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学军 《老年世界》2014,(20):19-19
自从我在城里立业成家以后,总想着把老家的父母接过来一起住。我考上大学后,老家只有父母了,想想二老每天辛辛苦苦地侍弄田地,无人陪在身旁的孤单我心里就难过。为此和老公商量着,想在小区里再买一套约五十平方米的小户型给父母住。我不想让别人说我自己住到了城里就不管父母了,我要把我的孝心落到实处。我俩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经过反复比较、斟酌,相中了一套房:离我的家比较近,面积合适,楼层低,装修齐全,干净,阳光充足!然后迫不及待地给父母打电话。  相似文献   

2.
家信     
则上大学那阵儿,身边净是些新鲜事;又是刚刚离开家.一个人孤零零地在陌生的面孔里行走,很想念父母.在这两点的诱惑下,我恨频繁地给家里写信,几乎每周一封。父母看了欣喜而感动,便催促念初中的弟弟每信心复。我也就有幸在家信里体味一股股的温暖和爱意渐渐地,我和陌生的同单熟7,周围的风景看腻厂,业余时间也大部分给了排球、电影和书,给家写的信也就渐渐的少了。父母马、让弟弟写信来问。病了一’V怎么不来信了?天冻了,评些衣服!依旧是那些问候,却显得不那么亲切了。两家信仍不见少,一句句关K飞越干山万水来到我的身边。我…  相似文献   

3.
微博流行     
《金色年华》2013,(7):10-10
@暖小团 能安静地生孩子,不每天在朋友圈里秀孩子照片,不每条微博都说我家宝贝如何如何,是每个新父母的基本节操。  相似文献   

4.
在我生长的年代,家是父母用尽全力从土里拱出来的栖身之所。土墙瓦房,砖头和木头是叫人稀罕的玩意儿,甚至连牙膏皮包装纸都让人眼前一亮。在这样一个用黏黄土版筑起来的院子里,有土炕和土锅灶,日子便能过下去了。  相似文献   

5.
儿媳的呵护     
老小老小 ,老人和小孩有相当多的共性 ,都需要特殊的照顾和温暖。家有老小 ,就得另眼相待 ,时时呵护。我的两个儿媳 ,温顺和善 ,敬老养小 ,常把我们老的当小的爱着、宠着。她们有自己的小家 ,可不论多忙 ,总要抽时间回来看看 ,帮我们洗洗涮涮 ,收拾屋子 ,还要带上一些小吃和时鲜水果。有一次 ,小儿媳晓燕一进门就往我嘴里塞东西 ,说 :“妈 ,你尝尝这个。”我问 :“什么呀?”她说是炸薯片 ,又脆又香。我一听是红薯做的 ,就说 :“这红薯我小时候吃伤了胃 ,天天饭是红薯 ,菜是红薯 ,除了红薯没别的 ,如今见到红薯就吐酸水。”晓燕赶忙说 :“哟…  相似文献   

6.
爱的距离     
文丽俊 《老年世界》2013,(21):33-33
开车,从我家到江西父母的家,不多不少,刚好八百公里。八百,在江西话里与“爸爸”同音。无论是因缘巧合还是冥冥注定,“爸爸”,永远是我回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一)遇见周浩是在我姑妈家儿子的喜宴上。那天,我与母亲、周浩和他的父母坐同一桌。老妈和周浩的父母在单位里是很要好的同事,谈起话来自然格外投机。老妈不愧是众人公认的"快嘴婆",几句话就把话题扯到我身上:"我们家小伟啊天生就有一副好嗓子,唱出的歌简直比百灵鸟还要动听,而且那个调式、那种韵味像极了宋祖英。"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我出生未满月,生父就因犯罪判刑入狱。后来,生母改嫁,我靠继父抚养长大成人。现在,我的生父年老体弱,无生活来源,要求我赡养他。请问,我履行了赡养继父的义务,还有赡养生父的义务吗?家旺家旺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第一、第三款,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父母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  相似文献   

9.
家的生命意义杨龙芳家的生命意义,正在于它是和人相关的。对于我而言,家是我生命的源头,也是我生存的归宿;是我生活的意义,也是我灵魂的寄托之地。作为生命的个人,可供选择的东西实在太多,但唯一不能选择的东西就是“父母的家”。“父母的家”是个人生命的源头,规...  相似文献   

10.
家规     
现在的独生子女,吃起饭来乱翻乱选,饭菜撒得满桌满地,放到嘴里的菜嫌不好吃又送回盘子里,做父母的视而不见,还认为不必大惊小怪。每当这时,我就不由得想起孩提时代父亲对我吃饭的管教。父亲是个严谨的人,讲究道义与礼节。他认为治家要有家规,因而对我们的管教很严,可以说几乎到了苛刻的程度。就是吃饭也得中规中矩,不然,就要遭到训斥和处罚。因此,我小时最怕与父亲同桌吃饭。有年端午节,我与父亲同桌吃饭。家里已经好久没见荤腥了,这天菜里有几片肉,我馋得口水都流出来了。忍不住,就把筷子伸到了有肉的碗里,可还没吃上两片…  相似文献   

11.
小茵 《老年世界》2007,(20):32-34
1998年夏,我和肖剑大学毕业.一起到深圳发展。肖剑的父母家住在东北沈阳,离深圳太远,所以我一直没有去过他父母家,也没见过婆婆。但电话打过很多次.婆婆给我的感觉是,声音甜美,说话利落,很关心我们。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红薯     
在记忆中,小时候似乎没吃过什么零食,除了米饭,吃得最多的就是红薯了。红薯味美,营养丰富,产量大,在缺粮时可糊口,又可以用来养猪。因此,红薯在家乡比较常见,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我对红薯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不光是因为小时候吃得多,更因为它在我命运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把苦难写进记忆□冯当受苦受难成为一种成熟男人象征的时候,都市里悄然刮起了一股“乡土风”:大家开始热衷于吃野菜,啃红薯,喝南瓜汤……甚至有单位组织娱乐,还有人提议:去郊外农民家里学种地。我不知道,这是否有某种特殊的意义,然而,有一件事在我却记忆颇深。...  相似文献   

14.
卢素玉 《老年世界》2007,(18):28-28
我结婚后住得离父母家很近,只不过隔着一条街。女友戏称为一碗面的距离,即从父母家把一碗面端回家,仍然冒着热气。  相似文献   

15.
正无论活得有多累,在每个能够和家人团聚的春节里,你总能找到一种味道,像子宫一样,会无条件地接纳你。那是童年,面目不清的甜我很理解过年的味道。小时候每到过年,我爸爸就做红薯糖。将红薯反反复复熬煮成糖浆,簸箕上撒一层炒面防止黏底儿,把浓稠的糖浆浇在簸箕上,晾凉,糖即成。吃法多样,一种是把糖掰成块儿放碗里,隔水融化,待糖软下来后将筷子插进糖里不停地搅,卷出来  相似文献   

16.
石太明 《老年世界》2010,(12):25-25
我是一个军人,和众多军人家庭一样,我的小家一直安营在父母那个并不宽敞的大家中。我离家千里,妻早出晚归,带小孩“顺理成章”地落在了已退休的父母身上。七年来,在父母的精心培养下,我儿子“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在此,我把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些做法介绍给大家,也作为我对父亲表示的深深敬意。  相似文献   

17.
我的婆婆,我的妈妈陆霞自实行周五工作制后,几乎每周末我都和老人团聚,只不过一次回父母家,一次回公婆家。虽然都可以完完全全享受毫无压力的天伦之乐,但气氛却不尽相同。因为两家有两位不同的主妇:婆婆和妈妈。婆婆是传统型的贤妻良母,妈妈却是现代型的,颇像男子...  相似文献   

18.
怡儋 《女性天地》2010,(2):26-27
女律师种红薯,竟然还种出了比冬瓜还大的红薯。 饥饿改变人生轨迹 今年27岁的张晓玲家住安徽临泉县张新镇,临泉是贫困大县,人口多,自然资源匮乏。张晓玲家有兄妹八人,她排行老三,家里一共只有两亩多耕地,经济非常拮据。  相似文献   

19.
良升 《金色年华》2010,(1):44-46
我有两个姐姐。大姐出世不久,因病医治不及时,患了小儿麻痹症。种田人家少不得重劳力“撑门户”,二姐出生后,父母迫切需要一个男孩。当我呱呱坠地时,如愿以偿的父母心花怒放,将那鞭炮炸得鹏里啪啦,并给我取小名“来喜”,又依着“贱名好养”的风俗,叫我乳名“傻儿”。等我读书时,父母才一本正经地给我取了个学名——“杨良升”。  相似文献   

20.
父母的年     
《老年世界》2014,(3):20-21
父母的年不像村里其他人家是正月初一,而是正月初三。为什么我家的年和别人家不同?我问父母。当然,最初的疑问不是这样的,孩子嘛总是更关心吃的,所以我的疑问是为什么人家除夕晚上就开始大鱼大肉的大吃大喝,我家和平常没什么不同;人家初一早上汤圆、枣茶、年糕花样繁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