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城镇居民收入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文府 《统计研究》2011,28(11):62-65
 现有对中国居民收入性别差异的研究都是基于个人收入样本数据,进行收入差异均值分解和歧视定量研究。指数基准问题是横亘其中一道绕不过去的坎。本文基于人们对其收入是否合理进行主观评价的指标,来选择指数基准以深入研究城镇居民收入的性别差异。本文的计算结果显示,按照经典的Blinder-Oaxaca模型和Cotton模型计算,收入的性别歧视被大大低估。  相似文献   

2.
 1999年8月,根据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的部署,甘肃省对城市住户的就业与收入等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这次抽样调查的城镇居民家庭共5049户,占全省城镇居民家庭总户数的0.3%;调查家庭的人员共15970人,占全省城镇人口总数的0.34%;调查的就业者6863人,占全省城镇就业者总数的0.11%。 调查结果表明,改革开放20年来,甘肃省城镇居民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全国,特别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城镇居民家庭的就业与收入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财产性收入成为城镇居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居民家庭财富的不断积累,加之投资渠道日趋多元化,城镇居民理财意识不断增强,理财能力不断提高,财产性收入明显增加。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之后,”财产性收入”更是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浙江城镇居民的人均财产性收入为1080元,  相似文献   

4.
瞿晶  姚先国 《统计研究》2011,28(11):50-55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对2002—2007年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基尼系数先上升后下降,2002、2004和2007年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42、0.361和0.349。○2房地产和资本市场扩大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日益增强,财产性收入已成为仅次于工资及补贴收入、公共转移支付净收入影响收入不平等的第三大分项收入,2007年的贡献率约为7.3%。○3更高的投资门槛以及持续上涨的房价使得房产投资比金融资产投资更能扩大城镇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凤  易丹辉 《统计研究》2000,17(5):9-14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决定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收入来源由单一性向多样化过渡 ,由改革开放前的基本是工薪收入 ,变为以工薪收入为主 ,同时利息、股息、租金等财产收入及经营利润收入比重逐渐增加 ;工薪收入中 ,由过去基本是单一职业收入 ,变为以第一职业为主 ,同时第二职业收入比重逐渐增加 ,居民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呈现出如下特点[1 ] :其一 ,新兴产业和风险较大产业的职工收入较高 ,如金融保险、房地产业 ,平均月收入 80 0元 ;而开采业、制造业职工收入较低 ,月平均收入 64 0元。其二 ,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收入较…  相似文献   

6.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各种挑战,山东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执行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制定了一系列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措施,全省经济呈现出企稳回升、逐步向好的良好态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7.
秦凯  季晓晶  王作东 《统计研究》2010,27(7):101-10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低决定着居民生活质量的好坏,是检验政府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和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依据。为理清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区域经济特征、就业比重、政策性因素、政府转移支付力度的关系,找准居民增收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而挖掘居民增收潜力。本文运用马克威分析软件和EViews软件,采用建立数学模型的分析研究方式,对可支配收入的构成及影响居民增收的因素从定量分析的角度进行实证研究,以便准确掌握居民增收规律,探寻促进城镇居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镇居民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贫困和贫困标准的概念贫困一般是指物质生活困难,即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贫困从程度上有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之分,从范围上有狭义贫困与广义贫困之分。从中国城镇居民的现实生活状况考察,贫困标准可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条件下,维持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最低费用。这个定义可理解为:(1)在确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阶段上,贫困标准具有确定的内涵,其量值是一定的,具有绝对性;(2)在不同时间、空间和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上,贫困标准的内涵是变动的,其量值是不定的,具有相对性;(3)贫困标准既要考虑人的自然生理需要、劳动力再生产需要,也要考虑我国城镇居民目前已达到的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9.
居民家庭财产的多少体现着一个家庭经济实力的强弱,也体现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生活历经“生存型”、“温饱型”,目前已逐步迈向小康。居民家庭财产也经历了数量从少到多,规模从小到大的快速变化过程。为了解我省城镇居民家  相似文献   

10.
隐性收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项威  刘向耘 《统计研究》1995,12(1):43-51
隐性收入研究《隐性收入研究》课题组近些年来,我国的隐性收人问题表现得很突出,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例如,从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看,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还很低,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并不是那么低,而是已达到了较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发展及调查环境的变化,城镇住户调查工作开展的难度不断增大,住户调查的改革和完善越趋重要。本文立足于广州市城镇住户调查现状,分析了在开展住户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及问题,并结合国际住户调查先进经验,提出改革城镇住户调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保障性住房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为使保障性住房充分发挥作用,其准入标准的确定尤为重要。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准入标准大都以人均收入作为参考指标,本文旨在测算并确立以家庭收入为参考指标的保障性住房准入标准。由于厦门市保障性住房在全国具有示范效应,故以厦门为例考察基于家庭收入的保障性住房准入标准。根据抽样调查的分组数据界定“中低收入组”,通过正态分布与均匀分布的转换,利用格点映射法,找出覆盖面为40%的收入上限值,即为保障性住房的准入标准。基于此标准,结合“按年人均收入限值”这一指标,将家庭组别按人口细分,划分出针对不同家庭规模的参考准入标准。  相似文献   

13.
张翔等 《统计研究》2019,36(3):78-87
本文在考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典型不同缴费基数参保者寿命存在异质性的情况下,通过内部收益率的计算考察典型不同缴费基数参保者之间的养老金收入再分配效应。首先根据省级宏观截面数据估计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典型不同缴费基数参保者退休时的平均余命,再据此分别计算和比较不同参保群体的内部收益率。 研究发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总体上呈现微弱的正向收入再分配效应。虽然低缴费基数参保者内部收益率略高于中、高缴费基数参保职工,但其内部收益率因相对较短的寿命而大大降低。这也提醒政策制定者在研究制定延迟退休、社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等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参保职工内部不同群体间的平均预期寿命差别,对低收入参保者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4.
刘伟 《统计研究》2011,28(6):22-27
 内容提要: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财产性收入”的概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国家统计局对其进行了界定并通过“城镇住户调查”对居民收入进行了分类和统计。然而,我国的“财产性收入”与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中的内容存在较大冲突,由此进行的居民收入分类和统计也和美、加等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异。本文通过SNA的账户设置和经济内涵,分析了房租收入的非财产性收入属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居民收入类型的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首次基于收入不平等和社会地位寻求的双重视角,使用Tobit模型对消费持续低迷背景下农户人情支出不断攀升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农户自家婚丧嫁娶花费是一种地位性支出,然而农户的人情支出并非地位性支出,更多体现了"随大流"的从众心理;(2)收入差距扩大通过婚丧嫁娶攀比对农户人情支出的拉动作用远远大于收入不平等产生的抑制作用;(3)家庭求人帮忙的事情越多,人情支出也越多。  相似文献   

16.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高速增长。研究表明:截至2002年,25年来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不是均衡的,而是分阶段的。文章基于对25年来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以及人均消费的关系的研究,提出一个更为合适的分段模型———线性误差模型。同时,给出该模型中参数的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社会核算矩阵的厦门市产出与居民收入乘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容提要:基于厦门市2002年投入产出表及其它相关数据,笔者构建了厦门市2002年的宏观社会核算矩阵,并对居民账户进行了细分。在此基础上,利用基于社会核算矩阵的SAM乘数模型,本文考察了各类产业在外生冲击下的产出效应和居民收入效应,并分析了外生冲击及转移支付对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产出乘数和居民收入乘数较高的行业分别是那些与其它行业具有较高关联度的行业和对社会就业带动作用较大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厦门市当前经济的结构和转移分配都有利于改善当前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但前者的效应不大。  相似文献   

18.
范超  王雪琪 《统计研究》2016,33(8):95-100
房价收入比是反映居民购房可支付能力的重要指标。为了更真实准确反映我国居民长期承受的购房负担,本文基于持久收入假说,利用我国35个大中城市数据,建立状态空间模型,估计出持久收入意义下的房价收入比,通过情景分析确定其合理上限,并分析主要特征。研究表明:①我国房价-持久收入比的合理上限为7.6,2002-2013年35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持久收入比均值是9.2,其中28个城市已超过该上限,比值最高的北京已达到14.9;②城市越发达,则房价-持久收入比越高,居民需要承受的购房压力越大,且在时间趋势上,一线与二三线城市间的差距呈现扩大趋势;③在地理分布上,我国东部、中部、东北地区、西部大中城市的房价-持久收入比呈现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④相比于传统方法中根据可支配收入测算的房价收入比,房价-持久收入比与其约有10%的差异。当前我国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继续限制房价,减轻居民购房负担。  相似文献   

19.
李锐等 《统计研究》2014,31(8):52-58
本文借鉴Heckman和Raj分析框架,结合苏州工业园区金保工程管理数据,构建了养老金制度由完全积累制向部分积累制变革的反事实微观评估模型。鉴于参保职工异质性,本文采用分位数分析,用“替代率增幅分布”代替“平均替代率增幅”,评估制度变革的个体福利损益;又引入均值回归以及分位数回归,构建“替代率增幅”与“工资”等影响因素的经济结构模型,估计Raj充分信息评估指标,评估制度变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本文在方法上整合了精算模型和经济结构模型,拓展了传统的反事实政策评估方法;在实务上为政府充分利用金保工程管理数据、辅助决策社会保障提供了一种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