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哲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35,(0)
一上海的定名与设县的沿革上海名称的来源,解释有三:(一)据明嘉靖上海县志总序中说:『上海者,以居海之上洋也』;(二)据明万历上海县志疆域中所记,谓『其名上海者,按永乐大典载郏直水利书,谓松江南有大浦十八,中有上海下海二浦,今县治之左,有大川,曰黄浦,亦曰上海浦,县之得名以此』;(三)第二说原注云:『或云宋初诸番市舶,直达青龙江镇,后江流渐隘,市舶在今县治处登岸,故称上海』。 相似文献
2.
陆振嶽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2)
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河山壮丽。勤劳而智慧的人民,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建筑起一座座著名的城市。这些古城是我们文明古国的见证。苏州,便是其中之一。本文拟就苏州历史沿革的情况,作一些粗略的考证。一、得名的由来与变化苏州,这个特定的地名,在历史上,与其他古城一样,有着一个产生和演变的过程。它先后有吴、阖闾城、姑苏、吴城、 相似文献
3.
自楚秦迄隋唐,竟陵曾为邑、县、郡之名,史不绝书。竟陵沿革,头绪纷乱,难于稽考;竟陵故城,注说不少,各指不一。本文拟采前人成果,集众家所说,略考竟陵各朝所在,这对于研究湖北古史与古地理,澄清某些记载与认识上的问题,相信不无裨益,专此求教于史地学家与方志编纂者。 一、秦取楚竟陵置县 1.古代学者把竟陵的历史沿革上溯到传说时代,唐李吉甫就以为竟陵“县城本古风城”,为古之风国,(《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一》),传黄帝得风后于此(罗泌:《路史》、廖鸣吾:《楚史》)。此乃传说,无以取信。 2.唐梁载言以为竟陵为《禹贡》梁州之域(王谟:《汉唐地理书钞·十道志》)。从汉代起,人们就以为这里是古郧子国地,后并于楚,大夫斗辛封此(《汉书·地理志》、《水经·沔水注》。郧国在竟陵地大抵是不错的,战国竟陵邑与郧乡是否问治一处,有待深入研究。 3.竟陵之为楚邑,见于《战国策》。楚怀王18年(前311),张仪为秦破纵连横,说楚王曰:“秦西有巴蜀,方船积粟,起于汶山,循江而下,……不至十日而距杆关。杆关惊,则从竟陵已东,尽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有已”(《战国策·楚策一》)。杆关当在江上。 相似文献
4.
叶晓彬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94-99
甘孜藏区的受教育状况虽然有很大改善,但整体发展水平仍然很低且不平衡,存在着教育投入不足、师资队伍量少质弱、教育模式不合理,以及农牧区家长短期功利意识强烈、不重视子女教育等问题。为了保障甘孜藏区少数民族子女的受教育权,应尽快制定单行教育条例,改革教育主体和投资体制单一的办学状态,适当引入个人和社会力量办学;同时,加大对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环境,采取定向培训和引进等政策加大“双语”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内容应注重实用性,逐步实现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创业、就业、升学并重的教育模式,走寄宿制办学道路。 相似文献
5.
吕以春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85,(3)
定海县,是浙江舟山地区一个举足轻重的县份。说它举足轻重,不仅因为它的陆地面积和人口,在舟山诸县中是首屈一指的,它的主要县域又在舟山群岛最大的岛屿舟山本岛上;也不仅因为它是舟山地区行政公署的所在地;而是今舟山地区所辖的岱山、普陀等县,在历史上都是定海县的一部分,在清代至民国的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定海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书院沿革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荣贤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4,(4)
中国古代书院沿革考略傅荣贤中国古代典籍事业渊远流长。大约在商周之际即已形成了较为严格的典籍管理和典籍使用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而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藏书组织的书院,它的兴起则要推迟到唐代。一般地说,古代书院的职能集中体现在藏书、供祀和讲学... 相似文献
7.
羌族地区北接甘肃、青海,南连四川,包括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部岷江流域的汶川、理县、茂县、松潘及黑水等县,以及与之毗邻的绵阳市西部湔江流域的北川羌族自治县一带,始为古蜀国蚕丛氏活动区域.秦末汉初,羌族进入该地区.公元前285年,秦国置湔氐道隶属蜀郡,羌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此后2000多年建置颇多变迁. 相似文献
8.
宋慧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5):123-127
藏区农牧民的生活质量和消费结构是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扩大内需"政策最终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深入,四川甘孜藏区农牧民的市场参与意识、竞争意识都得以加强,农牧民收入增速加快、产业结构逐步改善、民生工程步步推进,四川甘孜藏区农牧民消费结构相应发生变化,呈现出消费支出绝对额偏低、以生活消费支出为主、恩格尔系数偏高、消费结构中居住和医疗等支出比重上升、文教娱乐与衣着支出比重下降等特点。只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作用,继续拓宽藏区农牧民收入渠道,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才能提高四川甘孜藏区农牧民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满足更高的需求层次。 相似文献
9.
王根明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3)
灵武县历代行政建置沿革考略王根明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公元8年),全国设司隶校尉部和13个州刺史部,[1]辖一百零三郡国。[2]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设灵洲县,县址在今灵武县西北河中堡附近。县北有河奇苑、号非苑两官马场。[3]此时宁夏属北地、... 相似文献
10.
11.
四川甘孜藏区地属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各方面条件艰苦,新闻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着专业新闻人才少、双语人才缺乏、人才结构不合理、工作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甘孜藏区新闻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国家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地方政府加强自身造血功能,新闻单位健全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12.
张强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4):46-49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传播生态格局的变化,即便是处于内陆少数民族地区的甘孜藏区也不例外。面对着传播主体
多元化和舆论复杂化的甘孜藏区传播生态新格局,传统媒体走上了融合转型的发展道路,以期在融媒体时代增强甘孜藏区的
舆论引导力。而现实情况是甘孜藏区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面临着重重困难,目前还处于初级融合转向内容融合的路径中,深
度融合未见动作。为此,甘孜藏区传统媒体需通过正确认识互联网思维、加强媒体矩阵化运营和注重传统媒体的品牌延伸等
策略推动自身媒体的融合转型发展,为促进本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维护民族团结统一做出应有之责。 相似文献
13.
丁勇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6):191-192
对甘孜藏区新建本科院校来讲,过去形成的专科学校的常规型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升格后的新学校。升格后,学校以举办普通本科教育为主,其培养目标已发生了较大变化,与高职高专教育有较大不同,而且知识更新越来越快,融合程度越来越深,原来单一知识结构基础上的“专才”教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求,而学校的办学定位又决定了自身的办学道路宽窄,因此,研究甘孜藏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四川甘孜藏区,提出了“美丽生态和谐幸福新甘孜建设”等发展战略。完成了“帐蓬新生活和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正在实施的“9+3免费职业教育”、“农牧区医疗卫生建设”等“三大民生工程”的规划和战略等,对甘孜州整体民生发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加强甘孜藏区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牧民定居新生活政策更加完善,发展产业,拉动农牧业发展;牧民定居点效能,乡村新农村建设等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完善城乡统筹发展机制理论,充分把民族地区优势的物质资源和特色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促进经济发展。结合四川省委、省政府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牧民定居新生活,结合2011年11月中共甘孜州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生态甘孜,和谐甘孜,幸福甘孜”的发展战略目标;结合甘孜藏区新农牧区发展的具体特征和要求,研究完善甘孜藏区农牧区牧民定居后可持续发展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文章基于四川省甘孜藏区三县幼儿园、小学教师省级普通话测试结果,对其普通话水平状况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在目前的社会发展进程中,藏区幼儿园、小学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总体偏低,区域普通话水平发展不均衡,并受到经济发展、地理位置、语言环境、语言意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相似文献
17.
秦和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2):225-233
清代,中央政府视甘孜藏区为"内属区域",采取内地民族地区的管理方式,"流"(官)主"土"(司)从而实施统治。雍正初年,清政府划分川、滇、藏三地界线后,设立雅州府打箭炉厅,驻扎军队,派遣官员及将领,封土司委土目,施以管理。稍后,清政府设立三处粮台,粮务委员监控地方,加强统治。清末,清政府改土归流,废土司建官府,改造基层,拟建西康省,彻底"内地化"。清政府在甘孜藏区的设治特点及演变状况说明所谓"大藏区"是不存在的,中央政府依据藏区实际、沿袭传统,因俗而治,分区管理。 相似文献
18.
四川甘孜藏区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开发对甘孜藏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传统的粗放型开发模式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的破坏。本文分析了甘孜藏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针对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甘孜藏区矿产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嘉塔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1)
在藏区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采取沿海开放地区和一些试验区的作法,建立试验区,势在必行。文章从把甘孜州作为藏区两个文明建设的试验区的条件,建设两个文明“窗口”的对策思路等方面,论述了甘孜州作为藏区两个文明建设的试验区所具备的主客观条件和可示范性,以及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蒋彬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11):19-22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城更庆镇居民宗教活动的个案考察 ,揭示了当代藏区城镇居民宗教活动的特点 ,认为解放 5 0多年以来 ,甘孜藏区居民特别是生活在城镇藏族的宗教信仰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