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牛晓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12):208-209
有清一代 ,四川成为移民社会。大量移民的存在 ,成为潜在的过剩人口。随着自然灾害的毁坏、人均耕地的减少、洋货的冲击、土地恶性兼并以及川省农村超经济的剥削 ,致使农村人口相对过剩 ,形成四川流民。给近代四川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试论近代江浙农村人口流动与习俗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富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5):97-103
安土重迁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的重要习性。晚清以降,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而由于中国社会内部因素的作用和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社会封闭的大门,无数中国农民离开土地和家园,涌向陌生的城市;同时,农村人口的流动带来了向农村习俗的挑战,推动了农村习俗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秦燕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1):10-13
人口与地域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近代陕北地区因自然环境恶劣 ,人口发展迟缓 ,这两方面又相互制约。地域人口密度太低 ,没有足够的力量改造环境 ,影响到经济的迟缓和滞后。 相似文献
4.
戴鞍钢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2):56-63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随着列强在华经济扩张的加速,同时受实业救国思潮和清朝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中国的民族工商业和近代城市经济都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与原先因战乱涌入城市而呈现潮汐形态的人口升降不同,这一时期进入城市谋生的人口表现为持续增长的态势。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主要是迫于战乱、灾荒和农村经济的凋敝,而当时城市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却远不及实际需求。严酷的现实,使得很多流入城市的农村人口很难在城市安家或长期立足,因而只得辗转于城乡之间、彷徨失所。 相似文献
5.
田永秀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53-59
中小城市是城市研究的薄弱环节.近代四川中小城市虽有所发展,但由于其自身和区域条件的限制,致使其发展速度很低,不仅远远低于沿海地区,而且与四川的大城市——重庆间的差距也愈来愈大,为当代四川畸形的城市等级格局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6.
近代西北农村高利贷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利贷是影响近代西北农村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高利贷在近代西北农村广泛存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近代西北农村的高利贷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等特征,并对农民生活、农村经济和西北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陈岗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4-79
猪鬃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自1891年重庆开埠后,在国外市场拉动下,依托终点市场、转运市场、产地市场三级交易网络,猪鬃逐渐成为四川重要的出口商品,其产业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四川近代产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近代四川为视域,就猪鬃在四川经济贸易中的地位、猪鬃产业开发状况、产业开发立足的市场,以及产业开发中存在的不利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近代安徽自然灾害与人口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志国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5)
近代安徽自然灾害连年不断,水灾、旱灾、蝗灾、震灾等破坏性较大的灾害,发生频率都较鸦片战争以前提高了。在重灾打击之下,近代安徽人口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灾害造成人口数量下降,自1868年至1949年,安徽人口一直在2000万左右徘徊。灾害还使许多人远走他乡。近代安徽的灾荒移民,既有省内区际的流动,也有省际的流动。省内流动的首选目标是城市;在省际流动中,皖北灾民多逃往江苏、河南等省,皖中灾民多跨过长江迁向皖南地区。不仅如此,因灾荒导致社会经济的落后、生活水平的下降,致使人们身体素质和文化科学素质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的农村合作运动对四川近代乡村社会的变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合作贷款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业生产资金的匮乏问题,有力地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特产合作贷款使特产产销合作社得到了较大的推广,促进了四川经济作物生产区域的形成,并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低利率的合作贷款有效地改变了传统乡村的借贷结构,是传统乡村社会借贷关系向现代转型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0-23
在我国出现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更加突出。农村人口老龄化影响着农村人口的出生和死亡,在老龄化高峰和死亡率高峰到来时导致农村人口负增长。农村人口负增长将改变城乡人口比例、提高人口城市化率。人口城市化方式将从农村向城市转移逐渐转变为农村人口死亡减少农村人口的城市化方式。 相似文献
11.
张建涛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四川省农村出现了现代化的金融机构和现代化的金融业务,标志着民国时期四川传统的农村金融开始向现代化的农村金融转型,这是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对四川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性质,再加之制度本身的缺陷,决定了其转型是艰难的,在转型的过程当中存在诸多问题,使得依靠现代化的农村金融来挽救四川农村、振兴四川农村经济的愿望落空。 相似文献
12.
社会化对农村人群个体和社会现代化都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现代农村人群社会化的内容在学习基本的生活生产技能、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培养社会角色四个方面都与传统农村人群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地理因素、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因素的影响。现代农村人群通过学校教育、同辈群体的相互学习和大众传媒三种主要途径学习社会化的内容,完成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丁德超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4):27-30
近代以来,随着农村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农村庙会市场日趋增多,集镇地区多有庙会,非集镇村落亦兴起庙会,同时庙会的商品交易功能也逐步增强。这一时期河洛地区农村庙会市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独特的农村庙会市场特征也是中国近代农村庙会市场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4.
试论建立现代农村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星斗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1):13-17
文章认为 ,建立现代农村制度是中国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文中论述了现代农村制度的概念、核心、基础 ,以及建立现代农村制度的重大意义、紧迫性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安徽农村城镇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但不是城镇化大省,更不是经济强省。城镇化滞后,农村劳动力过量剩余是我省经济发展中最大的结构性问题。因此,我省必须大力推进多元城镇化,用城镇化带动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从而解决棘手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成功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39-48
民国时期,农村合作贷款活跃,但逾期贷款现象也较普遍,呈现数量大、比例高的特点。一方面,合作贷款并未有效改善农村经济,农民依然负债沉重,还款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合作贷款制度推进缺乏监督从而诱致部分合作社职员乘机挪用贷款或私握还款。虽然相关机构制定了清理和催收逾期贷款的办法,但效果不佳。合作社社员时常申请贷款展期以应付催收。 相似文献
17.
张建锋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1):32-35
文章从"家庭大小"、"女性形象"、"男性地位"三个方面论述了部分现代川籍作家"家庭小说"的创作特色.笔者认为巴金关注"大家庭",反思儒家文化,其他川籍作家多写"小家庭",反映出巴蜀地域、巴蜀文化的特性,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理性和科技的进步,现代社会也遇到了不曾遇到过的困惑。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困惑的产生是由于我们的传统被破坏导致的。社会的进步是必然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意味着要消灭传统。传统资源甚至可以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