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主的要义是主权在民。民主可以克服集权专制,但它本身也有缺陷。克服民主的缺陷,最有效的手段是法治。目前,我国以法治为保障,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加快民主进程恰逢其时。要把握好民主前行的方向和思路。要在完善基本民主制度的同时加强党和政府的民主建设。要为民主的发展和实现创造条件。要用民主监督制约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2.
政治文明普适性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符合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不等于否定政治文明的普适性,承认政治文明的普适性也不等于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相矛盾。马克思主义坚持政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承认政治文明作为人类共同财富的价值,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应该在坚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大胆吸收世界各国在政治发展中创造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成果。坚持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独特性与承认人类政治文明的普适性相结合,努力寻求能够与世界接轨的政治要素,不仅要坚定走自己道路的信念,同时又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政治文明与民主政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治文明与民主政治具有内在的密切关系。政治文明的实质在于民主政治 ,在当代中国 ,必须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文明体系由政府文明、政党文明、法治文明和公民文明四个范畴构成 ,这些范畴凸显了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政治文明建设要致力于民主政治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必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进行民主政治的多层次建设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并借鉴世界上一切有益的政治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4.
民主执政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是推进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必须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推进民主执政,实现“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监督执政”,提高党的执政安全。  相似文献   

5.
试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强  陈澜 《江淮论坛》2003,2(6):16-19
政治文明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政治目标。正确认识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至关重要。文章从中国民族文化的特殊性,政治发展的历史传统性和社会发展的现实性三方面分析建设中国政治文明的特殊性,从政治理念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三方面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殷明 《天府新论》2002,(6):8-9,12
政治文明反映人类社会政治活动与政治关系的进步状态和发展程度。江泽民同志“5·31”讲话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范畴 ,并将其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提并列 ,这是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理论的又一重大继承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 ,其重点是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与城乡基层民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农村基层民主法定的参与主体,但他们却与城市存在着更多的利益关联,这样他们对城乡基层民主产生着复杂的影响:它既给乡村民主建设带来活力,也造成乡村民主建设主体的缺位;既因其强烈的利益表达促进所在城市的基层民主建设的制度变迁,也会因为其非制度性的参与成为城市稳定的威胁。  相似文献   

8.
试论政治文明特征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政治文明的阶级性要求大力加强党的领导,保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政治文明的民族性要求从国情和实际出发,充分展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动态性要求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增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动力;政治文明的共有性要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优秀政治文明成果;政治文明的复杂性要求不断加强理论创新,深入研究、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9.
制度建设与政治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加强制度建设,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0.
祝彦 《天府新论》2004,2(4):9-11
在新世纪 ,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这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 ,探索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新思路。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惠岩 《文史哲》2002,(6):34-35
2 0 0 2年 5月 31日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的重要思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思想的提出 ,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对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创新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意义重大。如何理解政治文明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理论学术热点。本刊特约请我国政治学界的几位有关专家 ,就政治文明的相关问题展开笔谈 ,相信这组笔谈 ,对于人们更加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研讨 ,当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民主与政治参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一般认为政治参与是民主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文章从民主与政治参与的关系入手,主要探讨现代民主制度下政治参与存在的局限和不足之处,特别以最近一二十年世界范围发生的巨大变化为背景,说明有关民主与政治参与方面比较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最优秀成果.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质,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优势.中国当代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要在充分借鉴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政治文明成果、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实际和文化传统,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构筑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政治文明的政治文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文明离不开政治文化。无论从微观上提高公民个体的政治素质,还是从宏观上转变整个国民的政治价值观,开启民智、民悟,政治文化都为政治文明提供了主体保证。中国政治文化历来就是一种“道德型政治文化”,政治生活附属于社会生活和伦理生活,后者的展开便是前者的实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的中国政治文化来说,当务之急是形成新的价值系统: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体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作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客;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切实铸造文化价值核心。  相似文献   

15.
徐大同 《文史哲》2002,(6):32-33
2 0 0 2年 5月 31日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的重要思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思想的提出 ,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对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创新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意义重大。如何理解政治文明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理论学术热点。本刊特约请我国政治学界的几位有关专家 ,就政治文明的相关问题展开笔谈 ,相信这组笔谈 ,对于人们更加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研讨 ,当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反腐败是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一项政治举措。腐败不除,亡党亡国,腐败不治,建设社会主 义政治文明就是一句空话。文章就腐败的定义、产生的根源、表现形式、反腐败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 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重要目标。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把握住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特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从实际出发,借鉴吸 收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二)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三)法治是根本保障;(四)着重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洋龙 《文史哲》2002,(6):33-34
2 0 0 2年 5月 31日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的重要思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思想的提出 ,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对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创新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意义重大。如何理解政治文明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理论学术热点。本刊特约请我国政治学界的几位有关专家 ,就政治文明的相关问题展开笔谈 ,相信这组笔谈 ,对于人们更加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研讨 ,当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关键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 ,这是因为法治与政治文明有着内在的联系 ;法治在政治文明中居于核心地位 ;法治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