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安多是一个多民族文化交汇地区,这里有汉、藏、回、土、撒拉、保安、东乡、蒙古等民族生息繁衍,在长期的交往互动过程中,结合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关系,本文立足田野调查和历史文献资料,归纳了对等互动型、经济互补型、包裹嵌合型三种主要的民族关系发展模式,并探讨了安多民族关系模式形成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东方学发展的现代水平上,对欧亚各民族和政治共同体历史的局部研究,转为撰写关于它们历史的综合性论著是可能的。这种论著全面、统一和多样化,其目的在于阐明自第一次社会大分工至社会主义胜利前,它们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这些民族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每一个单独的民族和政治联盟只能是整个历史进程的许多参与者之一,因此,它的历史只有以整个欧亚为背景,并考虑到各种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和说明。  相似文献   

3.
回族饮食观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是中国较早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在食风食俗、烹饪技术等方面自成体系,并不断融汇国内外其他信奉伊斯兰教民族及汉、满、蒙等兄弟民族烹饪技法之长,形成独具一格的清真食品,享誉国内外。本文从民族学、历史学及宗教学等角度,对回族饮食观的形成、发展和特点进行探索。指出回族饮食观萌于唐宋,形成于元代,明清以降日臻成熟,几乎是与回回民族同生共长。其核心为饮食禁忌和养生食治之道。而特点大致有三:认为饮食的选择取决于食物本身的“摄生”和“卫性”,尤其强调“卫性”,注重禁忌;饮食上主张适中不偏,坚持“净洁为相宜,污浊受禁止”的原则;视尊老爱幼、热情待客、施舍济贫、讲究礼仪为美德,注重饮食在社会交往中的功能等  相似文献   

4.
宗教问题常常和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本文对前苏联各个时期特别是解体前夕中亚地区的宗教信仰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当局所实行的宗教政策进行考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信仰问题是解决好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对俄罗斯化的反抗从苏联报刊上可以看出一些迹象,近年来凡是批评党在中亚民族政策的信件,不管是署名的还是匿名的,都被送到党的机关,有的还可能流传到人民中间。但是直至现在,西方人还没有得到苏联中亚穆斯林人民私人出版的任何抗议文件。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如果想对中亚各共和国的民族感情作出推断,几乎必须完全依靠访问者的报导和苏联官方的出版物。但无论如何,从这些报导中,都无疑地使人感觉到,在中亚和在苏联其他地方一样,民  相似文献   

6.
走进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铁炉白族乡细杉村,山上树木枝繁叶茂,山下茶园葱葱郁郁;公路绕山进组,硬化到户;民房依山而建,彰显特色;村民丰衣足食,生活安逸……生态家园建设使这个湘鄂边区的白族山寨处处焕发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7.
中亚五国的民族关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论述了中亚五国的民族构成、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内容及成因,剖析了独立后中亚国家民族理论的转变、民族政策的调整,最后就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的跨界民族问题进行了必要阐述.  相似文献   

8.
从人与自然环境关系及有关生态方面民俗研究成果积累的学科建设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中国生态民俗学的构想;并从生态民俗的视野,关于植物生态民俗,关于动物生态民俗,自然周期的生态民俗,人类在食物链中居统治地位的生态民俗等五个论题,阐述了中国生态民俗研究的重要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娜 《世界民族》2006,(5):53-58
许多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这样的情况本民族的一部分人由于种种原因远离故土,来到陌生的异国他乡,置身于全新的异民族环境中,并逐步适应陌生的环境。沙俄时期,大批俄罗斯人作为“农民殖民者”移居中亚,这些俄罗斯农民移民就属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地域群体。他们长期生活在与祖籍地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下,与文化传统相去甚远的异民族居民交往。在对这种全新生活环境的适应过程中,他们与异民族居民建立了一种新的族际关系,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族际交流文化。  相似文献   

10.
清代基本解决了中国历史上长期未能解决的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战争矛盾,这是史学界均认同的事实。然而,满族依靠什么特殊的条件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从满族形成发展史,以及满族文化与满族精神特性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析,提出了满族农耕、游牧、射猎文化的多元性和由此而产生的民族思想,是解决这一矛盾最根本原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侗族生活在我国黔东南以及鄂西地区的山区,受历史原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经济条件的制约,形成了独特的饮食习惯。其饮食特点主要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杂、酸、生、乐。其饮食结构的多样性与独特性直接影响着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有效地维护着侗族地区生态平衡。本文主要从饮食习俗的角度出发,探讨侗族饮食结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侗族生活在我国黔东南以及鄂西地区的山区,受历史原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经济条件的制约,形成了独特的饮食习惯。其饮食特点主要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杂、酸、生、乐。其饮食结构的多样性与独特性直接影响着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有效地维护着侗族地区生态平衡。本文主要从饮食习俗的角度出发,探讨侗族饮食结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正> 楚人起自中原,封于南域,其风俗与中原华夏诸国差异极大。中原乃仪之乡,而楚处蛮夷之间,蛮气氲氤,华夏诸侯素以蛮夷视之,“荆蛮”、“楚蛮”、“南蛮”的名称也由此而来;楚人一向也以“蛮夷”自称。楚子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武王三十五年(前  相似文献   

14.
元朝对西藏的征服和统治,给西藏社会内部带来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以教派势力为核心的政权模式——即萨迦政权模式在西藏的逐步确立和发展。萨迦政权的确立和发展,不但对后来的西藏地方政体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后来的西藏地方政权与中央王朝之间的关系模式。因此,对萨迦政权本身进行深入探讨,将有助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特色的民族问题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张忠江杨秀珍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的实际相结合,在漫长而艰难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探索了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建立起中国特色的民族问题理论。回顾和阐述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对进一步正确认识和处理...  相似文献   

16.
饮食人类学是应用人类学理论和方法研究饮食世界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实践证明,在饮食人类学研究中,民族志不失为一种好的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丽水一回族餐厅的详细描述,探讨如何将民族志应用于饮食人类学:民族志对饮食文化的理解是通过多种资料而形成的,传统民族志资料收集方法依然是饮食民族志资料收集的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毛南族中以谭姓的人最多,约占本民族总人口的80%以上。他们都说是一位男始祖的后代,解放前其宗族势力较强。这种特殊局面的形成,是我们在研究毛南族的历史时,必须弄清的问题之一。由于有关的史料奇缺,我们只有通过实地调查,从残存的社会现象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进行探索。在此冀以一管之见,求教于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8.
生态室内设计是我国设计行业对环保理念的一种实际应用.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基础之上,室内设计可以调整室内环境,满足人们对舒适度,以及自然与人类融合的追求.这就需要借助于生态理论,形成生态室内设计.同时生态室内设计,也是目前人们生活理念的一个体现,对舒适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环境保护和居住环境重视的展示,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生态室内设计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9.
生态室内设计是我国设计行业对环保理念的一种实际应用。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基础之上,室内设计可以调整室内环境,满足人们对舒适度,以及自然与人类融合的追求。这就需要借助于生态理论,形成生态室内设计。同时生态室内设计,也是目前人们生活理念的一个体现,对舒适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环境保护和居住环境重视的展示,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生态室内设计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20.
“桃花源”因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而名满天下,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追寻与考证从来不曾停止过:“桃花源”到底在哪里,它究竟是一个虚构的艺术世界,还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如果真的曾经存在过,那么,它又在哪里呢,它所展示的到底是怎样一种文化环境?民族学家彭伊立、覃武陵在其父彭泊先生(我国50年代对土家族进行民族认定的先驱之一)民族思想的影响和启示下,对桃花源与武陵蛮的渊源进行深入研究,以失落了2000多年的巴文化为契机,运用民族学的新理论以及考古界、地质地理界和现代科技最新成果,对“桃花源”这一千古悬谜做出了大胆、独特而合理的推测与解释。本刊曾在2004年第5期刊发过两人撰写的《〈桃花源记〉并非虚构》一文,阐述了“东晋末年我国武陵山区腹地‘武陵蛮’的生活现实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写作原型”这一观点。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在“争鸣”栏目对彭伊立、覃武陵两位先生近期撰写的该专题系列文章予以连续刊载,希望能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