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深沉的父爱     
父亲有多种疾病,最后是因心功能衰竭而去世。默默地站在父亲的遗像前,我又想起了他多灾多病的一生。父亲曾经说,祖父母去世时,他还不足10岁,就挑起了照顾两个弟弟的担子。他们兄弟3人四处流浪,常年靠讨米、挖野菜过日子。1948年春的一个夜晚,土匪洗劫村子,...  相似文献   

2.
在安徽省合肥币铜陵路,76岁的马绍英老人精心服侍106岁的公公高玉业,被人们誉为“难得的好儿媳”。说起公公的人生坎坷,马绍英便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她说:“公公这辈子吃尽了苦,我应该让他有个享福的晚年。”高工业1893年出生在江苏省徐州市,3岁时死了父亲,母亲领着他四处乞讨,从江苏飘泊到安徽。一天夜里,母子二人露宿破庙,一只野狼闯进来,竟撕下高工业脸上一块肉。流浪的日子,直到高玉业成人才结束。母亲去世后,他在合肥拉黄包车为生,后来结婚成家,生下儿子高学世。1957年,高学世与农家姑娘马绍英成了亲。马绍美见公婆年过…  相似文献   

3.
他是单亲家庭中的孩子,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出意外去世了,母亲为了他,一直没有再嫁人,许多年来,靠着四处打零工,含辛茹苦地将他养大。  相似文献   

4.
爱一个人就要让他快乐,不能识别他人,,不知如何与人相处的人,是一个无知觉的人,一个盲目的人,,必然四处碰壁。  相似文献   

5.
那天中午,父亲让我给他搓背。我噘着嘴磨磨蹭蹭地拿起毛巾,踮起脚,狠狠地擦着他的脊背。父亲把双手撑在大腿上,半蹲着,任由我给他来回地搓着,一声不吭。  相似文献   

6.
皮特伊怎么也不会相信父亲会那样做——把爷爷撵走!虽然他一直美其名日“送走”。可是现在,父亲给爷爷买的,让他带走的那条毛毯就在这儿……  相似文献   

7.
三记耳光     
他出生在台湾高雄眷村一个普通家庭,兄妹5人,他是父母的幺儿,一家七口人挤在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子里。父亲收入低微,母亲为了补贴家用开了个家庭美容院。姐姐站在板凳上给客人洗头的场景,至今还让他记忆犹新。可是,最令他难忘的还是父亲。  相似文献   

8.
父亲戒烟     
姜贻斌 《老年人》2006,(1):28-28
父亲抽烟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母亲过去没有逼他戒烟,她知道我父亲因为家庭出身的问题有许多苦恼,烟雾可以让他麻木,也可以引导他思考。前些年,父亲退休了,母亲却逼他戒烟了。母亲这样做自有道理,且不说曾经有过的痛苦现在没有了,单讲父亲的身体就大不如从前,年纪大了还抽烟,将更加损害健康。于是,她经常把父亲的烟藏起来,让父亲急得手忙脚乱地四处寻找。父亲找不到,嘴里就不停地念叨“:我的烟呢?我的烟呢?”每当这时,母亲总是装聋卖傻:“我哪知道你把烟放在哪里了?”甚至调侃道“:莫不是老鼠拖到洞里去了吧?”但是,这难不倒父亲,他翻箱倒…  相似文献   

9.
一场车祸将我送进医院后,是乡下的父亲始终陪伴在我的身旁。 小时候,母亲因病去世,是父亲一手将我抚养成人。为了我的成长,父亲吃尽了苦头。他靠给人织篾货,供我念完大学,又拿出多年的积蓄,帮助我在城里买房,娶妻。婚后,我曾多次让父亲搬来城里与我们同住,但他却说乡下住惯了,宁愿一个人清清静静过日子。其实,我明白,他是怕城里的儿媳嫌他,所以宁愿选择乡下。  相似文献   

10.
田野 《老年世界》2011,(22):17-17
他出生在山西晋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里。在他出生之前,他已经有了一位哥哥。因此,父亲蛮希望他是一个姑娘。这样,家里就可以省去给他娶媳妇的彩礼。可是,他是一个男孩。父亲要把刚出生的他送给别人,母亲不肯。  相似文献   

11.
我的父亲     
父亲是我心中的一首诗。他辞世快3年了,我时时还在怀念他。父亲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只读过4年私塾,但悟性极高,凭一套木刻本《康熙字典》自学,成为方圆几十里数得着的文化人。但他又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一个作田的好把式。他力气大得惊人,一个人背起百把斤重的圆扮桶能穿垅过坳,引得我小时候好生自豪。父亲给我的最深印象是为人乐观,哪怕明天没米下锅,他今晚还会拿起笛子、唢呐吹起来,吹得满垅的人向他靠拢。母亲常说他是“叫化子穷快活”,父亲回她:“黄连树下弹琵琶———苦中作乐倒也乐。”要不是父亲深谙苦中…  相似文献   

12.
正我出生、成长在哈尔滨,父亲是名京剧演员,小的时候,我经常跟着父亲上班,他们排戏的时候,我就在京剧团的院子里四处闲逛。父亲是我见过的最老实善良的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完全无公害。记忆里,关于他最初的印象是在一个初冬季节,当时我也就三岁左右。我记得我站在床上,父亲边给我穿棉裤,  相似文献   

13.
吴学泓 《老年人》2007,(11):32-32
父亲节那天,世界上最疼最爱我的那个人走了。那个人不是别人,他是我的父亲。 儿时的记忆中,父亲是个既严厉又温和的“两面”人。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大凡家里好吃的、好穿的,父亲总是要我让着年长我10岁的哥哥。别人家的满妹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只有我们家例外。那时,父亲的心思都放在哥哥的身上,父亲的儿子情结,让我妒忌和愤怒,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株长在田间地头的狗尾巴草,被父亲完全遗忘了。  相似文献   

14.
姚剑 《老年人》2009,(1):16-16
巴尔扎克在成名之前曾经非常困顿窘迫,甚至称得上狼狈。 他本是学法律的.可大学毕业后全然不听父亲让他当律师的忠告,偏偏想当作家.结果把父子关系弄得十分紧张。不久.他父亲便不再向他提供任何生活费用.他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只能吃点干面包.喝点白开水。但他是个乐观的人,每当饥饿的时候,便在桌子上画出一只只盘子.上面写上“香肠”、“火腿”、“奶酪”、“牛排”等字样,然后在想象的欢乐中狼吞虎咽。  相似文献   

15.
我们是兄弟     
1我出生那天,他和父亲一同裹着家里唯一的那件棉大衣,马不停蹄地给母亲送来了糖水鸡蛋。他刚进门,还顾不得拍落身上的雪花,便欣喜若狂地四处找寻:"妈,小弟呢?小弟在哪儿?快让我抱抱。"这是母亲在后来的很多年里,最喜欢提及的一幕往事。那年,他6岁,我刚出生,尚未取名。后来,在一次通宵达旦的农活中,他顿然消失了。母亲哭着找了整整一天,险些把茫茫田野翻遍,可还是找不到  相似文献   

16.
<正>父亲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人,他整天都阴沉着脸,显得有些不近人情。有时候我想,是不是父亲独自一人担负起一家6口人的生活重担,让他的肩膀承受过多的压力,使他喘不过气来而变得郁郁寡欢呢?父亲的严肃让我想起他长年悬挂在书台上方的一根鞭  相似文献   

17.
父亲已逝多年,但他却是我最怀念的人。妈妈经常说:“你是在你父亲的肩膀上长大的。”这话一点也不假。我从小就喜欢骑在父亲宽阔的肩膀上。我五岁那年,父亲带我去看元宵灯会,满街的人,满街的灯,把漆黑的夜照得五光十色。父亲怕别人挤着我,也知道我人小个子矮看不到灯,便把我扛到他的肩膀上。我一下子长成了巨人,比所有的人都高,各式各样的灯在我眼前晃来晃去,特别好玩。  相似文献   

18.
一人与科室领导结怨,先是工作上不配合,再至四处投诉,最后公然谩骂,在门口贴领导的材料。当然,这人有公职,是行政编制,可以精神失常,领导可以往他那“铁饭碗”里少舀些饭,但不容易把他的“铁饭碗”打碎。这不同于那些被聘用者、临时工,干活多拿钱少,没福利,逢年过节不能领带鱼,越受气越不敢放肆。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身份问题一直困扰着职场上的人,三六九等,同工不同酬,文凭加水平,左右都可以卡住你。  相似文献   

19.
张正 《老年世界》2013,(2):13-13
一大早,还没有起床,就被电话铃声吵醒,那边传来母亲的声音。母亲说,父亲刚刚出门到城里来了,说要检查身体,让我在单位传达室等着,把户口簿带给他。父亲和母亲住在老家乡下,户口一直和我们在一起,户口簿平常由我们保管。我问检查身体要户口簿干什么,母亲说她也不知道,父亲一定要你带给他。  相似文献   

20.
彭德新 《老年人》2005,(6):42-42
3年前母亲去世,由于我和妻子工作都忙,不能每天陪伴父亲。接他来住,他又不习惯。父亲一人在家,甚是孤独。于是,我给他置渔具,要他外出垂钓散心;给他买棋牌,要他约人玩乐解闷;还给他订了三五种报刊,让他打发时间。父亲最喜欢的是读《老年人》杂志。他说,《老年人》杂志办得实在,有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