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州三月,春意盎然,漫天的烟花和依依的垂柳总让人染起淡淡的思乡情愫.在这美好而深情的季节,古城扬州迎来一批特殊"客人"——由民政部爱之桥服务社组织的36个回扬州寻根回访的外国收养家庭.从2009年3月17 日到3月20日,来自美国、英国、加拿人,丹麦、荷兰、挪威等6个国家的110名"寻根团"成员,共同度过了一段深情而难忘的时光.  相似文献   

2.
论“寻根文学”对现实主义的拓展○锁晓梅“寻根文学”这一创作流派伴随我国八十年代中期兴起的“文化热”而出现。文化意识的觉醒和“寻根文学”的出现,体现了文学的成熟和对文化的多方位选择。“寻根派”作家从文化心理结构的视角审视历史、观察现实,洞悉和透视负荷着...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五四”文学是中国20世纪文学第一个实验时代,80年代是第二个实验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文学三大板块,即寻根文学、纪实文学、新潮文学。作者结合有关作家和作品对三大文学板块形成的多种原因、审美特征和流向进行了分析论述。寻根文学是一种“过去时态的文学”,它从“未来”出发,通过“现在”,去检视“过去”;纪实文学则是一种“现在时态的文学”,它从“未来”出发,通过“现在”,去折射“过去”。新潮文学是“未来时态的文学”,它立足于未来,通过现在,去反叛过去。  相似文献   

4.
考察 2 0世纪中国文化思潮与文化运动 ,必须把握两个有重要的意义的支点 ,即“五四”新文化运动与 80年代中期的文化寻根思潮。这是两次基本文化取向相反的潮动 ,分别出现在2 0世纪前后两端。文化寻根思潮发起的重要理由之一 ,即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断裂”的不良后果 ,而他们的责任 ,就是要续起传统文化之链 ,重塑或重镀民族文化辉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 80年代文化寻根思潮之间深刻的冲突 ,事实上反映了世界化与本土化、现代性与民族性、横向接受与纵向继承等关系的紧张 ,这是 2 0世纪中国文化面临的最严峻、最…  相似文献   

5.
当 2 0世纪的帷幕徐徐落下 ,昨天已成为并不遥远的历史。站在新旧世纪的交叉路口 ,回首诗海此起彼伏、异态纷呈的潮涌 ,在微茫之中 ,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执著而倔强的身影 ,依稀听到诗人精神之旅中漂泊与追寻的足音。本文拟从哲学角度入题 ,探析当代中国诗人的精神历程。寻根 :生命的直觉之梦从生命意义上讲 ,寻根是心理能量的不断重筑 ,是心灵空间的永恒绵延 ,寻根使生命不断处于新的动态平衡之中。1984、1985年引起诗坛关注的江河、杨炼等“寻根派”诗人就是基于这样的生命意识踏上寻根之路的 ,即当他们目睹了“朦胧诗”因过分的政治热情而日…  相似文献   

6.
寻根回访工作理念实现新提升 寻根回访是人性关爱的感召。对于那些离开家乡,走出国门,在国外收养家庭里生活的孤残儿童,更需要给予特殊的关注,将爱心延续。为此,民政局举办了6个国家、36个收养家庭参加的大型寻根回访活动;开展了“爱心访亲”活动,远赴美国、加拿大看望收养家庭和被收养儿童;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当代文学中“寻根文学”的出现,已引起创作界和理论界的强烈关注与纷纭论争。无可讳言,“寻根”只是一个比喻,在字斟句酌的推敲面前容有不够严谨之处,现有作品水平亦参差不齐。但相当人数的一群作家所见略同并迅速形成不小的声势,决非偶然。有人视为拉美文学“爆炸”在中国的余波,自不无道理。但文学史上任一稍具规模的现象都非单一原因使然。对于“寻根文学”这样的现象,不把它放在更大的系统中去考察,便更无法  相似文献   

8.
昆明市儿童福利院以《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外国收养人和被收养儿童来华寻根回访接待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外国收养人和被收养儿童来华寻根回访接待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为指导,在云南省民政厅和市民政局的领导下,以“一切为了儿童”为出发点,规范有序地开展涉外收养寻根回访接待工作。  相似文献   

9.
王耀东 《社科纵横》2005,20(2):142-143
在当今寻根问祖的热潮中,“李氏文化”这一概念逐渐形成。“天下李氏出陇西”已成共识,因此,与“陇西”有关的陇西、天水、临洮等市县都希望成为李氏文化的发祥地。李氏文化究竟落到何处,曾一度被激烈地讨论过。今天,尽管这个悬念早已尘埃落定,但把李氏文化确定在陇西县,仍为绝大多数人所不理解,本文试图从六个方面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10.
2019年12月,在苏台(扬州)“月亮城杯”2019扬州?台湾文创设计大赛颁奖典礼上,45件作品从600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它们巧妙地将各种扬州传统元素变身“时尚作品”,其中有5件作品更是顺利签约,成为了“产品”。这标志着扬台两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不仅为扬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打开了新窗口,也为扬台两地交流交往注入了新动能。  相似文献   

11.
陈彦炜 《东西南北》2010,(11):74-74
“十年一觉扬州梦”。6点钟起来,王麟书老先生清两下嗓子,拎个画眉鸟笼子,穿东关城门,七弯八拐绕过幽幽古巷,沿杨柳依依的护城河边直走,逛入冶春园。  相似文献   

12.
1985年前后,与文化寻根相呼应,地域文化小说迅速在当代文坛崛起,形成了一股颇为浩大的创作潮流。特别是其中的“吴越文化”小说,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和崭新的审美观照,给新时期文学增添了神奇而迷人的光彩。而且这股“吴越文化”之潮至今仍在奔流不息,不断丰富和发展着“吴越文化”的内蕴,并融汇进弘扬民族文化的主潮之中,充分反映了“吴越文化”小说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自从虔诚、勇敢而善于克制的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不顾狄多的乞求和眼泪,甚至悲怆得晕厥过去,虽“为深情而心碎”,仍然遵从神命,“争扎着把眷恋之情压在心底”,离开这位“容貌无比娟美”的迦太墓女王,去“为我的幸存的亲爱的同胞重建特洛亚城邦”以来,欧洲文学中有关职责与爱情冲突的主题开始出现了。  相似文献   

14.
精心策划 在“特色”上下功夫 在寻根回访活动中,南昌市社会福利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办出南昌特色,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祖国的关爱,加深对故乡的感情。  相似文献   

15.
沈建芳 《生存》2020,(12):0081-0082
朱自清的《背影》,用朴实的语言,写实的手法,将父子深情演绎得刻骨铭心。教师拿到文本,往往更多的关注到了公认为经典的“四次背影”和“四次泪目”。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能深入挖掘父亲的内心,抓住父亲在文本中的几处“矛盾”心理,那么,对父爱的深沉以及父子深情的解读,也无疑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6.
刘晓蕾 《社会福利》2008,(12):18-19
[背景] 为适应广大外国收养家庭来华寻根回访的需求,爱之桥服务社于2008年11月22~30日,组织接待了来自澳大利亚、荷兰、瑞典、美国4个国家的43个收养家庭共122人参加的寻根回访活动。  相似文献   

17.
于1984年发表《棋王》一文引起了文坛的巨大反响,并且被认为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其作者阿城也被认为是寻根派的旗手。在寻根文学的内部,寻根派作家们在创作方面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倾向,本文就以《棋王》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对文章的剖析从而对寻根文学进行本质解读。  相似文献   

18.
正扬州是一座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城市,而扬州漆器就是这最具人文魅力的基因。自古就有髹漆成器之说。漆,漆树伤口流出的树脂;髹,以漆漆物之意。髹漆成器,就是把树漆涂抹在器物表面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扬州漆器起源于战国,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扬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漆器的重点产区。与平遥推光漆器、福州脱胎漆器、成都卤漆漆器  相似文献   

19.
陈辉 《东西南北》2012,(2):34-35
上世纪80年代,马未都是小说家,但知道的人不多,因为他用的是笔名,叫“瘦马”,那时他身高1.78米,体重只有126斤,此外,马致远的《天净沙》中,亦有“古道西风瘦马”之句。后来这个笔名放弃了,因为读了明代张岱的《夜航船》,其中提到“扬州瘦马”,当时扬州一些老鸨四处收购穷人家女儿,教以琴棋书画,姿色好的卖给富贵人家做妾,姿色不好的送到烟花柳巷,她们被称为“瘦马”。  相似文献   

20.
马自力  赵秀 《求是学刊》2022,(1):154-161
扬州虽未列入苏轼"平生功业"的三州之中,但对其一生仍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苏轼多次到达和经过扬州,据考证多达11次,可见扬州与他有密切的因缘;二是苏轼曾任扬州知州半年有余,从日常政事和人际交往之中均可见其卓尔不群的人格品位;三是苏轼在扬州留下了诸多逸事趣闻和传世经典,并开始追和陶诗,这既是他对日常生活进行审美超越的结果,也是其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发展的里程碑之一。对"文章太守"的价值认同和精神传统的继承发扬,是贯穿苏轼任扬州知州的日常世事和审美超越的一条主线。扬州经历堪称苏轼"平生功业"中重要而不可忽视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