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高校"两课"教育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课程开设不全、班额配置不当、教材使用不一、教学内容不精、教学方法不活、实践环节欠落实等.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认识不够、体制不顺、投入不足、师资力量不强、课程建设不力以及外在负面影响较大等.解决"两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要提高对"两课"重要性的认识;二要加强各项制度建设;三要改进课堂教学;四要推进"两课"课程建设;五要切实落实社会实践环节;六要建设好"两课"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2.
增强“两课”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深层思考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形势下,增强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遵循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两课"教育教学经验和教学改革取得的新成果,整合"两课"教学内容,建构"两课"课程新体系,完善多元开放型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理念、教学空间、方法、手段以及考评机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实际的效果)的实践中,客观上要求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这一转化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实践教学等诸多环节。为了实现有效转化:必须准确把握好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处理好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之间的关系,力求把规范的教材内容转化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内容;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实现转化;从校内实践和校外暑期社会实践两个方面来完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等等。  相似文献   

4.
改进与创新"两课"教育教学,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学实效性;理顺协调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严密的"两课"教学新体系;优化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考试方式,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新模式,由此"两课"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改进与创新"两课"教育教学,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学实效性;理顺协调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严密的"两课"教学新体系;优化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考试方式,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新模式,由此"两课"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是三个有机统一的要素。实现教学内容的转化,解决"讲什么"的问题,才能增强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实现教学方法的转化,解决"怎么讲"的问题,才能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现教学目标的转化,解决"为何讲"的问题,才能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实现"三个转化",同时解决"三个问题",进而增强"三个特性",最终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7.
现实性是《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课程最重要、最主要的特点。克服教材无法及时反映快速发展的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缺陷,克服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不足的缺点,厚今薄古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利用网络辅助教学进行教学手段创新,开展模拟实训,是突出课程现实性,增强课程教学时效性,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要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应该做到课堂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其他材料为辅,课程结构体系以一条线索为主、四条线索为辅,课堂上以学生自主求知为主、老师灌输知识为辅,课程考试要以学生的主现理解为主、对客观事件的记忆为辅。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从客观上要求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社会实践教学等方面来探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将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把握课程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开展社会实践教学,从而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构建《形势与政策》课立体化教学内容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专题的拟定和教学内容的构建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而当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建设却是较为薄弱的环节,没有固定统一规范的教材,没有权威性的资料。我们按照精、新、特、管用的原则,构建了"聚焦新闻热点+聚焦社会热点+专题讲授"的立体化的教学内容模式,受到学生的欢迎,总体上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愁"作为人们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在宋词中经常得以表现。在具体创作中,词人往往借助某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情感指向的意象进行传达。本文着重指出"落红"与"幽月"二意象来阐释词人的言"愁"情怀。  相似文献   

12.
理学家们把本来具有道德性的孔子之仁与<易传>的生生观念相结合,将此生生不息视为生意、生理,并与人的心性相结合,建立起了"仁"、"生"、"理"三位一体的形上架构,完成了"天人合一"的理论预设.这种建立过程包括了对孔子的同情、<易传>的阐发,包括有佛老的刺激、中医的启发,以及他们自我的体贴和思考等一系列工夫.对这一过程的分析和说明,可以更清楚地把握理学本体范畴的结构与含义,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理学的整个体系及其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作者"与"读者"是叙事交流语境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尝试从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的角度,分析福音书的文本,以此强调其中的意识形态内涵:认信耶稣是基督,耶稣基督向世人传报救赎的好消息,使世人更加笃定对上帝的信仰.这种神学观念的彰显既是福音书的著书目的,又凸显出了其自身独特的综合意识形态特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维特根斯坦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始终都在"超越"和"现实"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即在"沉默"与"言说"之间:恰如其分地说出可说的,以显示不可说的.这一思路为后世哲学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一种区别于传统形而上学和现代科学的新的思维方式.认为哲学也并不意味着找到答案以求安宁,而在于根据不同的时代特征不断地提出新的"哲学问题",这些问题作为人之为人的永恒追求,构成了人的价值意义世界,将与人类同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对“隘、狭、窄”三个词,从西周到元明清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和原因进行考察,并结合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区中的分布,讨论了这三个词的历时替换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兴"恰好是中国古典诠释学美学最具深远影响和意义的范畴,也是<诗经>的本质.对<诗经>的诠释基本方式就在于"讽诵涵泳","叶韵理论"的应用就有利于"讽诵涵泳"的落实 .朱熹美学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中国古典诠释学美学的创造性转进与拓展.  相似文献   

17.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8.
自80年代后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余华等先锋作家及其作品被称之为“后新潮”,他们对中国文学中的传统人文精神和文化秩序进行绝对地反叛和怀疑,根本否产极价值和意义,常常在恐惧和绝望中进行“死亡叙述”,描述死亡过程,93年余华小说《活着》的问世,表明他已进入“新写实”的行列,他的人生态度,文学观念等都已发生了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9.
<狂人日记>的文本存在,不仅是鲁迅对中国现代小说技法所开创的世纪性探索,而且是为寻求人文主题的语言生存,借现代小说独异的"叙事策略"所进行的一次"文化探险".对小说主题进行文化释读与对小说文本进行文学释读,是准确而全面释读"鲁迅文本"的基本视界.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 5 0年代以后 ,中国军事后勤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中传统粮台体制向近代粮台体制的转变是中国军事后勤变革的集中表现。曾国藩在创立近代勇营兵制的同时 ,对传统的粮台体制也进行了相应地改造 ,建立了勇营兵制下的近代粮台体制。本文通过考察近代粮台的产生背景、特点及兴衰历程 ,试图揭示晚清战时后勤体制在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以及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