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数字化时代价值转向有一定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数字化价值转向背后隐含着“精神”因素。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对数字化时代价值转向的学术考察 ,是对技术现象的合法性追问。通过数字人文、社会技术、虚拟现实等方面的价值建构 ,数字化对于当代人类价值及其未来发展带来种种挑战。数字化时代开创了价值论研究的新视域 相似文献
2.
协调博弈代表了人类生存的进化趋向,它和"竞争合作"同为英语中的新词,恰好表征了数字化时代生存哲学走向的基本特征.数字化时代生产(创造)性与生活性的统一,同时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生存方式的信息化,它是趋向美好生活的实质性自由的扩大.如果数字化时代公共领域的特质更具开放性,而网络参与者的实践观又具自主性,那么它很可能创造一个更深层次的民主.人类生存的状态会一代比一代更加数字化,作为一种技术进步,数字化把人类提升到一个更高的生存层次--和谐共存;如果数字科技的潜力得到充分开掘,长远看必将意味着共存和谐化的增进.事实上,一种新的文明系统,同时也是人类自身解放的新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的人文反思与人文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是数学上的一次革命,给人类以太多的反思。数字化技术为人的发展和解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但同时又存在着人文精神衰变的悖论。数字化问题主要是人们对数字化缺乏人文的理解与追求,若以价值理性校正工具理性,在人文的视野中人类将构建数字化时代的美好图景。 相似文献
4.
“认识论转向”的本体论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哲学和哲学史研究中,有一个流行甚广、影响甚大的观念,那就是认为整个哲学经历了一个从古代“本体论”哲学———近代“认识论”转向———现代“语言学转向”的演变过程。应承认这种概括有一定理论依据,因而在特定条件下具有某种解释力。但是,任何普遍性的概括都不免以遗漏和牺牲具体性和差别性为代价,如果把上述哲学史演化模式绝对化,甚至视为理所当然的理论教条,那么就可能模糊哲学史的真实面貌,并遗漏重大的哲学问题。在本文,我们将通过对“认识论转向”的具体分析来说明这一点。我们的基本观点是:把“认识论”与“本体论”并列为两个独立发展阶段的观念是不严格和不准确的,相反,在所谓“认识论转向”后面,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本体论意蕴,“认识论”并没有如通常所理解的那样实现相对于本体论哲学的“根本转向”,而是与本体论不可分割地内在联系在一起。因此,当使用“认识论转向”来总结近代哲学并以之与“本体论”相区别时,我们应对这种概括的特定意义和理论有限性保持清醒的自觉,以免导致对复杂的思想史的简化和对重大哲学问题的误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时代精神建构的方法论思想为指导 ,从精神现象学的角度 ,分析数字化整塑现代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探索数字化时代精神现象学逻辑建构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揭示数字化现象背后所隐含的“精神”因素。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对数字化时代精神现象学的学术考察 ,既直接承接了技术与人文争论的命题 ,继续对技术现象的合法性进行追问 ,又通过数字人文、社会技术、虚拟现实等逻辑建构 ,对数字化表现的精神现象加以综合与创新。数字化时代的精神现象学开创了时代精神研究的新视域。 相似文献
6.
黄鸣奋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36-40
本文着眼于数码时代艺术领域迥异于严肃态度的的嬉戏倾向,分析了嬉戏的涵义与类型,阐述了它在数码影视、视频游戏及智能偶戏中的表现,解剖了它的成因,指出它蕴含着人格发展与社会发展两种不同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正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站在现实生活的立场上,将其看作是一种生活化的认识论或生活认识论。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的实质和意义,从而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8.
论数字化时代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数字化时代人文精神的精髓是:人在数字化时代锲而不舍地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强调站在数字化时代认识人文精神,不仅突出了人文精神的时代性,突出了不同时代人文精神有其不同的历史内涵,而且强调了认识与探讨当代人文精神的新的历史条件与新的语境。在数字化时代,要在技术、经济与制度的互动中,促进民族人文精神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人类正在加速进入一个高度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时代,哲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需要将认知数字化时代下的人与社会和数字化时代如何重塑人与社会纳入其中。数字化时代是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也是以数据为中心的时代,其基本特征表现为社会智能化、经济数字化、世界屏幕化、万物互联化、数据多样化,其政治哲学问题主要有虚拟与现实、进化与异化、技术与伦理。数字化时代的政治哲学问题在政治哲学的主体思维、辩证思维、批判思维、实践思维、伦理思维等功能下能够有针对性地得以化解。数字化时代下的政治哲学功能有助于人类提升自我主体意识,增强人文关怀精神,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时代对高校人文学科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文学科从课程设置、教材选购及保持学科前沿性上都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人文学科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内在素质,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积极探索双语教学,着重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知识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认识论转向的意义——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革开放之初,以高清海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理解,开始了改革传统哲学原理教科书的尝试,实现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认识论转向。这一转向开启了哲学研究的学院化、学术化方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变。由于认识论问题的超越性和永恒性,即使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出现实践论和生存论转向之后,认识论转向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信息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编辑人员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他们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技巧,提升创作的质量。但是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也应该重构自身的角色,这样才能在数字化时代中站稳脚跟。数字化时代的编辑人员要重构自身道德修养、重构自身的心理素质、重构自身的思维。 相似文献
14.
空间认识论的轨变,某种意义上亦是就空间、物性与德性之关系进行再认识的演绎过程。早期空间思想史对于空间物性的阐释,存在着极大误区,其所蕴涵的绝对属性压抑了空间内在的辩证张力。而从空间物性到空间德性的认识论之变,为空间赋予革命性的功能品格,空间逐步摆脱了早期绝对性的物性误区。但“空间转向”后所引领的空间理论热潮,由于过于突出空间的功能性,进而忽略了空间的人性伦理之维,使得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演变为了某种器物,成为工具性的存在。因而,应将“人性”作为空间德性的内核,以之来反思空间的物性本质以及当前时代所面临的空间困境。 相似文献
15.
生活认识论:认识论之现代形象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认识论一直是哲学的重要内容。在近代 ,它甚至成为整个哲学环绕的中心。虽然现代哲学摒弃了传统认识论的基本问题 ,但它并未舍弃认识论本身 :卡西尔试图建构一种扩大的认识论 ,分析哲学只是把追求主客体统一的认识论转向对语言命题的意义和逻辑的分析 ,欧陆哲学也不过是用“人文认识论”———解释学———取代了科学认识论。那么 ,现代认识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认识论 ?它与近代认识论有何区别呢 ?我们认为 ,如果说近代认识论是一种科学主义的认识论 ,现代认识论则是一种生活认识论 相似文献
16.
学术期刊作为学术成果展示的平台,它还具有学术争鸣和引导研究方向的作用,在传媒数字化的推动下,学术期刊核心运作模式及服务受众的新需求都将围绕数字化这一主线发生变化。转变观念,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凸显期刊专业化个性特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数字化时代的先进技术,实现与网络媒体的融合与对接;编辑要树立数字化意识,不断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7.
如今我国的经济、社会都处于持续发展的状态,再加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也逐渐渗透到了生活、教育以及社会的各各方面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对高校的档案管理起到了相应的影响.档案管理是高校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在这样的数字化时代下,我们必须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对档案进行优化管理,以此来提高高... 相似文献
18.
在版权保护方面,中国是在短短的30年中匆忙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在版权保护方面近300年的历程,在执法环境、基础建设、社会氛围以及执法机构设立等方面,中国的版权保护制度在一定的程度上差不多带有拔苗助长的意味.这种情况不可避免的使著作权管理体制机制、机构队伍、法治建设、执法手段和水平等方面还有比较明显的不足之处.在数字化技术的影响之下,传统版权已从"印刷版权"转变为"数字版权",这种转变对传统的版权保护制度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版权保护制度中针对于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而作出的应对是有一定成效的.作为版权经济和版权产品市场的制度性安排,其合理性和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版权经济和版权产品市场的发展,这也是中国版权制度建设中要重点解决的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历史教学出现新变化,它既为历史教学带来便利,也使史学陷入一种新的解读困境,同时也令受教育者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发生变化。面对这种变化,现有的历史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要从内外各方面着手,努力建立史学教学新范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赛博空间、文字本体论的转移所带来的超文本现象以及人机互动界面三个方面对虚拟现象进行了认识论研究。认为由于虚拟现象的出现,人类传统的认识模式出现了重大变化,在赛博空间里人们是以全身心的沉浸方式通过界面去感知对象,从而主客体之间有了新的关系,实践有了新的特点,而这一切是因为人类的认识出现了技术化倾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