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走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里,身边突然响起一个声音:“您好,南工院欢迎您!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环顾四周,原来是身边一个垃圾桶发出的声音。学校党委书记尤建国见记者疑惑,笑着解释道:“这足一个智能垃圾桶,是我们学校毕业生云曙先设计的,比这更商端的智能垃圾桶还有卜几种。像云曙先这样的学生在我们学校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2.
<正>故事,从2004年的一个垃圾桶说起。那个时候,我们读高三,班级里有一个喜欢立在垃圾桶旁大快朵颐的男生,叫苏杨。他不管吃什么都喜欢挨着垃圾桶,吃零食、嗑瓜子,或者吃盒饭。每个经过的同学都会对着他的虎背熊腰来一掌,问他:"你怎么又在垃圾桶旁边吃饭?"他抬起头,推一下眼镜:"嘿嘿……"问他话的同学已经走远了,他的傻笑还没结束。我们曾一度担心,或许总有一天苏杨会被同学们的巴掌拍出内伤,可是直到高考结束,紧接着我们各自有  相似文献   

3.
梦妍 《职业》2012,(7):59
新买的垃圾桶就用上了同事A:"哪有垃圾桶啊?我想把喝完的饮料瓶扔了。"同事B:"前面超市收银台那儿好像有一个。"同事A将饮料瓶扔进了垃圾桶扭头欲走,此时站在垃圾桶边上的一个老外微笑地看着同事A,并用流利的英语和他说了些什么。同事A:"他说的什么意思?是不是夸我有素质?"同事B拉了下她的衣角,低声说道:"坏了,垃圾桶是这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武昌理工学院垃圾桶的调查,发现校园内整体上环境良好,垃圾桶的分布基本合理,在此基础上,针对校园内垃圾桶设置的问题(如校园内某些地方形成垃圾死角)提出一点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5.
正要是有个人在你面前吃塑料袋,那画面是不是不可想象?但最近在印度,还真有人吃塑料袋。这种塑料袋可以直接放嘴里干吃,不想干吃,还可以融到水里喝!发明这个塑料袋的印度小哥名叫Ashwath Hedge,出生在印度芒格洛尔的郊区,那里垃圾成山。他说:"我是个印度教徒,对我们而言,太阳、土地、水里都有神  相似文献   

6.
塑料袋,这个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到的物品,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五颜六色的塑料袋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它同时也侵蚀着人们的健康,破坏着我们的生态环境。生活中如果真的不使用塑料袋也会带来诸多不便。于是,许多消费者发出这样的感慨:塑料袋,少你不便,有你添乱。近日,笔者在一些农贸市场走访时发现,各家商铺的摊位上都摆放着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是一个国际花园城市,走在街上,鸟语花香,树木郁郁葱葱,连随处可见的垃圾桶也变成了美丽的点缀,根本看不到随地吐痰和乱丢垃圾者。经过几代人的爱国卫生教育,人们都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以其整洁繁荣的城市为荣,让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在此地是十分受欢迎的,心情也因此变得愉快。那么,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建设是以什么思想和设计手段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买完菜回来,都习惯性地把装着菜的塑料袋一把扔进冰箱,但这个举动却可能对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首先,有些塑料袋透气性并不好,如果袋内湿度太大而含氧量太少,会使果蔬出现无氧呼吸,产生大量酒精。同时,还会引发细菌滋生,大大降低果蔬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其次,五颜六色的彩色塑料袋属于再生塑料袋,不排除使用的着色剂含有苯并芘(一种强致癌物)的可能性,与食品接触后,可能转移到食品中。再次,如果生产工艺不过关,增塑剂从塑料袋表面析出,人通过接触袋中食材将其摄入体内,也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9.
余玮 《老人世界》2014,(7):9-11
春风拂面:小山村成就一方富土、净土与乐土 通往官桥八组的道路平坦宽阔,两侧的建筑掩映在观赏树和草坪中。一排排农家小楼依次摆开,错落有致,白瓷砖贴墙、红瓦铺顶,整齐亮丽。在八组的地盘上,包括田边地头、房前屋后,见不到猪、鸡、鸭、鹅。路边每隔不远就摆放着一个精致的垃圾桶,桶里是村民拎来的装有生活垃圾的塑料袋。路上不见烟头、纸屑。停在八组的自行车,没一辆上锁。  相似文献   

10.
《伴侣(A版)》2013,(5):52
现在,塑料袋代替了以前的菜篮子,它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特别是对食品进行包装的塑料袋,更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塑料袋一般是由两类塑料薄膜制成的:一类是聚乙烯、聚丙烯和密氨等原料制成;另一类使用聚氯乙烯制成。前者无毒;后者有毒,不能包装食品。塑料袋有无毒性可用下列简单方法鉴别:用水检测法:把塑料袋放入水中,无毒  相似文献   

11.
正流言最近,网上盛传捆扎蔬菜的胶带"有毒""甲醛超标10倍",长期食用这样的蔬菜"可能致癌"。胶带捆扎会让蔬菜变得不安全,这是真的吗?真相捆扎蔬菜的胶带和平时用的透明胶带是差不多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涂过粘合剂的塑料膜。严格来讲,按规范生产的胶带并不会有多大的安全问题。不过,塑料膜和粘合剂加在一起做成的胶带,确实没有专门的产品标准。也就是说,目前并没有专门的"食品级胶带"和相应规定。塑料膜和粘合剂都是聚合物,它们在常  相似文献   

12.
正超市里的蔬菜,一般都用胶带捆起来,看着整齐,拿着也方便。但是,被胶带粘过的蔬菜,吃了会不会中毒呢?记者在市场上购买了两种专门用来捆蔬菜的胶带,一种是蓝色的,一种是红色的。经过检测,蓝色胶带中的甲醛含量是0.51毫克/立方米;红色胶带中的甲醛含量为0.31毫克/立方米。甲醛是一种有毒物质,如果甲醛气体在室内超过30毫克/立方米,就会致人死亡;超过0.5毫克/立方米,会刺激眼睛。目前国家规定,室内空气的甲醛含量,不能超过0.12毫克/立方米。  相似文献   

13.
智慧 《当代老年》2008,(3):55-55
你家厨房里的垃圾桶,是不是每天都满满地装着大量的垃圾?其中的一多半,恐怕都会来自于你丢掉的食物原料吧。  相似文献   

14.
据统计,目前中国每天使用的塑料袋就超过30亿个以上,全国每年的塑料袋使用量超过1万亿个。而鉴于塑料袋需要大约200年才能降解,所以无论江河湖泊,也不论高山平原,只要有人迹的地方,便是触目惊心的"白色污染"。"禁白令"要从生产、销售、使用三个环节"封杀"塑料袋,这举措确实不错!虽然这是强制老百姓改变生活习惯,但现在的百姓们也都懂了什么是环保,为生态和子孙想想,也就会欣然接受了。但"禁白"实施之后,有一系列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相似文献   

15.
十几年前,人们还习惯提着质地不同、式样各异的菜篮子上集贸市场去买菜。而今天,菜篮早已成为记忆中泛黄的符号,街头巷尾再难看见它的身影。从菜篮子到塑料袋,表面上只是换了一样装东西的工具,却反映了国人进入"快时代"后生活方式与习惯上的改变,它也是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当我们认同了节约用水、无车日,回收废旧电池之后,国务院的一条禁令再次成为关注的热点——2008年6月1日起,塑料袋不能免费使用了,而且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有人欣慰:终于要治理"白色污染"了。有人忧虑:日常生活毕竟会有些不方便。环境保护事关人类命运,这是大势所趋。但限制"塑料袋"能否令行禁止,是否会像限制发泡塑料餐盒和一次性木筷那样禁而未绝,将是人们所关注的。无论怎样,"后塑料袋"时代,都是对我们日常生活乃至人类环保事业的一场考验。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当今最新的无线电台站管理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阐述,找到简单易用的无线电台站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本文介绍了系统开发中所用到的主要技术,并对在实际开发过程中运用的一些关键性的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贾毅 《现代妇女》2014,(4):91-91
垃圾分类,在全国的很多城市都面临着同样的尴尬,本文通过对兰州大学亚洲学生垃圾分类意识调查,进一步研究分类垃圾桶只"装"不"分"的各方面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针对此种情况,提出完善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8.
一、圆润系列调料瓶 如果厨房里有这样一款可爱的调料瓶,那么制作美食的心情是不是会轻松愉悦呢?这款胖胖的、奶油状造型的调料瓶,圆润可爱且清新自然,3个一组,满足不同的调味需要. 二、可挂式垃圾桶 厨房的垃圾桶最适合放在切配区和水槽附近,但洗菜的时候手会湿,如果是地面垃圾桶难免会把水渍滴在地板上.而可挂式的垃圾桶就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一边洗菜、切配,一边随手就能把厨余垃圾扔掉,对于小厨房来说还更节省空间.  相似文献   

19.
正"日本大街上没有垃圾桶,为什么街头还这么干净呢?""因为自己的垃圾自己带回家。"这段中国留学生在日本街头采访过路市民的视频最近在朋友圈火了。在日本,无论是繁华的街道还是乡村僻静的小道,除了饮料自动售货机旁会设置一些供丢弃饮料瓶的专用垃圾箱外,想丢弃一张废纸,你都找不到垃圾箱。"带垃圾回家"已成为国民习惯。最早提倡"将垃圾带回家"的是有"日本百景"之称的尾濑国立公园。日本列岛山脉蜿蜒地势狭窄不方便分散设置垃圾桶,外加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20.
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统计,我国塑料废弃量每年超过300多万吨;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董金狮称,全国仅每天买菜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在20亿个以上。白色污染已经对我国的城乡环境构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我国的白色污染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可是,塑料制品似乎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塑料袋,自从广东30年前率先把免费的塑料购物袋作为商家附赠的一项服务推广到各地开始,免费使用的塑料袋就成了消费者们购物后理所应当的必需品。尽管近年来,部分城市和地区已经陆续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来限制和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一些超市和商场也早已开始在店内出售可循环使用的环保购物袋,并开辟专门的环保购物快速通道,以鼓励顾客尽量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更有个别地方的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抵制塑料袋的使用,身体力行倡导重提菜篮子;但是塑料袋的生产与消费仍然逐年攀升,丝毫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