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包容性发展理念对中国社会政策建构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容性发展既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一种发展方式,其核心内容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促进发展的协调与均衡。包容性发展理念为中国社会政策的设计和完善提供了价值基础和行动指南。中国社会政策的建构要追求公平正义、注重协调发展、强调权利保障、重视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期间,推进中国经济的平稳持续快速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第一,"十五"时期经济的高速增长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仍具有良好的条件一是中国有巨大的和不断扩展的市场;二是中国有持续的高储蓄率;三是基础设施条件已大为改观;四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并具有一定素质.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是资源瓶颈制约的问题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刻不容缓.为了实现"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形成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和机制,与此同时,注重社会公平,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统筹城乡发展是新时期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也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全面把握统筹城乡发展的深刻内涵,深化城乡改革联动,积极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切实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更加注重协调推进,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更加注重激发活力,着力破解农村改革发展的深层困境,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乡镇经济要以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为重点,立足区域优势,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促进民族团结,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切实落实好党的各项农村政策;把“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带动乡镇经济发展;以人为本,注重协调,促进乡镇社会事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是西部大开发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乡镇经济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非物质化发展趋势.人们更加注重非物质化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普遍接受物质需求合理化的生活方式,更加注重完善自我、享受多彩人生.非物质化趋势的物质基础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达,直接原因是工业社会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非物质化趋势具有"解意识形态化"的"同质"性价值,对我们选择正确的发展模式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6.
建党百年来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最高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经历了多重质变.在新发展格局的发展契机下,农村经济应该寻找到新的战略定位,探索如何扩大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从而促进"双循环"发展格局尤其是促进国内大循环,具备实质性意义;探索农村经济发展如何跟上新时代脚步,如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运用新发展理念在建成...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答以下问题:"从社会技术的角度来看,是什么促进了经济发展?",进而探讨"创新体系",特别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及其三要素:创新主体和影响因素,相互关系以及动态性.选取18世纪英国(特别是瓦特-巴顿蒸汽机公司)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特别是托马斯·爱迪生做出的贡献)为例,并从中国哈尔滨开发区的现实中吸取经验.最后建议,社会更广泛的参与和可持续工程是中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困境分析——以机制问题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较前已有长足发展,但仍处在起步阶段,且陷入到了"难发展"与"发展难"的境地.造成此种困境主因是其发展过程面临着"机制问题":生发机制上的政府性;内部决策上的 "一股独大";运行体制上"重组建"、"轻管理";资金供给上的"难贷款"与"贷款难"的困境.而要摆脱这些窠臼需要政府角色的清晰化和官员行为的厘定、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和社会资本拓展、农村内生金融体系的建立与形成,以及对社会成员合作教育的注重与开展.机制系统的健全将会凝聚形成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驱动力",浸润并改变着农民的品质和态度,促进农民组织化的深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县城经济发展唯一正确的途径是实行可持续发展.既要重视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对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和对环境的保护,从而使经济、生态和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知识社会:从伦理与科学视角的论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的稳定是知识发展不可或缺的前提:其一、稳定的社会可以为知识生产者提供必要的生产条件;其二、稳定的社会环境可以确保知识发展的连续性;其三,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知识生产的社会化合作.比较中西知识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成就中国传统社会长期相对稳定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伦理道德体系,因此,构建知识社会,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必须将伦理建设提到极端重要的战略高度.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现代伦理道德体系,首先必须明确建设主体;其次要加强教育;其三要注重方式方法;最后还要具有世界眼光.近现代以来,中国伦理道德体系遭到从西方引进的"哲学-科学"思想的严重破坏,而伦理的缺失已经引起中国知识界的严重混乱,从而严重阻滞了知识的发展.知识社会必须首先是一个道德的社会,知识社会应该追求伦理知识和"哲学-科学"知识的和谐发展、良性互动、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1910年南洋劝业会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博览会,它既是晚清社会趋新发展的结果,反过来也推动了晚清社会发展.南洋劝业会通过构建庞大而完整的筹备组织网络和进行民族主义的宣传动员,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凝聚力.中西合璧的展馆建筑和注重社会趋新发展的展品征集体现了一种求新求发展的愿望.作为一项大型的社会公共活动,南洋劝业会不仅促进南京市政建设,而且拓展了社会公共活动空间,使晚清市民社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培育和发展.此外,南洋劝业会所进行的展品审查给奖和品评研究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要经历"被动城市化"和"主动城市化"两个阶段.本文认为,随着工业化对城市化带动作用的弱化和城市自生发展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当前正处于由"被动城市化"阶段向"主动城市化"转变的阶段."主动城市化"是"后改革时代"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它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并以农民工市民化为突破口,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经验与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在体制转轨上不搞"休克疗法"式的激进改革,而是促进诱致性制度变革和渐进式改革;在政治制度上选择了一个强有力的政党及其领导下的权威政府;在经济体制上选择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在发展战略上选择高投入、低消费与出口拉动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在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上,选择了经济改革的"理性超前"与政治改革的"理性滞后"的非对称组合。现行发展模式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全球金融危机与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需要在以下方面促进中国发展模式的转型与优化:探索以内需为主导与外需相协调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以及技术进步与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转型;以深化市场化改革和政治改革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奠定体制基础;确立以人为本的宗旨和市场主管效率、政府主管公平的体制模式,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以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重塑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和中国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  相似文献   

15.
注重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必须树立"四个公平"的科学的公平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加强制度建设,以此来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陈晓鹤 《理论界》2009,(7):19-21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我们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视角,是我们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社会历史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依据,也是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点.社会有机体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机体,要求我们的工作以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促进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有机体的"骨骼",要求我们重视经济建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有机体是由社会诸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要求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与社会、自然之间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要求注重人在整个社会有机体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意味着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沿海较发达城市要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应由比较注重经济发展到更加注重社会全面进步、由比较注重富裕到更加注重幸福、由比较注重总量到更加注重人均量,重点区域优先开发,构筑梯次推进、集约发展的空间新格局;优势产业优先突破,构筑工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同步发展的产业新格局;有效资金优先投入,构筑内外并举、融合发展的投入新格局;城乡统筹优先谋划,构筑以城带乡、一体发展的区域新格局;社会和谐优先考虑,构筑协调推进、全面发展的社会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论"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实现"十一五"目标、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之年,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从更加理性务实的决策思路出发,在较高的起点上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深入的思考.应把握七条原则:注重实际操作,制定科学规划;加大整合力量,提高创新投入;优化管理创新,加强组织协调;规范统计口径,制定行业标准;丰富文化消费,创新产品服务;推进城乡统筹,形成特色布局;优化人才机制,实施量化考核.  相似文献   

19.
旅游是人类自由支配个人时间的一种休闲行为,同时又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才出现的社会现象,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状况密切相关.中国女性旅游在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也是伴随着当代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变迁和女性的全面发展而出现的,社会地位的提高为女性旅游奠定了基础,家庭结构变化为女性旅游创造了条件,生活质量的提升为女性旅游提供了便利.女性旅游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男女在多个社会层面上的平等,推动中国妇女的全面解放,而且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证了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想政治基础。分别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思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以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为根本动力;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以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基础保障;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以促进社会和谐为前提和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