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品味人生     
有人说生命是一趟单行列车,没有回程车票,比得形象;有人把人生比作天地之间的匆匆过客,比得精炼;有人把人生比作几颗夜晚洒下的露珠,比作经历一春一秋的草木,比得苍凉;有人把人生看作是孩子偶尔溜出来的一次玩乐——“做人来嬉戏,马上要回去”,比得调侃。所有这些比喻,实实在在,不虚饰,不做作。而事实上,人生不在于怎么形容,而在于怎样做,有时看破看淡一些也未必不好,尤其是一介功利,一点声名!  相似文献   

2.
西藏,是一个永远都说不完的梦境。有人说它壮美,还有人说它雄伟;有人说它纯净,还有人说它神秘。到过西藏的人醉在眼前的梦幻里,没有到过的人醉在心灵的梦幻里。如果从太空遥望,你能看到这里是“世界屋脊”和地球在太空的第三个支点;如果从高空俯视,你能看到这里峰岭相连,苍山如海,  相似文献   

3.
如果人生是一份考卷,那么,你如何来获得满分呢?有人说用勤奋,有人说用知识,有人说靠运气,我认为靠的是态度。  相似文献   

4.
"嘘!严肃点"谁挨巴掌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对他的老师说:"老师,不是我想吓唬您,只是我爸爸说过,要是我考试再不及格,有人就会挨巴掌了!"自己去睡母亲对小儿子说:"小费嘉,你都5岁了。从明天起,自己去睡吧!"小儿子奇怪地问母亲:"妈妈,爸爸都那么大了,为什...  相似文献   

5.
一、“奖台心理”析如果有人问:女性的一生何时最美最可爱?那么不论男女,大多可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在17-27岁这个年龄段.”的确,这是大多数女性人生最辉煌的时期。象站在体育领奖台第一名的位置那样,处在青春恋爱期的女性心中多是幸福美好与骄傲自豪.反之,你再问男性的一生何时最美好,回答可能就是五花八门了。有人说ZO多岁的小伙很洒脱,但底前还不足;有人说30多岁的男人事业虽有成,但未必登峰造极;有人说40多岁的男人才真够味儿;还有人说50多岁的男人才是光芒四射“皇帝”的时代。总之,20来岁的小伙子们,在“…  相似文献   

6.
唐黎标 《老年世界》2008,(14):14-15
如今,中老年人再婚现象早已不是新鲜事物,社会对此却评论不一:有人说,再婚是生命活力的体现,是迎接充满希望的“人生第二春”;也有人说,再婚就像陈年老酒,香醇诱人需火候,好饮但不好酿。总之,中老年人再婚后总会遇到双方性、情、心境的调摄问题。请看下面三个故事:  相似文献   

7.
去年底,《小康》杂志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当中开展了“年度心情”的查,结果,“累”字高居榜首——2013年,华人的最大感受是“累”:有人“累”,有人“心累”,有人“特别累”,还有人“越来越累”……2014年1月日,著名影视公司小马奔腾的创始人、董事长李明猝然离世,  相似文献   

8.
投资自己     
有人说,人生是由意料之外的事情组合而成的。对此,我十分赞同。我们现在的样子,与小时候“我的志愿”里想要变成的样子大不相同。在我的朋友中,曾志愿要当富有多金的总经理的,现在却成了一个很安于现状的公务员;曾志愿要生一堆小孩的,现在却是邀游四海的空姐,自由得像只鸟儿,根本不想结婚;有人本来立志当卡车司机,后来却成了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9.
骆潇 《职业》2007,(19):64-66
创业,有人说这是勇者之为,有人说创业之路写满孤独,有人说人生难得几回博,还有人说创业者虽败犹荣.  相似文献   

10.
因为志愿者在汶川大地震中的表现,有人说。今年是中国的“志愿者元年”;有人说,这是志愿者首次集中亮相;还有人说。这是中国建设公民社会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1.
面对老去     
邓玉华 《老年世界》2013,(13):33-33
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则,有生必有死,如日出日落,花开花谢。人的出世大致相似,不同的只是父母的身份及客观条件,而终老的过程和形式却有差别。有人如瓜熟蒂落,无疾而终,有人长年卧床,如油灯耗干而灭;有人体弱多病却年至耄耋,有人身强体壮,却忽然而去……终老的形式和期限似乎难以预料,但万物都有因果关系,任何结局都有必然性。如何面对老去,是上帝对一个人最后的考验。相声泰斗侯宝林晚年患胃癌,胃被全部切除。亲友们去看他时心情沉重,他却笑着说:“这下可好了,我把胃切除了,看胃癌往哪里藏。”一句话说得大家笑出了声。文学大师冰心,晚年体弱,有人请气功师为她发功。气功师给她发了一会儿问,凉吗?她说,不凉。又发了一会儿问,热吗?  相似文献   

12.
霍修勇 《老年人》2008,(6):40-41
夏曦是中共党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有人关注他的革命贡献,说功大于过;有人强调他肃反滥杀,说过大于功;有人则说功过相抵。对于他的一生,贺龙指出是“两头小,中间大”,萧克评价为“两头好,中间错”。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英国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说:“人生如舞台。”从这个观点出发,社会学家欧文一戈夫曼创建了社会学里的拟剧论(Dramaturgy),借助戏剧(theatre)的类比,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行研究,也因此有人直呼其为“戏剧论”。  相似文献   

14.
幸福是什么?有人说,幸福是在饥肠咕噜的情况下,能够美美地饱餐一顿;有人说,幸福是在完成没完没了的作业后,躺在家里的沙发上静静地看一部电影;还有人说,幸福是索取、幸福是富有、幸福是荣耀……其实,幸福不在惊天动地中体现,  相似文献   

15.
聊天是人生一乐,是一种享受。人生不易,每每苦于月不能常圆,花不能常开,良朋不能常聚。人的种种境遇,无论是辉煌,抑或是黯淡,都渴望得到理解、安慰和渲泄。如果能和朋友熟人尽情倾谈,聊个酣畅痛快,工作的失意、生活的压力、退休的失落、失恋的苦闷、丧偶的孤独。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能与朋友熟人交流,欢乐有人分享,忧愁有人分担,迷途有人指点,缓解了生活的巨大压力和紧张情绪,会使人心情愉快、身心放松。古人说:“交友莫若谈”。人累了,需要休息;心累了,需要倾诉。人活在世上,确实没有比孤独无友、无人可谈更为乏味也更为可怕的事。  相似文献   

16.
拒绝     
有人说:拒绝是行为的否决,它使友谊出现残缺;我说:拒绝是思想的超越,它使生活变得简洁。有人说:拒绝是清感的冷却,它使人群互相肢节;我说:拒绝是理性的警觉,它使世办更加和谐。拒绝—让不偏不商的处事原则发生倾斜;拒绝——问两面三光的入生哲学及时吕别。拒绝罪自,如同级盯排斥冰雪,拒经虚伪,闻同阳光驱除黑模。入军人需要理解,这包括我对林田无奈的拒绝;人写入合要答谢,这Q括伽结我田理目的拒绝。有时,对人柜组的当D,脑上会赧然流汗;屋是,不正拒绝的结果,I以6会自轮流血。要学会拒绝,因为打非国一张请贴都画全圣…  相似文献   

17.
减法做人     
贾天 《当代老年》2008,(2):39-39
有位作家曾这样说过:“人生的快乐在于你会不会减法做人。” 人生是一个对立统一体。哲人说人生如车,其载重量有限,超负荷运行促使人生走向其反面。人的生命有限,而欲望无限。如此看来,学会辩证看待人生,看待得失是十分必要的,有时,我们也应用减法,减去人生过重的负担,否则,负担太重,人生不堪重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8.
当我把QQ签名换成一句“成熟比成功更重要”时,竟然引来了网友们的一场讨论。有人说,成熟与成功根本不属于同一概念和范畴,谈不上谁比谁更重要;有人说,成功具有偶然性,成熟的人不一定就能成功;还有人说,成功需要的是;中劲与胆量,是一种自我肯定,而成熟不过是一份积累、一种历练。到底谁更重要,还是看几个例子吧。  相似文献   

19.
赵立恒 《现代交际》2013,(12):242-242
高校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是现在计算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有人说计算机应该是符合社会潮流需要的;有人说计算机人才是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有人说计算机人才是要有创新性思维的;还有人认为计算机人才是最新时尚潮流信息的收集者,着重强调信息领域的人才培养。于此还有很多其他论点。而本文认为计算机人才培养是要有一定的框架要求和指标的,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任其发展。本文希望通过一些论点的阐述,为高校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指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0.
桃子 《金色年华》2009,(4):27-27
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刻:她如画。定格无数精彩的瞬间;她如歌,跳跃着无数欢乐的音符;她如河,翻腾着无忧无虑的欢乐的浪花,她如船,装载着无数欢乐的时刻;她如文,记录了我们许多无忧无虑的欢乐时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