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速。迅速膨胀的老年人口规模随着农村城市化和家庭小型化以及消费多样化的推进,各类养老服务需求出现急剧增长的势头,由此给我国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老龄问题研究》2007,(4):23-25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以地处去岭以南而得名。全省共设8个省辖市和8个自治州,129个县(市、区),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多、分布广的省份之一。截止2006年底,全省老年人口为48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0.8%。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使家庭结构、老年群体状况、代际利益关系和城乡老年人口分布发生了新的变化,“空巢家庭”和“四二一”结构家庭的数量增加,高龄老年人口急剧增长,直接导致社会供养系数上升,家庭的养老服务功能弱化,社会负担加重,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广泛深远的影响。对此,省委、省政府十分关注养老服务工作,通过政策引导,加大扶持,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的办法,初步建立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安享晚年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生命质量,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3.
宋林芹 《现代妇女》2014,(12):195-195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多,人口老龄化呈现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在各种因素的冲击下,农村传统养老模式日渐瓦解,多样化的养老模式诞生,这也导致资源占有量相对较低的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关于山东省B市三县一区的农村地区的养老状况的问卷调查充分显示了该地区现行养老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在优势视角下探讨适合B市农村养老的新型的居家养老模式具有可行性,可以为B市政府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提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各种形式的养老机构有了可观的增长。政府公办的养老机构供不应求,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民办养老机构逐渐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发展与三个因素密切相关,即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机构养老的需求日益强烈。  相似文献   

5.
养老暇务队伍发展不足与老年群体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人才教育事业。如何构建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人才体系呢?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养老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我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老难题,但仍然存在养老服务方面的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老年人是社会工作的重要服务对象,社会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具有一定优势,能够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由13.3%增加到16%。严峻的老龄化形势使我国的社会养老和养老服务需求面临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居家养老服务是我国老年服务发展的重点,应当成为未来我国最主要的老年服务模式。但是,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也需要循序渐进。因此,应当明确居家养老近期和中长期的主要服务对象及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9.
2020年我国完成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70%,其中65岁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3.50%[1],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社会。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县域老年人口数量不断攀升,老年人口空巢化趋势不断加强,传统家庭模式难以承担养老任务,社会养老体系尚未建立完善。系统梳理平江县的养老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缺乏个性化养老服务、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滞后、群众对社会养老接受度低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政府加强统筹管理、因地制宜发展养老模式、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发挥老年人的参与积极性等对策,以期对其他县域有借鉴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导刊》2008,(8):21-22
十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经正式颁布实施了。《意见》是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和养老服务业现状制定的。《意见》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又一个重要政策文件,对于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破解我国日趋严峻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立健全农村养老制度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目前中国农村养老制度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对西方发达国家农村养老制度产生的时代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制度特征等问题展开研究,可以为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养老制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张同双 《现代妇女》2014,(9):241-242
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长期趋势,加上子女流动性增大、空巢老人增加,可以预期机构养老、老年人照料护理的需求将会长期大幅增长。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社会化养老机构发展比较快,民办养老机构已成为养老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在未来的近半个世纪中,我国老年人口一直是呈迅速增长的发展趋势,而且高龄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又大大快于低龄老年人口增长的速度。这预示着在社会总需求中.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在迅速增长,以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养老娱乐设施、生活用品和  相似文献   

14.
快速老龄化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同时也蕴涵广阔商机。据权威专家测算,全国1.69亿老年人口可撬动1万亿元规模养老产业,但由于目前产品种类少、服务层次低等“软肋”,我国养老产业尚处于“沉睡”阶段,亟待激活。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加快发展养老产业对于我国扩大内需、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参考报》  相似文献   

15.
随着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高龄化、高发病率、高风险性等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部分老人无人照顾,因此,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势在必行. 我所在的街道共有10个社区,其中一个社区就有80岁以上高龄老人400多人,空巢家庭116个,独居老人73人,60岁以上的残疾人95人,养老服务需求非常大。但是,目前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跟不上高龄老人需求的增长,不少有需求的家庭处于既做不到居家养老,又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机构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6.
推陈出新话养老邓树森养老,作为一种责任义务,它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道德进步和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具体表现。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实行何种社会制度,都离不开赡养老人的问题。一、目前我国养老的几种方式在我国历史上,有过多种养老方式,而且各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老龄产业发展是人口老龄化的必然结果 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绝对数和比例不断增加,将带来一场深刻的人口革命——步入老年型国家。在未来的近半个世纪中,我国老年人口一直是呈迅速增长的发展趋势,而且高龄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又大大快于低龄老年人口增长的速度。这预示着在社会总需求中,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在迅速增长,以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养老服务设施、日常生活用品和社区服务、娱乐业的新型产业——老龄产业。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我国迎来了人口迅速老龄化的时代。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4亿,占总人口的11%。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老年人口还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4亿,约占总人口的16%,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这一迅猛而来的庞大老年人群,我国的社会养老事业特别是以国家保障体系为主的城市人口养老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研究探索一种既能满足城市老年人口的需求,又能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养老模式,已迫在眉捷。从国内外的实践情况来看,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具有操作简单、针对性强、融资渠道宽、服务形式多等优点,它不仅满足了不同年龄老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多方需求,又弥补了当前政府财政和服务能力相对不足的矛盾,是解决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效途径,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安阳市充分顺应时代进步的要求和全市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坚持走符合安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有安阳特色、特点的居家养老管理服务之路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形势的日益严峻,围绕构建覆盖全市城乡的居家养老管理服务体系这个全社会的紧迫任务,安阳市充分顺应时代进步的要求和全市老年人口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坚持走符合安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有安阳特色、特点的居家养老管理服务之路,截至目前,安阳市5个单位荣获全国老龄先进称号,创建2个全国社会养老服务工作示范区(县)、4个省级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县)、14个省级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单位、35个市级居家养老工作示范点,涌现出汤阴县原新河、内黄县郭玉兰等一批全省十大敬老楷模。  相似文献   

20.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切实解决老年人养老难题一促进社会和谐,南京市鼓楼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主创新.实施政府购买服务,民间组织运作的“居家养老服务网”工程、扶持驻区企业职工医院转制为养老机构、出资租借场地扶持民营机构发展养老事业等举措,在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进程中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