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赵雅丽 《唐都学刊》2005,21(3):74-78
周初历史上,在政治地位、历史功绩、德政思想对孔子和儒家影响方面,与周公影响齐名的还有一人,就是召公.<诗经·召南·甘棠>对召公德政爱民的记载以及上海博物馆楚简<孔子诗论>中孔子反复对<甘棠>思想的申说,都表明孔子对召公的敬仰、对召公德政的怀念,以及召公对孔子及儒家思想文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周兴生 《唐都学刊》2005,21(5):100-102
在墨家法律逻辑重构中存在一些疑难之处,疑难的核心在于,<墨子>一书中关于墨家法令绎结程序的记载含有背离墨家理论系统之处,此即"湿故"概念.对<国语·周语>等涉及法令运用程序的典籍的考据显示,"湿故"是因"实故"之讹造成的衍乱.此讹误的辨析与清除使<墨子·经说上>包含的法律逻辑的系统性得以重现.  相似文献   

3.
章汝雯 《浙江学刊》2001,(2):133-136
托尼·莫里森在创作手法上继承了福克纳的意识流风格,在思想内容上却超越了前人,这一方面让读者体会到艺术手法的历史继承性,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了作家思想意识的进步.通过分析<宠儿>及<喧哗与骚动>,笔者阐述这两本小说的创作手法极为相似,他们都采用了内心独白,多角度及蒙太奇等,看得出来托尼·莫里森在创作手法上继承了前辈的精华;福克纳小说中的黑人顺从老实,安于现状,让人产生同情,而托尼·莫里森笔下的黑人却有着强烈的自由意识,他们充满了战斗力,能让人看到这一民族的希望.  相似文献   

4.
韩宏韬 《唐都学刊》2006,22(2):10-12
孔颖达的<对<论语>问>,是一篇精美的政论文,但宋代俞德邻认为,唐太宗误认曾子为孔子,而颖达竟不省,故责其告君欠谨.俞德邻的解读依据<新唐书>.根据<贞观政要>、<旧唐书>、<十三经注疏>、<全唐文>,<新唐书>所载<对<论语>问>错误有二其一,张冠李戴;其二,文体不合.同时,<全唐文>等文献所载<对<论语>问>的几处异文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中,有关张飞的人物描写,有一些固定模式的词语.同样的词语也会用在相近人物的身上.日本的军记物语中虽多有人物的衣装描写,却很少有像<三国演义>那样的人物相貌,乃至五官的描写.作为例外,引用中国故事较多的<太平记>在人物描写方法上承接了<三国演义>的影响;而<太平记>中的定型化言语表现又影响到了日本近世翻译成日文的<通俗三国志>.追根溯源,以先行文学中的人物来比喻或说明作品中人物的方法,可以追溯到汉代人物樊哙在<三国演义>中的引用.日中文学之间的承接影响关系研究和比较研究的结合将有助于廓清两国文学之间的交流关系.  相似文献   

6.
<时代之子>是乌尔都语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纳兹尔·艾哈迈德的代表作.本文剖析了该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和认识意义,揭示了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之后处于变革过程中的印度穆斯林社会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与生活.  相似文献   

7.
马士远 《唐都学刊》2005,21(6):98-102
扬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语言学科学术带头人钱宗武先生在<<尚书>新笺与上古文明>一书中,尝试采用现代语法学理论与传统文化阐释学知识融为一体的方法对今文<尚书>进行注释与笺说,在传统笺说和注释形式中揉进新质,不但为解读<尚书>开辟了新途径,而且提出了诸如<尚书>的儒源地位、文学特性、德法兼治思想和不少具有学术价值的新观点,对<尚书>蕴涵的上古文明母题进行了多方位思考.  相似文献   

8.
陈承明 《社科纵横》2001,2(3):7-8,72
马克思的<资本论>与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理论具有内在联系.<资本论>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方面,为"三个代表"提供理论依据,因而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源;"三个代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相结合,是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新概括,反过来又丰富和发展了<资本论>,因此二者是紧密联系和一脉相承的.我们只有把它们结合起来学习,才能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提高贯彻执行的自觉性,使<资本论>与"三个代表"的理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结出更丰盛的历史硕果.  相似文献   

9.
拉贾·拉奥的第一部长篇英语小说<根特浦尔>面世以后,一直被评论家认为是对甘地的颂歌.2003年,有评论家提出异议,认为<根特浦尔>是对甘地主义的歪曲.本文通过历史和小说文本的互证,说明拉奥充分了解和认识甘地主义的优点和不足.在1934年之前,他就深刻认识到印度社会的发展前景掌握在以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为代表的政治家手中.这是他对印度发展的一个预见.  相似文献   

10.
论《周易》生态循环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以人与自然的相关性为出发点,通过对宇宙大道的体察和把握,架起了"天人合一"的坚实桥梁,为人类的存在和发展寻找到安身之命的终极依据."一阴一阳之谓道"是<周易>揭示的宇宙根本规律,而生态循环规律则是这一根本规律在时空中的物态表征.通过对<周易>生态循环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的分析,洞观其思想义理,为寻求当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理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成东娥  熊伟 《唐都学刊》2000,16(4):71-75
文章对东西方宗教做了比较,界定了南禅解脱论历史地位形成的起点;概述了南禅解脱论形成前史,点明它的理论渊源;指出顿悟是南禅所强调的惟一解脱方式,分析了以顿悟为核心的解脱论体系数  相似文献   

12.
席平  严国荣  曹鸿 《唐都学刊》2002,18(1):63-65
新亚欧大陆桥自 1990年贯通至今 ,一直被“通而不畅”的现状所困绕 ,为了切实发挥它的效用 ,如果以“新亚欧大陆桥”为依托和载体 ;成立由沿桥国家、地区、城市参与组成的“亚欧大陆桥地区经贸合作组织” ,并将其秘书处设在西安 ,必将充分发挥该交通通讯枢纽的综合效用 ,加快西安经济发展 ,提升西安的国际竞争力和地位。  相似文献   

13.
雒莉 《唐都学刊》2000,16(4):90-92
文章通过对李清照的六首梅花词与历代男性诗人所写的梅花诗词的对照分析,指出李清照以女性词人特有的视角及独特的感受状写梅花,使词中所写之物与所抒之情水乳交融,真正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诗美境界。  相似文献   

14.
浅论纳兰词与清初文化政策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兰词不仅以哀感顽艳的情词感动读者,而且总体上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文化信息。它反映了清初一个满族贵族青年完整的精神世界,概括了他的人生梦想和人生际遇,代表了清代初期在满汉文化的撞击下,一个融满汉文化于一身的满族贵族经历的壮志激怀、矛盾、苦闷。这是纳兰词在自然流利、凄美哀婉、真切感人的文字下面蕴含的本质内容,是纳兰词形成“浅即为美”、“浅即为深”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5.
曹敏 《唐都学刊》2000,16(4):24-26
毛泽东、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第二代集体领导的核心,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的过程中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两个联盟思想。但由于历史条件不同,他们所阐述的理论各有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关于两个联盟的内涵,两个联盟的政治基础,解决两个联盟内部矛盾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水莲  罗美英 《创新》2009,3(9):90-93
金融危机正在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严重损害,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减弱、复苏乏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虽然在短期内所受影响较小,但在未来中长期内其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作为中国宏观经济的一部分,在金融危机的挑战下,积极深化改革,尽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是南宁市应对危机、实现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风俗视角与《诗经》的还原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元英 《唐都学刊》2001,17(4):64-66
《诗经》因为被罩以神圣的光环而掩盖了它的原貌,也蒙受了种种附会和曲解。从风俗视角可以梳理出《诗经》文化背景的两个重要特征“诗以言志”的习尚和“礼乐救化”的传统,有助于对《诗经》的还原阐释,风俗视角还能使读者领略到《诗经》所展示的鲜活多彩的风俗画卷,感受“天籁之音”的艺术魅力,有利于《诗经》去圣返俗。  相似文献   

18.
叶辉 《唐都学刊》2000,16(4):76-79
《草堂诗余》是一部南宋人编辑的词总集,它繁盛流行于明代,对明代词坛影响深远。本文从多方面介绍了《草堂诗余》在明代的繁盛流行情况,并从明人对词的音乐体性及抒情特质两方面入手,探讨了明人广泛接受《草堂诗余》的积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廖晓军 《唐都学刊》2001,17(2):91-94
胡适白话文学理论有他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斗争.胡适的白话文学理论在文学史上,自有一定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林定忠 《唐都学刊》2002,18(4):71-73
生活世界问题是胡塞尔后期哲学的中心问题 ,有关于此的研究也是胡塞尔现象学研究在社会政治、历史方面的重要成果。分析胡塞尔生活世界观念的层级性的交互主体性建构特征 ,有必要澄清生活世界概念之内涵及其普遍哲学概念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