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宗教和神学之间具有多样性,它们之间具有互惠关系。三者的区别体现在:哲学指研究万有或整个实在的第一原则或第一因;宗教在源初意义上涉及人和神之间的关系;特定的神学在基督教中发展起来,用以解释旧约和新约中神圣启示的内涵。从比较哲学和宗教来看,它们之间的区别有:宗教直接献身于神,哲学的对象是作为存在的存在;宗教以将自身献身于神圣权威的信仰为基础,哲学在其自身的知识领域之中则是自主的,以人类理性为其唯一权威;宗教态度热望获得拯救、修和以及与神圆融,哲学志在获得有关实在的原因的知识。宗教和哲学之间的共同点在于都具有实在主义精神。从比较宗教和神学来看,宗教和基督教神学在信仰神上是一致的,但神学以科学方式研习神圣启示的内涵。从比较哲学和神学来看,哲学没有信仰,神学具有信仰,其共同点是实在主义。今天人们尝试着将神学和生存主义哲学联合起来,其中序言部分是哲学,结论性部分是神学。  相似文献   

2.
宗教哲学与宗教的哲学均是哲学与宗教结合产生的宗教理论,但宗教哲学是把宗教哲学化,是一种做哲学的方式;宗教的哲学则把哲学宗教化,是信仰宗教的一种方式。二者在研究立场、研究目的、研究范式及宗教与哲学的结合方式等方面存在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3.
哲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历史课题,更是一个哲学内部的问题。因为任何彻底的哲学都不能不面对如何理解和对待宗教的问题。本文从讨论“什么是哲学”入手,试图通过深入分析理性的先验意识如何构成“这个世界”之根据来首先阐明哲学与数理科学的关系和界限,并在此基础上阐明哲学与宗教的内在关系及其界限。对这种内在关系的分析表明,哲学与宗教只不过是理性返回本源的两种不同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雅斯贝斯所说的"轴心时期",希腊、印度、以色列、中国的文化都开始出现转型,印度选择更为完备的宗教神学,希腊选择了纯粹的哲学,中国则抛弃了宗教神学,选择了世俗哲学。这一文化转折对中国的社会、文化和精神层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复杂的影响。文章从哲学发生的母体——宗教着手,通过分析中国宗教与血缘、宗法、政治的关系的变迁,分析了"轴心时期"中国世俗哲学产生的渊源和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西方宗教哲学的发展中,康德扮演了十分重要的理论角色。在康德之前,以自然神论为代表的近代理性主义宗教曾经辉煌一时,而在康德之后,近代西方宗教哲学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康德的道德宗教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同时又代表着启蒙运动发展的更高层次,这体现在康德一方面深刻批判了旧有的建立在自然理性基础上的近代理性主义宗教,同时又把宗教信仰的根基牢固树立在道德实践理性的基础上。康德宗教哲学的这一系列做法把整个近代西方宗教哲学引领到了一个关键性的十字路口,而正视和回应康德宗教哲学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就成为了19、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发展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相似文献   

6.
哲学与宗教同为人类社会生活最抽象、最集中的反映,都是人们的世界观,同其他意识形态相比,二者有着更多的相关联之处。本文通过对宗教起源的初步探讨,通过对宗教与哲学共进历程的分析,来研究宗教与哲学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康德宗教哲学与中西人格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中西文化的大背景,紧紧抓住被康德道德哲学提升到本源性高度的自由意志,从人性、信仰、良知等方面考察了康德宗教哲学的主要思想,并通过这种考察反过来揭示了西方文化、西方伦理学的内在结构,展现了中西文化心理、中西伦理学、中西人格结构的巨大差异:西方人把一切善恶归于不可规定的自由意志,并由此生出由恶向善转化的途径、手段或拯救之道;中国人则抽掉了自由意志的本源性,把对善恶的探讨最终归于对人天生本性自然为善的假定,甚至把自由意志也归结为自然本性,所以人性不是一个过程,人性的退化可以靠坚守和养护而避免,而不需要拯救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哲学领域,宗教哲学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如西方文化与基督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样,西方哲学中的许多重要概念范畴也与神学问题密不可分。中世纪经院哲学之父安瑟伦关于上帝存在的古典本体论证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该论证不仅表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提出和关注的问题是:基督宗教哲学的独立,究竟是开端还是终结.文章尝试讨论了(托名)狄奥尼修斯的哲学神学本体论,意在指出,其旨趣在于如何将一方面是绝对超验的上帝和作为另一方面的自我传介的上帝联系起来思考,来探究神学和哲学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与此相关联,本文探讨了(托名)狄奥尼修斯的梯次性存在论,以及与之相关的屈普里安所表述的"教会之外无救赎"的本体论基础及意义;(托名)狄奥尼修斯为屈普里安所表述的这一公理给出了本体论上的理由,并使之成为一种普遍真理.而恶及其来源的问题,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神正论问题,也是(托名)狄奥尼修斯在建构其哲学神学本体论时所无法绕过而必须讨论的主题;(托名)狄奥尼修斯并非如同奥古斯丁一样主要在神学层面讨论恶,而是重点在本体论和形上学的层面上研讨恶.本文认为,基督宗教哲学的独立自(托名)狄奥尼修斯始,而且(托名)狄奥尼修斯的哲学神学本体论思想具有一种超时间限定的品性,以及其对我们当代生命的意义,就此回答了本文在大标题中所提出的设问.  相似文献   

10.
阿拉伯哈里发帝国辽阔的疆域里,精英主义的唯理信仰与大众化的、传统的经典主义信仰发生对立时,产生了艾什尔里的折衷教义学。本文通过对双方对立观点的梳理,分析了艾什尔里调和启示和理性的折衷观点,从而发现人类思想的摇篮——宗教和哲学相互影响和渗透,哲学的认识被宗教吸纳解释关于教义的问题,向人们昭示宗教的真理观。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提出和关注的问题是:基督宗教哲学的独立,究竟是开端还是终结.文章尝试讨论了(托名)狄奥尼修斯的哲学神学本体论,意在指出,其旨趣在于如何将一方面是绝对超验的上帝和作为另一方面的自我传介的上帝联系起来思考,来探究神学和哲学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的.与此相关联,本文探讨了(托名)狄奥尼修斯的梯次性存在论,以及与之相关的屈普里安所表述的"教会之外无救赎"的本体论基础及意义;(托名)狄奥尼修斯为屈普里安所表述的这一公理给出了本体论上的理由,并使之成为一种普遍真理.而恶及其来源的问题,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神正论问题,也是(托名)狄奥尼修斯在建构其哲学神学本体论时所无法绕过而必须讨论的主题;(托名)狄奥尼修斯并非如同奥古斯丁一样主要在神学层面讨论恶,而是重点在本体论和形上学的层面上研讨恶.本文认为,基督宗教哲学的独立自(托名)狄奥尼修斯始,而且(托名)狄奥尼修斯的哲学神学本体论思想具有一种超时间限定的品性,以及其对我们当代生命的意义,就此回答了本文在大标题中所提出的设问.  相似文献   

12.
东方的文明主要表现在精神文化的文明,而精神文化的文明又来源于宗教文化,宗教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使人们在信仰宗教的同时,也促进了人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人具有了抽象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会给人类带来文明和进步。我们正确地理解宗教,深入地探究宗教的文化内涵,这将对人们的文化修养和社会的进步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通过概括并分析康德对宗教信仰的论证,揭示康德为论证宗教信仰的正当性而给宗教信仰奠立的真实可靠的基础,其实就是一种包容了理性主义的人本主义基础;揭示康德的宗教哲学论证宗教信仰的过程,就是在以实践理性说明信仰的内在根据的同时,以人的有限性(尤其是以人的道德现实的非纯粹性)说明宗教的外在形式,从而使宗教信仰完全被纳入到康德整个哲学体系所包含的以肯定人的二重性为前提并以此解释人类精神活动的一切现象这样一种人本主义中来加以解释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人是什么"是康德纯粹哲学之终极关切。尽管康德用哲学人类学来回答这一深刻命题,然而事实上,其宗教哲学专著《纯粹理性界线内的宗教》已经开始了对人性的研究,这体现了康德对"神-人"关系中,人的地位与尊严的强烈关切和深刻反思。康德认为,人之本性为自由。在自由的人性中,存在着向善的禀性和向恶的倾向两个维度。人性之根本使命是发动心灵的本体革命,做使自己配享幸福的德性之事。  相似文献   

15.
16.
论西塞罗的神学立场与宗教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具体考察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神学立场与宗教态度 ,指出西塞罗的神学立场与他晚年的哲学立场一致 ,一方面他以学园派怀疑主义的态度对以往神学观点进行研究 ,运用希腊哲学中的理性神思想对传统的、神人同形同性论的希腊罗马宗教进行批判 ;另一方面又站在有神论的立场上批评以伊壁鸠鲁学派为主的无神论思想。文章结合西塞罗本人的宗教经验对他的宗教态度进行辨析 ,指出他高度重视宗教的社会作用 ,但把传统和习俗作为宗教信仰的基础 ,又用宗教信仰作为政治、法律的合法性证明。最后结合实际 ,指出研究西塞罗宗教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西方哲学在诞生之际与其神话宗教传统有何种关系,这是希腊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学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两者之间有内在的连续性,另一种认为两者之间有一种断裂.本文通过区分前苏格拉底哲学中存在的三种思想倾向,即神秘主义、科学理性和哲学理性,对前苏格拉底哲学与宗教的关系进行了重新诠释.这种诠释,尤其是有关科学理性与哲学理性的区分,将有助于刻画西方哲学乃至西方文明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以宗教演变史的视角,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评介了当代国际知名学者、开罗大学教授艾哈迈德·谢莱比的生平与著作,以及由于他对各种宗教的深切了解,因而尽可能不带伊斯兰背景的宗教哲学研究的起因、成就与宗教观特色  相似文献   

20.
儒学是否宗教、有无宗教性是一个长期争论的历史性问题。由利玛窦来华传教开其端,中经康有为创立孔教会提倡尊孔读经,20世纪中叶得以较大程度地展开,70年代后期又掀起新的高潮。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宗教概念的理解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学者们大都从儒学的某个侧面与他们所理解的"宗教"在某种意义上的不同点或相似性来说明儒学的性质,因此还有必要进一步从理论与历史的结合上,重新界定宗教,从儒学发展过程内部去寻求儒学和宗教关系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