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工记》是先秦时代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手工业技术著作。该书汇集了当时各主要手工业工种的设计和制作技术,记述了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中,力学无疑是最早发生与发展的学科之一,《考工记》正好说明了这一点。从书中述及的车辆、兵器、农具、建筑、水利和冶金等方面的设计和制作技术中,处处反映出我国先秦时代的工匠已掌握了丰富的力学知识。最早注意到《考工记》中的力学知识,并对其作出解释和补充的,应推东汉经学大师郑众(?一83)和郑玄(127—200)。郑玄的《周礼注》对《考工记》中多处涉及力学知识的记述作了注…  相似文献   

2.
3.
不少学者认为《考工记·匠人·营国》记述的中国古代都城规划思想是从两周都城的布局规划中提炼而成,从而推断其形成年代不晚于春秋战国时期。广泛考察有关两周都城的考古资料发现,本时期都城布局实际与《匠人·营国》的内容相去甚远,由此可证明《匠人·营国》之制形成年代不早于两周时期。西汉都城长安城是中国封建社会大一统后新建的都城,它的布局特色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作用,“旁三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等布局特征与《考工记·匠人·营国》记载的都城布局规划思想完全相同。由此可知,《考工记·匠人·营国》记述的都城布局规划完全是按照西汉长安城的布局事实附会加工而成,其形成年代应当在西汉时期  相似文献   

4.
《考工记》是仅存于世的先秦工艺技术著作。它总结齐国在春秋及其以前时期的技术成就。所载三十六项手工业技术,涉及生产和运输工具、兵器、乐器、玉器、皮革、染色、建筑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的设计规范、制造工艺等问题,并对其中若干技术,力图作出科学的说明和概括。  相似文献   

5.
《考工记》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科技专著,对它的初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文本的考订注释和资料确证上,美学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未成系统和规模,其研究定位也未形成共识;从其时代背景和“工”的文字学考据出发,笔者认为其美学研究定位应是:以“礼”为规定的器物制造应该是什么样的;它又是通过何种方式,使“礼”自然而然地为人们的情感和精神所接受,所愉悦,成为价值观、宇宙观、审美观的显现,成为有“意味”的器物的。  相似文献   

6.
《考工记》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史界一般认为,《考工记》是“手工业技术规范的汇集”。作者认为,不止如此,实际该书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地域色彩,官书特征,五行之说,尚六意识,遵礼定制,和合思想等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博采众家之长,撰写了《考工记解》一书。由于该书尘封多年,其成书年代、眉批作者等诸多问题尚待破解。本文认为徐氏完成该书的撰写工作应是1621年,并最终于1623年由茅兆海作跋而加以刊刻。目前仅存明清之际的抄本,其眉批应系徐光启本人所作。由于具有生产技术经验和难得的西学知识,徐氏在书中不少地方对《考工记》作了超出前人的较为科学合理的释读。虽然也有因袭旧说而致误之处,但从整体上看,《考工记解》具有一定的科技价值,应为徐光启科技成就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论《考工记》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工记>是中国迄今所见的最早手工艺技术典籍,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美学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五行相生、虚实结合、仿生造物等方面.天人合一不仅表现在造物的总原则上,也落实到了具体的工艺规程和器物的象征意义上,同时还强调了以人为本;五行相生表现为"五色"和"五行"的匹配以及"五色"之间的搭配组合;虚实结合突出了实在器物诱发和调动欣赏者审美联想的作用;仿生造物则注重动物造型的选择和雕饰的细节表现.该书不仅开创了造物的审美原则,而且对当今的工艺创造也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天人合一”是学界论及中国传统设计时常用的术语,然而多数只是从传统设计产品的外在形态上作表面的阐述。通过对《考工记》里的车的象征意义作深入的剖析,揭示了当时“天人合一”造物观的早期形态。  相似文献   

10.
《考工记》车的象征意义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合一”是学界论及中国传统设计时常用的术语,然而多数只是从传统设计产品的外在形态上作表面的阐述。通过对《考工记》里的车的象征意义作深入的剖析,揭示了当时“天人合一”造物观的早期形态。  相似文献   

11.
全面整理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考工记》的弓矢词语,我们发现,《考工记》的弓矢词语有两种层次关系,即一般与个别、整体与部分;弓矢词语之间具有纵向、上下和横向的结构关联,并由此形成词语立体网络,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2.
13.
在整理《考工记》时间和空间词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Dichotomy of Sememe)①,类聚、梳理并分析《考工记》时间和空间词语的相容、相入和相距关系,提出《考工记》各种时空词语之间有序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多层、多向、往复不断的网络,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五行思想作为古代中国稳定文化模式中的一种重要亚结构,对工艺美术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文章从《考工记》入手,从工艺美术理论、工艺美术制品形制等方面对这种影响进行分析,得出了初步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5.
<考工记>用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概述了形成精美器物的4个条件,这也是楚国造型艺术形成的四要素,楚国的漆器、丝绸、乐器等艺术品对此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6.
以《周礼·考工记》为代表的古代工作记载经典,因其在经学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造诣,成为一类别具特色的工艺书写典范文本。近代以来,西洋机器工艺进入中国,引起国人的关注,洋务运动时期翻译了大量的西洋工艺类书刊,成为新知识的主要来源。《考工记》也成为士人认识和书写西方器艺的参照物。晚清时期"格致"成为西学的代名词,格致书院的考课最早开始涉及西方机器工艺内容,书院课艺中的工艺策问,引导士人发挥格物致知之义,比较《考工记》中的六工与西方机器工艺异同,并通过追溯《考工记》重叙本土的科技工艺制造传统,由此进一步接纳西方近代工业及其知识体系。早期中外人士合作翻译西方工艺书籍,从传统中汲取资源,又超越传统之外,奠定了近代专业化的科技文体形态。在晚清社会现实需求的推动下,传统工艺书写文章,重新焕发生机,促进了戊戌以后西学翻译话语的普及,开风气之先,对中国近代文学演进具有一定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校历史系副教授闻人军著的《考工记导读》已于1988年由巴蜀书社出版。《考工记》是我国成文最早的一部辉煌的古代科技文献,素称难读。《考工记导读》是国内外第一部用现代科学方法对《考工记》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学术专著。它全面地探讨了《考工记》的价值、源流,对阅读和研究《考工记》的门径和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引导,为全文作了新译新注。书中附有许多以考古实物资料为依据的插图,与文字论述相辅而行;其  相似文献   

18.
手工业原材料是《周礼·考工记》一书记载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类聚、梳理并分析该书中手工业原材料词语之间的关系。该书中手工业原材料词语之间主要表现为一般与个别的层次关系,词语的一般与个别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一般与个别各级层次关系呈现为由低层次到高层次逐级整合的系统。  相似文献   

19.
戴震的《考工记图注》是礼学研究史上的一部开创性的著作,代表着他名物研究的最高成就。戴氏以科学的眼光审视《考工记》中的名物,以传统训诂方法对名物进行训释,指出了名物的沿革和变化,并在注释后绘以详细的图解,使名物研究图文并茂,一目了然。从这些名物训诂实践中,可以看出戴氏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和因物求则的治学原则。  相似文献   

20.
《考工记》是两千多年前由齐国人编纂的一部手工业科技文献,也是目前中国所见年代最早的有关手工业制造及工艺技术的记述。早在1996年,在齐文化发源地山东淄博召开的“第一届中国科技典籍国际会议”上,学者们就此书的科学价值发表了多篇论文,形成了《考工记》研究的一个高潮。重温这部我国手工业制造编纂史的奠基之作,对指导科技档案工作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