清代东北的人口问题,对于清史、东北区域史以及人口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由于东北移民社会主要形成于清代中后期,距离现在很近,对于今天认识东北的社会也很有现实意义。有关清代东北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不少研究成果,人口社会史的研究相对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黑龙江地区是一个以少数民族聚居为主的区域,各项事业开发都较内地为晚,直至清末民初时由于汉族人口的大量移入,才逐渐地改变了那种“极边苦寒之地,千里荒无人烟”的落后局面。自清代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止,该地区由外部迁徒来的人口近一千万人。其移民人口数量之多,在我国其它省区中绝无仅有。一、清代以前的人口迁移在远古时,黑龙江地区是古肃慎族的居住地。“肃慎者虞夏以来东北大国也,一名  相似文献   

3.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之后,出于进行殖民统治及“对苏战略”的需要,曾将三十二万日本农业移民送到东北。所谓“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队”(以下简称“义勇队”)是日本农业移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日本投降时止,人数达十万八千名。由于义勇队比起一般日本农业移民更赋有军事目的,因此他们基本被安置在现黑龙江省与苏联的毗邻地区。本文试图通过对义勇队建立至灭亡的全过程的叙述,阐明日本建立义勇队的目的、义勇队的性质及其在日本移民东北活动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墨尔本的社区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钟捷 《社会》2001,(11):42-43
二次大战结束后 ,澳洲墨尔本的都市化进程大大加快。从1974年到1981年 ,墨尔本的人口增长幅度达114.4 % ,居澳洲各城市首位。这一时期的城市发展有3个主要特征 :第一 ,移民的来源发生变化 ,国内移民大量减少 ,而东欧和亚洲的移民大量增加 ;第二 ,移民社区出现“民族传衍”(ethnicsuccession)的现象 ;第三 ,中心区衰落、郊区兴盛。面对大量新移民 ,尤其是非英裔民族的迁入 ,墨尔本该如何调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冲突并创造新环境下的都市文化呢?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都市生活中 ,又如何使它的居民及时跟上时…  相似文献   

5.
阜新地区明确而具体地被载入的史册是元朝修的《辽史》,这同周边城市如朝阳、北镇相比至少晚了一千多年。但是,阜新一经见诸载记就是个发达地区,其文明程度可能远超中原偏僻州县。原因简单,当初的阜新是靠内地移民发展起来的。契丹贵族对中原王朝频频用兵的直接目的就是掠夺财富,而俘获汉族人口是财富之大宗。  相似文献   

6.
正自20世纪以来,许多州县档案被陆续发掘,深化了中国传统政治与区域社会研究。梁勇的新作《移民、国家与地方权势——以清代巴县为例》(以下简称《移民、国家与地方权势》),正是在这种学术背景下的代表性著作,对于清代地方政治与移民社会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该书属于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以巴县档案为基本材料,结合相关民间文献与官修资料,以区域社会史为视角探讨了清代巴县移民社会的形成发展,以历时性的书写方式勾勒了清代巴县基层社会权力结构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
东汉时期东北汉族人口的发展变化,以永寿三年(157年)为界,在前后两个时期里,各种类型的机械增长占有重要地位;大量汉族人口通过不同形式,基于各种目的进入乌桓、鲜卑邑落中,突破了郡县管理汉族人口的传统模式;在人口数量上,扭转了辽西多于辽东的局面,并且文化素质发生可喜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移民侵略是日本侵占中国的重要手段之一,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即积极向中国东北进行试验移民。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之后,更将“移民满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日本移民东北对中国东北政治、经济乃至整个东北社会均产生深远影响,对此学界论述颇多。本文旨在对伪满时期日本“满洲移民”政策及于中国东北移民活动的影响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清代是我国古代和近代人口增长最快的历史时期。与此同时,和人口关系最密切的生活资料——粮食的供应也日趋紧张,粮价不断上涨。为此,清政府也采取了一些解决的办法。这里仅就几个有关的问题作一探讨。一、清代人口增长与粮食供应形势概观清王朝以康熙二十年平定三藩之乱,直到乾隆末年,在这一百余年的时间里,国内政局稳定,为人口的增长创造了客观条件;加之清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生产发展和人口增长的措施,如“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等。这就使清朝的人口数量以持续不断的速度呈直线上升。康熙二十三年。官方统计该年人丁数为20340655(《清圣祖实录》卷118,)折合成大小男妇可达101732756(按1丁之下有五日计算)。乾隆二十七年,各省人口总共为200472461(《清高宗实录》卷677),中国人口首次突破二亿;乾隆五十五年,全国人口达  相似文献   

10.
试论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移民侵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移民,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基本国策。为此,日本公布了对东北移民的“新体制”和“最高宪典”,提出了“二十年百万户移出计划”的行动纲领。这是日本大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侵略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即“移民试点”时期、“武装移民”时期和“国策移民”时期。日本对东北移民侵略的险恶目的,是为了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改变东北的人口构成,实现永远霸占的野心;镇压东北人民的反抗,使之充作对苏战争的后备力量,起到巩固国防的作用;促进满洲国的产业开放和“文化向上”,确保大和民族向东亚发展的基础;解决日本国内的人口过剩问题,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危机。日本帝国主义策划的侵略政策,随着侵略者的灭亡已经彻底破产,日本人把这一结局称作“满蒙开拓团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清代东北居民宗教信仰结构具有多元性,并大致表现出三个阶段的变化:清前期为以原生为主的多元民族文化时期;清中期是东北文化与内地移民文化相互吸收与融合后的多元文化变迁时期;晚清时期外来文化不断渗透而使东北文化多元性达到空前程度.由宗教信仰管窥东北文化变迁原因,自古以来多民族杂居,是其形成区域内多元文化架构的历史因素;与内地移民文化的不断融合.是东北文化变迁的长期因素;晚清东北开埠后外来文化的渗透,是近代东北文化多元性加剧的主要原因.至于东北文化多元变迁的特点,首先是东北传统文化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西方文化无法完全融入.  相似文献   

12.
九一八事变前华北与东北间人口流动的特点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北与东北间的人口流动由来已久,至九一八事变前达到高潮。这一时期人口流动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人口流动的数量多、规模大,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第二,人口流动是双向的;第三,人口流动的数量随季节变化而改变;第四,华北人口多流向东北的北部,即所谓的北满地区;第五,流入东北的华北人口中,山东人占绝对优势;第六,华北人口流入东北,具有明显的逃亡色彩。同时,本文通过对流动人口年龄、性别、职业以及阶级构成等几方面的分析,指出九一八事变前华北与东北间人口流动的实质是农村劳动力的地区流动  相似文献   

13.
李淑娟 《学术交流》2003,(2):145-148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移民侵略有着明显的本质特征。移民输出的特点体现于移民实施过程之中 ,同时又与移民输出的背景、动机、目的相关连。认真分析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移民侵略的特点 ,对深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移民侵略的危害性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数量之多和移民侵略的政治性、军事性、掠夺性 ,移民的国策性、法律性 ,移民输出的强迫性 ,移民宣传的欺骗性等特征注定了其失败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东北移民肇始于1914年,这一年日本在辽东半岛的金州建立了第一个移民村──爱川村。此后经多次小规模的试验,在取得了一定成果和经验后,于1936年把它定为日本的“七大国策”之一,将小规模的“试验移民”变为有计划的大规模移民。并且制定了《二十年百万户送出计划》,分阶段实施。据统计,至1944年末,移入中国东北的日本人约8万户,加上“开拓青年义勇队”和“勤劳奉仕队”,总人数约33万①。这个数字虽然与原规划的相距甚远,但仍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但掠去了大量的财富,还给…  相似文献   

15.
清代陕西曾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移民迁入。第一次是康熙二十年到咸丰末年;第二次是在光绪初年到清末年间。通过这两次移民的迁陕过程填补了陕西人口不足的劣势,改变了当地人口的结构;刺激了清代陕西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当地风俗文化向多元化的发展;虽然也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总的来讲移民迁陕的积极影响要远远大于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宋代以来,关羽崇拜已经成为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东北属于边疆地区,辽、金时期关羽信仰如何,已经无从查考,但可以肯定的是,元代辽东开始修建关庙.明代辽东各卫城基本都建有关庙.到了清代,辽东几乎每座村庄都有关庙,而且随着移民的北上,关羽信仰逐步深入东蒙古和吉林、黑龙江地区.  相似文献   

17.
陈国灿 《浙江学刊》2003,(1):218-221
两宋时期 ,浙东南地区的农村经济日趋高涨 ,人口大幅度增加。在此基础上 ,随着州县城市的兴盛 ,特别是各种市镇的大量兴起 ,开始了其农村城市化进程。不过就总体发展水平而言 ,此期浙东南地区的农村城市化尚处于缓慢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8.
哲路 《今日辽宁》2005,(4):30-31
日前“,构建东北东部经济带论坛”会议在辽宁丹东召开,来自东北东部的鹤岗、佳木斯、双鸭山、七台河、鸡西、牡丹江、吉林、延边、白山、通化、抚顺、本溪、丹东等13个城市(州)的党政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集聚丹东,共商区域经济合作大计。以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36号文件精神为主线,以“友谊、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构建东北东部经济带论坛”,由中共丹东市委、丹东市政府主办。其目的是形成携手构建东北东部经济带的共识,研究制定整体构建东北东部经济带的工作推进框架,实现地区间的优势互补,促进区域性经济的共同发展。东北东部13个城市…  相似文献   

19.
隔阂、磨合与融合--崇明县三峡移民的社会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红 《社会》2002,(5):34-36
社会学视野中的三峡移民问题据长江水利委员会1991年10月至1992年1月所做的调查统计 ,三峡库区淹没线以下人口为84 62万人。考虑到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变动等多种因素 ,推算到2008年的最终安置移民总数将达到113 18万人。其数量之巨 ,不仅超过了目前世界上所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移民数 ,而且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无此先例的 (伍新木 ,1999:29)。面对如此庞大的移民人口 ,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工作是十分艰巨的。因为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不仅对移民本身的生活会带来无法预测的改变 ,更要对移民安置地乃至更大范围区…  相似文献   

20.
评《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史》三月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特别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直至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日本帝国主义一直没有间断过对中国东北进行移民侵略活动。40年间计有32万日本农业移民(即所谓“开拓团”成员)先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