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备受全球瞩目.如何以更加生动活泼快捷的形式向世界展示中国,如何吸纳熟悉国外受众欣赏习惯的海外传媒人才共同参与,共同打造一流的传媒"产品",已成为中国媒体的当务之急和必然行动.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备受全球瞩目。如何以更加生动活泼快捷的形式向世界展示中国.如何吸纳熟悉国外受众欣赏习惯的海外传媒人才共同参与.共同打造一流的传媒“产品”.已成为中国媒体的当务之急和必然行动。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聘请外国专家开展对外宣传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目前37个语种都引进了外籍专家.专家的正式编制已达到78人.每年临时聘用人数达25-30人.引进人数每年递增.2005年计划增加至150人。  相似文献   

3.
吸纳人才理念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许多用人单位在不断地完善自身的聘用机制,以期望吸引更多的人才。但事实上,其中一些单位却面临一边招聘人才、一边人才流失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吸纳人才的理念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虽然是一个人才大国,但还不是人才强国,国家建设需要更多高端人才。新中国成立以来,数以百万计的外国专家、国际友人来到中国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积极地参与和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他们中间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有科研领域的国际顶尖专家,也有身家亿万元的金融巨擘。为什么他们选择到中国发展?他们是通过什么渠道来到中国的?他们到底为中国做了些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  相似文献   

5.
为了巩固香港的国际大都市地位,提高香港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保持香港的安定繁荣相发展,香港特别行政区继2003年7月15日推出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后,又相继于2006年6月28日推出了优秀人才入境计划,2008年5月19日出台了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政策,这三项政策使香港每年吸纳境外人才的规模增加1万人,达到了3万多人.  相似文献   

6.
2月22日,天津市外专局与天津市北辰区委、区政府在宜兴埠镇联合举办了以感知天津,共庆元宵为主题的元宵游园活动。20名高层次留学人员和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韩国、加拿大等国家的50名高端外国专家参加活动,欢度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英国专家波尼·斯堪德说:今天能看到并亲身体验中国的民俗活动,让我对中国的元宵节有了更多的了解,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和浓厚的兴  相似文献   

7.
日前,中国决定实施一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该计划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将用5到10年,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来华或回国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8.
, 《国际人才交流》2012,(12):18-18
2012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源潮在《国际人才交流》杂志2012年第1期卷首发表署名文章:《中国也有一个可以追求的梦》。文章提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十分重视引进国外优秀人才。从2001-2010年的10年间,每年来中国工作或交流合作的外国专家有30万人次,许多是国际上著名的专家,他们为中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现在有2200多所大学,3700多所独立的科研机构,有1.8万个大中型企业的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9.
日本《东京新闻》报道称,中国媒体加强海外宣传。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在美国国内开设的分社已由2008年的3个增至现在的7个,并开始积极增加美国雇员,并将把北美总分社办公地点从移民众多的平民聚居区转移至纽约时代广场一座44层大厦的顶层。  相似文献   

10.
《国际人才交流》2014,(7):11-11
正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陈竺5日在上海指出,中国应促进国际性人才在特大城市集聚,创造有利海外人才发展的城市环境。在他看来,这需要中国的特大城市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作为突破口。这位海归院士指出,人才是城市最重要的资源与生产要素,也是特大城市向国际大都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但与国际大  相似文献   

11.
1978年,十年动荡刚结束不久,中华大地百废待兴.如何加快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以适应国家加快发展的需要,是当时党和政府必须决策的一个重要问题.邓小平同志审时度势,首倡大批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并在6月23日下午听取清华大学负责人刘达的汇报过程中,发表了关于扩大派遣出国留学人员的重要讲话:"我赞成留学生数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学,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我们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己大学的水平,一方面派人出去学习,这样也可以有一个比较,看看我们自己的大学究竟办得如何.这是五年内快见成效,提高我国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毕华(Piva)生于意大利米兰,现任横店集团欧洲分公司总经理。作为世界最优秀的经理人之一,他对跨文化交流有着独到的见解,也颇有建树。再访毕华,让我们对中国的文化出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在中国加强软实力建设方面获得了启示。"我与中国有独特的化学反应"毕华1992年第一次来到中国,这次经历对他来说意义非凡,因为在他眼里,中国就像一个能够产生强大化学反应的基地。他被中国人、被中国的儒家文化和一些独特  相似文献   

13.
吴海风 《人才开发》2002,(10):23-23
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当今世界正处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已成为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的首要决定因素。入世以后,中国的国门向世界进一步敞开,国内经济将进一步趋向国际化,人才流动将更加激烈。用人单位最担心人才被别人挖  相似文献   

14.
春节期间,我刚从美国回沪不久,就接到贵刊副主编刘经纬先生的约稿电话,说《人才开发》杂志已届百期,要我写篇文章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科研实力迅速提高,国际间的科研合作交流越来越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积极支持中国科学家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20年来,科学基金获得者通过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不仅吸引了海外优秀科学家进入国内实验室和研究团队,学习和引进了先进的科研管理经验,还开拓了我国基础研究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新局面,为我国基础研究走向世界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6.
出走的故事在中国这个拥有最庞大人口数量的国家,人才流失十分严重。有资料显示,20多年来被公派留学的人员中,学成归国的不足1/3。有30多万的高科技人才流失国外,相当于几个美国“哇谷”。更严重的是,许多的人还盼着走出国门,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找人生目标。故事一:浙江省一位脑外科博士郭正品多次拒绝病人家属送的红包,影响了他的助手们“发财”,其他医生也对他的这个不合群的行为十分反感,对他很排斥。他外语不错,平时与同事打招呼喜欢夹一些诸如“YES”、“NO”之类的英文,更被其他同事冷嘲热讽,讥笑为“假洋鬼子”。1998年,医院实行优化组合,他被优化掉了,理由不少,有:综合素质偏低、恃才自傲、人际关系紧张等,就是没有一条与业务有关。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使上海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进入新世纪后,为适应经济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上海市2003年以来成功实施“万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已经有8万多名留学人才来沪工作和创业,近8万名外国专家在沪工作。  相似文献   

18.
2008奥运的脚步正在迈近,北京正在紧张地进行全方位的筹备工作.在备战奥运的各路大军中,活跃着很多外籍专家,他们的工作,称得上是对北京奥运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朴素诠释.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引进海外人才,业内人士建议——我国的人才引进一直得到政府的资助。对于政府立项的人才引进项目,国家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这些资助款一直沿用行政审批、行政  相似文献   

20.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亚欧国家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激发区域内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一带一路”的推进,可带动我国大型装备出口和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发展.国资委监管的100余家中央企业中,已有90多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设立数千个分支机构.由于沿线各国国情差异显著,投资项目的执行效果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走出去”企业是否有既熟悉沿线国家国情又了解“一带一路”政策的高端海外人才队伍,高端海外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性甚至超过资金和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