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科举家族是指在唐朝世代聚族而居,从事举业人数众多,至少有三代连续多人取得科举功名,在地方乃至全国产生一定影响的家族。根据清人徐松《登科记考》、今人孟二冬《登科记考补正》等资料记载,孙逖家族六世凡21人科举及第,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科举家族。科举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为孙逖科举家族的形成提供了时代条件;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众多家族子弟的成人成才为孙逖科举家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孙氏家族成员特定的社会联系和人脉关系则对孙逖科举家族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关于渤海国经济生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渤海的农业经济较为发达,葵、豉、桑树等物产是其最为主要的经济作物。渤海时期广泛种植的葵菜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引种到东北北部的,《辞海》关于现在中国北方没有葵菜的说法是错误的;渤海人的特色食品"大黄汤"可能是用豉做的汤;渤海也并非像一般认为的那样只有柞蚕没有桑蚕。  相似文献   

3.
在<隋书·倭国传>所载叙述7世纪初倭国情况的记事中,有倭国使者说明倭王王权及倭王执务情况的生动描述.针对其中有关"倭王以天为兄、以日为弟"的记载,学界通说认为使者说明的内容是倭王的兄长为"天",倭王的弟弟为"日",倭王在夜间执务,日出前和"日"交换;这种执务方式是基于倭国未开化思想而出现的.但此记事可以理解为:倭王即"天"、弟为"日"这一说法是学习中国天文知识和阴阳思想的倭人自己构思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一、西力东渐背景下清季"华夷"观念的结构性变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走上历史舞台时,即明确意识到"华夷"观念乃是其反满革命的利器.他们试图以传统的华夷之辨"激动种姓",号召民众,认为"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  相似文献   

5.
赵棚鸽 《唐都学刊》2010,26(3):114-119
"孔子删《诗》"由司马迁提出,《毛诗正义》开始置疑,后世多有论说。《正义》总体赞成此说,但又认为孔子之前已有亡诗、今本《毛诗》部分篇目由太师及国史编定,古诗非皆由孔子删编。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正义》延续前代成说、根据事实立论、反对司马迁等。它在唐代仍能被普遍接受,则是因为这一说法与其时孔子地位下降的社会思潮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前人有关华夷之辨为中唐古文运动诱因的说法入手进一步分析,认为在华夷之辨与古文运动之间存在一条“辨华夷—复尊儒—辨古今—学古文—复古道”逐步递进的线索.边疆危机、藩镇割据等安史流弊促使华夷之辨在中唐士人心中强化,进而引导士人对“华”之本体进行审视,产生儒学复兴的使命感.在这一思想背景下,华夷之辨延伸为古今之辨,即矫正华夷相杂的“今”文化,回归纯净的华夏“古”文化.中唐古文运动正是这种回归古典理念在文学领域的表现,即通过写作与古圣先王著述表达相一致的文体,探求古道精髓,复兴古典文化.这种复兴的终极目的则是儒学复古基础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民主     
美国民主的主要特点是参政,即在作出政治决定时应该有公民参加.按照杰佛逊的说法,参政既是一个过程,即选举和影响政府官员的一种政治活动,又是一个结果,即反映民意的政府的政策.美国的政治制度看上去似乎为人们提供了特别多的参政机会.但在1976年选举总统时,却只有53.3%的选民参加投票,参加选举地方官员的人数更少.能称得起"党的积极分子或竞选积极分子"的人只有15%左右.美国的民主不是直接民主,而是选出政府官员  相似文献   

8.
祖逖(266——321),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县北)人,出生于西晋的一个世家大族。其父曾任上谷郡(今河北怀来一带)太守,早逝。因而祖逖少孤,与兄弟六人守业为生。史载:“逖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且(?)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稍长,他开始博览群书,涉及古今,常来往于京师,人称他有“赞世才具”。时值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成了他今后一生活动的舞台。祖逖几乎是与西晋王朝(256——316)同时诞生的。短命的西晋政权是依靠豪族地主的支持而建立起来的,因而豪族地主的势力便在这个政权的保护下恶性膨胀起来。晋武帝为了巩固统治地位,曾于各地大封诸王。他们自辟僚属,掌管军队,割据一方。白痴的惠帝继位之后,皇后贾南风勾结淮南王司马允杀死辅政外戚杨骏而酿成“八王之乱”。诸王为了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达十六年之久。三十万人民死于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加之随即而来的疾疫流行和普遍饥荒,各族人民背井离乡,形成了全国规模的流民浪潮。西晋统治者为维持社会统治秩序,无视流民谋食的要求,逼迫他们各还本乡,人民忍无可忍,奋起反抗,终于掀起了席卷南北,波澜壮阔的各族人民大起义。  相似文献   

9.
毛克明 《探求》2004,1(6):53-56
关于如何历史地还原毛泽东思想的"客观形成",学术界存在6种不同的"起点论".关于毛泽东思想的"主观提出",亦即怎样科学地表述毛泽东思想,在史料学意义上也有多种说法.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黄学胜 《唐都学刊》2008,24(6):59-63
"斯密难题"即经济人和道德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自诞生以来存在两种不同的争论.肯定的态度认为斯密著作中的利己和利他是对立的,两者无法贯通;否定的态度则认为这一问题的出现是出于对斯密著作的误读.但前者过于绝对,后者又更多地局限于"难题"的存在与否当中.两者均未能在启蒙哲学的背景下并借助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加以探讨.而后者,却正是理解和把握这一"难题"的关键.思考"斯密难题",应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寻找其必要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1.
聂中庆 《求是学刊》2003,30(6):122-124
老子哲学以道学为核心,而道学之核心问题是"有"无"问题.对老子"有"无"的研究可谓见仁见智,大体可分为道为"无"及道统"有"无"两种说法.<老子>中既讲有无"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又讲"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种矛盾的说法困惑了中国学人两千多年,随着郭店楚简<老子>的出土,这一千年悬案才得以大白于天下.  相似文献   

12.
<正> 一、湘夫人、湘君的身份《楚辞·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这两首诗是抒情诗,但其中又包含了优美的楚地神话。因此,要全面了解这两首诗分别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一方面要弄清湘夫人、湘君这两个神灵在当时神话故事中的身份,一方面要从诗的本身,弄清诗人赋予了他们怎样的思想、性格、感情。关于这两个神话人物的身份问题,从古至今,有多种说法。这些说法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认为湘君、湘夫人部是女神。这一类大体包括五种说法:一,是尧之二女即舜  相似文献   

13.
潘明娟 《唐都学刊》2012,28(2):15-18
汉唐时期对灾异的认识有一个发展的历程。两汉时期,人们认为水、旱、震、日月食等属于灾异范畴,基本上是用阴阳五行说、天人感应论等来解释灾异的产生,表达其对灾异的认识。唐代,仍然注重与农业相关的灾异,与汉代相比,基本忽视了地震、日食、火灾等灾异。在两汉灾异认识论的基础上,唐代仍然认为灾异为天谴,但是也有人淡化了董仲舒"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的思想,认为"灾变"非"灾异",灾变有常,是客观存在或者是人为造成的,这就是唐代出现的灾变自然成因说和社会成因说。相较两汉而言,唐代对于灾异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客观。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我想借你刊的篇幅提出一个有关"哲学人类学"和"人本学"的科学概念和译名问题,向我国学术界汇报一些情况,并提请各位专家和关心的人士研究讨论如何统一的问题.现代科学界把人类学划分为两大门类:自然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前者认为人是一种自然种属,也就是一种动物种属;后者认为人是社会存在物,是由各种历史地理因素具体形成的.或者说,前者  相似文献   

15.
茶之道     
几片纤叶,半瓢清泉,竟然能荡漾出百般滋味、万千风情,除却茶之一物,世间恐怕难以再有他者可以如此让人心旷神怡了。唐代的杨华在《膳夫经手录》中写道:"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也。"中国是茶的故乡,在某种意义上,茶可以说是中国的国饮。中国人爱茶,上至帝王将相、文人骚客、诸子百家,下至贩夫走卒、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中国人亦爱品茶,既然是"品",便各有各的说法了。  相似文献   

16.
大美秦腔     
李梅 《新华文摘》2022,(3):117-119
"大秦正声"——秦腔 秦腔是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戏曲艺术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艺术精湛,传播面广,影响深远. 对于秦腔的源流,常见的说法有:源于秦汉说,形成于唐代说、形成于金元说、形成于明代说.然而,秦腔产生形成的具体年代,现已难考知."秦腔"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明万历年间(1573-1620)抄本...  相似文献   

17.
刘新峰 《社科纵横》2006,21(8):140-140
关于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李翱的生年有三种说法:大历六年(772)、大历七年、大历九年。这篇文章通过考证、辨讹,肯定了大历七年的说法。关于李翱卒年,通过考证确定为开成元年(836)。  相似文献   

18.
马毬是一项很古老的竞技运动,它在古代社会曾经风靡于欧亚大陆.但是对于马毬的起源问题,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认识.大致而言,有源于中原、波斯和吐蕃等三种说法.唐代中国马毬运动盛极一时,这从大量的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中可以证明.马毬运动在唐代的普及和兴盛显然与当时频繁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密不可分.在唐代,由于丝绸之路的空前畅通,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蓬勃开展,并由此带动了当时欧亚大陆上马毬运动异常兴盛的繁荣景况.  相似文献   

19.
1653年,斯捷潘诺夫指挥沙俄侵略军在我国黑龙江和松花江一带烧杀抢劫。1658年7月,我国清朝军民和前来助战的朝鲜李朝军队迎头痛击这伙匪徒。作恶多端的斯捷潘诺夫当场被击毙,其部下270人被打死或活捉。这次战役究竟发生在什么地点?中外史学界说法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认为:这场战役发生在松花江和牡丹江的合流处(今黑龙江省依兰附近)。第二种认为:这场战役发生在松花江下游。第三种认为:这场战役发生在松花江口附近。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早已能模拟人的一部分"智能",但在将来,计算机的"智能"能否提高到类似人智的水平,或者说,科学能否使一台"非人"的机器产生"人一样的智能"?对于这个问题,西方曾出现过所谓乐观派和悲观派这两种相反的见解.乐观派认为计算机能模拟人的智能,他们和18世纪的法国哲学家拉·梅特里一样,认为"人是机器",人脑也不过是一台复杂的计算机;计算机的局限性,也是人智的局限性;计算机能够、应该,而且将会做人能做的一切.悲观派则认为人的智能远非计算机所能企及,计算机永不可能达到人的智能水平.但近几年来,却又出现了另一种乐观和悲观的对立,双方都以机器思维最终将能够与人智并驾齐驱这一假设为前提,尽管这个假设的可信程度还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