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中日机电产品零部件贸易发展概况、产业内贸易水平及类型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此揭示中日机电产品生产分工的历史演变规律及最新进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日机电产品零部件贸易经历了显著的增长,其分工格局已经实现了由产业间分工到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的深刻转变。但是,中国在中日生产分工体系中居于价值链末端的地位依然未得到改变。中国政府和企业需采取大力培育规模经济、促进产品差异化、发展对日直接投资及高效整合产业链等措施,进一步推动中日产业分工的深化,并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服务贸易迅速发展,产业内贸易成为了服务贸易的主要贸易模式。在金融服务贸易领域,中国与日本在国际竞争力方面尽管存在较大差异,但产业内贸易也成为两国间的主要贸易模式,这一现象十分值得关注。本文利用联合国数据库2000-2012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中日金融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对中日汇率、人均收入差异、对外直接投资等影响中日金融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汇率是影响中日金融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最重要的因素,中日人均收入差异是影响两国金融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韩贸易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阴之春 《求是学刊》2006,33(3):69-74
文章从中韩两国的贸易商品构成入手,通过计算中韩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指数指标,来分析中韩两国建交十多年来的贸易发展状况和贸易结构变化,从中发现:中韩两国的产业间贸易水平较低,而代表水平分工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则较高且增长很快,这种现象在占中韩贸易主体的工业制成品贸易中表现尤为明显;在产业内贸易中,代表相同质量产品的水平产业内贸易的份额要高于同一产业不同环节有差异产品的垂直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4.
中俄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俄双边贸易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虽然双边贸易总体水平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但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从总体状况和商品结构两方面分析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俄产业内贸易整体上拥有广阔前景但短期内将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将随时间变化逐步增长.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及贸易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计算了柏拉萨指数,结果显示东盟与中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稳步提高,说明两者专业化分工的程度越来越高.可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出口相似度指数表明中国与日韩及东盟国家在贸易上同时存在互补性和竞争性;由于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多数集中在资金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所以与日韩的互补性关系更强一些,在一些产品上与东盟国家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的竞争性关系使即将建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可能获得一体化的贸易创造效应,互补关系则在推进自由贸易区进程方面会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贸易分工理论的演变及其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贸易分工理论的演变经历过产业间贸易分工、产业内贸易分工的发展阶段,能有效地解释全部生产过程建立在一国国内或经济体内部的最终产品的贸易现象。然后随着现代加工贸易的发展,形成一种揭示中间投入品贸易现象的新贸易分工现象———产品内贸易分工,解释了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无法解释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贸易分工的理论演变,阐述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意义上以最终产品贸易为基础的国际分工格局已被新型的以组成产品价值环节为对象的国际价值链分工所替代,导致当代全球制造业分工现出了分工主体专业化、分工形式要素化和分工空间集群化的新特点。因此,新时期东北制造业的发展,应遵循21世纪国际制造业分工的时代特征,积极参与全球制造业价值链分工体系、促进东北制造业分工专业化水平,完善东北制造业产业集群和培育参与国际价值链分工的高级要素。  相似文献   

8.
中日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7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额达到 3 2 51亿美元 ,日本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其份额为 1 8.7% ,达到 60 8亿美元。从数字上看两国的贸易数额巨大 ,分别对两国的贸易格局构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探讨中日产业间及产业内贸易的比较优势 ,对于两国今后的贸易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关于贸易活动的主要理论探讨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利益理论认为两国若实行完全专业化或局部专业化的国际分工 ,各国只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然后通过国际贸易 ,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进口自己处于比较劣势的产品 ,则两国都可以从国际分工——…  相似文献   

9.
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中日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中日之间的产业内分工日益深化,两国的贸易结构和产业竞争力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中日在经济发展水平、贸易结构、市场开放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且中国的部分产业还处于相对劣势,在对日竞争中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今后,随着贸易自由化和中日产业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在扩大市场开放的同时,需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标准,从而提升中国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以来,从进出口总量上看,我国农产品贸易量增长快速,其中进口的增长幅度更大,导致贸易差额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逆差;从进出口结构上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较快,进口增长缓慢,土地密集型则进口增长较快,出口增长缓慢,符合比较优势原则;从多元回归模型的分析来看,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汇率、居民收入、结构性的粮食缺口及关税等.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产品贸易良性发展,需要加大农业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农产品比较优势;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提高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改变农产品贸易的不对称格局以及积极寻找应对缺乏价格优势的农产品出口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