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人饮茶十忌陈立初人到老年,肠胃功能下降,如果饭后立即饮茶,则茶中鞣酸便会把食物中的蛋白质凝固成颗粒,难以被消化吸收。长此以往,将会造成消化不良、营养不良,发生贫血,使人消瘦。老年人起床后忌空腹饮茶。中医认为,腹中无物,茶性直入肺腑,犹如“引狼入室”...  相似文献   

2.
骆远 《老年世界》2014,(4):43-43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族人民有着各种不同的饮茶习俗,可谓“历史久远茶故乡,绚丽多姿茶文化”。  相似文献   

3.
饮茶礼仪的内容很多,这里仅 就以茶待客的礼仪、茶道礼 仪以及茶话会礼仪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以茶待客的礼仪 以茶待客的礼仪规范,体现在以茶待客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1、选茶的礼仪 按习惯一般可以分为五大类,即: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紧压花茶。各类茶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而不同的人往往对茶又有着各不相同的爱好。以茶待客,当然应该投客入所好。所以沏茶之前,最好先征求宫人的意见,根据客人的爱好或要求来选茶。 2、装茶的礼仪 这里所谓装茶,指的是向客人的怀(碗)中放入茶叶。装茶礼仪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茶…  相似文献   

4.
凡人饮茶     
饮茶既有益,也有害,利害得失,全在是否合理。饮茶是很讲究的,即饮茶必须得法。在我国人民几千年的漫长饮茶史上总结出了一整套科学的饮茶方法。所谓合理饮茶,就是最有效地发挥饮茶对人体的有益作用,避其不利的一面。茶道是好东西,按照茶道的要求来饮茶,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也是好处多多。但是我们平时并没有多少可能按照茶道中的规则来饮茶。我们平时饮茶时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试作为我们的“凡人茶道”:  相似文献   

5.
张正修 《老年世界》2011,(18):38-39
饮茶自古为养生良方。《神农本草经》即称茶为“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日本曾有高僧云:“茶乃养生之仙药,延龄之妙术。”  相似文献   

6.
拉祜族烤茶饮烤茶是拉祜族古老而传统的一种饮茶方式。拉祜族同胞饮烤茶,通常分四道程序进行:1.装茶抖烤。先将一只小陶罐放在火塘上用文火烤热,然后把茶叶放入边抖边烤,使茶受热均匀,到茶叶色泽转黄,并发出焦糖香为止。2.沏茶去沫。用沸水冲茶,随即泼去陶罐上部浮沫,再注满沸水,煮沸3~5分钟待饮。然后倒出少许,根据浓淡,决定是否另加开水。3.奉茶敬客。将罐内烤好的茶水倾入茶碗,奉茶敬客。4.趁热品茗。拉祜族兄弟认为,烤茶香气足,味道浓,能振奋精神,因此,拉祜族喝烤茶,总喜欢喝热茶。景颇族腌茶景颇族人大多居住…  相似文献   

7.
小林 《当代老年》2010,(6):46-46
1、忌空腹饮茶,茶入肺腑会冷脾胃。2、忌饮烫茶,最好56℃以下。3、忌饮冷茶,冷茶寒滞、聚痰。4、忌冲泡过久,防止氧化、受细菌污染。5、忌冲泡次数多,茶中有害微鼍元素会在最后泡出。6、忌饭前饮,茶水会冲淡胃酸。7、忌饭后马上饮茶,茶中的鞣酸会影响消化。8、忌用茶水服药,茶中鞣酸会影响药效。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到唐朝茶文化基本形成,从那时期一直到现在茶文化仍在不断发展中。茶进入俄罗斯已有五个世纪,并逐渐形成了俄罗斯茶文化。汉民族和俄罗斯民族相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茶,但是两国茶文化也有所不同,饮茶习惯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骆远 《老年世界》2014,(7):43-43
茶文化、佛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自产生伊始便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佛教在茶中溶进“清静”思想,茶人希望通过饮茶把自己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在饮茶中精神开释。在茶中得到精神寄托也是一种“悟”,说饮茶可得道,茶中有道,佛与茶便连结起来。  相似文献   

10.
老舍素以“边饮茶、边写作”而著称于世。夫人胡絮青曾回忆说,早在济南、青岛和重庆时期,他就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常住北京后更是嗜茶如命。他在《多鼠斋杂谈》中写道:“我是地道中国人,咖啡、可可、啤酒等皆非所喜,而独喜茶”、“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了”,可以说饮茶与老舍先生的生命水乳交融了。  相似文献   

11.
对于老年人来说,夏天饮茶很有好处:首先是可以有效补充水分,同时适当选择泡茶的原料还能带来多种保健功能。在茶里添加这类原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预期目的。适合夏天泡茶的原料除茶叶(茶)和它的饮品外,就是各种代茶的原料(并非茶)用开水冲泡后的饮品(如金银花茶、莲心茶、刺梨茶等)。后者是有关植物的叶、花、果、根等(如金银花、扁豆花、蔷薇花、莲子心、竹叶心、荷叶、薄荷、刺梨、麦冬、玉竹、芦根)。一切茶料都有共同的特点:即性质寒凉,大多微苦或微甘,或有芳香气,有清热(清心)除烦、生津等功能,并较易浸泡出味。  相似文献   

12.
高峰 《老年世界》2014,(24):39-39
茶有提神、解乏的功效。但老人喝茶养生,最好掌握“量多不饮,浓茶不饮,饭前饭后不饮,睡前不饮,隔夜不饮,服药不饮”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3.
茶与文人确有难解之缘,茶似乎又专为文人所生。茶助文人的诗兴笔思,有启迪文思的特殊功效。饮茶,可以说是老舍一生的嗜好。他认为“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他在《多鼠斋杂谈》中写道:“我是地道中国人,咖啡、可可、啤酒,皆非所喜,而独喜茶。”  相似文献   

14.
李士谦 《老年世界》2007,(24):35-35
清闲的人.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多有饮茶的习惯甚成嗜好。饮茶除了有健身的作用,还有健心的作用,故而有品茶之说,茶坊、茶店、茶楼、茶亭、茶联、茶诗,再加上众多的茶客,进而形成内涵相当丰富的茶文化。对众多茶客们来说,走进茶馆,品茶乐道,其生活大有赛过神仙之感。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清晨一杯茶,饿死卖药人”,可见茶的保健功效非同一般。同时,我国又有句俗语,“喝茶不洗杯,阎王把命催”。说的就是,茶虽有益健康,但错误的饮茶习惯却会带来相反的结果,“不勤洗茶杯”就是最常见的一种。  相似文献   

16.
母亲茶     
左怀利 《老年世界》2014,(14):28-28
饮茶的习惯由来已久,最倾心“铁观音”的馥郁,然而,拥有“母亲茶”之后,它们便淡出了我的生活。 “母亲茶”的称谓是我的妄定。这茶并非来自树上,漫漫山野比比皆是。它生于春壮与夏,主颈上缀着簇簇白花,《诗经》有云:“采茶薪樗,食我农夫”;《神农本草经》称它是清热解毒良药。它性味辛、苦、微寒……是苦菜,母亲就是用它炒制“母亲茶”。  相似文献   

17.
茶道     
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这在饮茶中也充分体现出来。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加盐、加糖、桔皮、薄荷、桂元等,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爱怎么喝就怎么喝。另一类是“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来喝。“清饮”又分为四个层次: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喝,称之为“喝茶”;如果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细细品味,可称之为“品茶”;如果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可称之为“茶艺”;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升华,此为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相似文献   

18.
长沙茶俗     
陈先枢 《老年人》2009,(7):44-45
长沙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茶,喝茶几乎可以与吃饭并重,以至长沙人拉家常问对方家庭人口时,常常是“你家里有几个人呷茶饭”。长沙人饮茶的习俗历史悠久,千百年间逐渐形成独特的饮茶方式,成为长沙民俗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茶之能与咖啡、可可成为当今世界三大饮料,深受人们喜爱,是与饮茶可增进人体健康密切关联的。享有“饮茶之乡”盛誉的英国,近年来已让位于科威特和一些海湾国家。最近在伦敦作的一些详细统计证明,科威特和卡塔尔人对茶叶的要求量已大大超过了英国人。科威特每人每年平均消费茶叶4.56公斤,即平均饮茶1600——2000杯。  相似文献   

20.
骆远 《老年世界》2013,(17):42-42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1.三国从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