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记者是一项神圣的职业,他们经常为了获取新闻材料而四处奔波,深入一线进行采访,挖掘事件真相,取得报道依据,将最真实的新闻报道呈现在群众面前。同时,由于新闻记者的特殊性,也一并承担起了社会监督和舆论导向的职责。因此,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应该时刻铭记自己的责任,遵守职业道德。本文对新闻记者采访素质进行了讨论,希望能为提高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张阳洋 《现代妇女》2013,(11):251-252
新闻记者优秀的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是新闻报道得到广大受众喜爱和好评的重要保证.也是新闻行业得以受到尊重和褒奖的魅力所在。本文通过分析新闻记者的素养和社会责任的现状,然后阐述了它的重要性,最后探讨出提高的措施。提高新闻记者的素养以及社会责任感,尽可能发挥新闻记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保障新闻采访活动的正常开展,维护新闻记者的合法权益,切实加强对新闻记者证件的管理,做好监督和服务工作,新闻出版总署从2009年2月25日起统一换发全国新闻机构的记者证。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马丁的评价理论视角,探究英汉新闻报道中人际功能的异同及其背后潜在的原因。结果表明,两新闻报道均采用记者声音作为评价基调,但英语新闻中的信息交换焦点以认知型情态为主,而汉语新闻则以义务型情态为主。两新闻采用相同评价基调的原因在于两者属于相同的语篇类型,而不同的目的及功能导致了两新闻中信息交换焦点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中央提出的"走转改",将当下新闻报道的短板提了出来,新闻记者角色定位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新闻事业的积极发展及国家、社会的舆论导向。县级新闻记者本就身在基层,与广大老百姓生活在一起,更应该关注普通群众的新闻,让老百姓看自己的故事,看自己的新闻。如此转换新闻角色,采访出来的新闻才具有鲜活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刘宗英 《现代交际》2013,(1):100-101
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彼此之间既有差异、又有共通,但是却有着不容混淆的核心边界。很多记者才开始从事新闻职业的时候不容易把握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图在叙事比较视角下探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魏静 《现代交际》2013,(11):90-90
每个记者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面对新闻事件的。新闻角度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价值的大小,也决定着新闻的成败。新闻角度的最佳选择,是能贴近受众的心理需求,通过揭示事物本质、新鲜独特、以小见大的视角,使受众通过记者的眼睛触摸到新闻事件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和媒体竞争的激烈化,使新闻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功的新闻策划不仅可以创造有影响力的独家新闻,还可以帮助媒体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本文试从新闻策划的概念及重要性的分析入手,同时提出编辑进行新闻策划需要避免的误区,希望可以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闻敏感性强的记者对社会形势和客观事物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职业》2009,(12):65-65
为规范新闻采访秩序,加强记者的权益保护,今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力量,在广泛调研基础上修订了《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并分别于10月1日、10月15日施行。两个《办法》增加了关于保障新闻媒体及分支机构、新闻记者的合法新闻采访权、舆论监督权等相关权益,强调维护新闻机构、采编人员和新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特别是保障新闻记者的知情权、采访权、发表权、批评权、评论权,同时完善新闻记者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1.
刘学春 《职业》2015,(7):76-77
新闻采访是一种有效地了解真理的舆论监督手段,新闻采访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新闻采访的社会效益。记者是新闻采访的主要引导者,从而承担了新闻采访质量的主要责任。根据以往经验不难发现,记者的心理状态对新闻影响很大。笔者将首先讨论记者若干种心理状态对新闻质量的影响,然后给出一些心理状态调节方法,希望新闻报道的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新闻采访是一种有效地了解真理的舆论监督手段,新闻采访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新闻采访的社会效益。记者是新闻采访的主要引导者,从而承担了新闻采访质量的主要责任。根据以往经验不难发现,记者的心理状态对新闻影响很大。笔者将首先讨论记者若干种心理状态对新闻质量的影响,然后给出一些心理状态调节方法,希望新闻报道的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职业》2009,(34)
为规范新闻采访秩序,加强记者的权益保护,今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力量,在广泛调研基础上修订了<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并分别于10月1日、10月15日施行.两个<办法>增加了关于保障新闻媒体及分支机构、新闻记者的合法新闻采访权、舆论监督权等相关权益,强调维护新闻机构、采编人员和新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特别是保障新闻记者的知情权、采访权、发表权、批评权、评论权,同时完善新闻记者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1989年,《记者写天下》(《大江周刊》前身)正式创刊。杂志追求用记者独特眼光看世界、看新闻事件,迅速成为江西省一级刊物,并被评为国家优秀期刊。2001年3月,《记者写天下》更名为《大江周刊》。新的办刊宗旨是:写天下之新闻,探天下之奇胜,记百姓之生活,扬天下之正气,主要追踪重大新  相似文献   

15.
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是组织机构为发布重大新闻或阐述重要方针政策而专门约请新闻记者参加的会议。  相似文献   

16.
曹影 《现代交际》2011,(3):131-131
新闻采访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好的提问就是记者打开采访对象"话匣子"的"金钥匙"。提问得当不仅会使采访顺利进行下去,有时还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面对社会不同层次的采访对象,记者在采访中要学会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问题,逐步解答问题。总之,成功的采访是写好新闻、拍好新闻、打造新闻精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新闻记者肩负着向社会大众传递讯息的重要任务,所以新闻记者对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具有很高的职业道德素养,为大众呈现出新闻最真实的面貌。但是目前记者行业中也存在着报道虚假信息、歪曲事实、引导舆论导向的情况,给社会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培养新闻记者职业道德修养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语篇中要求语言客观、准确、简洁。但是,新闻语篇中也存在不少的模糊限制语。这是因为对新闻报道准确性和客观性的要求,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模糊语在新闻报道中的使用,不仅可以增强新闻的可信度,还可以使读者对所报道事件的看法不会受到干扰,保护事件中当事人的个人隐私,使新闻报道者减轻或避免由于报道失误而受到的批评,维护新闻报道者和读者的面子。笔者从语用的视角对新闻语篇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对于新闻语篇的写作和阅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闻报道一般要经历从选题到采访再到写作的过程,选题是策划新闻报道的第一步。记者要想挖掘到好的新闻题材,就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从纷繁复杂的经济社会生活中敏锐地发现新闻点。如何才能做到?笔者总结出几种比较实用的方法:盯紧新热点、挖掘新闻的不同侧面以及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  相似文献   

20.
吴晓凤 《现代妇女》2014,(3):I0026-I0026
《小妇人》在大众通俗类读物里颇受读者青睐,其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我认为,一是对拓荒时代美国精神的彰显;二是对人类永恒人性美质的讴歌,三是独具女性魅力的叙事建构,包括女性视角、女性心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