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化是个体不断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儿童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是为个体成为社会正式成员做准备,即预期社会化。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失误,往往会导致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畸形"问题。儿童的不完全社会化和过度社会化是其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畸形"问题。信息化给学校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研究概述夏利民一儿童社会化,是指儿童在一定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地掌握他所处社会的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毕生发展心理学指出,社会化过程实际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儿童和青少年期是社...  相似文献   

3.
儿童社会化双重内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普遍认为社会化的过程贯穿人的一生,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尤其重要,这是儿童从生物存在成为社会存在的必经之路.儿童社会化是指通过教育训练,使儿童能动地接受、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形成社会适应性,从而取得社会资格并发展个性的过程.儿童社会化具有双重内涵,一方面社会化是培养儿童的"社会性",即社会化的目标是将儿童培养成为适合社会的人;另一方面社会化是发展儿童的"个性",即社会化要发展儿童的自我概念,并使儿童获得个性.  相似文献   

4.
儿童社会化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试图从多学科视角出发对儿童社会化进行探讨和解读。儿童的社会化是社会教化与儿童本身自主内化的结果,是从自然人转化为文化人和社会人的过程;儿童的社会化受多元的文化的影响,儿童社会化进程即是文化认同的过程。在儿童社会化进程中,儿童既是社会化的主体,也是社会化的客体。  相似文献   

5.
儿童运动社会化中的社会学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运动社会化是在特定运动情境下儿童所经历的社会化现象。这种特殊的社会化现象包括溶入运动的社会化、通过运动实现的社会化与去社会化这三个连续过程。按照班图拉的观点,社会学习是运动社会化的动力机制,影响着儿童获得有关运动的技能、知识及其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群体社会化理论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庭和社会都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环境,群体社会化理论(GS理论)认为家庭内社会化和同伴群体内的社会化是两个不同的路线,它主要描述了家庭外的社会化过程,对家庭教育研究的一些结论作出新的解释,并为儿童社会化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浅谈媒介素养教育与儿童社会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媒介已成为儿童社会化的主体之一。它在儿童成长与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力求客观地评价传播媒介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和影响,说明推行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儿童媒介素养对儿童社会化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困境儿童问题是凉山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困境儿童社会化质量直接影响其自身发展及社会和谐、民族未来,其 意义影响深远。如何高质量地实现社会化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立足于优势视角,对大凉山“困境儿童”社会化进行分析,从 政府、家庭(或亲属)、学校、社会和社区五个层面提出建立困境儿童管理数据库,落实家庭监护责任人,建立地方学校校长责任 制,健全社会帮扶机制,加强乡村或社区文化建设等途径,施行精准教育帮扶服务,使大凉山困境儿童更好地实现社会化。  相似文献   

9.
儿童的社会化既是获得社会性的过程,又是形成发展个性的过程。然而目前我国不少家庭只重视儿童社会性的获得而忽视个性的培养,家庭教育表现出非个性化的倾向,这无论是对儿童本身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要纠正家庭教育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非个性化倾向,家长必须明确社会化的双重内涵,采用科学民主的教化方式,通过活动与交往,使儿童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形成、发展完善个性。  相似文献   

10.
新疆流浪未成年人再社会化必须了解和把握他们的心理行为特征,新疆流浪儿童在流浪中大部分依靠非法手段谋生,沾染了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气且受不法分子控制,表现出封闭性和攻击性的双重人格特征,决定了在对流浪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要把教育和救助结合起来,要改变传统的社会化方式,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再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工作框架。  相似文献   

11.
要形成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必须克服家庭教育中的过分娇惯溺爱的现象,儿童的社会化过程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教育的关键是引导儿童顺利而健康地实现社会化的过程,要“望子成龙”,必先“望子成人”。  相似文献   

12.
儿童不应该有好坏之分,只有社会化程度的高低。什么是个体社会化,怎样让每个人都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达到人尽其才,是每个教育者和家长十分关心的问题。社会角色适应是人的社会化的核心。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向受教育者提出恰当角色期待并引起受教育者对角色期待的强烈认同感,同时创造条件,促使其社会角色内化,是促进儿童社会化的捷径。  相似文献   

13.
从生活技能、人际交往、生活目标、价值观念、自我意识和社会行为等方面对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现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民族地区农村儿童社会化的质量整体不高,两类儿童社会化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非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状况好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处于非正常家庭环境中的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更为突出,更易陷入各种社会化困境,出现社会化障碍,面临社会化危机。  相似文献   

14.
家庭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家庭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造成了一定影响。文章从社会化的角度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缺失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也是文化化的过程,饮食文化作为文化的分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研究认为:一些饮食文化不利于孩子良好社会情感的发展,某些大众饮食文化不利于孩子良好素养的形成,传统精良饮食文化的消逝不利于良好儿童教育题材和途径的留存.某些饮食现象有悖于儿童接受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社会性行为。研究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控制与矫正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以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十五年来,大众传媒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研究成为我国学界的热点问题,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1)大众传媒作为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承担者,其内涵被进一步明确,外延进而拓展,但电视仍然是被关注最多的大众媒介。(2)对于社会化的承受者——儿童,研究者已开始关注不同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之下儿童媒介接触及其影响的比较研究,但盲聋哑等特殊儿童的媒介权利尚未被涉及。儿童在大众传媒中的主体地位开始受到关注。(3)大众传媒影响儿童社会化内容的研究,以道德社会化问题居多,媒介对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开始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8.
亲子互动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现有研究主要基于宏观社会学视角,缺乏对互动本身在微观细节上的关注。为了进一步窥探儿童社会化的过程,研究以四个家庭的日常亲子互动为语料,从多模态会话分析视角对儿童发起的指令性行为序列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包括儿童如何发起指令、父母如何回应以及双方在交际过程中观照的因素。研究发现儿童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推断其指令被服从的可能性,并据此选择相应的话轮设计;而父母回应儿童的指令时则会观照不同层面的社会规范,甚至会做出看似矛盾实则协调的、多模态的交叉式优先回应。此外,研究发现表明,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并非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同父母一道在亲子互动的过程中积极践行社会化。  相似文献   

19.
试论同辈群体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同辈群体有着其他因素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作用,它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条件。本文从儿童心理及社会性发展的角度出发,概述了它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00后”一代农村留守儿童的网络媒介接触行为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样本数据,构建社会化和媒介接触相关指标,建立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网络媒介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进一步地,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索这一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网络媒介有助于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水平。网络媒介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理解能力、健康状况、生活自理和语言表达四个方面,而对于留守儿童的智力和待人接物水平并没有显著影响。学习和社交偏好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水平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娱乐偏好并不能显著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水平。社会信任在网络媒介接触过程中呈现部分中介效应,对留守儿童社会化水平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