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健康选择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农业部农村固定观测点大规模的跟踪调查数据,本文检验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健康选择机制。将滞后一期健康状况作为当期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初始影响因素,解决了健康与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分离了农村劳动力的前期迁移状态,有效区分了健康对农村劳动力迁移影响的健康移民效应和三文鱼偏误效应。研究发现,健康状况与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迁移距离呈现正相关关系,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农村居民,外出打工迁移地点相距家乡较远。而对于已经外出打工的农村劳动力,一旦遭受健康冲击,则将发生回流的现象。健康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健康移民效应和三文鱼偏误效应。  相似文献   

2.
大量闲置的剩余劳动力从农村中流动出来 ,显著地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其影响机制是 :  虽然外出劳动力户的家庭总收入低于非外出劳动力户 ,然而 ,外出劳动力对家庭收入的贡献 ,却要大于非外出劳动力。在影响劳动力外出决定的因素中 ,交通条件的影响并不大 ,而那些信息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和教育程度高的劳动力 ,更容易外出打工  相似文献   

3.
张祺  王桂新 《西北人口》2007,28(5):12-16
根据对山东省丘陵地区临沭县的农户外出打工情况的抽样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山东丘陵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情况是相当普遍的,打工对家庭的收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打工的主要原因是城乡收入差距,其次才是劳动力剩余和年轻人渴望从事非农业生产等原因。存在缺乏双亲监督,留守儿童读书不理想的家庭约有20%。当地政府对农民外出打工起到的引导作用比较有限,调查中接受过政府培训或者由政府组织外出打工的农民仅约占20%。当地招商引资项目对就业的拉动效果不太明显,文章呼吁一定要注意发挥我国劳动力便宜的相对比较优势,走劳动密集型道路,以求拉动就业。关于劳动力转移的态势,研究发现,农村25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供给已经出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估计在不久的未来,流向城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虽然总量上不会减少,但是真正能够融入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农村年轻知识型劳动力(知识型在这里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供给会出现短缺。  相似文献   

4.
农村发达地区外来劳动力移民倾向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中国的特殊环境,农村劳动力和人口不仅流向城市,也流向发达的农村地区。目前对农村向城市的劳动力流动和人口迁移已有较多研究,但是,对农村向农村的劳动力流动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以实地问卷调查得到的资料为依据,全面分析了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外来劳动力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外出打工时间和收入等特征,同时分析了这些特征与外来劳动力就地定居的意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家庭迁移决策分析——基于中国农村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状况调查数据,以家庭为单位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有无子女、子女年龄是影响家庭迁移的重要因素。与无子女的家庭相比,有子女家庭中夫妻二人至少一人外出打工的概率会大大降低,且子女年龄越小,影响越大。老人健康因素对一个家庭中夫妻二人是否至少有一人外出打工的影响不大,但家中男性老人健康较差会大大减少已婚子女夫妻共同外出打工的概率。  相似文献   

6.
柳建平  张永丽 《西北人口》2008,29(3):91-94,100
本文利用对甘肃省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六个样本村的调查资料。在总结贫困地区致贫基本原因的基础上,运用Probit模型,研究了劳动力流动及其相关因素对缓解农村贫困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劳动力数量、外出劳动力数量、流动者年龄及受教育程度、流动时间的长短、流动的稳定性、流动区域等因素对缓解家庭贫困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外出打工已成为农村缓解贫困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人口流动对农村妇女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使成千上万的劳动力从农村释放出来,形成一支外出打工经商的流动人口大军。大量的廉价的农村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镇,从中西部流向东部,推动了流入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流出地的农村,人口流动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农民非农收入的增加主要来自于外出打工经商带回来的现金收入,与此同时,外出使长期封闭在家的农村人大开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增长了才干,改变了观念。由此而产生的影响正在改变着农村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为了研究中国20世纪最后20年的人口流动对农村妇女生活…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并从家庭决策角度分析家庭禀赋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微观决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农村劳动力省内与跨省流动微观内在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家庭人力资本中的家庭规模每增加一个单位,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概率将增加3.5倍,而人均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外出务工概率较低;家庭社会资本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产生负向影响,但在有成员外出家庭中,拥有丰富社会资本家庭的劳动力跨省流动概率较大;家庭经济资本的收入效应将大于替代效应,家庭经济资本越丰富,劳动力外出打工概率越低;家庭自然资本的替代效应将大于收入效应,丰富的家庭自然资本对劳动力流动具有促进效应;此外,农村劳动力流动还存在明显的同群效应。  相似文献   

9.
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是“双创”背景下妥善处理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问题的重要途径。农民工外出务工期间积累的多元要素禀赋是其迈过初创门槛的关键因素。运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6年数据,系统分析了包括外出务工经历在内的宏、微观因素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决策的影响,并重点探究了邻里关系的多维调节效应。理论分析与实证结果表明:外出务工经历显著提高了农村劳动力开展自主创业的概率。相比于宏观创业环境,返乡农民工在作出创业决策时更加关注自身要素禀赋的丰裕程度。对于主观幸福感较高、不公平感强烈、未参加短期技术培训以及西部地区的返乡创业群体,外出务工经历对自主创业行为表现出较强的促进作用。邻里关系对外出务工经历与返乡农民工创业具有正向调节效应,邻里间的支持作用、同群作用以及示范作用均是调节效应的有效渠道。以上结论经过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依然成立,从而为激发农村创业内生动力,尽快实现乡村产业与人才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肖冬华  姚会元 《西北人口》2009,30(6):11-15,22
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现了近几十年来罕见的农民工回流现象。本文运用CES经济增长模型对新形势下农民工回流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城市产出水平、城市工资水平、资本价格、农村收入、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付出的成本、城市失业劳动力总量等是影响农民工回流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解决农民工回流问题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1.
郭志仪  郑周胜 《西北人口》2012,33(1):25-28,32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返流现象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基于当前劳动力返流的现状,从户籍制度的视角分析我国劳动力返流的演进历程,建立农村劳动力返流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且解析户籍制度政策效应对农村劳动力返流的影响,最后从减少返流与安置两个角度提出应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返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戎建 《西北人口》2008,29(3):73-76,81
本文从微观主体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现象。提出应该将迁移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单独进行考察。通过讨论迁移的预期成本和收益,发现与教育投资相比,迁移能得到较高的回报率,迁移回报率是吸引农村劳动力选择迁移流动到城市的重要因素。由此得出结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迁移是一种理性选择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要改变中国二十年来农村劳动力以低教育水平、低收入水平为特征的循环流动。必须尽快改善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环境。特别是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回流的选择性与非农就业:来自湖北的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农民工回流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利用来自湖北省的农村劳动力调查数据研究农民工的回流原因与返乡非农就业状况。农民工的回流决策不仅要受到其人力资本的影响,也与老人需要赡养、农业负担较重、与家人团聚等家庭因素以及输出地经济的发展程度有关。相对于那些仍然外出的农民工而言,回流农民工往往是负向选择的结果,并没有表现出比从未外出农村劳动力更倾向参与非农就业。因此,农民工回流对输出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可能并不像大部分研究结果所显示的那么乐观。  相似文献   

14.
远迁移民的人际互动与其返迁意愿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性移民是一种非自愿性移民 ,它的可持续安置和发展一直是衡量移民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本文从移民与安置区原有居民互动的角度 ,对丹江口水库远迁移民的返迁原因进行研究 ,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力回流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开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不同于以往农村劳动力的外流,近年来出现的“逆潮回归”现象是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一大转变。通过对农村劳动力流出及回流的“推-拉” 因素的比较分析,不难看出回流现象存在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回流者通过自己的才识展现,为回流地输入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本,带动当地新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开发,表现为发展农业产业一体化,促使传统产业的梯度转移,以及在城乡之间、先进和落后地区之间建立全新的要素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的教育回报率受到广泛关注。利用三省20个村庄近3 500个农村劳动力的大样本调查资料,采用改进的Mincer模型,分析我国城乡流动人口教育回报状况以及地区间的差异。研究发现,我国城乡流动人口年平均教育回报率约为2%,其中初中、高中及以上的教育回报率约为3.3%,高于小学及以下的教育回报;城乡流动人口接受职业培训的回报率显著高于教育回报率,这暗示职业培训在城乡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积累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不同区域之间的教育和职业培训回报率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说明由于迁移成本等原因,当前我国非农部门对农业部门的溢出效应还存在一定的区域性。  相似文献   

17.
Individual level differentials between migrants and nonmigrants are examined to ascertain the likelihood of return migration to a prior residence based on characteristics at the time of departure from place of origin. Analysis focuses on comparisons of Hispanics, blacks and whites, examining the odds of return migration by education, employment status, marital status, home ownership, length of residence, gender, age, and migration interval. The 1979 National Longitudinal Survey of Youth (NLSY79) is utilized to identify 13,798 preliminary migrations that may be followed by at least one return migration. Findings indicate a sharp decline in propensity to return migrate as length of absence from origin increases. Regardless of length of time since the preliminary migration, both blacks and Hispanics are more likely to return migrate than are whites. Individuals who resided at place of origin for longer periods before leaving had strikingly higher odds for return migration.  相似文献   

18.
You can go home again: Evidence from longitudinal dat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eagan PB  Olsen RJ 《Demography》2000,37(3):339-350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economic and demographic factors that influence return migration, focusing on generation 1.5 immigrants. Using longitudinal data from the 1979 youth cohort of the National Longitudinal Surveys (NLSY79), we track residential histories of young immigrants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analyze the covariates associated with return migration to their home country. Overall, return migration appears to respond to economic incentives, as well as to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ties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home country. We find no role for welfare magnets in the decision to return, but we learn that welfare participation leads to lower probability of return migration. Finally, we see no evidence of a skill bias in return migration, where skill is measured by performance on the Armed Forces Qualifying Test.  相似文献   

19.
王华 《南方人口》2008,23(4):45-49
依据农户调查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发达地区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已经实现了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但向城市迁移的意愿不强。农村劳动力可分为异地转移、分离型就地转移、兼业型就地转移和农业劳动力四种类型,他们向城镇迁移的意愿依次减弱。农村劳动力对拟迁目的地城镇的选择大致随城乡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的态势,表现出迁移空间意愿的距离偏移特征,主要是以中心城区周边的小城镇和卫星城为拟迁目的地,表现出就地城市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20.
孟庆梓 《南方人口》2008,23(1):18-24
作为当代农村人口流动的一种新现象,海外新移民潮的兴起对迁出地社会文化变迁的影响日益显著。本文以福建沿海J村为个案,通过对农民生活方式转变、个人价值观念更新以及农村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变化的依次分析,从微观角度对当代出国移民潮所引发的农村文化变迁进行解读,指出该现象是一个“传统”与“现代”发生搏弈、变异与融合的复杂过程,并呈现出“双刃剑”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