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董美辰  焦捷  张思 《管理评论》2022,(6):257-267
社会网络嵌入对于绩效的影响并未得出一致结论,本研究在项目型组织的情境下,对其影响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本研究利用我国2000—2015年电影产业数据,研究团队网络嵌入对于项目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项目团队的网络中心度与项目绩效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的关系。研究进一步发现,一个项目嵌入的两个不同的主体网络:专家网络(主创团队)与企业网络(制片公司和发行公司)存在替代效应,项目嵌入的企业网络中心度对于主效应的调节作用为负。项目本身属性(电影类型)的异质性有助于提高团队的网络中心度对项目绩效的提升。本文丰富了网络嵌入和项目型组织的文献,不仅对“嵌入性悖论”进行理论探讨,也从不同的行为主体出发研究双重网络嵌入对于绩效的影响,拓展了以往双重网络嵌入只聚焦于不同环境的分析框架,还通过对项目本身属性的探讨丰富了项目网络的理论边界,为项目型组织这一特殊的组织形式的绩效提升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渠道关系强度对渠道权力应用的影响——关系嵌入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闯  张涛  庄贵军 《管理科学》2012,25(3):56-68
传统渠道权力研究缺少对渠道关系网络背景的关注。从社会网络关系嵌入的视角切入渠道权力的研究,将社会网络理论中的关系强度变量纳入渠道权力研究框架,考察渠道关系强度不同维度对渠道成员应用渠道权力以及权力应用对渠道冲突和渠道合作的影响。以制造商及其与分销商关系为研究对象,获得278个制造商样本的调查数据,应用SPSS 15.0软件和多元层次回归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渠道关系中的亲密程度和互惠程度对渠道成员应用强制性权力和非强制性权力分别具有负向和正向显著影响;情感强度对制造商应用强制性权力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其应用非强制性权力没有显著影响;渠道关系嵌入的行为和情感要素对渠道权力应用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联盟网络可以划分为企业、联盟关系以及联盟网络整体3个层次。本文针对当前网络与创新关系研究大多集中于单个层次要素分析的现状,从跨层次视角分析联盟网络3个不同层次的要素及其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本文首先从资源基础观、关系嵌入和网络嵌入视角回顾企业创新理论的已有研究,分析企业属性、联盟关系属性以及联盟网络整体属性等3个不同层次的要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作用;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这3个不同层次的要素间的跨层次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提出相应的理论命题,构建企业基于联盟网络的跨层次创新机制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4.
在金字塔底层(BOP)市场,企业进行商业运营时与多元化组织与个体构建具有特定关系与结构的合作网络能够更有效实现价值的创造与分享。本研究基于社会嵌入的两面性、动态性与层次性特征提出理论分析框架,以湖南舜华鸭业公司的发展历程为案例研究对象,探究BOP网络演化的过程特征与内在机制。研究表明,BOP网络的关系与结构特征决定了成员的社会嵌入状态,进而产生相应的社会资本与社会负债组合,影响成员间的合作行为与网络绩效。企业会通过主动调整网络关系与结构来推动网络演化,其中引入代表BOP生产者集体利益的中介组织形成分层治理是简化与优化网络的重要途径,企业可以给中介组织让渡部分网络权力来降低与BOP生产者的关系嵌入程度,提高运营效率。本文最终从对BOP生产者进行组织的主体及其关系强弱归纳出BOP网络演化过程中的四种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BOP网络演化的一般路径。  相似文献   

5.
以企业推动、深入参与并多方合作为前提,选择了企业亲力亲为实施的4个公益性社会责任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如何做"的问题。基于项目内容,本文把4个项目案例分成产业开发与慈善捐赠两种类型,并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探讨了项目实施中的伙伴关系、结构嵌入及其与项目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项目的类型影响到伙伴关系的构建与管理,进而影响到企业所嵌入项目网络的结构特征;企业的结构嵌入对项目绩效具有明显的影响关系。本文的研究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社会合作伙伴关系理论以及社会嵌入理论做了有益的扩展与补充,同时对企业如何实施社会责任项目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数字经济背景下,大量制造企业“借力”数字服务企业来推进其数字创新进程,本文提出数字创新网络嵌入用以表征这一现象。相比于具有高价值、相对静态、不完全流动和专有化等属性的传统战略资源,数字资源具有更强的可流动性、非专有性及高价值依附属性,因此,基于传统创新网络嵌入的“祝福”及“诅咒”机制来解释数字创新网络嵌入与新产品开发绩效间的关系会陷入理论解释力不足的困境。本文从数字资源的属性出发,基于资源编排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引入大数据能力为中介变量,组织结构柔性为调节变量,构建了数字创新网络嵌入影响新产品开发绩效的过程机制研究框架,以探究数字赋能制造企业新产品开发的理论路径。本文以华南地区559家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对该研究框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数字创新网络结构、关系嵌入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均呈倒U型关系;(2)大数据能力在适度数字创新网络嵌入与新产品开发绩效间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但是,在高度数字创新网络嵌入情境下,大数据能力在数字创新网络结构、关系嵌入与新产品开发绩效间的关系中均无显著的中介效应;(3)组织结构柔性正向调节数字创新网络关系嵌入与大数据能力、新产品开发绩效间的关系,且存在有中...  相似文献   

7.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企业技术管理的重要核心之一是人员管理。研发人员是高技术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本和主导资源,具有典型的稀缺性、创造性、主导性、体验性以及高信息需求等异质性特征,能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满足研发人员的异质性需求,激活其创新潜力和活力,是提升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和管理技术人员的关键。        聚焦于高技术企业研发人员的异质性需求特征,运用创新网络嵌入理论,提出创新网络嵌入、创新效能感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假设模型;借鉴成熟量表,设计相关测量变量的调查问卷;利用Spss 19.0和Amos 21.0软件,对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地高技术企业研发人员的269个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考察创新网络嵌入对研发人员创新绩效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并验证创新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企业研发人员的创新网络结构嵌入对创新过程和创新结果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关系嵌入仅对创新过程具有正向影响;创新网络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对创新效能感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效能感对创新过程和创新结果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效能感在研发人员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对创新过程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结构嵌入对创新结果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从技术人员创新绩效管理的微观视角入手,探究高技术企业研发人员创新绩效的内涵、实质和影响因素,对高技术企业研发人员的创新网络嵌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创新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以及创新网络嵌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中关系嵌入悖论进行实证检验和解读,提出提升高技术企业研发人员创新绩效的创新网络嵌入式开发策略,包括聚焦产学研战略协同和集群创新、强化关系网络建设和位置管理、营造宽松氛围以提升创新效能感等。  相似文献   

8.
在网络竞争环境下,社会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也日益增强。本研究以苏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为研究对象,借鉴了社会网络的主要理论,采用企业访谈及问卷调查法进行数据收集,对企业社会网络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及企业学习的中介作用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努力提高社会网络的四个维度,将有利于企业的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张涵  康飞  赵黎明 《管理评论》2015,(3):153-162
通过对中国3个城市的科技创业联盟204家创业企业的问卷调查,对联盟网络规模、关系强度、公平感知与联盟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采用Johnson-Neyman法对公平感知的调节效应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在中等或以上公平感知水平,联盟网络规模对联盟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在低公平感知水平,联盟网络规模对联盟绩效的影响不显著。联盟关系强度对联盟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随着成员公平感知水平的提高,关系强度对联盟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强。可见,建设公平的创业环境,对于加强科技创业联盟合作,促进科技创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环境下的企业品牌纵向合作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集群企业品牌纵向合作关系作用于企业品牌提升的内在机理,对指导集群内企业品牌提升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集群企业品牌纵向合作关系表现为基于产品供应、技术创新和营销协同三类合作关系。本文以需求供给模型为基础,构建了集群企业品牌纵向合作关系的数理模型,对集群企业品牌合作关系的形成及对品牌提升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模型分析表明:在产业集群环境下,上游品牌的行业地位越稳定,集群信任程度越高,纵向合作关系形成的可能性越大;在合作关系发生的情形下,集群信任程度越高,下游品牌产品价格竞争力越强,品牌合作绩效越高。  相似文献   

11.
Past work on exchange relationships has debated the efficacy of partnership versus arm's‐length governance on performance of a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 However, how these governance approaches leverage key supplier specific relationship characteristics has not been examined.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governance choice (arm's‐length versus partnership governance) in leveraging key supplier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to achieve superior performance for the buyer in a relationship. Specifically, drawing from residual rights theory, we argue that the governance choice buyers make moderates the impact of supplier flexibility, supplier human capital and relationship dependency on performance.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for a buyer, the benefits of supplier flexibility and relationship dependency are better realized in partnership governance as opposed to arm's‐length governance. Further,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although buyers choose a specific governance approach consistent with their outsourcing motivation, the choice of governance is critical to leveraging the impact of supplier characteristics due to the moderation effects studied. We elaborate on these effects and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our findings.  相似文献   

12.
组织信任、雇佣关系与员工知识分享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整合组织信任理论和知识分享理论,基于雇佣关系视角,构建组织信任与知识分享的概念模型,并通过选取本土企业管理者及其直接下属的504个配对样本,运用层级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组织信任与知识分享、领导-部属交换显著正相关,与心理契约违背显著负相关;领导-部属交换与知识分享显著正相关,心理契约违背与知识分享显著负相关;心理契约违背对组织信任和知识分享之间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而领导-部属交换对组织信任和知识分享之间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这表明,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从组织信任视角促进员工的知识分享,要特别重视雇佣关系在其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营销渠道中关系营销导向对企业关系型治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关系营销理论及渠道行为理论,以中国营销渠道中制造商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检验了制造商的关系营销导向(RMO)、企业间的私人关系状态和组织间关系之间的互动以及它们对关系型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营销渠道中,①RMO的强弱对企业与其渠道伙伴共同制订计划没有影响,但会通过企业与其渠道伙伴的私人关系状态和组织间关系状态的中介作用对共同解决问题产生正向影响;②RMO对私人关系和组织间关系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私人关系对RMO与组织间关系产生中介作用;③私人关系和组织间关系会对关系型渠道治理的共同解决问题有显著正向影响,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与关系型治理机制有中介作用;④关系型治理无法抑制投机行为.  相似文献   

14.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business, there is limited evidence or guidance as to how firms transform their existing physical in-country relationships into an IT-enabled global relationship. When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mobile operators, Vodafone of the UK, joined with the world’s largest supplier of cellular network infrastructure, Ericsson of Sweden, the aim was to transform their relationship into a global and virtual one, enacted through an inter-organis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 (IIS). This article explains how this transformation proceeded.The transformation was treated from the start as an improvisation. There was no fixed destination or project plan, only a shared acceptance that the benefits accruing to the two companies would be asymmetric. The resulting IIS, which both companies now call the eRelationship, allows for information sharing, communication, virtual teams, competence development, network support services, and product forecasting, ordering and tracking. We consider and analyse some key features of this case, namely the role of improvisation, the impact of horizontal organisational relationships,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the IIS.  相似文献   

15.
关系营销在中国的文化基础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本文从中国文化或文化心理的角度讨论了中国关系营销的基础。基本结论如下:中国的人际关系行为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中国人的生活本身;关系营销是中国人人际关系活动向市场活动或经济活动渗透的一种自然取向,因此,中国的市场营销一开始就是关系营销;中国的关系营销与西方的关系营销走的是两条不同的路,有着不同的起源和文化内涵,这为关系营销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方向;关系营销的一些问题(如操作性问题),有可能通过对于中国文化中关系行为的研究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6.
客户关系管理的管理学探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针对当前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研究的匮缺,本文从管理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借以为企业的实践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边界管理人员关系与企业间关系——信任的核心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晓玉 《管理学报》2006,3(6):728-732
边界管理人员是企业间关系营销的界面,因此,不同企业边界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对企业间关系的发展会产生很大影响。通过选取代表性的关系变量,构建出一个结构方程模型,以家电分销渠道中的分销商为样本来源,检验了边界管理人员关系变量通过信任的核心调节作用对企业间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了解消费者网络口碑传播的动机与行为规律是企业制定针对性网络口碑营销策略的重要前提。本文在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发现了消费者口碑传播的九种动机,并采用回归分析研究了动机与口碑传播行为的关系,发现社区兴盛、信息回报、情感分享、支持/惩罚商家、改进服务、提升形象和获得奖励这七种动机对口碑传播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企业供应关系的供应商专用性投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间供应关系对关系双方的作用越来越为重要,长期的供应关系必定涉及到关系的专用性投资问题。本文利用委托代理模型,建立了企业供应关系模型,运行此模型,并对有关结论进行了分析,说明了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关系达到均衡时,供应商的专用性投资程度与关系双方的效用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供理论模型对比分析拼单模式和统一价格模式(正常模式)给商家带来的影响,为商家实施精准营销提供参考。对此,首先考虑消费者的社交关系并以此将消费者进行细分,随后分析社交关系的成本系数(社交成本)和潜在市场需求对价格和收益的影响。结果指出,在一定条件下,拼单模式可以为商家带来了更大的收益,但是拼单模式只是正常模式的一种补充,并且随着两类消费者的社交成本差额逐渐变小或偏好拼单的消费者的潜在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拼单模式的优势逐渐减弱。因此,建议电商平台与微信等社交平台合作,降低消费者的社交成本,以吸引消费者通过拼单模式购买商品,从而实现“商家、平台和消费者” 多方共赢。最后建议,平台对消费者进行二次或三次细分,开发新的细分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