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设计的发展不仅是设计师的个人问题,而是整个社会认识的问题。本文从设计师、社会、教育等方面论述了我国设计师队伍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社会认识、设计师素养、设计教学改进等观点。  相似文献   

2.
匈牙利设计师、艺术家拉兹洛·莫霍里.纳吉是现代设计史上最重要的设计理念革新者和传播者之一,他在设计实践、理论探索和设计教育方面建树颇丰。他的名言"设计非一职业,乃一态度",从中折射出的设计生活观念晦涩与混沌,但是在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思想浪潮中产生深远的影响,迄今,仍然值得我们从设计的范畴、设计的社会责任角度进行反思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呼唤──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的要求,它的提出是当前我国教育观念的重要更新。实施素质教育应从基础教育抓起,培养现代人的整体素质,突出创造性与个性化,同时加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优化与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4.
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网络时代的到来,为教育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然而,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也十分严峻。加之学校的扩招,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的影响,当代中高等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呈现出下降趋势。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道德情操的教育与培养,重拾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这也是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现代设计在我国本来就是新型学科,所以无所谓“新思路”。但在开发大西北的号角声中,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将设计教育表述为“新思路”,旨在引起设计界、教育界同仁的重视,同时体现现代设计师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强调甘肃省设计教育的迫切性。 现代设计教育应当不同于纯美术教育,这一点在今天可以说已有共识。但在“包豪斯”时期,即现代设计教育的开创时期,当时的人们对此并不很理解。即伊“包豪斯”内部人士,对此也是见仁见智。早期“包豪斯”的教员中有些表现主义、神秘主义、抽象主义艺术家并没有真正抓住设计教育的特点,使“包…  相似文献   

6.
1导言:新的世纪即将来临,我国高等教育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师专体育教育专业应该怎么办?如何面向二十一世纪进行教学改革,这是一个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在目前体育教育专业领域内,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教学内容体系阵旧,教学方法单调,功利颂向明显,过于强调专业教育,缺乏素质教育,至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广大体育专业教育工作者探讨科学的培养方法,把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上。要正确处理好思想品德、专业素质、基础素质,人文精神和人格养成等方面的关系,促进学生知…  相似文献   

7.
社会进步与教育现状促使“素质教育”这一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不断发展和完善。素质教育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也是在社会发展中以人为中心的教育问题。对素质教育深层次内涵及重要意义的认识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思路,要紧紧抓住培养完善人格、提高人的整体素质、适应并促进社会全方位和谐发展这个核心  相似文献   

8.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整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影响到西北地区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女性受教育的状况影响到少数民族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影响到对少数民族下一代的教育。制约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女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有:自然条件的影响,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形态的历史影响,少数民族封闭心理的制约,女性自卑心理的影响。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女性社会化发展的问题进行思考,从深层次上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女性的教育及社会化发展进行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形势下,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以及我国现代社会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为了更进一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针对文科专业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环节、实践环节、社会活动等方面进行改革,来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使高等教育完成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社会公德的现代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传统社会极为漫长,其自然经济、专制统治、家族制度和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文化样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社会公德的生长发育.而从上世纪初叶肇始的社会公德培育又存在着许多问题.现今,我们需要通过培育公共领域、发展公德教育、建立健全奖惩机制等途径以实现我国社会公德的现代建构.  相似文献   

11.
现代保险精算的发展日新月异,保险业的变革对保险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我国保险精算教育在知识系统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将大工程思想引入保险精算教育中,从学生培养、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实验室建设等角度,提出了保险精算专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面对其教育对象时,往往忽视其性别的存在;在尊重和培养人的个性时,往往也忽略了性别的差异和对性别个性的关注.而人的性别是人在社会中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性别也将成为决定人生的发展的有关重要因素.所以,将性别教育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在大学校园中倡导先进的性别文化,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的拓展和方法论的改进.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是教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解决方式。我国正处在社会生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时期 ,问题变得尤其复杂 ,以致在传统的意义上 ,生活概念模糊了。因此 ,我们应该从现实的社会生活存在中 ,重新理解和把握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把儿童生活作为一种生态系统的存在就是认识这一问题的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高校的艺术教育在专业取向上应该向应用型倾斜,从而带动高校的艺术教育扩大办学规模。专业设置上从过去以纯艺术人才的培养向应用型人才过渡,设计类的专业人才适应市场需要应大力发展。办学过程中,课程设置上大力发展社会急需的各种应用型人才,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方式,提高培养对象的整体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能够更快地融入社会岗位。  相似文献   

15.
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人文教育作为培养整体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重要性却被部分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不同程度地忽视.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人文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是高等教育改革所必须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本文试图从剖析高校人文教育的地位和功能出发,结合我国目前高校人文教育的实际,对高校人文教育与培养整体素质人才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实验室具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功能 ,从教学角度来讲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重要基地。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要培养创新人才 ,首先教学必须创新 ,教学创新面临教学观念的根本改变 ,也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 :是“方法”的教育 ,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 ;是“创新”的教育 ,而不仅仅是“积累”的教育。在现代教育中 ,“知识”与“积累”仅仅是作为“创新”的必要条件和辅助手段而存在。我们无法想象 ,用我们过去之所学 ,教现在的学生怎样适应未来的世界。因此 ,建设一个能发挥实验教学在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中与之适应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17.
精英教育是一种以培养社会精英人才为目的的高质量、高标准的分流教育,也是一种差别化的可以体现教育公平的教育。新加坡通过采取精英教育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可以说新加坡经济的快速崛起和其独特的精英教育培养体系有着很大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说,新加坡精英教育体系是一种通过分流考试选拔精英并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型精英教育培养体系。中国的国情和新加坡有很多相似之处,我国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仍然需要再实行精英教育,但是我们的精英教育存在许多问题,通过研究新加坡精英教育的培养体系,借鉴其成功之处可以给我们的精英教育带来启示,提高我国的教育实力,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以人为本 ,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位学生 ,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作为学科教学组成之一的历史课教学 ,理所当然也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和创新。为此 ,这里略谈几点浅见。一、对历史教师素质的要求教师的素质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学识素质、技能素质。对历史教师的素质要求应与教师整体素质要求一致 ,但应有自己的侧重方面 :1、改革与创新的意识现代社会发展推动着教育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教育从理论观念上、办学体…  相似文献   

19.
图形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国内各大艺术院校的视觉传达专业,大多设置了图形设计的课程.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使现代图形设计的观念和条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设计师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组织,展示其创意,图形设计教育的主要目标也因此提升到对创造意识的培养和创意思维的训练上.本文从图形设计的思维角度出发,阐述了在图形设计教学中的一些思维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用社会性别意识审视中国的女性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透视了我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教育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分析了教育领域性别不公平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只有克服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障碍、认清教育中社会性别意识的现状与问题、树立正确的社会性别观念,才能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实现两性和谐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