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铅笔人生     
《伴侣(A版)》2013,(9):51-51
一个小男孩儿问正在写信的奶奶:“奶奶,您在写什么7”奶奶停下手中的笔对孙子说:“我在写你的事情,比我所写更重要的是我正在使用的这支铅笔。希望你长大后,也能像这支铅笔一样。”  相似文献   

2.
我每天都会看见不同的人,接触不同的事人的一生或许就是一个不断见识、回忆,再见识,昨天、今天、明天如此反复的过程而此刻,我努力回忆着和奶奶的每一次只属于昨天的相见相处。我们的初见要追溯到30年前,那时我刚来到这个世界,无虑无忧,在每一个欢声逗捧中被摇来抱去。  相似文献   

3.
王瀛 《当代老年》2008,(12):32-33
空竹为媒 刘振钰回想起与空竹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时,脸上总是带着孩童般的笑容:5岁那年,在1942年的春节庙会上,父亲给刘振钰买了第一个空竹。他模仿着父亲的动作,很快便掌握了抖空竹的基本方法。从那以后,他与空竹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4.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亲养成了收藏酒瓶的习惯和爱好。家中的酒瓶随处可见,客厅的酒柜,厨房的厨柜,门口的角落里,到处都是酒瓶的影子。当然,酒瓶最多的地方还是父亲“瓶山瓶海”的书房。  相似文献   

5.
她父亲曾是一名南下干部。在她16岁那年,她跟随父亲来到福建永定县一个贫困的山村下乡千活,那时的她日夜盼着回城。6年后,她终于盼到了那个时刻。可真到走的那一天,她才发现那片土地已经收藏了自己美好的年华。  相似文献   

6.
五岁人生     
郑桂初 《老年世界》2009,(16):11-11
我五岁时,是国民党统治时期。那是一个水深火热、民不聊生的时代。我们全家6口人,房无一间,地无一垄,靠父亲租种几亩薄田维持生计,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冬春之季是荒月,我们兄弟姐妹四人都得出去要饭。我们四个孩子都到了上学的年龄,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人家的孩子去上学。父亲叹着气对我们说:“孩子们,咱家连饭都吃不上,哪有钱供你们读书啊,就做个本分的庄稼人吧!”  相似文献   

7.
郭劼 《老年人》2014,(1):34-35
我从小就是一个重度脑瘫患者,全身肌肉张力过强,坐立不稳,双手不能有意识地运动,生活更是不能自理。但我有个好父亲,他爱我,悉心照顾我,让我的人生没有遗憾和失落。  相似文献   

8.
凤凰卫视的男主持人胡一虎,是凤凰卫视最棒的节目主持人之一。然而,在胡一虎的心目中,最棒的主持人却是自己的父亲,无论何时说起自己的父亲,他总是难掩深情和怀念。  相似文献   

9.
今年63岁的黄彦华,是2008年春天考取导游证的。别看她当导游只有短短的4年多时间,可在当地旅游界却已颇有名气——一是她的年龄大,二是她导游的风格独特,使她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  相似文献   

10.
婚姻锁     
袁小明 《当代老年》2007,(12):28-29
父亲从小就和奶奶相依为命。父亲28岁那年,奶奶刚好52岁,那年,奶奶的心脏病越来越严重了,一个月以来都不见有什么好转。  相似文献   

11.
人生的钥匙     
正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的或较大的种子。——爱默生有一位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他成了一个孤儿,孤苦伶仃,流浪街头,受尽磨难。最后终于创下了一份不菲的家业,而他自己也已经到了人生暮年,该考虑辞世后的安排了。  相似文献   

12.
她从小就是一个胆小的女孩子,走在路上即使遇见一只小狗都吓得迈不开步,甚至对下楼梯和下坡都心存恐惧。这种怯懦的性格使她养成了沉默寡言的习惯,她不善交际,很少与人说话,也不和老师交流,更别说去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了。平时,她总是—个人埋头  相似文献   

13.
薛立永 《老年人》2010,(5):30-31
2010年3月2日,对于韦唯来说,是一个无比悲伤的日子,她80岁的老父亲张玉,就在这一天永远地离开了她。从此父女阴阳相隔,留给她的将是无尽的哀思和怀念。  相似文献   

14.
她出生在伊朗东北部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做苦力,母亲给人家帮佣,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生存,所以,她刚刚出生,就掉进了苦难里。困于生计,她6岁时就随父母移居到非洲的津巴布韦,她在那里入学,和黑皮肤的孩子成为同学和玩伴。她本应该无忧无虑地享受童年时光,但灾难却不期而至。12岁那年,她小学还没有毕业,却突然得了眼疾。她眼里的世界一下子变得模糊起来,就连书本上最大的字也看不清楚了。黑暗的世界里,她每天都在地狱般的孤寂与痛苦中苦苦挣扎。  相似文献   

15.
人生的选择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每一次的选择,都将影响到你的人生。但是,令人困惑的是,决定你人生命运的选择,有的可能是在不自由的状态下作出的。即使在完全自由的状态下,你在作选择时并不完全知道你需要什么,适合什么。  相似文献   

16.
张珠容 《女性天地》2013,(11):30-30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在十八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十二。从八岁开始,他立志要当一名成功的作家。有一次,父亲问他:"十二,你长大后要干什么?"他回答:"我长大后要当作家,写文章给别人看。"父亲接着问:"作家具体做些什么?"他说:"作家就是坐下来,写一写字寄出去,然后等着  相似文献   

17.
憨直人生     
我自幼憨直,口讷心实,实在不是做大事的材料,所以从小学到高中最大的官就只当过小组长。小组长只管七八个人,职责是干些收作业、擦黑板、扫卫生、生炉子之类的杂事。当然也偶尔给人看作业或领头背书。我虽不爱说话,背书却是强项,所以,自小学时候起,每次背书老师总是先点我的名。  相似文献   

18.
朴素人生     
我曾经跟一位大厨学艺。大厨告诉我一个秘诀一好厨师一把盐。若是盐放的恰到好处,几乎无需太多的调料,就有好味道。我爱看CCTV主办的厨艺大赛,各路大厨大展其技,作品争奇斗艳,五花八门。可是评判往往归结到一点,评委摇摇头:“太成了!”“太淡了!”  相似文献   

19.
品味人生     
有人说生命是一趟单行列车,没有回程车票,比得形象;有人把人生比作天地之间的匆匆过客,比得精炼;有人把人生比作几颗夜晚洒下的露珠,比作经历一春一秋的草木,比得苍凉;有人把人生看作是孩子偶尔溜出来的一次玩乐——“做人来嬉戏,马上要回去”,比得调侃。所有这些比喻,实实在在,不虚饰,不做作。而事实上,人生不在于怎么形容,而在于怎样做,有时看破看淡一些也未必不好,尤其是一介功利,一点声名!  相似文献   

20.
游戏人生     
骆玉明 《金色年华》2009,(10):63-63
《庄子·在宥》篇有一则寓言: 云将在东方遇到鸿蒙,见他正拍着腿跳跃游行。云将肃然恭立,问道:“先生是谁?为何来到这里?”鸿蒙跳跃不止,回答一声“遨游!”云将说:“我想请教一个问题。”鸿蒙仰面看他一眼,发出一声:“吁!”云将问:“天气不和,地气郁结,六气不调,四时失序。如今我想要融合六气的精华来养育万物,应该怎么做?”鸿蒙拍着腿跳跃着,掉过头说一句:“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