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是一份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的精华部分,今天还是可作借鉴的。他是我国历史上首创私人讲学的第一人。他的教育原则是“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以下引自《论语》的引文,仅指明篇名),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局限性。他通过教学以及其他活动,培养了大批人材,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大的学派--儒家学派。这个学派的出现,对当时和后世都有极大的影响。孔子的学生,颜回、原宪等算是保守派,曾为季氏宰的冉求和曾为魏文侯师的卜子夏等人是促进派。后一  相似文献   

2.
话剧,本是“舶来品”。对我国话剧影响最早最大的莫过于挪威戏剧家亨利·易卜生了。早在中学时代,曹禺就在易卜生的戏剧中担任角色,《雷雨》受易卜生戏剧、特别是他的名剧《群鬼》的影响,是人所共知的。但我们认为,《雷雨》还受到我国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的《屏风后》的一些影响,而这一点却被人们所忽略。其实,欧阳予倩也受到易卜生的巨大影响,他译他的戏,演他的戏,“一脑门子易卜生”。(欧阳予倩:《自我演戏以来》)欧阳予倩的《屏风后》早《雷雨》四年发表,对戏  相似文献   

3.
一、问学 一路学来.永不停歇 张弘(《新京报》记者,以下简称“张”):您对历史的兴趣是怎样形成的?许倬云(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台湾大学史学系教授,以下简称“许”):我在没上学之前,历史知识是散乱的。打仗期间,跟着父亲到处转,父亲是海军出生,他对战事很熟悉。我经常听他讲一些历史掌故。辅仁中学是很特殊的中学.我没有多少英文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果从孔子算起,到今天已有2500年了。在这2500年中,许多著名教育家都曾在这方面进行过探索,总结出了许多经验。这些经验,有的随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己经失去现实意义,有的却由于“符合本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符合儿童和青少年学习本国语言文字的规律”(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序》)而仍然具有借鉴价值。 朱熹(1130——1200),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一生有50多年从事教育。“对周秦以来的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作了系统的总结和改造,建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第566页)在阅读教学上,他也是一位继往开来的大师。他继承、发展了孔子、孟子等教育家所积累的阅读教学经验,提出了基本完整而系统的阅读教学理论。这些理论,是我国传统阅读教学理论的主干。  相似文献   

5.
<正>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教育家。在他的一生中,从政时间总计不足十年,其余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即使在周游列国的十四年中,也是同弟子们一起活动,一面向列国诸侯宣传政见,一面与弟子们研究学问。孔子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教育事业。孔子热爱教育,相信教育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以下只注篇名)“习”字从广义上讲就是教育。“习相远也”,是说人们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因熏陶习染不同,或者说因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而形成的差别很大。孔子虽然讲过“生而知之者,上也”,但他从未承认自己或别人是“生而知之者”。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认为自己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而是爱好历史文化,勤奋好学求得的。他把知识与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实际上提高了教育的地位。孔子相信通过教育,一代会胜过一代,因而寄希望于年轻一代。他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后生”所以“可畏”是因为“后生”学习进步快,知  相似文献   

6.
当代世界教育迅猛发展,各国正在建立面向21世纪的适合人的个性发展的终身教育体系,“管用一生的一次性教育”已被“贯穿一生的终身教育”所代替。这就决定了教师也必须不断接受继续教育。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接受继续教育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在职继续教育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素质,建设一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是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需要。一、建立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规范体制,提高在职中学体育教师全面素质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教育思想,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一鲁迅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旧教育特别是对国民党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教育,进行了尖锐的深刻的批判. 早在“五·四”运动时期,鲁讯即对封建主义的教育作了有力的批判.他的《狂人日记》、《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揭露礼教吃人的反动面目和封建教育对儿童个性的摧残,举起了反对封建主义的“大旗和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他对于旧教育对妇女的压迫也进行了揭露,他在《我之节烈观》中说:“原来‘妇者服也',理应服事于人.教育固可不  相似文献   

8.
雅斯贝尔斯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本文通过他的“存在”、“自由”、“交往”等哲学思想介绍了他在《什么是教育》《大学的理念》中对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类型、教育方法、大学等方面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9.
《黎族教育史》是《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丛书中的一个部卷。《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丛书,已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和国家民委“八五”规划重点课题。该课题的研究工作,其宗旨是发掘、整理和研究我国少数民族的教育遗产,认真总结少数民族教育的历史经验,揭示各民族教育的发展规律,反映解放后近半个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飞跃发展和辉煌成就,这对于弘扬我国各民族的优良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教育事业,对于教育改革,建立社会主义教育科学体系,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编写海南《黎族教育史》,更有其特殊意义,其任务艰巨而光荣,是一项填补空白的,开创性的科研工作。《黎族教育史》由麻凤鸣任主编,曾宪勇、陈立浩任副主编。现将该书的“绪论”和第一编“黎族的原始教育”选刊于此,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0.
李鼎铭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开明人士,也是一位饱学之士,对医学,教育,历史,哲学都有研究。1987年,在纪念他逝世四十周年之际,新发现了他写的关于蒙古历史研究方面的重要著述——《蒙古历史教科书》。该书写于1916——1917年,当时李鼎铭先生应聘任陕西榆林中学教员,讲授国文、历史等课程。为应教学之需,同时也为了使人对蒙古历史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便“依据我国古史及近人著述”,在作了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此书。全书分总论。上世史,中世史,近世史等部分,纲目清楚,内容广博,史料较多,叙述简明,且观点也较确当,实为辛亥革命之后蒙古学研究方面的一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1.
颜元是我国十七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突破了传统的教育理论,具有鲜明的实学特征,在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教育目的——“实才”与“实德” 颜元十分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他认为“人才为政事之本”(《习斋先生年谱》卷下)。但传统的八股举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只知谋取功利名禄,而毫无“利济苍生”、以谋事功的能力。他辛辣地讽刺传统教育培养的人才“峨冠博带,垂目坐,如泥塑”(《习斋先生年  相似文献   

12.
黄安年 《云梦学刊》2005,26(1):12-16
刘宗绪在高考命题组内外的交往,他对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和高考命题改革的历史贡献,显示出他是一位有很高学术水平、有突出组织能力、有高尚人格的杰出学者。  相似文献   

13.
我省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黎族人口最多,据1995年的统计,已超过110万,占全省少数民族总数的93%.由于历史原因,黎族大部分聚居在琼南地区.黎族是祖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文化,黎族地区的中学乡土史教学能否符合黎族的实际,探索出一条适应该地区历史教学的新路子,这是当前我省民族地区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试就我省黎族地区乡土史教学的意义、教材改革和教学方式等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规定:“中学历史在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之外,各省、市、自治区可以自编乡土教材补充教学.”从《大纲》的精神看,乡土史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乡土史的范围或以省、或以市、自治区为界限,实际上是说,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了解一省的历史是必要的,从乡土史编写出版所需要的人力物力看,以省为单位也是比较切合实际的.然而,从我省黎族地区来看,中学历史的乡土史教学,必须力求是地方性和民族性的统一,其内容必须切合本地区民族的历史.目前,编写一部切合黎族地区历史,突出其民族特色的乡土教材,在教学上是有其重大教育意义的.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可以填补历史教材中黎族史料的空白,消除黎族学生的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曾说: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这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名言。一九四二年,他提出要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研究理论。后来又说要“古为今用”。这都是说要重视历史,要注意历史的经验,要知道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重视历史经验,是我国文学的一个传统。《尚书》第一篇《尧典》中的第一句话就是“曰若稽古”。对于历史经验的注意,我们很早就开始了。北宋司马光把自己一部历史著作称为《稽古录》,在这部书中,他说:“国之治乱,尽在人君”。后来又以长达十九年的时间,竭平生之力,在当时著名史学家协助之下,写成一部编年史巨著,宋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以史为鉴,也是我国思想史上的一个特色。我国古代大政治家李世民,把历史作为一面镜子,说;“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通鉴》卷一九六贞观十七年正月)。借鉴,是古为今用的精髓。  相似文献   

15.
战国时期的燕昭王,在我国历史上是很有名的。他尊贤礼士,发奋图强,经过二十余年的时间,使残破的燕国改变面貌,并且一举击败强大的齐国,实现复仇雪耻的宿愿,因而赢得人们的赞扬和历史的好评。唐代李白在《行路难》一诗中有“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的诗句,就是赞许他的。可是他究竟是谁,现在却还没有弄清。《史记》的《燕召公世家》说:“燕人共立太子平,是为燕昭王。”太  相似文献   

16.
重温《〈共产党人〉发刊词》关于“三大法宝”的论述胡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所作出的伟大贡献,启迪和教育着全中国人民,是永远值得纪念的。在纪念他诞辰一百周年的日子里,重温他在一九三九年十月四日《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关于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在小说、散文、童话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长篇小说《倪焕之》是他对我国新文学运动的重要贡献之一。《倪焕之》的主要成就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主要人物倪焕之和他的“同志”、小学校长蒋冰如,在乡镇试验所谓新教育的过程——他们的幻想、奋斗和最  相似文献   

18.
嵇文甫同志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学者。他是哲学家、史学家、教育家,这是学术界所公认的。更为宝贵的是,他是马克思主义者,在我国,他是很早地、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批判地继承中国的文化遗产,去评价历史人物,去研究中国现实的开拓者。在那“风雨如磐”的旧中国,他不怕坐牢、不怕暗杀,传播真理,教育学生,他的精神,同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士那样忍受最大的牺牲,把火种偷到人间的精神多么相像啊!《嵇文甫文集》,就是一部传播“火种”的杰作。  相似文献   

19.
毛主席的小名叫毛伢子,他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8岁时,父母把他接回韶山开始读书。他和别的孩子一样,从《三字经》、《百家姓》等浅显的读物开始,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读的书也逐步深入。“四书”、“五经”等书,他都读过,甚至包括《左传》。正是因为《左传》这部书,使他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韶山的毛泽东纪念馆还保存着他小时候读过的《诗经》和《论语》。  相似文献   

20.
古人说:“盖棺论定”。但是,从历史上看,有些人物在“盖棺”以后却长期不能“论定”,明清之际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金圣叹就是其中之一。近十余年来,对金圣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他在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史上的巨大贡献,基本上已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研究者所公认,但对金氏思想的评价却仍有很大的分歧。这个分歧主要是由金批《水浒》、《西厢》,特别是由金批《水浒》中所表露的一些互相矛盾的评语引起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