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野外定位观测蒙古扁桃(Prunus mongolica)的开花进程、花朵的功能形态特征和开花动态,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分别测定蒙古扁桃的繁育系统.结果显示,蒙古扁桃种群的花期均持续50d左右,雌雄蕊同时成熟,繁育系统主要为异交,需要传粉者活动才能完成授粉过程.  相似文献   

2.
方海涛 《阴山学刊》2007,21(1):58-60
通过对蒙古扁桃的外中果皮,内果皮、种皮内源萌发抑制物的研究,探讨了蒙古扁桃种子休眠的原因。制取蒙古扁桃果实各部分及种子的粗提物,通过各部分的粗提物培育小麦,测定小麦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以及脱氢酶和抗氧化酶的活性来表现蒙古扁桃各部分的抑制物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扁桃的内果皮,外中果皮均含有一定的活性的内源抑制物。  相似文献   

3.
濒危植物蒙古扁桃种子特性及萌发生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蒙古扁桃种子特性及萌发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蒙古扁桃千粒重为157.9±4.5g,去除内果皮后,种子较易萌发;活种子的吸水力较高,从开始浸泡起,前2h是种子快速吸胀期;通过用TTC法测种子活力可知,去除果皮后,蒙古扁桃种子活力高达100%;用TTC法测种子萌发过程中脱氢酶活性时,可知脱氢酶的活性很高,且在不同萌发时间,脱氢酶的活性不一,吸胀后3h脱氢酶的活性最高,高达89.7%。室温、自然光照下,蒙古扁桃种子发芽率为86.67%;在1—2cm深的土壤中,种子出苗率可达100%,超过3cm,显著下降;蒙古扁桃种子萌发时土壤的最适湿度为15%—25%,低于15%或高于25%出苗率显著下降;土壤湿度对幼苗存活率有极显著影响,湿度为20.26%时,幼苗死亡率高达50%。  相似文献   

4.
蒙古族游牧文化的生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民族文化确立的能量基础出发,用生态人类学的观点分析和阐述了蒙古族游牧文化中的衣、食、住、行等诸多行为现象,从而推导出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应用、简约特征以及生态化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5.
1927年和1935年中国和瑞典组成联合考察团,对中国的西北地区进行了长达8年的多学科综合性科学考察。这次考察是由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发起,不仅有瑞典人,还有德国人和丹麦人;中国方面有5名学者、4名学生,总计有28名成员,还有40名赶骆驼的蒙古和汉族(有300峰驼运行李的骆驼)佣人。考察团团长由斯文·赫定和北京大学教务长徐炳昶两人担任。本文探讨的就是丹麦人哈士纶在新疆蒙古族地区的考察及其《蒙古的人和神》一书。  相似文献   

6.
规范企业投资蒙古矿业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大,建立稳定的资源供给储备基地已势在必行.北方邻国蒙古资源丰富,与中国恰好形成资源的结构性互补,利用我国同蒙古近邻的区位条件进入其资源开发市场,对我国近中期能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面对风险与激烈的竞争,我国企业需要更加谨慎投资,决不能错过这一发展机遇.为此,我国企业投资蒙古矿业开发尚存在哪些问题及如何规范企业投资蒙古矿业开发就成为当前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早期蒙古的狩猎业与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狩猎业在诸北方民族历史发展中曾经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后来,由于畜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地位和作用逐渐被取代,成为起辅助作用的经济形式。蒙古民族共同体形成以后,在继承北方民族狩猎业经验的基础上,使狩猎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的狩猎业在军事训练、补给生活所需、消遣娱乐等方面均起过极重要的作用。由于蒙古民族爱惜生命、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泛伦理主义情怀等原因,蒙古帝国和元朝时期形成了蒙古最早的生态保护日和生态保护区。在保护日和保护区内,各种动物都受到法律或习俗的保护,甚至非生命物也成为当时人们保护的对象。这些对当今人们树立良好的动物保护意识、对人与动物的和平相处、为人们留下更多的“朋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的建立,客观上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基督教的再度东传正是这种交流的重要表现.蒙古部落中的宗教信仰是基督教东传的前提,蒙古帝国的宗教宽容政策是基督教东传的保证,而蒙古帝国皇帝与教皇之间互派使节则使东西方文化交流达到了巅峰.  相似文献   

9.
关于蒙古文字的若干问题已在一般蒙古语言学著作和专题著作中有所阐述,但大多数都是一些零星的非系统性的介绍.卡拉@捷尔吉(Kara Gyorgy)的<Книгимонгольскихкочевников>(<蒙古人的文字与书籍>)是第一部将蒙古人的文字历史和文献融为一体来进行描述的学术著作.从13世纪大蒙古国建立时期的回鹘蒙古文到现代标准蒙古语的形成,蒙古文字走过了近8个世纪的风雨历程.这些书面文字和书籍文献使我们了解了中亚、中国、印度等广大地域的文化以及游牧民族和土著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了萨满教、佛教、伊斯兰教和道教的发展,以及回鹘文、吐蕃文字在蒙古历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蒙古西征带动了大批汉人西迁伊朗。汉文、波斯文史料及考古资料显示,西迁汉人中有军匠、医师、工匠、画师、厨师等各类技术性服务人员,其中大部分人为蒙古统治者服务或在宫廷效力,也有一些人在民间讨生活,还有部分人失去了人身自由,沦为奴仆。汉人移民在伊朗生产、生活,将汉地的科学技术、医学药学、艺术风格、饮食风俗等带到伊朗,为波斯文明打上了不可磨灭的汉文化印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