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丽崎 《老人世界》2010,(1):10-12
每天早上5时起床,先烧两壶开水,晾成温水,再灌到暖壶里,留着白天给双目失明的奶奶喝。然后照顾奶奶穿衣、洗漱,给奶奶打针、吃药,做早饭,之后再把奶奶中午的饭菜做好,收拾好碗筷后才去上学。  相似文献   

2.
孝经难念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我家最难念的是“孝经”。母亲一向孝顺,每月领工资,必定拿出几百元给外婆,逢年过节铁定要回娘家。外公去世后,外婆一个人住在县城,平日很少出门。母亲怕外婆寂寞,常心挂两头,有空没空都要隔一阵子就去看望一次,为外婆洗洗刷刷,陪外婆聊天拉家常。所以,母亲在邻里已是孝名远扬。父亲更是远近闻名的孝子。爷爷过世时,停棺七日,父亲就整整跪了七夜,膝盖渗出血来,哼都没哼一声。父亲对奶奶也是出奇的好,奶奶嘀咕着要吃什么,要买什么,父亲就算跑遍全城大街小巷,也要满足她的心愿。记得有一次,奶奶夜里病…  相似文献   

3.
感动 《伴侣(A版)》2008,(3):17-17
正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每年春节前都要出一趟远门,他要给居住在百里之外的奶奶送米送面。那时候家里没有车马,父亲就头一天称好50斤大米,50斤面粉,分装在两个布袋里,绑  相似文献   

4.
苦难的童年,读书是她的奢望1937年,7岁的孔英和大人们一起挣扎在饥饿与贫困之中。她每天拾柴、捡粪、打猪草,起早贪黑地干着活。这时候,孔英最羡慕的人,莫过于村头小破庙里读书上学的那些孩子。别人能读书,孔英却不能,每当她躲在枣树底下远远地看着那群孩子读书认字时,她的心里就直想哭,她对着高天飘飞的白云说:“啥时我也能成为一名小学生?”奶奶疼爱孔英这个小孙女,可一提到读书时,奶奶就直摇头:“你大伯、二伯的几个男娃将就着能识几个字就不错了,女娃家,读书识字有啥用?”能给孔英以希望的,只有那位身材瘦高的老师了…  相似文献   

5.
姜昆 《老人天地》2014,(4):15-17
善良老妈:
  “把林奶奶接来,我们一起住吧!”
  我家住东四的时候,曾有一个无儿无女的老房客林奶奶,因为守寡多年性格有点孤僻,和别人都和不来,单单只相信我妈妈。老家来的信,只找我妈妈念给她听。家里有什么事,也只找我妈妈商量。我妈妈做了什么好吃的,也经常让我们给林奶奶送去,两家处得好像一家人,林奶奶就像我妈妈的亲姐妹。林奶奶特别喜欢我妹妹,记得有一次去长安大戏院看戏,票上写着不许带小孩,她就自己去了。可到那儿一看,有带小孩儿的,林奶奶立马坐车返回家,把我妹妹带上再回去看戏。等她们到那儿都演半场了,那也高兴得不得了。后来林奶奶又找了个老伴,也和我家关系特好。他们平常没事就来我家,也不用人陪,就在院里坐着,说在这待着心里踏实。再后来我们先后搬了两次家,林奶奶年岁大了,自己又孤单一人了。我们还陪着妈妈经常去看看她,逢年过节,就把老人接来,热闹几天。老妈曾和我商量:“把林奶奶接来,和我们一起住吧!”可林奶奶坚决不肯。最后林奶奶被她哥哥的女儿接回山东老家度晚年,我们一家也才算安了心。  相似文献   

6.
我叫刘静,今年14岁,是湖南省桃江县牛田镇中学的学生。我是个没爹没妈的孩子。现在供我养我亲我的奶奶也不是我的亲奶奶,她叫文谷香,是她老人家收养了我,直到今天。奶奶告诉我,我是1987年正月初七的下半夜,被人丢在奶奶家屋后菜地里的。那天下着大雪,我被放在一个竹织的背篓里,用烂棉衣包着。奶奶发现了我,急忙把我抱进屋,烤热我的身子。奶奶说:“造孽呀,苦命的女娃子。”有人给我取名刘苦静,奶奶嫌“苦”字不好,便叫我刘静。后来,有人告诉奶奶,我这是第七次被人丢弃了。“不能再有第八次。”奶奶对劝她把我再送人的…  相似文献   

7.
我20岁那年,76岁的奶奶出了一趟远门,去省城找她的娘家侄女. 两天后,奶奶满面红光地回来了,很是兴奋,手中拎着一包什么东西.我笑,问她:“奶奶,您捡到宝贝了?那么高兴!”奶奶笑:“是呀,等一下告诉你是什么.” 晚上,奶奶把我喊到她房间,在灯下打开她那包宝贝——不过一堆毛巾,并非什么稀罕物. 奶奶看着我,两眼放光,说:“你摸摸.”我摸了摸,特别软.她又打开来给我看,不长不短、不大不小的一块,长方形.我说:“是很软,可您这毛巾不好用,洗脸有点窄,洗澡有点短.”  相似文献   

8.
正颜璟婷因为两张中药方子成了网红。不是因为药方子有多惊世骇俗,而是她把日常的配药工作,配出了"花"来。从小与中草药结缘初见颜璟婷,她一身规矩笔挺的白大褂,几只笔整齐地别在上衣口袋里,干练清爽。今年26岁的她,从幼时就与中医结缘。小时候的颜璟婷,常常得到奶奶的药草保护。有一回脚崴了,肿成了馒头,奶奶从后院采了菊叶、三七,搅拌后给她敷上。第二天,脚就可以着地了。后来,她跟着奶奶上山采药,遇到了生命里的第一株草药——枸杞。它的果实红红的、小小的,看起来很可爱。颜璟婷尝  相似文献   

9.
恩是一瓢水     
父亲有句口头禅:“恩是一瓢水。”此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对人而言,即别把这点儿恩情记在心上,它充其量只是一瓢水;二是对己而言,一瓢水的事儿值不了什么,别老惦着人家报答。父亲一生只把帮助人、接济人当平常事,他认为这是做人的本分。  相似文献   

10.
给成功留白     
王国军 《职业》2010,(3):36-36
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名门家庭,父亲是经济学家,母亲是外交家和作家,她的出生自然被很多人关注着。但她却生来一副叛逆的性格。两岁时,她会把母亲送她的电子琴,摔个粉碎。四岁时,她仍然会把父亲朋友送的书法帖扔进垃圾桶里。五岁,她会振振有词地在聚会上说:“蓝色就是代表爱情”,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相似文献   

11.
萌萌 《当代老年》2014,(2):49-49
我患风湿性关节病多年,农村穷,家里没多余的钱给我治。于是,父亲白天上山弄来川乌、伸筋草,到了晚上,母亲舀一瓢家里的蚕豆,用手抓半把食盐,放进铁锅里炒热,然后把川乌、伸筋草和加盐的热蚕豆一起装进缝制的布袋里,在我关节疼痛处热敷。  相似文献   

12.
有一种女孩,从十来岁就散发出吸引异性的能力,她声音像软糖,身体特别柔,像日本人时兴的宠物──水母,适时低眉浅笑,适时抽身而去,歪歪斜斜地小跑,像是慢镜头里的那种 当然,她必须漂亮,是 “班花”、“段花”、“系花”,甚至“校花”;还有一个条件是,她家境殷富,或有个体面的父亲……如果她有外号,一定是“公主”、“宝贝”或“甜心”什么。 她有一种特别的磁场,吸引一拨又一拨前仆后继的进攻者或围观者。读书时代,她的情书不断,她常把来信用一个非常精致的炉子满面桃红地烧掉,还噘着小嘴,像是生气,并不忘百媚千娇地说…  相似文献   

13.
我小时候吃东西比较挑食,爷爷奶奶总是满足我,做我喜欢吃的菜。我特别爱吃鱼,但从不吃鱼头,而奶奶总是争着吃。有一次,奶奶做了我喜欢吃的油炸小鱼,外酥内软,棒极了。我用筷子夹起小鱼,先把鱼头拧下,全扔在桌子上。奶奶见了,马上用筷子把一堆鱼头赶进自己的碗里,还笑眯眯地说:“好吃,好吃!”奶奶爱吃鱼头,我真弄不懂,小鱼头有什么好吃呢?奇怪的事还不止这一件。我爱吃肉,但只吃瘦肉,对肥肉一向不沾边。奶奶则正好相反,她总是喜欢吃肥肉。我打趣地说:奶奶最爱吃我不爱吃的东西,真是好奶奶。”可是,我也看见奶奶把肥肉夹到爷爷碗里,就问爷爷:…  相似文献   

14.
彩色的健康     
雷茂盛 《老年世界》2011,(10):18-18
爷爷是个摄影爱好者,听父亲说,相机还很贵的时候,爷爷就用自己大半年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买了一个相机,为此,奶奶还跟爷爷怄了好一阵子的气。爷爷买来相机后,偷偷为奶奶拍了很多照片,他把这些照片装在相框里挂满了整个房间,奶奶见了,又气又高兴。  相似文献   

15.
一枚铂金戒     
市中心那家商厦的首饰柜台里有枚镶着蓝宝石的铂金戒指,与我和妻子的一段故事有关。凡是女孩,对结婚都有这样的遐想:在大喜之日,伸出手来,让心爱的人在手指上戴上一枚戒指,就此把自己的一生一世交付给他,与他相濡以沫,生死与共。妻当初也不例外。酝酿婚事时,我问她结婚那天希望我送她什么,她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戒指,精致的小戒指。”我楼紧她,右手插进她的长发之中摩挲,柔情万种地说:“行!”但我未能实践自己的诺言。就在我们即将走入婚姻殿堂时,父亲得了肺癌。我不仅用光了积蓄,还借了大笔的债。父亲死后的第十个星期…  相似文献   

16.
我的奶奶&'岁了!在家却闲不住!她有一套做梅花糕的手艺!常常做些梅花糕上街叫卖$奶奶为人厚道!她做的梅花糕用料讲究!口味纯正!做工精致!价格低廉!很讨人喜欢$平时!只要她在街头把摊子一摆!很多人就会围拢过来!抢着买梅花糕$一个星期天!有个年轻人对我奶奶说!要买不加枣馅的梅花糕$奶奶觉得奇怪!别人都买加枣馅的!这年轻人为啥偏不要枣馅的呢,)小伙子!你能说说实情吗,(奶奶关切地问道$)我想买几块给我妈尝尝!她牙齿都掉光了!我怕馅里的枣核硌了她的牙$(奶奶被小伙子的孝心打动了!说%)你稍等一下!我马上就给你做$(说着!奶奶挽起袖子做开了$奶…  相似文献   

17.
阿玲 《老年世界》2007,(18):7-10
1999年秋,王丽考上了湖北省咸宁市一所重点高中。她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亲王先进既当爹又当妈,好不容易把女儿盼大了。不久,王丽领回家一个漂亮的女孩,给父亲介绍说:“这是我的同学何小玉,我们已经好得形影不离了。”何小玉的家境同王丽有许多相似之处,她没有父亲,妈妈很能吃苦,5年前就下岗了,硬是靠200元钱起家做买卖,家庭生活有了起色,吃穿不愁,还买了一套两居室的商品房。  相似文献   

18.
小城,大爱     
2005年12月2日,父亲第二次从鞍山来上海,还是穿着绿色的旧军装,提着只黑皮箱。父亲当过10年兵,转业后也常以军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时不时地就会来一句“我是个军人”。母亲在他退伍那年和他离婚了。那时我13岁,我一直以为母亲会带着我走,可是没有,她把我留给了父亲。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父母都心存恨意,尤其对父亲,我至今都认为,如果他肯早点转业回来,这个家就不会散。  相似文献   

19.
亡妻逸事     
1旧式婚姻,过去叫做“天作之合”,是非常偶然的。据亡妻言,她十九岁那年,夏季一个下雨天,她父亲在临街的梢门洞里闲坐,从东面来了两个妇女,是说媒为业的,被雨淋湿了衣服。她‘父亲认识其中的一个,就让她们到梢门下避避雨再走,随便问道:  相似文献   

20.
巴山 《女性天地》2014,(11):24-26
韦永丽一直在奔跑。仿佛奔跑像呼吸般,在不知不觉中发生。1991年10月,她出生在广西鹿寨县黄坭村,是韦爱权与陆美莲这对壮族夫妇的第三个孩子。韦永丽虽然上面有两个宠爱她的姐姐,还有溺爱她的爷爷奶奶,可是她似乎从小就不知道怎么去利用这样的“优势”。三四岁时,她就提着小竹篮,去田地里捡拾遗落的稻穗,太阳晒得汗水一道一道从脸上流下,却从来没见她叫过苦。奶奶常常取笑她:“这可是个天生的苦命女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