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独立”的非洲正经历着“民族”意识的危机,而部落制就是这一危机的根源。“部落制”这个词及其所包含的思想,往往被用来说明各个派别为争夺最高权位而争斗的根源。在讨论这一问题之前,应根据历史事实来重新确定部落的概念。部落概念打上了西方文明的烙印,它描绘的是印欧语系的一种特有的社会政治组织形态。“印欧语系的部落是指城邦出现以前的一种最广泛的社会组织形态。它把一些更小的基本政治单位,即希腊人的氏族(génos)和胞族(phmta)、拉丁人的氏族(gens)和罗马人的  相似文献   

2.
胡尚哲 《世界民族》2006,4(2):76-80
无论是作为一个政治术语,还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玉兹习气”(жузовщина)在哈萨克斯坦都已经家喻户晓,但迄今为止,我国学术界还没有人研究它。本文从“玉兹习气”的性质、表现及其对哈萨克斯坦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哈萨克民族整合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玉滋习气”的表现“玉兹习气”是哈萨克斯坦特有的一个政治术语,它源于哈萨克民族历史上特有的社会、军事、政治组织——玉兹。它所指的是哈萨克斯坦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以玉兹、部落、氏族为界限来区分你、我、他的一种部落本位主义倾向。作为一种社会现…  相似文献   

3.
美国等西方国家社会裂变中的“认同群体”与ethnic group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ethnic group这一术语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广泛应用,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情。该术语的流行与当时美国等西方国家社会裂变的历史背景直接相关。同时,该术语也是多元文化主义的产物,反映了西方社会“后现代主义”思潮中“认同政治”的“族类政治化”特征。本文就这一术语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流行的国情特点和社会背景进行一些分析,以期为全面认识和理解这一术语在西方国家的应用实践提供一种思路。文章认为,在理解和借鉴西方学术界有关ethnic group的概念及其理论时,如果简单地做出民族(nation)是政治概念、族群(ethnic group)是文化概念这一泾渭分明的判断,而忽视西方国家在应用这一术语时的社会、政治背景和指称对象,就会因脱离国情实际而导致对这一概念及其理论的误读和应用于本土研究中的误导。  相似文献   

4.
一、十三世纪前傣族社会的发展傣族社会历史有确切史料可据者,只能上溯至唐代。当时,在开南(今云南景东及其以南地区)、永昌(今云南保山及其西南地带)及红河流域,分布着一些被称为“黑齿”、“金齿”、“银齿”、“绣脚”、“雕题”、“茫蛮”、“生僚”等的部落。这些主要就是傣族的先民。据《蛮书》及其他有关的记载,当时他们都从事农业生产,已知役使畜力,能纺织及制作金属装饰品,并有纹身饰齿等共同的民族习俗。不过这时阶级分化尚不明显,还没有形成较大的部落政权。十一世纪前后,这些部落已经冲破了血缘  相似文献   

5.
近来,布赖恩·巴里向联合民主学派提出了有益的商榷。这个学派由阿兰德·利法特和杰哈德·雷姆布鲁斯分别发起,旨在说明为什么荷兰、奥地利、瑞士和比利时这类社会分裂的国家一直保持着政治稳定。巴里认为,这个学派的成员混乱而错误地使用着关键性的概念——“和解”与“联合民主”。他说,“和解”(或它的更模糊的同义词“联合主义”)是意味着“协议”或“解决”的描述性术语。“政治和解”意味着政治活动家能够以一种温和的方式解决他们的争端。巴里责备利法特把“和解”与“联合民主”作为理论性的术语,即  相似文献   

6.
一、部落(племя)和部族(народность)部落和部族是民族形成之前最早的历史性共同体。通常把部落和部族(也包括民族)称作人们共同体的历史形式,这是没有什么疑义的。问题在于它们都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共同体,有哪些特殊之处可同其他的历史性共同体:种族的、阶级的、国家的、宗教的等等共同体相区别?为着分清这些特殊之处,就要把部落、部族(也包括民族)有别于其他共同体的语言、文化、习俗和传统的特点阐述清楚。“民族的语言”、“民族的地域”、“民族的传统”  相似文献   

7.
苏丹各地部落众多,习俗各异。因此,学者们努力搜集这些部落的民间遗产,了解它们的不无情趣的风俗习惯。这些部落中有一个称作“别扎”的部落,分布在苏丹东部。部落成员都这样说,他们最早的祖先是“巴德金”,意即“勇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上 ,大多数人都对自身的“特殊性”和对自己的国家、民族、宗教的一致性持积极见解。这种现象在东欧和原苏联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新部落主义》一文的作者———法国学者M·瓦尔泽尔认为 ,该地区的这种现象特别有趣 (同时也特别危险 )。“部落”(tribe)一词在俄文中没有很准确的对应词。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 ,大致可把它翻译为“部落”(племя)、“氏族”(род) 、“父权制公社”(патриархальнаяобщина)等。不过 ,不管对译成什么 ,它们都是在强调类似社会结构的古老性和传统性。这种类型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我理解的“超社会体系”,可用supra-societal systems来表达,大体意思是:存在着凌驾于我们通常说的“社会”之上的体系,这些体系也多以社会性为内涵,但其主要特点是,它们常涵盖一些小于自己的“社会”或大于自己但作为局部被它们“包括”的“因素”.后面将谈到,这一思考,受到了前人——尤其是莫斯( Marcel Mauss)——的社会思想的启发,但它首先涉及“中国问题”.  相似文献   

10.
科威特市的民族群体和民族等级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性无论是在旧科威特城还是在新科威特市都是一种无所不在的现象。在旧科威特城,它渗透在部落、氏族、血统和以建立在海上贸易和采珠业基础之上的金融界为中心的各种职业群体中。在现代科威特市,除部落差异外,民族性还体现于各移民群体,这些移民来自世界不同地区,主要来自阿拉伯国家,而亲自阿拉伯国家的移民又有逊尼派和什叶派之分。本文是从广义上使用“民族群体”这一术语的,在本文中该术语不仅指各种亚群体或少数  相似文献   

11.
“部落”这个词对热衷于下定义的人来说是有些捉摸不定的。由于各种社会往往在发展过程中冲破原来定义范围,因而,要想给部落下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定义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顶多只能列出部落的各种特点。F·G·贝利认为,如果一群人“直接掌握资源,并非间接地依靠附属于他人的地位来享受经济产品,而且在当地总人口中占较大的比例”,那么就可以把这些人称之为一个部落。这无疑是一个有启发性的说法。今天,由于社会政治的思维方式,“部落”一词身价倍增,已没有多大的学术意义。正因为如此,要说出生活在印度  相似文献   

12.
тюрк(и)一词起初是个政治术语,它来源于突厥语和蒙古语的türkün/t(o|¨)rkin/t r-gün/t rgin一词,意为“父母和妻子的亲属”、“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们的家庭”。这个术语最早用来表示构成阿史那部落主要成分的草原贵族大家族的成员。türk(t(o|¨)rk)这一族名在俄罗斯学者的著作中有各种语音形式,而在科学出版物中则偏重于其中两种形式,即:тюрок和турок。在蒙古-鞑靼入侵期间(1240~1480年)和后来金帐汗国在俄国疆域统治的年代里,出现  相似文献   

13.
我国广袤的中东南地区,生息着众多的民族,它们在古代被统称之为“越”和“蛮”。种种材料表明,先秦时期,中东南地区的各个少数民族群体,均处于由“野蛮向文明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过渡”的氏族部落历史阶段,尚未形成民族。这些人们共同体无论从语言、地域、经济生活以及表明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是不稳定或不很稳定的,因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或因经济政治原因,或因战争和婚姻关系,出现了许多混融的迹象,各共同体演进的总趋向是  相似文献   

14.
关于作为人民、民族名称的“哈萨克”(qazaq)一词的产生和出现,民间广泛地流传着不少传说,与此同时,历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以及其他学科的学者们在各个不同的时期也是众说纷云,莫衷一是。为数不少的学者认为,哈萨克一词,从概念上讲,一开始就具有社会意义、它是从该部落分离出去者的名称;而另一些学者则推测,这是在作为赞尼别克和克烈所管辖下的诸部落的集合体——民族的名称的意义上讲的;还有一些人,对哈萨克一词的词源及含义作了各种各样的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15.
在马来半岛的高地和丛林中居住着许多原始部落。占主导地位的马来族海岸居民称他们为“萨凯人”(Sakai),但由于这个词带有“奴隶”的涵义,政府现在使用“阿斯里人”(Orang Asli)一词,意为“原始人”。阿斯里人没有历史记载。人类学家推测这些部落民(tribal peoples)大多数是在8000到3000年前,由泰国北部、柬埔寨或越南等地迁来的。尽管部落和语言的界线常常模糊  相似文献   

16.
论“中华民族”概念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中国的学术著作中日渐频繁地出现通常被译作“китайскаянацяи”的术语“中华民族”。如果说过去人们觉得这个术语主要用于社会政治文献中,那么现在它已被广泛使用于民族学著作中。因此,从历史的角度简略地考察一下这个概念的内涵是很有必要的。“中华民族”这个术语形成于20世纪初,起初表示的是“汉民族”。术语的前一半“中  相似文献   

17.
“民族”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起“民族”二字,甚至会使人联想到弗晰逻辑的问题。在我国,“民族”一词虽属平常,且已沿用成习,但是,由于我们用这两个字几乎译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除氏族、部落、部落联盟以外所有称谓人们共同体的术语,以及与表述人们共同体有关的一些学术用  相似文献   

18.
毫无疑问,将来仍然有人试图以戏剧性的和象征性的炫耀行为来促进印第安人的团结。泛印第安主义仍是被分割的和不集中的政治运动,而由于泛印第安政治思想中的民族飞地已消除,有些部落仍处于相对自治的地位。此外,住在保留地和不住在保留地(或者说有地位和没有地位)的印第安人之间的共同利益很不清楚。这些现实情况都是对维持整体的挑战,它们也可以部分地说明,在其他一些国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一些西方学说被介绍到中国,有关“族群”(ethnic group)及其相关理论已成为中国人类学和民族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然而学术界却忽视了与西方民族学和人类学术语“族群”、“族群性”等同出一源的俄语术语。本文在对俄罗斯民族学理论中的几个基本术语этнос、этничность和этническаягруппа与相应的英语术语ethnos、ethnicity和ethnic group进行源流、释义对比分析后指出,双方学术观点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对этничность(ethnicity)的理解上,大部分学者都认为这个术语指“民族(或族群)的性质和特点”。差异之处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表示民族(或族群)实体的术语不同,俄罗斯学者用этнос,西方学者用ethnic group;(2)俄语этническаягруппа特指民族的亚体或部分少数民族,而英语的ethnic group已由原来仅指处于社会边缘的少数人集团和亚集团,扩展到泛指社会上因文化或血统关系而具有明显不同意识的所有集团,甚至包括一国之内占人口多数的民族集团。  相似文献   

20.
当代民俗学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重新给民俗学(folklore)下定义,即给“民间的”(folk)一词以更多的弹性意义和社会内容。一个新概念——表象在有关表象(performance)概念的最新表述中,R·鲍曼有效地规定了表象的三层相互关联的含义,并把它用于当代的社会文化分析中:表象作为平常的文化实践,是一种来自马克思主义实践(praxis)概念的方法;表象作为文化显示,或用R·D·阿伯拉罕的术语——“扮演” (enactments),是一种与符号人类学一个特定分支相一致的方法,只是当其与民族学相关时,我们排斥了这个空间有限的考察;表象是一种与口头艺术(verb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