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历时“十年磨一剑”的艰辛探索,在学界的期待中,郑杭生和杨敏教授合著《社会互构论:世界眼光下的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新探索——当代中国“个人与社会关系研究”》(以下简称《社会互构论》)已于2010年末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社会互构论》作为一份中国人自己创作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她的出版对于社会学处理自身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关系命题,对于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理论乃至中国社会科学的创新和推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中,笔者拟对《社会互构论》一书的创作背景、理论新意、学术坐标做若干学术评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郑杭生的四个社会学理论--<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社会互构论>的内涵、要义、特征,从一个侧面探讨了时代感、实践感和全球视野对于社会学理论的构建和更新的根本性意义,展现了郑杭生与"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兴起,及其思想的推进与中国社会学步入成年期的内在关系,并对"四论"的学术贡献和发展前景给予了评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建构历程及其内在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发祥 《河北学刊》2006,26(1):81-85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由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和社会互构论等组成。作为中国本土一个较为完整、系统的社会学理论,其理论建构有其自身发展的历史轨迹与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4.
"社会互构论"以现代性之全球化与本土社会转型为背景性视域,着力理解和阐释多元社会行动主体间的相互型塑、同构共生关系."社会互构论"认为,"社会互构"体现了现时代社会现象及过程中蕴涵的根本性和实质性的关系机制,"我们身处于社会互构的时代".通过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主题,"社会互构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对当代中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给予了具体思考."社会互构论"主张,社会学理论具有内在的实践性和价值性,真正的社会学必是且只能是实践的社会学.当代中国社会实践领域发生的结构性巨变,为中国社会学理论提供了宽阔视野、重大题材和现实养料.这也决定了"社会互构论"是一个仍在继续发展和丰富的社会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从学科史的角度看,郑杭生的学术历程对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和繁荣发展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无论在诸如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及社会互构论等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探索及社会学中国学派的创建方面,还是在社会学中国化的理论建构及实践方面,无论在对西方学术话语霸权的反思批判和社会学理论自觉方面,还是在对促进中国社会学学科融合与学科繁荣等方面,郑杭生的学术贡献都是巨大的.特别是理论自觉思想,尤为值得我们总结和学习,并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6.
郑杭生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始即以理论自觉意识确定了以“社会运行”为主导观念的社会学定义,并衍生出“社会转型论”等四论;更形成以“社会运行”主导观念为导向的有自己话语体系的学术群体.社会运行论社会学在当代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中占据了学术高地,有了学术制高点,是中国社会科学的学术创新.社会运行论社会学的理论自觉和学术创新正表现为从强势的西方社会学理论中解放出来,为自己正确定位,加强自主性,形成社会运行学派.  相似文献   

7.
郑杭生教授的三部著作<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拓展><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应用>,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三部著作共计250多万字,包含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表的学术论文、学术报告和学术评论等,完整地反映了作者20多年的学术历程演进和学术思想发展.如三部著作的书名所示,贯穿其中的核心是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而书中阐述的"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和"社会互构论",则使这个核心得到了充分展开.  相似文献   

8.
陈林生 《江淮论坛》2012,(2):159-163
经济学对市场的研究主要从效率的角度,而社会学的研究更注重对市场权力系统的研究。梳理经济社会学对市场的研究发现,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更多的是一种受市场之外的更大权力场影响的、具有市场内部型构关系特征的以及它是参与行动者与市场相互建构的一种互构性的存在。应用社会建构论的研究方法,利用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把市场概念化为一种"市场场域",是经济社会学对当前市场研究的一个新转向。  相似文献   

9.
生活方式成为我们时代的重要课题源于生活、生活世界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因此,要提高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自觉,必须对生活在社会整体系统中的地位有正确的认识。传统的社会学理论没有给我们提供相关的理论资源,真正给我们留下重要理论遗产的是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但长期以来对之存在许多误读和曲解,需要我们重释和重构。在马克思经典话语所阐发的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理论体系中,有一个被人们忽略了的具有统领地位的“生活的生产”结构层次,规定了生活、“生活世界”在社会发展中的本源性地位。我们对社会发展的研究应消解“生产本位论”的研究范式,进行“生活/生产互构论”的重构,从而深刻揭示生活方式的功能和地位。生活方式研究在社会学理论体系的改造和创新中将发挥重要建构作用,同时在这种建构中也将提升生活方式研究的学科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一种观点认为 ,新经济社会学产生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与核心理论是嵌入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新经济社会学的核心问题是理性选择理论。新经济社会学的核心问题更多的是围绕嵌入论和社会网络论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11.
席曾苹 《天府新论》2004,(Z2):208-209
一种观点认为,新经济社会学产生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与核心理论是嵌入,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新经济社会学的核心问题是理性选择理论.新经济社会学的核心问题更多的是围绕嵌入论和社会网络论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12.
长久以来,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囿于三大相互对立的桎梏——个体与整体、微观和宏观、能动与结构。英国社会学家尼克·克罗斯利通过论述互动、关系和网络的互构逻辑,阐明行动者和社会世界的演化过程,试图以此超越社会学的二元对立,构建以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知识体系。详细梳理和评述这一理论进路的探索与贡献,有助于为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从涉入社会学研究以来,郑杭生始终以高度的“理论自觉”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的探索.他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两种形态的理论发现,以及“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的主张,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解决了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问题.他在对辩证法和实事求是等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法的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的持续探索、对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构建等方面,均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中国社会转型和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以及当前资本主义危机,都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空前有利的机遇,坚持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中国社会学在世界社会学格局中由边陲走向中心、提升话语权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公共社会学蕴含了方法论和行动论两种意涵,即作为方法论的公共社会学和作为行动论的公共社会学.作为方法论的公共社会学向公共社会学家、公众和对话场所提出了“共同定义”、“社会学的想象力”和“二元建构”的方法论要求;作为行动论的公共社会学向公共社会学家和公众提出了“保卫社会”和“生产社会”以及“公众化”和“合作”的行动论要求.将公共社会学置于方法论和行动论的双重语境,其意涵才能被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5.
"位育论":一条寂寞的社会学本土化路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洲 《人文杂志》2003,(2):152-157
作为生物学与社会学对话的重要成果,"位育论"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弊端予以反省,同时也纠正了西方演化论思想所可能引发的错误,包含了一种美好的重人道社会理想.作为一种学科对话的理论范式,它超越了个体与社会的对立、静态与动态的对立、社会性与生物性的对立、传统与西方的对立,它的提出在社会学理论发展上是一种创新."位育论"昭示着生物学演化论思想和传统中国文化结合的一种路数,虽然只是一条寂寞的路,但却是社会学中国化的一种难能可贵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6.
旧式现代性给人类带来了大量的问题,造成了人对自然的压榨、人与社会的冲突.我们认为,对于转型中的中国来说,旧式现代性所指引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必须寻找能够体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新型现代性.因此,中国的社会实践不仅仅对中国,而且对全人类的发展极有价值.而这样的社会实践,需要一种实践的社会学.郑杭生教授提出的"社会互构论"是对这种要求的一种尝试.在本文中,我们对"社会互构论"的"实践性"作了分层分析,试图使读者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学自1979年恢复和重建以来,其在理论研究方面大致经历了“缺失—移植—融合—反思—重构”的过程。从刚刚恢复和重建时期的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缺失到1980年代中期对欧美社会学理论的移植,为中国社会学的全面恢复与重建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与动力。尽管其一直存在着经验研究“过密化”和理论研究“稀松化”的严重不足,但在其基本属性上却一直是坚持东方理论与欧美理论的融合与渗透,尤其到199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学理论在不断增强对欧美社会学反思性探索的基础上,开始重构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并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学在新世纪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经典社会学到现代社会学,货币都是分析现代社会的重要参照系.这些研究围绕货币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主题,凸现出货币与社会结构、货币与现代文化发展、货币与人的生活方式建构等三个问题的关联,并形成了结构与文化两个路径的理论框架.货币与社会的互嵌论、建构论、视角论、多元论成为货币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点.  相似文献   

19.
郑杭生自1980年代初在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探索中,由提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两种形态理论起步.从理论、历史和实践几个方面考量和设计社会学研究对象,提出“社会良性运行”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核心理念,并据此对中国社会学进行从探索、应用、拓展到深化的系统研究。这样的学术历程,是郑杭生和他的学术群体理论自觉的历程,也是形成中国社会学“社会运行学派”的历程。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社会学理论建构的努力与不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如何加强中国社会学理论建设,郑杭生认为,时代在呼唤社会学观念的变革,社会在要求社会学理论创新,中国社会学界应当以宽容的理论胸怀、广阔的理论视野、崭新的理论观念、深邃的理论思维,创造植根于中国社会现实、回答中国社会问题的新理论。刘少杰分析了经验描述社会学方法的形成过程及局限性,肯定了费孝通所创建的重视经验考察,同时又不忽视理论概括的社区人类学研究,认为应当将社会学的经验研究提升到理论思维的层面上。谢立中从当前中国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发展中,分析了五个具有明显理论自觉的研究范式或框架式理论雏形,认为这些理论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学“重经验、轻理论”的实用型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