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按史的顺序将汉语语法学论著对句子认识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各个时期又按其特点分为不同的类型,着力说明各类型、各时期的特点,认识的理论来源及前后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2.
邓章应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5(2)
文字学的学科地位及学科体系是文字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文字学的学科地位涉及文字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文字”的定义,文字与语言的关系等.文字学的核心研究对象是文字,但不能将其等同于书面语,也不能扩大为一般符号.文字与语言相比是一种不完全独立系统,但它与语言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可以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过去文字研究被包含在语言学研究中有传统和国外的双重影响,随着文字学的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应属当然.文字学的学科体系分成理论、具体和研究史三大类:理论研究可以分成普通文字学和比较文字学;具体研究是各种具体文字的特征和应用研究:文字学史研究文字学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3.
邓章应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3-56
中国文字学的观念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变化,从最早的汉字识字学,发展到为解经服务的传统小学,再到科学的语言文字之学和汉字学,然后又分别发展建立了古汉字学和现代汉字学,最后扩大到世界范围的文字研究。 相似文献
4.
5.
李冬鸽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2)
苏宝荣教授的文字学研究集中体现为对《说文解字》的注释与研究,对汉字形义关系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对汉字造字法与用字法的研究.其治学特点表现为注重研究课题的选择,关注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核心问题;注重研究成果的实际价值,理论与实用密切结合;注重研究方法的科学运用,强调动态地、辩证地、融通地考虑问题. 相似文献
6.
易含思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全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将中国语法学100年的发展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从中国语法学发展的角度肯定了邢福义著《汉语语法学》是中国语法学走向成熟的系统性奠基作和标志。第二部分系统评介了《汉语语法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彤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2):93-96
在甲骨文研究的早期阶段,罗振玉当数第一位功臣:他帮助了《铁云藏龟》和《契文举例》的出版;亲自搜集和公布了大量的甲骨文资料;在考释文字时大胆纠正《说文》的违失;用"由许书以溯金文,由金文以窥书契"的方法考释出560多个甲骨文字;在已识文字的基础上,罗振玉进一步"考求典制、稽证旧闻",探索商代历史、礼制和文化,为甲骨学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8.
蒋慧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84-185
在英语学习和研究中,我们往往对于英汉标点符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本文对英汉标点符号的几个用法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包括英、汉语句子结构相同时标点符号的差异;英、汉语句子结构不同时标点符号的差异等其它英、汉标点符号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前半叶汉语语法学的变换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晓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0(1):91-97
分析了汉语语法学兴起后50年间的变换分析 方法,评论了语法学史著述中关于变换分析方法运用情况所作的表述。 相似文献
10.
丁耀武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6(4):149-150
伍铁平教授的《语言文字学学术批判和批评文集》,是继伍先生的我国语言学第一部学术评论集《语言和文化评论集》和我国第一部语言文字学辨伪集《语言文字学辨伪集》之后,我国的又一部有关语言文字学学术批判和批评的代表性著作。该书针对我国语言文字学界存在的形形色色的语言腐败现象进行了一针见血的批判,对于一些学风不正现象进行了义正辞言的批评。书中体现出的呼唤学术民主、捍卫学术正义之精神及难能可贵的学风与文风,对于语言文字学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语源研究与连绵词的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珑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3):87-91
语源的研究可以使我们通过音与义的关系寻找字源、词源 ,揭示一部分连绵词的成因和特点 ,同时语源的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训释古籍文献中的连绵词语意 ,明确一词多形的一组连绵词之间的语源关系或文字假借关系 ,进而准确训释今天已经成为双音节单纯词的现代汉语连绵词词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0-94
象似性理论认为语言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之间存在照应性关系,语言结构不是任意的,而是有动因和理据可循的。象似性理论的这一观点可用于解释英语语法。通过对语法的距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及数量象似性加以阐释,已初步证明象似性理论对英语语法认知理据的理解富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袁健惠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4(4):110-114
《礼记·学记》中的“大学之教”部分,各家在断句和注解方面都存在歧见。对于任何文献而言,其语言必定刻有其所处时代的烙印,对其作语言层面的分析不能离开其所处历史时期的语言面貌。据此,以《礼记》、《孟子》和《春秋繁露》为语料,结合《礼记·学记》的内容和篇章结构特点对该句作出重新标注,可使各家的对错得失得到一个较为公正的评判。 相似文献
14.
杨鉴生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3):118-120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周易正义》是第一部横排标点本,有利于经典的普及与阅读,但也存在“断句不当”、“引号专名号使用不当”、“因标点使用不当使经文与疏文的关系不明朗”等缺点,笔者就这三个方面对标点本《周易正义》的几处标点提出商议,以资讨论。 相似文献
15.
英语修辞中的词汇修辞格至今很少人专文论及,即使有也是片段的,尚未有较详细、完整的论述.英语的词汇修辞格可分为21类23种,每种都有其独特的用法. 相似文献
16.
杨光荣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1):78-81
二维度词源学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方法.它由语义原则和语音原则所组成,语义原则可分为核义原则和类义原则,语音原则可分为声母原则和韵母原则.只要采用这四条高度抽象的原则,就可以推阐任一语言的语源系统. 相似文献
17.
195 9年 ,中华书局出版了顾颉刚等先生标点的《史记》 ,从此 ,以其高水平、科学的标点 ,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使《史记》广泛流通 ,中华本《史记》也就成为权威的标点本 ,作为运用现代标点符号整理古籍的典范而学习。但是 ,笔者在阅读《史记》的过程中 ,发现《史记》的标点也存在一些问题 ,仔细分析发现这些问题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未仔细分析文法、文意而出现错误 ;二、前后标点不一 ,违反同一性原则 ;三、本不应当断开却误加标点 ,割裂句子 ;四、未仔细审核特殊的字义、词义而出现错误 相似文献
18.
刘晓萍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语言中充满了象似性,除了常见的语音、词汇、语篇中的象似性之外,在汉语的标点符号中,同样可以发现其在使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5种象似性:标记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形态象似性、语义象似性. 相似文献
19.
萧世民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6):121-124
中国的标点符号产生得很早.但是早期阶段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形式多样,极不统一,很不规范,无形中降底了其应有的效应.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大的对标点符号进行规范化的运动,这些规范化运动对于引领标点符号的正确发展,指导民众书面语的使用,提高民众文化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罗建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1):51-56
本文从人的语源出发,探讨人的本质.汉字"人"的视像构型显示了面向未来,"向生而立"的人,蕴含着亲亲仁爱、血缘繁衍的时间性."大"是祈祷者(areter),是负有使命的祭司、贵族,是古代政治的整合者.在英语中,man的语源为思想、尺度(rule),因而与统治者(ruler)有关.Person是穿越神人关系的面具,与神沟通者,其意象与"大"相似.People的结构暗含着进入城邦的隐义,表征了人是政治(城邦)的动物的判断.通过中西语源的分析,可以说,人本质上是政治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