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立宪的法文化思想,在兴中会时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同盟会成立至辛亥革命爆发,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法文化论争,从更深更广的层面介绍了西方近代先进的法文化,宣扬了学习西方法文化改造中国社会的思想.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政府的建立,资产阶级法律学说也由此付诸实践,揭开了近代中国法制近代化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兴中会之始创,过去有1892年澳门说、1893年广州说,以及1894年檀香山说,而以檀香山说最为可取.1895年,兴中会在香港成立总会.比较兴中会相继在檀香山与香港制定的宣言和章程,可知香港兴中会总会实为首具革命意向之团体;陈少白在香港创设《中国日报》,宣传革命,是为革命报刊始祖;该会于香港策动乙未广州之役,是为武装起义之始.香港兴中会总会遂能于近代中国革命运动中先拔头筹,香港亦因此成为近代中国革命之摇篮.  相似文献   

3.
15年的复关谈判使中国了解到要在谈判中处于主动的地位就要具备两个条件:掌握国际社会法律与规则及充分了解谈判对手。为了充分说明这两个条件的重要性,文章以中欧入世谈判中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一次谈判为切入点,运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分析了此次谈判中的深层次问题---为何欧盟在谈判中会取得比美国多20%的利益,并指出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欧盟在中国入世过程中态度的转变,以及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1993年12月15日,在中英双方未就1994/1995年选举安排问题达成协议的情况下,港英当局就将有关的部分立法草案提交给立法局讨论,这意味着这场谈判已经终止。这场谈判究竟因何而起,为何破裂,其影响如何,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5.
1941年美日谈判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重要外交事件,它与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有密切的关系。四十年来,虽然众多中外历史、外交论著对它作过述评,但对其性质和后果仍有不同看法。较为普遍的意见认为是美国对日本实行“绥靖政策”的。“远东慕尼黑阴谋”,鼓励了日本的侵略野心,引出了珍珠港事件;另一种意见认为很难说双方对谈判有诚意,也许目的是为了蒙蔽对方.罗斯福“尽力使日本承担谈判破裂的责任”,以激发美国人积极参战,但代价是一场悲剧性的灾难;还有一种极端的看法,认为是罗斯福故意玩弄阴谋或苦肉计,逼日本人放第一枪,造成了珍珠港事件,把美国投入战争。前两种意见可能是对这一复杂诡秘的外交事件的片面分析和判断,后者则是为日本法西斯开脱罪责的荒谬言辞。  相似文献   

6.
严格地说,中国近代农业思想是伴随资产阶级早期改良派的出现而产生的。它的形成过程和理论特点,展示了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变动的复杂性,反映出近代经济思想演变的曲折性。近代农业思想有哪些特点?它与封建农业思想的区别何在?它的发展脉络怎样?它对今天的经济改革有何启示?对这些问题,本文试略陈个人管见,以此引玉。怎样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农业思想的一个核心问题。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军事入侵和商品倾销,一些改良派经济学者注  相似文献   

7.
"债务"原本是美国拒不承认苏联的借口.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同苏联外长李维诺夫举行建交谈判就债务问题达成一个<君子协定>:美国给苏联"一笔贷款",苏联给贷款一个除正常利息外的"附加利息",以此作为对债务的偿还;建交后美国撕毁了它,举行的债务谈判破裂,两国关系恶化.重新审视历史发现谈判是美国蓄意破坏的,扔开<君子协定>重新提出明知苏联无法接受的条件使谈判破裂,并借此显示同苏联关系的恶化.为同苏联建交罗斯福从全球战略出发捡起了苏联这张牌,又从策略上考虑压下手中的苏联牌,债务问题正被当作藏起牌的手段.这策略是在建交时就制订了的.澄清债务谈判的历史提供了一个走出罗斯福"外交迷宫"的线团.  相似文献   

8.
经过一轮轮谈判,中国迄今仍未加入WTO。这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目前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应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加入WTO的问题?加入WTO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会怎样?为此,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于近日联合举办了1999年复旦大学第三次学术沙龙暨“复旦经济论坛”第38期,对中国加入WTO进行了认真的理性反思和深刻的理论思考。1.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中国加入WTO是一个重大而十分复杂的问题。它不仅仅是世界经济问题,不是中国一方面的问题,它还是国际关系问题,还涉及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目前还与科索沃突发事件有…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为商讨国家大计,曾举行重庆谈判、政协会议和停战谈判,其中停战谈判长达一年的时间,由于停战谈判的破裂而致全面内战。本文拟对停战谈判作一初步探讨,就教于史学界。一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一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要求投降。当时,在中国境内除苏联军队外有日本军队一百二十八万余人,分布在华南、华北等地;伪军有近百万人,东北三十余万,长  相似文献   

10.
在两次印度支那战争期间 ,中国在全力支持越南抗法抗美斗争的同时 ,两国在斗争策略上是存在差异的。在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 ,中国代表团认为应该采取积极谈判姿态达成停战 ,为下一步统一国家的斗争建立一个巩固的后方基地。而越南代表团设想可以“毕其功于一役” ,谈判应该“让对方着急”。 196 7— 196 8年美国“以炸迫和”时 ,中国认为应该在给美国以重创后再开始谈判 ,而越南希望尽快谈判 ,甚至不与中国协商就开始了与美国的谈判。 70年代中越关系出现曲折时 ,这些策略分歧被赋予了各种解释。但实际上 ,中越两国在抗美抗法战争的根本战略问题上是完全一致的 ,分歧只是在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才更有利于民族独立和祖国统一的最终实现。越南民族独立和统一事业的全过程已经充分证明了中国对形势分析的准确性和斗争策略建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光复会曾是近代中国与兴中会和华兴会并列的三大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之一,由于光复会副会长陶成章曾被蒋介石所刺杀,导致光复会解体,因此,在蒋介石统治时期,光复会的历史遭到漠视.光复会的领导人章太炎和陶成章曾与孙中山有过不同的意见分歧,发起过"倒孙风潮",倡导与孙中山所钟情的沿海起义不同的中央革命,重组过光复会,被认为是"分裂"革命力量,干了亲痛仇快的事,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学家也未给予光复会以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黄遵宪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政治活动家和诗人,这点已毋庸置疑.然而,他的改良主义思想究竟形成于何时?促使其由地主阶级改革派向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立场转化的动因是什么?以往的论者,多以光绪五年公度使日期间与王韬的交好为契机.几年前,在一次黄遵宪研究学术交流会上,某些同志又以光绪五、六年间黄遵宪致王韬的手札为据,确认其在与王韬认识时即已“逐渐走上改良主义道路”,并说当时的一些信件“显示了黄遵宪改良主义思想立场的确定”等.一九八三年《中国文学研究年鉴》的一篇文章还对这一观点作了肯定的介绍.实际上,这个结论是颇值得怀疑的.笔者不揣浅陋,在此提出一点看法,以就正于专家和学者.  相似文献   

13.
光复会由浙籍知识分子组建,是辛亥革命时期与兴中会和华兴会齐名的三大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同盟会成立后,光复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同盟会,但光复会仍保持独立的组织,并以自己的名义在长江中下游以及日本和南洋开展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1866——1925)是广东香山县(现为中山县)人,名文,字逸仙。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后通称中山。1894年孙中山建立兴中会,1905年联合华兴会和光复会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学说与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激烈论战。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武昌起义胜利,各省纷纷宣告脱离清王朝而独立,1912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1924年,孙中山先生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在广州召开了有共产党人参  相似文献   

15.
我思故我在     
虽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人还真是这么一步一步进化来的. 自从人类开始有意识地观察,万物就显露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何手指长短不一?为何天空电闪雷鸣?为何果子熟了会掉下…… 人类的思考,常常殊途同归.当我是个小小少年,也曾仰望星空发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三大终极问题,曾经想过的,举个手看看.  相似文献   

16.
在伟大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被鎮压后,中外反动势力达成了新的勾結,把中国社会导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化过程,从而与日俱增地加深着中国的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开始了一个更加变化激烈、更加动蕩不安的时代。到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被鎮压下去了,但农民群众仍然坚持不懈地进行着反帝反封建的斗爭,并逐渐酝酿着新的革命风暴;一个新兴阶级——中国民族資产阶級也終于冲破重重障碍,蹣跚地出现,赋予这一时代的斗爭以新的內容。它的上层代表——資产阶級改良派,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与发展資本主义,逐步地发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爱国維新运动。也就在这个时候,民族資产阶級下层的民主革命思想在孕育着、酝酿着,以兴中会的成立和1895年广州起义为标志,这一思想虽則是体系极不完备、但却以新生的雛形脫胎而出,放射出它特有的战斗光芒。最早具有这一思想的典型性代表,就是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孙中山。 馬克思列宁主义告訴我們,任何一种革命思想和革命运动的发生,都必須在实际生活中具备相当的因素,即以一定的社会經济要求为其背景的。那么,作为資产阶級革命派杰出代表的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是怎样产生的呢?其持以活动的阶級基础是什么呢?它为什么以广东为策源地呢?——这一切問題的解答,就需要我們对当时社会經济背景以及与此有关的問題作一番較周密的考察,以利于对孙中山光輝的一生,作出更恰如其分的評述,本文就是想对此进行初步探討,以就正于史学界諸前輩和同志。  相似文献   

17.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为挽救中华民族危机,中国农民阶级、开明的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其中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  相似文献   

18.
薛福成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追求利润的原始欲望与挽回利权的现实动机,是其近代市场意识萌发的动因,他所设计的近代市场经济蓝图是以近代化的交通电信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近代科技为本原.薛福成近代市场意识的萌生,表明了先进中国人市场意识的觉醒,也是中国传统经济走向近代化的思想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国门户在外力作用下的洞开,女子教育问题在一种新的社会环境下被提上历史日程.早期改良派、维新派和革命派著书立说,对传统的女子教育观进行揭露和批判,鼓吹新的女教观.本文试图就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郑观应的女子教育观进行一番探讨,并将它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领袖孙中山的女教观相比较,从而更深入地了解郑观应在女子教育问题上的观点、贡献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曾经低价进入中国高校的世界头号出版集团励德爱思唯尔喊"涨"。中国高校携手抵抗,谈判破裂。为何爱思唯尔敢如此大幅提价,而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而与此同时在台湾地区,经过高校的集体抵制,爱思唯尔的产品价格不升反降,这又是为什么?本文就管理经济学的角度简要地分析了爱思唯尔如何使用低价策略占领中国市场以及其大幅提价并取得成功的原因,简单地分析了中国高校今后该采取什么策略来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