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方针。它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和全过程。加深对它的全面准确的理解,把握住它的结合点,是落实两手抓、两手硬的前提条件。一、“两手抓”的内涵和层次结构“两手抓”的慨念是邓小平同志于1986年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讲话时首次提出来的。随后,他在多次讲话中都反复提及和强调这个问题。那么,邓小平同志“两手抓”思想的内涵是指什么呢?在《邓小平义选》第三卷中,关于“两手抓”有以V几种提法:“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一手抓…  相似文献   

2.
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邓小平一贯强调要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这一精辟论断 ,既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本质要求 ,诠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内涵 ,也揭示了两个文明建设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它不仅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而且为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3.
论“两手抓”方针与社会协调发展刘明理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真正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使社会协调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一、科学地把握邓小平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牢固确立社会协调发展的观念。邓小...  相似文献   

4.
坚持“两手抓”的战略方针是邓小平同志倡导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此谈一点学习体会。一、“两手抓”的战略方针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针,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经济犯罪和其他犯罪活动;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  相似文献   

5.
反腐倡廉是执政党建设的长期任务──从毛泽东防腐战略到邓小平“两手抓”方针李士谦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七十多年来,反对腐败倡导廉政一直是党自身建设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这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从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过程中,防止腐败的斗争,到...  相似文献   

6.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曾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情况,讲过许多“两手抓”的问题,如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经济犯罪和其他犯罪活动;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等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倡导的“两手抓”方针,是一个具有普遍方法论意义的科学方针。在道德建设中贯彻“两手抓”方针,需要一手抓思想教育,一手抓法制建设;一手抓正面引导,一手抓反面惩治;一手抓全民普及,一手抓行政道德。当前特别应强调把后一手抓紧抓好,尤其应强调行政道德建设,消除公权私化的腐败行为。突破此点,将会带动全局,道德状况的好转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有大中国企业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坚持和强化“两手抓”的基本方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两手抓”,这是我们党的重要方针,是邓小平同志反复阐述的一贯思想.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很重要的就在于广大员工特别是各级经营管理者对“两手抓”方针认识得如何,重视对如何,执行用如何.一、认艺学习,加深理历,让“两手抓”方针深入人心对党中央一再明确、反江强调的“两手抓”方针,人们是否认识都很明确、理解铜很流出、重视都很充分、执行都很用力呢?这方面的成自是显而易见的,但存在的不足也是不容忽视的.有些人…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年初的南巡谈话里指出:“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手都要硬。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手软不得,”“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1 早在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同志就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一文中指出:“目前我们同各种反革命分子、严重破坏分子、严重犯罪分子、严重犯罪集团的斗争,虽然不都是阶级斗争,但是包含阶级斗争”,“现在还有少数地方、少数同志对这些人手软。一部分地方对这些人采取措施很不得力,下不了手”,“我们要学会使用和用好法律武器。对违法犯罪分子手软,只能危害大多数人的利益,危害现代化建设的大局”。1980年12月25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阶级斗争虽然已经不是我们社会中的主要矛盾,但是它确实仍然存在,不可小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直到最近这几年来,除了十年动乱不算外,我们一直坚持对各种敌对势力、反革命分子、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刑事犯罪分子实行专政,决不对他们心慈手软”。1982年4月10日,他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所作的《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的讲话中再次指出:“我们要有两手,一手就是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王进 《兰州学刊》2008,(7):33-35
民主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重视的“热点”问题,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精辟论述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搞改革开放与思想文化即精神文明的建设之间的关系,一再告诫我们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些论述实际上已经对人们目前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了正确而深刻的回答。因此不能不使人感到过去对邓小平同志的论述学习不够系统,领会和理解不深。《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给我们弥补这个缺憾提供了条件。通过初步阅读,深深感到这确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巨著,需反复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 邓小平同志在我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提出的一系列“两手抓”的思想,由于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实践又遍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思想等各个领域,因此,它不仅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辉,而且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两手抓”作为方法论,涉及的问题很多,内容十分丰富,本文无法一一述及,这里仅以自己学习的体会,谈谈它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3.
现在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即两手抓理论基础在于事物本身的矛盾性,事物在矛盾体系中分为主要的和次要矛盾,某一矛盾中又存在矛盾的主要和次要的方面。矛盾和矛盾各方面所处的地位的不平等,决定了“两手抓”并决定了一手硬一手软。这种逻辑的推理是简单的、表面的,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的关节点在于不能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作形而上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其中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及社会主义原则的论述,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对外开放理论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对外开放伟大实践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亚洲金融危机不断加深、世界经济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重温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深刻领会其丰富内涵,对于我们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所谓对外开放,主要是指参加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分工,发展开放型经济。纵观当今世界,经济问题已经不是个别国家的事情,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的国际性问题。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更广…  相似文献   

16.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成和实践发展中,邓小平同志反复阐述了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这是我们党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方针。邓小平同志“两手抓”的思想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体现,是科学方法论的实际运用,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和政治意义。我们只有从哲学的高度来把握它,才能更全面准确地领会其实质,并积极贯彻。因此,从哲学上探讨“两手抓”的辩证关系,克服形而上学的片面性,从而防止和纠正实际工作中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首先,“两手抓…  相似文献   

17.
西方学界的民间社会(civil society)理论或可作为考察近代中国社会的一个视角。19世纪中期以来,西风东渐之下,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资产阶级、新型知识分子阶层初步形成,成为近代民间社会的主体力量。"civil society"一词译为"民间社会",或较为妥当:既表明近代中国民间社会与传统社会的民间社会的联系,亦可显示开始形成的近代民间社会那种既已开始脱离官方控制,但又未能完全独立自主的过渡性特点。  相似文献   

18.
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两手抓”,这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重要内容之一。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的南巡谈话里指出:“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手软不得,”“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小平同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革命和建设中,在狠抓经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要狠抓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和刑…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文明社会理论认为:"civiliz(s)ation(文明或文明社会)"不是指社会的进步状态或精致的文化形态,而是指"国家"或"国家社会"。国家的本质特征是和人民大众分离的公共权力。对于公民,这种公共权力起初只不过作为警察而存在。国家要素应区分为本质要素与非本质要素,专偶制家庭的最后胜利乃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探讨国家的起源就是要寻找国家本质要素的出现时间、方式与过程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