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远古石雕自身的形制、纹饰等,反映着我们祖先远古时期的生活和社会活动。其中的女神崇拜是古代先民们创造的主题艺术之一。为了繁衍生息、兴旺部落和氏族,他们崇拜女神,还曾把生殖器作为偶像来崇拜。  相似文献   

2.
虽然在法度与道德谁决定谁的问题上众说纷纭,但两者内在的联系是无人怀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目标的最终实现,仅仅依靠法度本有的威慑力是不够的;它无法离开个人循法意识的支持。而老子“袭常”美德的运思,无疑对人的因袭意识的养成具有积极意义;在当今文化强国的战略中,也是值得重视的文化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3.
如果对史前女神现象按地域进行比较研究,可有东方女神和西方女神之说;从时间序列上看,东方女神的问世又晚于西方女神。这一从人类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的“女神”崇拜现象,与当时人类婚姻、生育、生产、文化等现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无论东西方女神,都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自发形成的崇拜方式,不存在相互影响乃至传承关系。它展现的是对苍天的乞求,反映的是当时作为弱势群体的人类面临生存挑战的无奈。这种相对独立存在的、具体的、单一的原始宗教崇拜和信仰,曾经占据史前社会原始先民的文化精神世界长达二三万年。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女神崇拜又与巫术活动相掺杂,构成了文明起源的主要因素,对推动人类社会由野蛮向文明过渡起到了其他文明因素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老子,即春秋末年与孔子同时而年辈稍长的老聃,刘他生活在其中的那个实质变革而表现动荡的时代十分反感,遂以其“无为”思想反对变革,鼓吹倒退。但对老子的“无为”思想究竟代表哪个阶级的问题,却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老子是农民思想的代言人,另一种意见认为老子是没落贵族的思想家。从表面上看,由于在《老子》书中确有抨击过份剥削与压迫的言论,第一种意见似乎不无道理。然而老子所以抨  相似文献   

5.
"自然无拘"是老子哲学的核心理念,它至少包含以下四层意思:发扬个性,力避平庸;多元并存,海纳百川;适时而变,开拓创新;本然生存,返亚璞归真。为尽快使我国由一个文化资源大国提升为一个文化强国,进一步加大对老子哲学的理论探索,将老子"自然无拘"的抽象理论转化为促进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现实动力,是我们当前亟待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老子"公"、"契"治世思想来自其"无为而治"的"德治"政治主张之"以百姓心为心"和"有德司契";老子思想关于"公"与"国"、"契"与"德"等紧密相关。老子深厚的"民本"思想包含"利是社会发展根本动因"、"社会在契约关系下才能和谐发展"等理念。比之于孔孟之道的"家"即讲"孝"和"国"即讲"忠"的治世思想,老子的"公""契"思想映照出孔孟"家""国"思想的缺陷及其所带来的社会弊端。老子的"公""契"思想对今天的改革开放有重大的思想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老子关于"知"的思想入手,有助于我们把握老子思想的内在理路。老子把人类的知分为三个层次,由低到高:有分别心之知、通达变化之知、不知之知(或"自知之知")。由此可以说,《老子》是"变化之书",更是"论道之书"。  相似文献   

8.
从老子关于知的思想入手,有助于我们把握老子思想的内在理路。老子把人类的知分为三个层次,由低到高:有分别心之知、通达变化之知、不知之知(或自知之知)。由此可以说,《老子》是变化之书,更是论道之书。  相似文献   

9.
论殷人疾病观念及其对医学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重巫文化"盛行的殷商时期,殷人已经具有了朴素的疾病观念。从出土的甲骨卜辞分析,可以把疾病起因分为三种类型,即"天帝降疾"、"鬼神作祟"和"蛇虫致疾",这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梯玛”探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梯玛文化是现存土家语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原始文化。“梯玛”的引申义是“女神”,它的前期任职是女巫。梯玛法事活动中生存崇拜实则是梯玛崇拜。梯玛在土家族社会历史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历史性课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再次凸显,今已成为全党、全民关注的焦点。当前中国的三农问题不仅是一个认识论问题,更是一个方法论问题,方法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着三农问题解决的程度。瞿秋白关于三农问题的哲学分析,对我们解决当前中国的三农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哲学方法论启示:要求我们在解决当前的三农问题时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既要辩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  相似文献   

12.
老子的"道",主要指形成世界的本原,决定万物的本体,宇宙运动变化的根本规律;而老子的"德",其广义是指万事万物合"道"而行的品性,其狭义则指人的合"道"而行的品性。"自然"是老子"道"与"德"的本质特征。"道"生万物,"德"养万物","道"体"德"用,二者辩证统一于万物之中。老子哲学的主要意蕴就是依"道"而立"德"、立"德"而明"道"。老子对"道"的预设与描述体现出老子哲学理论思维的形上视域,老子对"德"的揭示与规定标志着老子哲学实践关怀的形下向度。  相似文献   

13.
《老子》一书中使用“善”字达52次之多,但是它的特殊含义一直为历来注疏者所忽视。通过考察《老子》一书中“善”字动词意味的本原性及其在全书中的一致性,可以重新梳理“善”与“道”、“德”的关系,并且揭示出普遍对于“善”所作的具有伦理倾向的解释妨害了对《老子》以及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人的性是需要用理性去引导的,但更重要的是用理性引导民族超越性对人性发展的局限,认识高于性的社会文化与审美文化在提升民族精神方面的价值。中国文化的崛起将对拯救后工业时代的人格精神虚无产生积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德"字与德文化之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字的构造 ,有着丰富的思想意蕴 ;而“德”字的演变 ,更是紧密联系着中国传统德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6.
李商隐与佛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位以言情著称的诗人,李商隐却和佛教有密切的关系。李商隐向佛是一个随阅历渐丰、日趋沉溺的过程。他以自己苦难的经历,证悟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苦等佛教真谛;并以求心自处的禅宗“不二法门”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解脱。但李商隐的佛教观念极不彻底,他只看到了无常,执着于心,既未达到毕竟空,更未至非心非佛境地。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最近一段时间兴起了一股"舌尖"文化的热潮,这种文化现象可以用后现代主义背景下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来阐释,"舌尖"文化的大众性、平民化以及对精英文化的颠覆性这三个特征正符合巴赫金的大众狂欢理论。  相似文献   

18.
“普通国家化”是冷战结束后日本政治变化的主题。“普通国家”的深层内核是对“自主性”、“平等化”与“大国化”的追求。这一战略目标与目标实现手段的确定深受对等级制度的追求、集团主义文化意识与危机意识等日本文化特点的影响。对日本“普通国家化”前景的预测必须考虑日本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前后七子”的诗文复古与明代文化复古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人论明代前后七子复古运动的兴起,多将其原因归结于对"台阁体"文风及宋元诗文流弊之反动上.实则诗文复古乃是明代中叶兴起的文化复古思潮下的文学变奏.它与"书必篆隶"、"器从旧式"、"官名从古"、"礼从古制"等社会风气以及经学领域的汉学复兴、学术领域的考据学兴起、藏古之家的大量出现等,乃是同一种背景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