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远 《老年世界》2009,(12):44-44
喝水,我们每天都会做的一件事,殊不知,喝水得当能打败多种疾病! 一、感冒:要喝比平时更多的水 因为当人感冒发烧的时候,人体出于自我保护机能的反应而自身降温,这时就会有出汗、呼吸急促、皮肤蒸发的水分增多等代谢加快的表现,这时就需要补充大量的水分,身体也会有渴的表现。多多喝水不仅促使出汗和排尿,而且有利于体温的调节,促使体内细菌病毒迅速排泄掉。  相似文献   

2.
健康积分     
健康快报运动中,喝矿泉水会更渴在长距离或长时间运动中,身体大量出汗,体内液体环境平衡会被打破,从而影响中枢神经活动,当失水达到体重的5%时,会明显影响活动能力。美国运动医学专家指出,单纯补充白开水或者矿泉水会事与愿违,甚至越喝越渴,  相似文献   

3.
资讯     
《女性天地》2014,(6):57-57
腹泻呕吐有良方 夏天是腹泻的高发季节,腹泻、呕吐都容易造成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就有可能脱水。所以,除了按医生的处方给吃药、喝白开水外,还可以自制些补水饮料喝,小米汤、苹果水和胡萝卜水都有也止泻、健脾的作用,可以多喝一些。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我国居民盐摄入量为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即瓶装啤酒一瓶盖的量。广东省预防医学会专家指出,很多居民错误地认为“吃得咸了,多喝点水能稀释体内盐分”。其实,“这是错在没认清盐过量是怎么使的坏。”盐里的钠离子进入人体,却留在细胞外。钠离子增多,血管张力就会增大,升高血压。而人体代谢时,肾小管会回渗钠离子。因此,多  相似文献   

5.
天气炎热,人在白天大量出汗,晚上睡觉又因呼吸和皮肤蒸发而失去一些水分,最容易引起体内缺水。老年人一般对口渴不太敏感,常常不能及时补充水分。还有的老年人怕外出上厕所或夜间起解麻烦,虽然口渴也不愿喝水,甚至连汤菜也不敢多喝,这更会造成体内严重缺水。缺水对老年人身体健康危害很大,尤其是患有高血压、脑血管硬化的老年人。体内缺水会使血液黏稠度增高,造成血液循环不良,甚至会形成小血栓。如果动脉已经发生粥样硬化,血管狭窄,小血栓就可能阻塞某一支脑血管而发生意外。每当盛夏时节,不少老年人会不同程度地感到头昏、胸…  相似文献   

6.
正鸡蛋中富含的蛋白质可以起到稳定血糖的作用。糖友平时在家里做粥,可以把鸡蛋揉碎,或者蒸一个清淡少油的鸡蛋糕,然后一起和到粥里,做成"蛋粥",这样粥的生糖指数就会相对下降。糖友最好保证适当杂粮比例,尽量避免喝生糖指数较高的粳米粥。此外,面条的生糖指数是81.6,而用鸡蛋和面的小麦面条生糖指数则降为49。我们做面条、饺子、面包等时,可用鸡蛋和面,降低面食的生  相似文献   

7.
经常有女孩子问我,她只要喝点儿水就要小便,而且每次都“不虚此行”,尿量不少,而且小便的颜色很淡,中医形容这种情况是“小便清长”。同时她们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怎么喝也觉得渴,这就让她们很矛盾——喝了就尿,不喝就渴。为什么会如此呢?一句话:火力不足,还是阳虚。  相似文献   

8.
小常识     
《老年人》2000,(12)
1、空腹不宜喝牛奶。因为人体空腹时,胃肠蠕动快,牛奶中营养物质往往来不及被吸收就匆匆进入大肠。此外,大口喝奶会减少牛奶在口腔中和唾液混合的机会,不利于消化吸收。喝牛奶前最好先吃些饼干、糕点等,或边吃点心边喝牛奶。  2、晚上喝牛奶较好。人体中的钙代谢有特定规律:晚间尤其是午夜之际,血浆钙含量将出现“低谷”,迫使机体通过调节机制调运一部分骨骼中的钙,虽暂时得到维持,但骨骼中的钙却有所减少。牛奶中含钙丰富,因此临睡前喝杯牛奶,可补偿人体夜间对钙的需求。  3、牛奶不宜与糖同煮。牛奶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  相似文献   

9.
要素1:定时饮水,变被动为主动 口渴,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反应,然而,这个生理反应与机体的水平衡状态并不同步——“渴”的生理反应相对滞后。换言之,当我们感到口渴的时候,机体的水分早已失去平衡,部分细胞已经处于脱水状态,此时喝水已经是“被动饮水”。久而久之,人体就会长期处于一种潜在缺水状态,这不利于人体的正常代谢。定时饮水就是主动饮水,即不等到感觉口渴就按时饮水。这不仅有利于机体代谢,还可以收到“内洗涤”的效果,并改善内分泌以及各脏器的功能,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10.
月月食谱     
《老人世界》2013,(5):46-46
大家都知道环境污染,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等对人体的伤害,这些毒素在人体积聚会引发疾病,但却不知道这些“毒”到底是什么,它们的源头在哪里,它们一般藏在身体的哪个部位?1.食物代谢产生的毒素,即体内产生的毒素: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质、糖等物质新陈代谢后产生的废物和肠道内食物残渣腐败后的产物是体内毒素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正>谁都知道夏季需要多喝水,但如何喝水、喝什么水才对健康有好处呢?夏天,人容易出汗,此时,普通的水就不能完全满足人体的需要。人体大量排汗时,汗液带走了不少无机盐,如钠、钾、镁等。因此,夏天应该多喝一些含有天然矿物元素、弱碱性的饮用水,也就是用天然水源加工的饮用水,尽量不要饮用纯净水、矿物质水等低矿化度、用自来水加工的饮用水,这样才能更好地补充机体需要,同时也可防止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   

12.
很多人一到秋冬之季,嘴唇就千裂得惨不忍睹。造成这种现象之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体内水分不足,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夏季喝冷饮太多,导致脾胃受损,没有及时调理,从而反映在嘴唇上,故此健脾是防止嘴唇干裂的关键。不妨通过食补或药补的方式健脾补血,平时可以多吃点山药,具有滋阴补脾的功效;也可以多吃些新鲜蔬果,比如黄豆芽、油菜、小白菜、白萝卜等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以及梨等水分充足的新鲜水果,这些可增加体内水分,减轻唇部干裂;此外还应多吃滋阴润肺之物,如芝麻、蜂蜜。尽量少吃葱、蒜等刺激性食物,少饮酒,因为酒精会加速体内水分蒸发。至于在药物方面,麦冬、生地煎水喝,具有滋阴的作用;当归、首乌可以煎水喝,也可以在煲汤、做饭时加入,具有补血作用。  相似文献   

13.
健康快报     
《现代交际》2006,(3):60-60
运动中,喝矿泉水会更渴,电脑族每天必喝四杯茶,低血糖平时多吃豆,易患帕金森氏病的人群,当心“魔鬼时刻” 远离疾病困扰。  相似文献   

14.
资讯     
《女性天地》2014,(2):60-60
运动后宜喝温开水 运动过后,不宜一次性大量饮水,因为这时胃肠血管处于收缩状态,需要一个恢复过程。如果立即大量饮水,水分积聚在胃肠道里,会导致肚子发胀,影响消化。最好过几分钟,等心脏跳动稍微平稳后,再接着小口小口地喝些温开水,喝水频率最好与心跳频率接近,使心脏有规律、平稳地吸收进入体内的水分。  相似文献   

15.
有些人很注意养生保健,但在生活习惯上却存在一些误区,像下面这些“亡羊补牢”的做法,不是尤未为晚而是为时已晚了,这已经对身体健康造成了影响。饿了才吃:生活中许多人不是按时就餐,且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吃早餐,其理由之一就是“不饿”。其实,食物在胃内仅停留4-5小时,感到饥饿时胃早已排空。胃黏膜这时会被胃液“自我消化”,引起胃炎或消化性溃疡。饮食规律、营养均衡是养生保健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渴了才喝:平时不喝水、口渴时才饮水的人相当多,尤其是青少年和“大忙人”。他们不了解渴了是体内缺水的反应,这时再补充水分为时已晚。水对人…  相似文献   

16.
腋下出的是“压力汗”
  压力过大时,人体植物神经功能容易紊乱,表现为焦虑、抑郁、出汗。美国研究发现,当人承受巨大压力时,大汗腺就会促使汗水产生。由于大汗腺分布于腋下、乳晕、肛门等特定部位,因此这些地方更易出“压力汗”。出“压力汗”时深呼吸、喝点水、吃水果、喝牛奶等有利于缓解压力。  相似文献   

17.
从春到夏,气温的上升使人体的血液循环逐渐加快,心脏负担也随之加重。所以,炎炎夏日喝杯绿茶可将动脉壁上硬化的粥样物质逐渐清除,使动脉组织逐渐恢复正常,还能防止胆固醇类物质的堆积。然而,喝茶的时间是有讲究的:早晨起床后要饮一杯淡些的茶水,补充一整夜水分的消耗;上午10时左右,可饮几许浓些的茶水,补充流汗及尿液排出的水分;到下午3时左右,再饮些略淡些的茶水,再度补充体内排出的水分,  相似文献   

18.
啤酒解暑天热酷暑,饮用烈性白酒会觉咽干口燥,备感炎热难受。嗜酒者常改饮啤酒,认为啤酒有“解渴、生津、消暑”之功效。啤酒真能消暑吗?不能。虽然啤酒酒精含量少,但是如果一次喝上几斤,进入人体的酒精量也与喝白酒差不多。再说夏天气候炎热,人们出汗多,消耗大,易疲乏,如果再饮啤酒,其口渴出汗将更加厉害。因此,切勿用啤酒来解渴消暑。  相似文献   

19.
月月食谱     
《老人世界》2011,(6):47-47
夏季,在高温条件下,人体代谢加快,出汗、排尿多,消耗的能量也就增多,这时的养生要以满足盛夏肌体代谢需求为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瘦身课堂     
《女性大世界》2006,(7):126-126
“水”服你的脂肪 夏日炎炎,多喝,既能为你饥渴的肌肤补水,又容易减脂,何乐而不为呢?让你体内总能拥有充足的水分,这样代谢的功能随之增高,不觉中多余的脂肪就将被燃烧。早起后喝杯温开水,理顺你的肠胃。饭前30分钟以前,饭后一小时以后,都是补充水分的好时机。时刻提醒自己多饮用白开水,切忌远离碳酸饮料,不要贪图一时的过瘾,那么高的热量对瘦身毫无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