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务版《说郛》卷六○有《五代新说》一书,无作者名.宛委山堂本《说郛》(?)五四署徐炫撰.按唐宋时书目多著录此书,《新唐书·艺文志》二作《五代新记》二卷,作张绚古撰(中华书局标点本误作“张绚《古五代新记》二卷”),《崇目总目》卷二作“《五代新说》二卷,张绚古撰”,《宋史·艺文志》二“别史类”有“张询古《五代新说》二卷”,“小说家类”又有“张说《五代新说》二卷”.《郡斋读书志》卷六著录,解题云:“右唐张询古撰.以梁、陈、北齐、周、隋君臣杂事,分三十门纂次.”是一书之作者,有徐炫、张绚古、张询古、张洵古、张说之异.  相似文献   

2.
《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记整理而成以寓历史褒贬,政治理想的著作。鲁国史记,是本国大事及诸侯赴告而书策的记事之作,留存后世则成历史记载,当时名称也叫《春秋》。但孔子根据鲁国《春秋》经过笔削润色以后,寄寓他对礼崩乐坏的的慨叹之情,乱臣贼子的诛讨之义与小康大同的政治理想。因此,孔子的《春秋》已从“史”上升为“经”,用我们现代新名词,可称之为“政治哲学著作”。关于孔子作《春秋》的记载,当首推《孟子》,这不仅最早,而且最可信、最可靠。(虽然历来有人疑议,但于其记载本身,始终推翻不了)《孟子·滕文公下》孟子…  相似文献   

3.
从文献学角度对《小尔雅》的成篇时代、作者及其与《孔丛子》之关系进行考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小尔雅》最早成书于秦汉之际,最早的作者为孔鲋,其后此书历汉、魏、晋又经后人增益、改定。《小尔雅》对《孔丛子》而言,最早于秦汉之际被附于《孔丛子》,魏晋之前被辑出单行。后人以为其先单行后被采入《孔丛子》,与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4.
《孟子》“《诗》亡然后《春秋》作”,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一是《诗》《春秋》皆记史,《诗》以韵文记事,是史诗时代的传统,《春秋》以散文记事,标志着史书编年记事体的成熟;二是周公制作《诗经》是作为政教之本,以开升平之世,孔子作《春秋》则是昌盛周道,拨乱反正,其义相承;三是孔子以周公为尊,以继承周公之志为平生之愿。  相似文献   

5.
对《孔丛子》一书,前人据书中一些记事,多定其为伪书。尤其是近代以来,一些史学家从考史角度出发,对其进行质疑,故伪书之说,几成定论。然此书历代流传,经久不没,实乃一部内容丰富,且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的文献典籍。此文从诸家之说中剔出具代表性的几种说法,分别从其立论角度、立论依据、考证方法、古人撰述体例及习惯等几方面进行辨析,为《孔丛子》翻案,以证其不为伪书,以期恢复此书在中国古代文献典籍中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一司马迁为孔子作传,说他删过《诗》,后世许多人根据书传称引,对这种说法表示怀疑。但笔者认为,这正可作司马迁的孔子删诗说可信的证明,并能由此窥见《诗》的某些历史形态。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因为“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故孔子积极从事删订诗、书、礼、乐的工作,在诗方面的情况是:“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三百五篇。”对于司马迁的这一记载,后世除少数人(如宋代的邵雍、欧阳修等)之外,大都对之持怀疑态度。唐人孔颖达认为:“是《诗》三百篇者,孔子定之,如《史记》之言,则孔子之前,诗篇多矣。案书传所引之诗,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孔子所录,不容十分去九,  相似文献   

7.
孟子说“《诗》亡然后《春秋》作”,自汉代以后人们多理解成《诗》和《春秋》两个文本的依次出现,无论怎么界定“亡”与“作”的时间,都纠结难通。究其原因,是后人把“《春秋》作”的“作”误解成孔子对《春秋》文本的撰作或编次。从《孟子》及先秦语境考察,“《春秋》作”之“作”是开创、兴起的意思,指孔子以评论《春秋》的方式开启战国“处士横议”的新时代。他以《春秋》“正名”的历史担当和革新精神为战国诸子所继承、发扬,其“见之于行事”直接影响了诸子散文的论辩方式。   相似文献   

8.
《中藏经》始载于宋·郑樵《通志·艺文略》“医方”下篇,题曰“《华氏中藏经》”。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录为“《中藏经》一卷,汉·谯郡华佗元化撰”。但关于本书的作者及成书时代历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有疑为华佗本人所作的;有疑为华佗弟子作的;有疑为六朝人作的;有疑为宋人作的。从书中的韵文入手,找出押韵的字,并根据历代音韵体系十分严密的特点分析了书中韵字在不同时代的分合,指出“蒸”韵之“证陵”字与“庚耕清”韵字相押,是宋代的音韵特点,从而证明该书很有可能是宋人编辑而成。至于书中某些内容,渊源更早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孔丛子》自被宋咸注书进献以来,有关其书真伪的争辩就一直未断。对其成书作者与时代的推测,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通过对各家旧说的归纳分析及比较考辨,可以使我们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册一卷一页二太宗《帝京篇》其八:“千钟合尧禹,百兽谐金石。”注:“千钟:钟为古代量器,千钟形容粟多。《孔丛子·儒服》‘尧舜千钟’,又春秋时鲁大夫季孙斯曾赐给孔子千钟粟,见《孔子家语·致思》。后常用千钟形容丰厚的赏赐。”按:此诗写酒宴,前文“玉酒泛云垒,兰肴陈绮席”可证。此处之“钟”应作“酒器”解。《孔丛子》引文正作“千钟酒”解,与千钟粟无关。册一卷三页二六明皇帝《过晋阳宫》:“俯察伊晋野,仰观乃参虚。”注:“参和虚都是二十八宿之一,其对应地面的分野相当于晋野。”按:“参”“虚”二星相去甚远。又与上句对应,“…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先秦文化典籍,其成书年代论者说法不一,但春秋末孔子整理、删定《六经》说,多数学者则认为可信。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写道:“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于是孔子便“追迹三代之礼。”孔子自言:“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足,则吾能征之矣。”遂在以往官府仪礼的基础上,整理删补而成《礼记》;孔子又“上纪唐(尧)虞(舜)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遂成《书传》;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冬孔子返鲁,是时道衰乐废,孔子乃正之,遂定《乐》;《孔子世家》又载:“古者《诗》  相似文献   

12.
《庄子·天下篇》为历代学人所重视.清王闿运《庄子注》刊落外、杂诸篇而独存《天下篇》,以为“盖庄子自叙”.梁启超更推此篇为“研究先秦诸子学之向导.”可见此篇在《庄子》一书中地位之重要.《天下篇》首段曰: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成,王有所  相似文献   

13.
在《庄子》一书中,谈及孔子、孔子弟子,以及儒家仁义礼乐的地方,可说比比皆是,几乎每篇必具。由于《庄子》一书多“以寓言为广”,许多故事的确是作者编造出来的,无事实的根据。但是,我们不能因其无事实根据而忽略了它的理论意义和理论价值,它是研究庄学同孔孟儒学的思想分歧的主要依据和材料。《庄子》书中有如《渔父》、《盗跖》、《胠箧》等篇,专“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必然反映孔、庄在思想上的分歧,而书中也有许多“颂扬”孔子的地方,这应如何看待呢?其实《庄子》书中所称赞孔子的大都打上了庄学的印记。如“仲尼日:‘……有先天地生者物邪?物物者非物,物出不得先物也,犹其有物也’”。(以下凡引《庄子》只注篇名)“仲尼日;‘自其异者视之,肝  相似文献   

14.
孔子中庸观念新说黄武强一、孔子的中南观念与《申日)有人根据宋代朱来的《中庸章句集注》的回示和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的“子思作《中庸》”一语,认为t中庸》是“孔门传投心法”的书,是孔于的战国初期的孙于于思之作.这是错误的。《中庸》里的所谓的“今...  相似文献   

15.
班固《尚书》学承师渊源颇为纷杂,但其家学当远承之班伯.班固集西汉《尚书》学以“洪范五行”察变之大成,对后世《书》教传统影响巨大.其撰《汉书·叙传》及其论纪、表、志、传之所以作,体式仿《书序》.班固推尊《尚书》为信史,曾作《典引》一篇以续《尧典》.班固所撰《汉书》称引《尚书》今古文兼采,较好地体现了东汉《书》教传统兼通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关于《左传》作者和所载史起讫年代,学术界众说不一,现举代表意见如次:关于《左传》作者,传统以为左丘明,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曰:“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汉书·艺文志》和《汉书·刘歆传》均从此说,并断定左丘明和孔子同时代。两汉学者认为《左传》与《春秋经》无关,但仍肯定为丘明所作。汉以后开始怀疑起作者了,认为《左传》并非丘  相似文献   

17.
《诗经·郑风·将仲子》篇的诗旨历来多有争论,汉儒谓之为“刺庄公”之作,宋儒以“淫诗”视之,当代学者则多以“人民性”解读此诗。上博简《诗论》17号简对于此诗的评析,证实了《将仲子》篇关于“郑伯克段于鄢”史事的影射,简文中的“言”即指庄公之言,“不可不畏”表明孔子对于庄公这种心口不一的“巧言”的畏惧。《诗论》所评代表了孔子时代的道德评判取向,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古代,“学在官府”,史书都由史官写成。相传孔子根据鲁史记《春秋》修成我国第一部历史著作《春秋》,实开私家撰修史书的先河。对我国后来史书分官修和私撰两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孔子修《春秋》目的在于通过对春秋历史事件的评判来阐述自己的思想、政治主张。司马迁曾指出:“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  相似文献   

19.
《小尔雅》是一部以解释先秦典籍中的词语为主的语义分类辞典,在《汉书·艺文志》中已经著录,今保存在《孔丛子》一书.据《隋书·经籍志》载,《孔丛子》为秦末陈胜博士孔鲋所撰。这一说法自宋代即有人怀疑.《小尔雅》的作者也随之成为问题.至清代,更有学者认为《小尔雅》非《汉志》著录之旧本,应出于汉末.但也有一学者认为《小尔雅》突出于孔的之手,秦汉之交.争论至今不息.本文拟就此提出一己之见,庶几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前人怀疑《小尔雅》为的作,主要基于以下几点:一、《孔丛子》是伪书,《小尔雅》作为其中一篇,亦必伪无…  相似文献   

20.
说“蚩尤”     
说“蚩尤”田晓岫一、蚩尤是农部落的名称蚩尤见之正史,载于《史记·五帝本纪》黄帝纪。因其有与黄帝争战失败的经历而闻名。历代史家为之作注。首先想说清楚的问题是:蚩尤何许人也?裴马因撰《史记集解》引应劭曰:“蚩尤,古天子”;又转引《汉书音义》臣瓒引《孔子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