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30年来,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孕育、萌生、成长,其学科意识也经历了“鉴别比较”“比较研究”“跨文化对话”的更替过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者要通过“聚焦居间研究”“发掘文化设定”“觉悟自身实践品质”的方式深化和践履“跨文化对话”的学科意识,并在归正学科规范、正视学科地位的学科意识自觉中内在地推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的后期发育和成熟。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在扩展、充盈并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研究成果的发展路径上前途光明。 高度“中国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应当在其科学化过程中经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研究成果的检验。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是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实力雄厚、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2001年被批准为硕士点,现有在校研究生25人,2002年先后被评为校级、省级重点学科,2003年成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2004年以该学科为主体与核心组建的“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基地被批准为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科点负责人为文学博士王友胜教授。目前该学科的学术队伍共有23人,其中教授11人(含退休教授3人)。副教授8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7人,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论的世纪性回顾与展望李建中1中国文论在本世纪初的历史功绩,有两项值得大书特书。一是建立了一门新的学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二是大量引进介绍西方(包括俄国和日本)的文学理论。这是两件相互矛盾的事情。创建“古代文论”,意味着整理和宏扬中国文论的历史与...  相似文献   

4.
文化定型是交际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作为交际的初始预测,定型有利于加快交际中的信息加工,简化认知过程。但当前复杂社会背景下多元文化共生的现状对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定型这一心理认知策略提出新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建立某种定型来概括文化差异,帮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相互了解;另一方面,要防止过分定型所带来的概括偏差,阻碍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因此,从文化多元共生的意义出发,重新审视“文化定型”,探析多元文化视角下“文化定型”的“破”与“立”对跨文化交际的价值,有助于增强文化意识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保证了跨文化交际的灵活性、有效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人类学是一门多学科、跨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以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研究为对象,以探讨人类历史文化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为目的,运用跨文化(Intercultural)之历史深度描述方法界定历史人类学,具有重要的实践理论意义。跨文化(Intercultural)是指文化的“内在性”、“涵化性”和“互动性”,即通过跨族群文化互动构建历史人类学理论,它与历史认识论、方法论和本体论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根据历史民族志和历史人类学的学科特点,跨文化理论方法已经成为研究历史人类学的主要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6.
20世纪诸艺术流派争鸣之际,亦是中国专业音乐创作发轫之时。作为文化交融的产物,中国专业音乐一方面在探索不同于西方音乐体系的道路,另一方面试图从中国传统音乐模式中推陈出新。在跨文化语境中,中国专业音乐成为“中国乐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世界呈现艺术自信和文化自强。这些音乐作品能够跨越不同的国家与民族,在各历史时期、多元学科中进行跨文化书写。尤其近年来专业音乐创作推进了大众文化与学院派之间的融合,凸显出当代作曲家独特的文化观念与基于跨文化对位的“文化书写”。以跨文化视角梳理当代专业音乐创作的历史背景,并提炼经典作品中人文与音乐本体对位之特征,探寻其音响空间构成的文化属性,从而彰显当代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7.
王立教授新著《中国古代文学主题学思想研究》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列入“当代名家文库”面世了,这是国内主题学研究进入新阶段的一个标志。该书由四编组成:“国别文学主题史接受编”、“国别文学主题母题个案研究编”、“文学母题跨文化溯源比较编”、“主题学思想及主题学研究史总结编”。之所以以这最后一编命名,是因为这一编,在作者的主题学研究中,占有一个新起点、新高度的突出地位,即从个别性的母题追索,上升为一种理论方法的提升概括,并且从民族文化的深处提炼主题学的思路,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比较文学作为具有强烈实践性、先锋性、开放性和反思性品格的间性学科,随着“居间性”成为比较文学研究的新基础,如何创建基于间在性之上的跨越关系就成为最为关键的环节,在此情形下,参与比较的研究工作者的身份就成了该学科发展最主要的焦虑因子。法国比较哲学家朱利安提出“迂回与进入”的跨文化比较策略,倡导从基于自身立场而经由他者文化来达成自我文化的转换与创新,在不断汲取他者文化异质性元素并持续地对自我否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从而在跨文化比较研究中真正确立起自我的身份,这种寻求异质性的跨文化“间距”策略或许不失为一条可资借鉴的“求异”路径。  相似文献   

9.
直到目前为止,对跨文化教育这一概念似乎还没有比较权威的为人们所公认的解释。就一般的意义而言,跨文化教育是指在不同文化环境中实施的一种相同或相近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内容。为了便于准确理解这一概念,有必要对文化的含义进行一番梳理。“文化”这个词,在中国具有多重含义。“文化”的第一种含义是指一般知识,包括语文知识,例如“学文化”中的“文化”即指此而言。这种“文化”的含义相当于接受知识,说谁“有文化”,就是说这个人接受过教育,相反则指未受过文化教育;而说谁“文化水平高”,是说这个人受过较高程度的教育,反之则…  相似文献   

10.
“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研究基地”依托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于2011年4月组建,并于2011年11月被自治区教育厅批准为自治区首批普通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一个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建设、社会咨询服务、深化科研体制改革为一体的科研机构。基地依托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俄语语言文学”、新疆大学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  相似文献   

11.
从语言习得的角度界定文化的基本特征 ,用“文化习得”和“语言习得”两个概念描述“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以语言分析中的文化参照物为切入点 ,考察语言与文化互相渗透、互为依托的关系。运用当代社会学把文化界定为某种特定群体所共有的行为规范和价值体系的理论 ,把文化视为集体编码和程序设计 ,考察语言分析过程中的文化解码的跨文化交际行为。把语言行为视为文化交流过程的理论对外语教学具有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比较视域是比较诗学汇通性研究的主体,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构成了比较视域的基本内涵。文本之间互文性的客观存在使异质文化(如中西文化)诗学理论文本间互为交织、互为引义、互为转换的网络互渗层面得以成立,为比较视域融合(交集)的确立奠定了存在基础,从而为比较视域的拓展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只有建立在互文关系之上,以融合的比较视域为本体的比较诗学研究才是真正学理意义上的互照互识的汇通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性文化”的日益凸显,在人文科学领域,“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逐渐显示出其现代意义。该学科帮助本国、本民族、本地域克服文化自我中心主义、强化对并质文化的相互理解、沟通,进而对自己民族文化给予正确反恩。在该学术视野下,对于蒙古族传统自在文化与欧洲若干具有游牧文化基因的民族文化类型做跨文化比较,将有助于我们揭示东西方游牧文化差异性与民族文化人格的不同历史走向。客观而科学地认知本民族特征是超越民族虚妄或自卑的前提,而民族特征的认知必须是在民族比较和文化比较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和科学研究得出的,真正的民族尊严也是建立在对自身文化清醒认知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4.
2006年4月15—17日,中文学科通识教育改革——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上海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发起并与上海市中国语言文学教育高地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人文社科报章杂志的五十余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就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课教学现状、中国古代文学在当今社会尤其是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培养目标、课程教育改革等一系列问题作了认真的研讨。会议由上海大学特聘教授王兆鹏主持。上海大学教授董乃斌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叶志明在…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人类面临种种危机:流行疾病、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等。各种现代化危机的产生,在20世纪后期引发了遍及世 界的“文化寻根”热。作为邻国的日本在中国的文化寻根进入了新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学者鸟越宪三郎提出“日本 人的发源地在云南”的假说。随后,20世纪80年代乃至90年代,“彝族说”为其中关注的焦点。日本的文化寻根原本是为“日本 人论”寻找源流,在此背景下,出现诸多彝族与日本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成果。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彝族与日本的跨文化比 较研究为中心进行特征分析,认为全球化背景下,突破传统文本,通过影像志方法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将是未来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6.
湖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隶属于湖北大学文学院。湖北大学文学院成立于2003年,是在湖北大学中文系、新闻与传播学系、古籍整理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文学院现拥有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新闻学与传播学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湖北省中国语言文学一级重点学科、“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三个。湖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学科,是湖北省首批省级重点学科。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1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该学位点基础较为厚实,梯队较为…  相似文献   

17.
在肯定中国英语现实存在及其发展必然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中国英语在交际过程中存在的三大交际问题,即中国文化失语、言语形式的“难以理解”和言语行为的“不得体”。针对以上三大问题,探讨大学英语教学应着眼于大部分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处在中式语境下的实际情况,应该重在培养学习者对跨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不是靠单纯的模仿达到绝对准确和地道,而是努力做到在保有自身语言特色的同时实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8.
事功进取与超越解脱既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两种走向,也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两种追求。本文重点讨论中国古代文学主体对“超越解脱”的追求,认为他们的“超越解脱”模式大体可分为下列五种情形,即:自慰自遣、放浪玩世、隐逸旷达、遁入虚无、走向美学。  相似文献   

19.
跨文化交际:差异与沟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跨文化交际是一门涉及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语言学、民俗学、文化学以及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等多种学科的边缘学科和综合性学科。这门学科自本世纪七十年代起发轫于美国以来,在外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正如王佐良教授指出的:“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只有认识文化上的差异,提高文化敏感性,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才能有意识地减少和缩小文化差异,使交际双方顺利地理解和沟通。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呢?“交际”一词源于拉丁语的动词Communicare,意为分享、传递共同的信息。跨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最新学术动向是从不同侧面突出强调文学的文化功能,作为一种自觉而清醒的学术选择,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学术思路,反映了当今国际学术界的发展态势,也与国际潮流暗合。本文认为,比较文学的跨文化研究是一种学术范式的跳跃与转型,旨在向文学“普遍的文化价值层面”迅速推进,以提高比较文学研究的科学品位,因此,当国际学术界普遍将90年代所谓“后文学时代”的全球话语认定为“文化研究”时,中国比较文学界突出比较文学的跨文化功能无疑是对国际学术潮流的一种积极应答,而跨文化研究也将在世纪之交成为中西比较文学研究双向融摄的显性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