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时,对绝对地租产生的经济条件作了全面的分析,马克思认为,一个产业部门中产生绝对地租,需要有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农业生产力水平落后于工业,从而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这是产生绝对地租的前提条件。马克思指出:绝对地租的“产生一般是由于,农业资本所推动的劳动量,就资本的不变部分而言,比非农业生产中的平均资本所推动的劳动量大”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由来和三种答案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农业中绝对地租的来源是按照这样的逻辑展开的:由于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较工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等量资本在农业中可以吸收较多的劳动力,在剥削率相等的条件下可以产生较多的剩余价值。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资本不能从其他部门无限制地转移到农业中来,因此由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而多剥削到的那部分剩余价值便不参加社会平均利润的均衡化过程,而是留在农业部门作为绝对地租支付给土地所有者。在这种情况下,绝对地租的来源就是农产品价值超过其生产价格的那部分剩余价值。由于农业中资本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在农产品价值界限之内,资本主义总地租是由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构成的: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绝对地租的量规定为农产品价值大于生产价格所形成的差额,在剩余价值率相等,以及资本有机构成相等条件下,投在各级土地上的等量投资提供的绝对地租总额相等。但是,有的文章却认为,即使在上述的条件下,绝对地租的量也不相等。其理由是:  相似文献   

4.
绝对地租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它解决了古典经济学家未能解决的理论难题。土地所有权的存在是绝对地租产生的前提和基础。资本投入构成上的差别,即有土地投入的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是绝对地租存在的原因。只要存在土地所有权,绝对地租就不会消失。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绝对地租的分析,是从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工业资本的有机构成出发的。随着战后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农业的有机构成迅速提高,从发展趋势看,用不了多少年,农业有机构成将接近或等于工业。那么,在农业有机构成与工业有机构成相等的情况下,绝对地租是否存在?国内外经济学界开展了广泛的讨论;本文只就讨论中涉及到的几个问题,谈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北京大学《经济科学》1985年第5期刊载了熊映梧同志《在社会实践中检验、修正和发展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一文(以下简称《该文》)。《该文》认为马克思“否认加工工业中地租的存在”,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说明绝对地租是“画蛇添足”,把“地租排除于生产价格之外”,这不仅说明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不完善的”,而且生产价格理论也是“不完善的”,并提出要用“完全的”生产  相似文献   

7.
有没有社会主义城市垄断地租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农业地租时指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是地租的基本形式,垄断地租则是地租的特殊形式。那么,有没有社会主义城市垄断地租?这是需要运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研究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创造性地回答的新问题。马克思在研究农业地租时指出:由于在特殊自然条件下(如在特殊稀有的土地上)生产的稀有产品,这些产品的供给又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致使这些产品价格形成了垄断价格,“这种垄断价格既不是由商品的生产价格决定,也不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而是由购买者的需要和支付能力决定。”①由于这…  相似文献   

8.
近几十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有较快提高,集约化程度也达到较高水平,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已经接近甚至超过社会平均水平。这样,以农产品价值与生产价格差额为源泉的绝对地租好象会消失,可是事实上即使租种最劣等的土地,也仍旧要支付地租。那么,这种地租的性质和来源是什么呢? 有些同志认为,当前资本主义农业中的非级差地租是以垄断价格为源泉的绝对地租。对农产品垄断价格的形成又有二种解释: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关于虚假的社会价值的定义是明确的。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形成的虚假的社会价值,既不是来源于自然瀑布推动的个别劳动价值,也不是由流通领域产生的,它是由消费者过去劳动的价值通过交换转移过来的。虚假的社会价值有真实的价值来源,但不是由现在劳动生产的。高于平均有机构成的资本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利润,同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形式上虽然有所不同,但本质上是一致的,也是一种虚假的社会价值,可以称为资本级差地租。辩证认识虚假的社会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读了熊映悟同志《关于地租理论问题》(见《房产通讯》1982年第9期)和《生产价格的构成应包括地租》(见《经济学周报》第22期)两篇文章后,很受启发。但是,在说到生产价格的公式时,熊映梧同志认为:“通常人们把商品的生产价格解释为成本加平均利润,我对这个传统观念是不赞同的。”“完全的生产价格(PP)是由成本(K)和平均利润(AP)、地租(GR)构成的,即PP=K AP GR”。作者还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承认一切产品(不论是农产品,还是矿产品,或加工业产品)的生产价格都是由成本、平均利润、地租三部分构成。”我认为,熊映梧同志所谓的完全生产价格公式中应包括地租的说法,并不符合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和地租理论。在资本主义社会,部门之间争夺利润的竞争,使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其结果,各部门的利润率平均化,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剩余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马克思说:“商品的生产价格,等于商品的成本价格加上按一般利润率计算,按百分比应加到这个成本价格上的利润,或者说,等于商品的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176—177页。以下引文都出自同书,只注页  相似文献   

11.
绝对地租理论是《资本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它引起经济学家们的关注与探索。在政治经济学史上,它曾是从重农学派以来一直到马克思创立绝对地租理论之前的一个理论论战的中心点。今天,当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等于甚至高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时候,又重新引起人们的争议。为求正确理解,不妨推本溯源,看这一理论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经过农业技术革命,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更为复杂的情况。以美国为例,1977年农业资本投资已达到平均每个劳动力12万美元,而工业资本投资平均每个职工还不足10万美元,就连有机构成最高的石油和煤炭工业也只有11万美元。面对这种情况,国内外学者一般都认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有机构成已等于或超过工业,土地所有者的收入来源也由绝对地租变为垄断地租。我认为这种观点是  相似文献   

13.
城市绝对地租的价值来源和形成条件是近年来土地有偿使用讨论中一个争议分歧较大的问题,其焦点在于:在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城市产业中是否存在着绝对地租的价值来源和形成条件,如果存在,又是什么?从目前已经发表的一些颇有影响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看,有的同志虽然也承认城市土地国有权的存在是产生城市绝对地租的“必要条件”,但又认为,由于城市产业的资本有机构成高于农业,因而不具备产生构成绝对地租价值实体的超额利润这一“充分条件”,进而否定城市绝对地租的存在。有的片面引用马克思的有关论述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三十九章中,对劳动价值论作了新的展开,提出了虚假的社会价值这一重要范畴。所谓虚假的社会价值,是指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超过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从土地所有权的分配角度看,它相当于级差地租的那部分价值。由  相似文献   

15.
一、生产价格中应否包括地租熊映梧同志提出生产价格的构成应包括地租(《经济学周报》1982年第22期)。顾志明同志反对这个观点。他认为,如果生产价格中包括级差地租,那么不但优等地的级差地租要大大提高,而且其他企业也会获得超额利润;如果生产价格中包括绝对地租,那么所得到的公式就不是生产价格,而是商品的价值;如果把垄断地租包括在生产价格中,那么所得到的也不是生产价格而是垄断价格(《江汉论坛》1983年第1期)。对于顾志明同志的上述第一点和第三点意见我比较赞同。关于第二点,我觉得有商榷的必要。我认为,生产价格构成中应包括绝对地租。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撇开农业部门只讨论工业品的生产价格形成过程。因为“平均利润和由它调节的生产价格是在农村关系之  相似文献   

16.
竞争均衡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条件,也是总生产价格等于总价值、总平均利润等于总剩余价值成立的条件。有机构成高的资本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即商品生产价格高于市场价值的正偏差,不是由有机构成低的资本生产的商品生产价格低于市场价值的负偏差相互抵消转化形成的。超额剩余价值实际上是通过使用价值商品的非等价交换,由需求者的价值损失转移形成的。有机构成高的资本占有超额剩余价值具有有偿的性质。资本有机构成理论的深化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术月刊》1984年第5期刊载洪远朋《简论绝对地租与垄断价格的关系》和连祥卿、熊征东《级差地租和级差地租实体及其关系》两篇短文。本文拟就这两篇文章提到的某些论点和论据,谈一点看法。一洪远朋同志的文章,区分了三种含义的垄断价格,论述了它们与绝对地租的关系,立论基本上是正确的。但由于没有注意到与绝对地租相联系的垄断价格(其特点是这种价格超过农产品的生产价格但小于或等于农产品的价值),同另一种含义的垄断价格(即普通意义的垄断价格,其特点是这种价格持久  相似文献   

18.
目前,社会主义绝对地租理论已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但对绝对地租量如何确定?尤其是城市绝对地租量如何形成和确定?却分歧甚大.本文将循着马克思对绝对地租分析的思想,对社会主义绝对地租量的形成和确定,作一尝试性的探索.一、马克思对绝对地租量的分析1、农业绝对地租调节其他形式用地的绝对地租.城市级差地租可以不由农业级差地租来决定,而由自身(城市)土地的位置级差所带来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从价值(价格)溯源入手,扼要阐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内容,认定它是科学的价格决定原理,有三个层面:其一,价值规律,对于一般劳动产品,价值决定价格,而人类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其二,生产价格理论,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生产价格由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决定,而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市场价值)为中心,由供求关系决定;其三,地租理论,对于土地等非劳动物品,其商品形式的价格现象是类似地租的收益资本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农产品价值为何与经营垄断没有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价值由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农产品总量的社会价值,即市场价值及由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总量决定,农产品的社会价值即市埸价值是由正常的平均的生产条件所耗费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占总产量的大量的那一级土地,就是农业的正常的平均的生产条件。因此,对土地的经营垄断与市场价值的调节没有关系。 农产品的社会价值即市场价值要在交换过程中实现。实现的市场价值(平均市场价格)或市场生产价格是在一定的供求关系的市场条件下由竞争确立的,在需求较大地超过供给的市场条件下,由竞争形成的农产品实现的市场价值或市场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决定的,作为劣等地调节实现的市场价值或市场生产价格的前提的,是需求较大地超过供给的市场条件,而不是对土地的经营垄断,经营垄断与需求较大地超过供给的形成没有关系,因此对土地的经营垄断与实现的市场价值或市场生产价格由劣等地决定没有关系。实现的市场价值的调节的变动也与对土地的经营垄断的消失没有关系。 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农产为市场价值理论,把农产为市场价值的调节看作与对土地的经营垄断没有关系,才能够由此正确了解农产品虚假的社会价值的形成,以及它是否虚假,这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农产品虚假的社会价值的考察,以及运用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